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后感(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讀后感1
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里面講的是以成語為標題再講這個故事最后給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我讀到《入木三分》這個成語故事,里面講了王羲之在水塘邊刻苦練字,練到整個池塘都一片烏黑,害的那些小魚小蝦都無法生存,為了練好字,王羲之還經常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時刻想著這些字體的構架,偏旁,領會字的氣勢。王羲之還經常在自己的衣襟上筆畫書寫,久而久之,他的'衣襟都破了。有一次當朝的皇帝要到北郊祭祀,就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木板上,再讓工匠刻下來,工匠刻的時候驚奇地發現墨跡滲入木頭中,刀子刻進3分字跡依然清晰。這位工匠不禁感嘆道: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
入木三分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鉆研某項技能,都要刻苦用功,全身心投入,仔細琢磨,積年累月,一定學有所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書法筆力有勁,也用來形容議論、見解深刻。我覺得王羲之的字可以說是絕世好字,千古佳作,他練字的精神讓我欽佩不已,值得我學習。
成語故事讀后感2
古時候,在趙國都城邯鄲,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優雅,個個風度翩翩。有個小伙子住在燕國壽陵,他想去邯鄲學上幾招,回來顯顯本領。他終于到了邯鄲,看見沒個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優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學人家走路。總是這次覺得這個人走路好看就學這個人走路,一會兒覺得那個人走路好看又學那個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沒學會,就連自己本來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東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機械的去模仿別人,不但學不會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 這一次,我就跟這個小伙子犯了一樣的錯誤,我爸爸教我學毛筆,叫我先練橫,我才練了三天,就想練豎,連著連著就又想練點,最后什么都沒學會,4 精品文檔
爸爸生氣的說;“做什么事都這么三心二意,這樣能學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間把門用力的一關,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著;“只不過是一個毛筆嗎,有什么好計較的,切!” 就這樣,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沒說話了,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諒了我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之后我們又開始學毛筆,聽了爸爸的話,我的毛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了。
我一定會好好學,把毛筆學會,不會再三心二意了。
成語故事讀后感3
今天,我在尚書網上看了一本《成語故事》,它的內容豐富多彩,我看的十分入迷。書里面的故事有“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鷸蚌相爭”等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的故事內容是: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做張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畫上眼睛。游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婉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游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哄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游客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現在畫龍點睛被人們比喻說話或文藝創作在關鍵之處以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精辟而生動。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我看了《成語故事》以后,學到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成語故事》真是一本寓教于樂的好書啊!
成語故事讀后感4
你若要問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叫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那就是《成語故事》。
這本書的封面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你一翻開這本書,看了一點之后,就會被它徹底給吸引住的。
題目的下面是成語的意思,接下來就是這個成語的故事了。這本書非常的周全,有用這個成語造的句子,還有這個成語的出處,更便于我們理解。要是有空位子,還會刊登一些有趣的歇后語。這本書可不是那么死板,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幅插圖。
這本書里有許多的`好詞好句,文章寫得很生動,好像自己就在現場一樣。這本書既能夠長知識,還能提高寫作能力。那些歇后語引用到文章中,能使文章更幽默;“造句”里的好句引用到文章中,能使文章更生動,所以這是一本很實用也很有趣的書。
看了這本書后,我的作文明顯有了進步,作文中能用上好詞好句了,詞匯也變得更加豐富了。而且看了這本書后,了解了古代的一些人物,弄懂了自己以前不懂的成語的意思。這就是知識,多些知識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現在,學校的讀書節又來臨了,從現在起,讓我們一起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一起感受讀書的快樂。
成語故事讀后感5
我喜歡看書,我經常看的就是《中華成語故事。,在這本書離,我讀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更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精衛填海”的故事:傳說炎帝有一個女兒,名叫女娃,她非常喜歡玩水,一天,女娃到東海去游泳,突然天空起了變化,烏云四起,狂風大作,水面突起了一道巨浪沖向女娃,把他推向海中央。女娃心想;啊,這下完了。她努力地在海里掙扎著,拼命向岸邊游去,可是有一個巨浪打來,把女娃的身體整個卷入海中,海面上只留下了一個個巨浪,再也看不不到女娃的影子了。
女娃心不甘,他死后變成了一只鳥,發出"精衛,精衛“的啼叫聲,所以人們便叫它“精衛鳥“。為了避免更多人淹沒在大海里,精衛鳥決定要把大海填平,她每天從西山銜來樹枝,石子,飛到東海上空,將他們投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它終于八代還填平了。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們學到了:無論做什么是都不能半途而廢,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精衛填海是這樣,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
成語故事讀后感6
今天,偶爾在書上翻到了《濫竽充數》這篇短文,短文講的是一個叫南郭的人,他去皇宮里吹竽,可實際上,他并不會吹,只是跟著大家一起,蒙混過關。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不久,先皇逝世了,新皇帝很奇怪,他和先皇不一樣,喜歡讓大家一個一個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得知后,只好連夜帶著錢財跑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很好笑,我突然想起,我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丑事”,那是三年級的事了,有一回,老師讓我們出一板黑板報,我不懂怎么畫,但又怕出丑,顧于面子,我只好不懂裝懂地“指點”他們做這做那。一會兒叫他們在這邊畫只小鴨子,一會兒叫他們在那兒畫幾對海鷗,一會兒又叫他們畫綠騰蔓。老師見我這么積極,就在班上表揚了我,我可高興了!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學校舉行了一次黑板報設計比賽,老師想到了我,她讓我去比賽,我慌了,心想我只是不懂裝懂而已,怎么能去參加比賽呢?那不丟臉死了。急忙隨便找了個理由推辭了。
我現在終于明白了,無論是多么美麗的謊言,無論是出于好壞,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沒有真本事的人,是無法承擔起今后建設祖國的重任的!
成語故事讀后感7
這幾天我讀了《成語故事精選》這本書,這里面講的都是常用的成語,里面不僅有四字成語如名落孫山、黔驢技窮、朝三暮四,還有八字、十字的成語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
這本成語故事書不僅講了有關成語的故事,而且還講了成語的意思和用法。有些成語我只知道它的.故事,不知道怎么用,比如諱疾忌醫這個成語,以前我不知道怎么用它,現在我知道它用來比喻怕別人批評而隱藏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可以造個句,小明寫作文不好,媽媽給他指導,他總是諱疾忌醫,拒絕指導。還有的成語故事很特別,例如:刮目相看,這個故事是兩個成語的出處,除了刮目相看還有吳下阿蒙。朝三暮四,原意指用詐術欺騙人,但人們不了解它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朝秦暮楚比喻沒有原則,反復無常,所以朝三暮四也就這樣來用了。造個句子:小明今天想讀這本書,明天想讀那本書,真是朝三暮四啊!
讀完這本書我有三個收獲:首先,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成語,這些成語是我以前壓根不知道的,其次,我知道了一些成語的意思,這些成語我以前聽說過,但不知道意思,再其次,我掌握了一些成語的用法,這些成語我聽說過也知道意思但不會使用。
成語故事讀后感8
我在今年的暑假讀完了《中華成語故事》,它使我增長了一些知識。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的成語。每個成語都有釋義、出處、指點迷津和一個成語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成語是——刮目相看。這個成語講的是三國時期,吳國將軍呂蒙的故事。呂蒙常常打勝仗,但是他識字很少,孫權勸他以后要多讀書,呂蒙卻說軍事很多,孫權知道呂蒙是在找借口,就給他說了許多道理。從此以后,呂蒙天天用功的讀書。后來有一天,魯肅來看呂蒙,發現呂蒙對打仗和國事都有獨特的見解,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粗莽的武夫了,不禁感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就是說有志氣的'人,分別三日,就要重新審視了。我們要像書中的呂蒙一樣,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發奮圖強,這樣你才會有所進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我們也不要總用老眼光看人,因為每個人經過努力都在進步,
還有一個我喜歡的成語——班門弄斧。說的是“詩圣”李白,特愛喝酒。有一天,年老的李白把船停在采石江邊,晚上,月亮又大又圓。李白喝了個大醉,他看見倒映在水里又大又圓的明月。于是就伸手去抓,結果就掉到江里被淹死了。從那以后,那兒出現了李白墓、謫仙樓等名勝。引起了很多游客的興趣,就在李白的墓碑上亂寫亂畫、胡言亂語,非常可笑。有一個叫梅之渙的是人看不下去,就寫了詩諷刺他們,他認為他們在大詩人的墓碑上亂寫詩,很不自量力。
通過讀了《中華成語故事》,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對我的說話能力有所提升。
成語故事讀后感9
我不喜歡學成語,因為成語都是四個字,也不好理解。媽媽為此總生我氣。
幾天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書,媽媽與你一起閱讀此書,而且非常肯定的告訴我,你肯定會非常喜歡此書的,喜歡學成語的。今天媽媽抓我一起閱讀《成語故事》書,翻開書媽媽給我一邊讀成語一邊講成語的.故事,我發現里面有許多我沒學過的成語和沒有看過的故事。
讓我難忘的是《專心致志》這一篇講的是:兩個人拜著名棋手弈秋為師,學棋的時候,認真地聽講,乙卻心不在焉。結果,甲的棋藝越來越高,乙的棋藝還是一樣。
弈秋語重聲長地對兩個學生說:“下棋如果不專心致志,也是學不好的!”告訴我們做事要專心致至。
還有的故事是《愚公移山》的內容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后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
沒想到,我真的喜歡上了成語,原來每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世界啊!
成語故事讀后感10
各位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
我是來自稠城一小207班的黃子杰。最近,我讀了許多書,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成語故事》。在這本書里,寫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為人處世的、堅強意志的、求學求知的等等。這本書還圖文并茂,每個成語既有出處、解釋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這本書里有100個故事,讓我最喜歡的是《妄自菲薄》和《目無全牛》。妄自菲薄,是講形容過于小看自己。講的是在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幫助劉備打天下,建立政權,劉備死后,劉禪即位,可劉禪沒有治國的才能,也胸無大志。于是諸葛亮寫了《前出師表》,在其中寫到了蜀國文武官員為蜀國拼命效死,而劉禪也應該發憤圖強,振奮精神,萬萬不可以小看自己。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正確地看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目無全牛》指技藝達到精通純熟的地步,它講了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庖丁的廚師,他解剖牛的技藝十分高超,用刀分牛分得非常好,哪是肉,哪是筋骨,下刀的.時候在筋骨之間的縫隙中游動,連閉著眼也可以解剖牛的身體,這可是他練了幾十年才到的境界。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很快,我看完了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既讓我了解了歷史知識,又讓我能掌握成語的涵義和使用方法,讓我在日常生活中能靈活地運用成語。我以后還要多讀這類書,讓我學會掌握更多的知識。
成語故事讀后感11
成語跟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們說話就會經常說到成語、其次就算是做游戲也有像成語接龍這樣的游戲,舉個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絕等等…..。中華成語千千萬,我最近通讀了一本叫《成語故事》的書,受益匪淺。
《成語故事》這本是顧名思義就是由許許多多成語故事組成的,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幾個,如掩耳盜鈴、老馬識途、亡羊補牢等。我覺得真正能讓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應該是它們幾個。
“掩耳盜鈴”從表面意思來看,應該是捂著耳朵去偷鈴鐺。他講了一個人去偷一個大戶人家的鈴鐺,他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別人就不會聽見,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們面對許多沒有做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常會本能的選擇逃避,選擇隱瞞,但“自欺欺人”是不對的,這會讓我們養成撒謊的習慣。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壞孩子。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他一天丟了一只羊,這只羊被狼吃了,他卻沒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丟了羊,這才把羊圈修好。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錯誤,就馬上改正,不要知
錯不改,并且還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并立刻改正。
快樂的成語故事的遨游就到此結束了,我希望大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而不是去做那個“掩耳盜鈴”的人,“亡羊補牢”的人。
成語故事讀后感12
以前,我對成語是知之甚少,一度認為成語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自從讀了《成語故事》后,我才感到自己對成語的了解太少了,原來成語是這么的有趣,能帶給人很多很多的知識,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記得《成語故事》中的有一則《驕兵必敗》。
它寫的是:魏相是我國漢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員,他當過好多的官。據說,他很小的時侯就讀過《易經》,文章寫得好,也很有見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漢朝,匈奴人打了敗仗,向北方逃去。當時漢朝的皇帝漢宣帝,準備追擊打垮匈奴。那時魏相正當丞相。
魏相對皇帝說:“我聽人家說兵分4種:義兵、應兵、貪兵、驕兵。還說義兵打仗會勝利,應兵一定能克服敵人的進攻,搶寶貝的貪兵不會打仗,驕兵必然會打敗仗。”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棄了追擊的念頭。后來,人們就根據這句話總結出“驕兵必敗”這個成語。讀到這我才發現,魏相的學問真是太淵搏了。他用了寥寥數語就讓漢宣帝知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
但我自己何嘗不是跟漢宣帝一樣?只要做了什么好事,比如說老師今天夸獎了我,我回家就馬上得意地告訴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聽了后往往只會說:“知道了!”現在想想,真是汗顏。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不可磨滅的一大部分,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大家都來讀《成語故事》吧!
成語故事讀后感13
我家里有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里講了很多成語故事,每個故事很簡短,但道理很深,也讓我學了不少知識。
書中我最喜歡的成語是“聞雞起舞”,講的是,東晉有個叫祖逖的人,他小時候不愛讀書,愛貪玩,長大后覺得自己沒學問,不能報效自己的`祖國,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想為國家做貢獻。他有一個好朋友叫劉琨,他們倆感情深厚,經常吃睡在一起,他們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都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夢中突然聽到公雞的叫聲,于是用腳把劉琨踢醒,問他:“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要不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吧?”劉琨聽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春去冬來,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文武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后來他們兩個人都成了將軍,實現了他們報效國家的愿望。
通過這個故事,我深刻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廢,說到做到,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成語故事讀后感14
寒假里,爸爸帶我到新科書店去買書,來到書店,我左翻右找,終于找到一本我最喜歡的書——《成語故事》。一回到家,我就翻看起來,看著看著,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積攢了三百兩銀子,時刻怕被人偷去,便把銀子埋在了屋后墻下,并且在墻上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誰知被隔壁王二發現了,他趁半夜把銀子挖走,也在墻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張三第二天見銀子不見了,換成了一張紙條,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張三和王二真可笑:藏銀子的也留下紙條:“哪有這么笨的人呢?”但我冷靜下來想了一下,這看似簡單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也不少見。就說我吧,媽媽經常囑咐我做作業要仔細檢查,但我做完作業從來不檢查,媽媽問我的時候,我卻說檢查了,我的謊言被媽媽一眼就識破了。還有那些犯罪分子經常自作聰明地偽裝自己,但最后還是被警察給識破了。
張三和王二都非常愚蠢,他們自作聰明,想隱瞞一件事,反而暴露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像張三好王二一樣愚蠢。
成語故事讀后感15
我看過的書有好多,比如《十萬個為什么》、《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成語故事》,雖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里面的內容很豐富,能讓你明白許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急脾氣的人想讓禾苗快長大,他每天都到田里看,嘴里還不停的.說:“禾苗禾苗你快快長大,早點讓我吃到香噴噴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長高了嗎?說干就干,他一直忙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聽了忙跑到田里一看,吃驚極了,只見禾苗全部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是只憑著自己良好的愿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錯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在耕地,忽然一只兔子撞死在了樹樁上,農夫高興極了,撿起兔子回家飽餐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樹樁旁,等著兔子過來撞死。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他也沒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樹樁上,農夫的田里長滿了荒草,顆粒無收。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就在那等將是一無所獲。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看了許多遍,但是還是很喜歡看,并且保護的很好,我會讓它一直陪著我成長。
【成語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11-04
成語故事11-19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的讀后感09-19
成語故事讀后感11-14
《成語故事》讀后感07-13
《成語故事》讀后感02-04
成語故事讀后感02-06
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10-26
簞食壺漿的成語故事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