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

時間:2023-03-10 15:04:13 雪桃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

  小伙伴都認識周敦頤嗎?那么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周敦頤的生平介紹吧!

  周敦頤(1017.5.5~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shù)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薄端问贰さ缹W傳》將周子創(chuàng)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其父周輔成(亦名懷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舉以上特奏名賜進士出身,曾為賀州桂嶺縣(今廣西賀縣)知縣,后贈諫議大夫。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時任桂嶺縣令的周輔成的兒子周敦頤降生在當時的桂嶺縣縣衙。周敦頤自幼“信古好義,以名節(jié)砥礪”,青少年時期在桂嶺讀書求學,然后在桂嶺循級應(yīng)科舉考試而直取進士。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頤14歲,其父病逝。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周敦頤曾在蓮花峰下開設(shè)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后理學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周敦頤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tǒng)討論的鼻祖。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后,漢儒止有傳經(jīng)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fā)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shù)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tǒng)的宇宙構(gòu)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chǎn)生陰陽萬物!叭f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圣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叭藰O”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學術(shù)上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范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后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并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shù)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yè)“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骨。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并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后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注解。張栻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謚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jié)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己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于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cè)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余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cè)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九江市區(qū)現(xiàn) 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生平

  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31年),頤8歲(虛歲九歲),其父病逝三年后,他與同母異父之兄盧敦文隨母投靠衡陽舅父鄭向,至1037年鄭向調(diào)任兩浙轉(zhuǎn)運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頤同母隨遷潤州丹徒縣(今江蘇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因他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gòu)亭植蓮,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jīng)悟道。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鄭家故宅后改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華大學附一醫(yī)院處)。

  明萬歷中(1587年~1598年),周子與李寬、韓愈、李士真、朱熹、張栻、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jù)《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他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xiāng)道州營道地方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

  由于大量廣泛地閱讀,周敦頤接觸到許多不同種類的思想。從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一直到漢代才傳入中國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獵,這為他而后精研中國古代奇書《易經(jīng)》創(chuàng)立先天宇宙論思想奠定了基礎(chǔ)。

  十五歲時,他和母親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鄭向,當時他是宋仁宗朝中的龍圖閣大學士。這位舅父對周敦頤母子十分眷顧。

  在周敦頤二十歲時,舅父向皇帝保奏,為他謀到了一個監(jiān)主薄的職位。

  周敦頤在任職期間盡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頤開始研究《周易》,后來終于寫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極圖·易說》。它提出了一個宇宙生成論的體系。

  中國哲學思想史上,宋明理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學以孔孟之道的儒學為主干,還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華,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哲學思想。

  周敦頤就是北宋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端卧浮分袑τ谥芏仡U的地位有這樣的論述:"孔孟而后,漢儒止有傳經(jīng)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清大儒輩出,圣學大昌。"

  這里所稱的元公,就是周敦頤,元公原是他的謚號。這段話明確肯定了周敦頤作為北宋理學開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彈琴吟詩。

  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程顥、程頤兩兄弟。

  程頤在后來回憶說,他年少時就是因為聽周敦頤講道,因而厭倦了科舉仕途。立志要學習和探索儒家的如何為圣王的道。

  周敦頤死后,隨著程顥、程頤對他的哲學的繼承和發(fā)展,他的名聲也逐漸顯揚。南宋時許多地方開始建立周敦頤的祠堂,人們甚至把他推崇到與孔孟相當?shù)牡匚,認為他"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帝王們也因而將他尊為人倫師表。

  而周敦頤生前的確也以他的實際行動,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風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敬仰。

  代表作:《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

  宋朝學者周敦頤是周恩來,周樹人(魯迅),周作人等名人的先祖。

  人物評價

  朱熹認為周敦頤的“太極”說是“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保ā锻〞罚┻@一評價雖有以朱解周、求之過深之處,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頤哲學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后道學家爭論的理氣關(guān)系、動靜關(guān)系和理欲關(guān)系等問題,都可以在周敦頤的哲學思想中找到“具體而微”端倪。在宋以后的哲學發(fā)展中,周敦頤的“發(fā)端”作用是不應(yīng)忽視的。

  胡宏《通書略序》:“今周子啟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

  黃宗羲《宋儒學案》:“孔子而后,漢儒止有傳經(jīng)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fā)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shù)元公之破暗也”。

  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謚元,故稱元公(學生二程同時謚純謚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國公,歷朝入祀孔廟。 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后裔十二代孫周冕世襲五經(jīng)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經(jīng)博士,這是自漢武帝尊儒設(shè)五經(jīng)博士之稱以來,獲五經(jīng)博士最多時間最長的家族。

  人物軼事

  編輯

  1、命名五星堆

  天禧五年(1021年),重陽節(jié),周輔成同幾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陽。當時秋高氣爽,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黃。特別是村前的五個土墩子,引起大家的興趣。大家商量著要為這五個土墩子起個名,但一時又想不出什么名最為合適。這時,正在旁邊玩耍的小敦頤,看到大人們沉思的樣子,就脫口而出,說這五個土墩就像五顆星星。那東邊的叫木星,南邊的叫火星,西邊的叫金星,北邊的叫水星,中間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們聽了,都覺得小敦頤講得有道理,于是就將這五個土墩正式命名為“五星堆”,并作為樓田保的一景。

  2、少年立志

  周敦頤從小聰明好學,勤于思考。遇到什么問題,喜歡尋根究底,不搞明白決不罷休。他會經(jīng)常向衡州(今衡陽)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問題,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來的,太陽為什么東起西落,月亮為什么有盈虧圓缺,為什么會刮風下雨,地上的萬事萬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對于周敦頤提出的這些問題,周輔成總是不厭其煩,盡自己所知給予解答。當然,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周輔成是沒有辦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輔成的知識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當時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輔成也非常喜歡周敦頤的這一性格。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敦頤的知識也不斷地增長,學業(yè)大有進步。到十二三歲時,周敦頤已經(jīng)讀完了《四子書》(即《四書》)和《書經(jīng)》《詩經(jīng)》《禮經(jīng)》《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還能背誦得滾瓜爛熟。同時,周敦頤還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不僅立意新穎,而且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八歲時,其父親已過世。

  3、月巖悟道

  月巖位于都龐嶺東麓,距周敦頤故居約七公里。巖洞內(nèi)周圍削壁千仞,白石璀瑩。這個巨大的巖洞,還有東西兩座洞門。最為奇特神秘的是,在這個巖洞內(nèi)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變化。如果你從東洞門進,朝西洞門行走,往頭上的洞口看去,開始只能見到一彎“殘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鐮刀、像小船,由缺而圓。到了巖洞中央,當頂便是一輪“皓月”,成為“望月”。繼續(xù)往前走,這輪“皓月”又逐漸由圓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彎,成為“上弦月”。正是由于這種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變化,使月巖在人們的心目中充滿了神秘感,月巖的名氣也不脛而走。相傳周敦頤十四歲時,曾筑室于月巖,在那里讀書并在那里悟得“無極而太極”的道理,為其后來學術(shù)思想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4、謚號“元公”

  宋寧宗賜周敦頤謚號為“元”,因此周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宋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相關(guān)文章: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04-13

最晚的朝代是哪個朝代01-17

祖沖之是哪個朝代的?04-14

行書是哪個朝代的04-14

孔子是哪個朝代12-09

唐僧是哪個朝代的04-13

司南是哪個朝代的01-17

魯智深是哪個朝代的04-13

高漸離是哪個朝代的01-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V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