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1
“要想富,先修路。”在貴州省黔南州的麻懷村,一條公路給村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而當初這條公路上的隧道就是通路的難點和痛點。大山下的隧道關系著麻懷村村民的未來,是繼續“坐井觀天”還是走出大山?
“我們就不要等、不要靠,我們自己干。”麻懷村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鄧迎香就憑著一句話,一股倔勁兒,和鄉親們用13年打通、拓寬了隧道,在祖國的西南部真正演出了一部“愚公移山”。
一波三折修隧道
13年的時間,麻懷村終于迎來了一條長216米、寬3.9至5米,高3.5至5米的隧道。在通車典禮當天,鄧迎香喜極而涕。記者采訪鄧迎香時,她已經“小有名氣”,被稱為“女愚公”。她卻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普通黨員,都是村里面大家一起干的。”
鄧迎香所在的這個組居住的地方距離隧道大概有800多米的路,而由于道路不通,出行、小孩上學、趕場都要從山上繞著走。村里就開始商量打通隧道。“從1999年開始做,2001年開通了一個小道。2004年又做一點,那時候的隧道就是1米5高的人通過還要低頭。摩托車、馬車可以過。村里蓋房子的磚、水泥都是拉到洞口處,換成馬駝進來。”
修隧道的時候,村里已經有人蓋好了房子,不再需要拓寬隧道運輸建材。因此,這些人修隧道的積極性也不高。真正讓鄧迎香下定決心、動員群眾修好隧道的事,還得說是2010年女兒出嫁。
“2010年我的女兒嫁到江蘇,車子開到洞口就進不來了,婚車只能留在洞口那邊。我女兒是麻懷村第一個穿婚紗結婚的,大家都過來看熱鬧。那天正好下雨,她就把婚紗撩起來往前走,下面全是泥巴,都看不清楚穿的什么鞋。”正是女兒這次的經歷讓鄧迎香決定要修好隧道。“我給我丈夫說一定要把這個隧道拓寬。我丈夫就問我是不是在說夢話,現在召集人工做事挺難的。”鄧迎香告訴記者:“我不是只在嘴上說去做,是真的去做。”
鄧迎香一個人帶著大錘、鋤頭,開始了開鑿隧道的“孤軍奮戰”,后來丈夫看到她真的說干就干,也加入進來,和她一起開鑿。半年過后,麻懷村有27戶村民先后參加進來,當初只有鄧迎香一個人的工程,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工地。
鄧迎香還將附近都需要走這條隧道的村民都集中起來,“不管一天還是兩天都是你們的心意,都可以過來幫忙。”有了人力,但是拓寬隧道還需要資金支持,除了女兒援助的一萬元,其余的錢怎么來?“說起來打隧道,我心里都是酸酸的。我自己出去找項目籌錢,就讓我女兒幫我干一天。那時候我女兒才剛上初中。”“我們心里也很愁,沒有很多資金,也想讓政府的幫助。但是我們自己不要等、不要靠,自己做起來。”
鄧迎香說自己丈夫的`聽力不好就是那時候爆破隧道留下的后遺癥。“我也不怎么樣(不嫌棄他),都是為了村子里的事。”自己村里的人干活可以回家吃飯,外村的人就由鄧迎香自己掏腰包管飯,“外面村子里的人是早晨過來,中午我在家里面煮飯給他們吃。沒有算什么錢,就是必須要打這個隧道。”
路通了,日子好了
記者注意到,每當提到麻懷村的生活時,鄧迎香就有說不完的話。“我們這是一個大山里面,隧道沒有打通的時候,我們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樣。”
隧道沒打通之前,麻懷村村民住的都是木頭房子,因為很多磚房的建筑材料都運不進來,村民只能“就地取材”,而且大都住在山上。現在隧道打通以后,民居95%都是磚房,居住地也由山上搬到了公路旁邊。
“沒打隧道的時候,賣一頭豬得趕場。趕一場頂多只能賣15頭、20頭。現在喂豬,就有外面的人進來,用車子到家里面去買。一頭豬要比以前多賺三百到四百塊錢。”鄧迎香告訴記者,打通隧道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村民。麻懷村的水果、蔬菜都能運出去了,家用電器也能買進來了。特別是農業上需要的化肥,以前需要找別人的馬駝進村里,一包化肥成本就上漲了十塊錢。現在路通了以后,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最讓鄧迎香欣慰的是,隧道打通了,越來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以前村子里沒有大學生。小孩上學來回就要五個小時,怎么還會有多余的精力去讀書。而且小孩要到十歲才上學,因為年齡太小了走不動路。”鄧迎香說。那時候小孩子的吃穿都跟不上,沒有精力再上學讀書,就想著出去掙錢,導致很多孩子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隧道打通以后,小孩六歲就能去上學前班,上學路上的時間也縮減了很多。“2010年有兩個大學生;2014年有六個大學生,一個三本,四個二本,一個一本;2015年有四個大學生,三個二本、一個三本。”鄧迎香對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都記得特別清楚。
“路是修通了,但是村里人的腰包還是要鼓起來。”曾獲得2013消除貧困感動獎、201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及2014全國扶貧先進個人的鄧迎香,對麻懷村的發展也有自己的初步規劃,她希望將村里現在培植的鐵皮石斛和巖黃蓮做起來,“我們村里還有一些貧困戶,想將他們帶動起來。我的夢想就是帶著村民致富。”鄧迎香對實現自己的夢想很有信心:“到2017或者2018年,我的夢想可以實現。”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2
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董架社區麻懷村,村民世代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深山之中。為了修建一條“出山之路”,村民鄧迎香與眾鄉親先后兩次用鋼釬、錘子開鑿出200多米的“人工隧道”,終于將麻懷村與山外世界連通。而鄧迎香,也被人們譽為“女愚公”。
董架社區麻懷村3個自然寨與鄰近的田壩、甲哨等村寨400多戶村民世世代代深居群山環抱的一片洼地,村民外出必須攀越懸崖峭壁,從山腳爬上山峰,再從山頂下到坡腳,僅翻山就耗費兩個多小時,村民建房子一磚一瓦都要靠肩挑背馱運進來。
最苦的'是孩子們,天不亮就起床,每天翻山去學校,一個來回就要4個多小時,疲憊不堪的孩子們上課時直打瞌睡……
1999年,國家實施農村電網建設,麻懷村因山高路險,電線桿子和變壓器運不進來,電網建設擱淺。村里開會決定順著村南面的溶洞鑿一條出山隧洞。
鄧迎香積極響應,和鄉親們一起開始了第一次鑿洞。鑿洞工程比想象中困難得多。在低矮狹窄的溶洞里,大家只能跪著、趴著,一錘一鎬鑿開巖石。鑿一陣子,大家再緊挨著盤坐或跪坐,將鑿下的巖石、泥塊用手或用簸箕裝著接力傳遞到洞外。
2001年正月二十九,村民們刨著摳著突然刨出一個洞口,“通了,通了!”村民們滿眼含淚、奔走相告。
“盡管隧洞陰暗狹窄,村民們也很滿足了。”鄧迎香說,水泥桿子順利運了進來,大家出去也不用翻山了,走通這200多米長隧洞只需15分鐘。
麻懷村的頭等大事總算告一段落。2010年國慶,在浙江打工的女兒李瓊回村辦喜事,鄧迎香忙里忙外,希望把李瓊的婚禮操辦得喜慶、熱鬧。
李瓊出嫁要通過隧洞,當時正值雨季,隧洞里淌著齊膝深的水,穿著婚紗的李瓊不得不和大家一樣脫下皮鞋換上了塑料拖鞋,李瓊挽著新郎在低矮的隧洞里踉蹌前行,幾次險些跌倒,潔白的婚紗上沾滿了濕泥。
女兒婚禮的“狼狽相”觸動了鄧迎香的神經。送走女兒和女婿,她對丈夫李德龍說,一定要把隧洞再鑿高、鑿寬,“像隧道一樣,能通汽車”。
第二次鑿洞開始只有鄧迎香一人行動。沒有風槍、空壓鉆孔等鑿洞設備,鋼釬、錘子也能鑿,磨穿了手套,磨破了皮膚,磨浸了血……原本并不贊同的李德龍被妻子感動,每天進洞幫忙,漸漸地越來越多村民也加入鑿洞大軍。
勞力不缺了,但鑿洞仍面臨不少困難,最大的困難是炸材等物資上的嚴重缺乏。鄧迎香為籌資四處奔走,女兒女婿帶頭捐助1萬元。縣鄉有關領導和部門被她的精神所感動,支持了鑿洞所需的資金和物資。
鄧迎香和李德龍各帶一隊,從隧洞兩頭開工,不分白天黑夜鑿洞。2011年夏天,一條連接山外,寬度增至3.9至5米,高度增至3.5至5米,可以通行貨車的穿山隧道終于竣工。
2013年鄧迎香當選麻懷村主任,繼續用“這股牛勁”帶領全村群眾謀求脫貧致富之路。“麻懷村還有不少貧困農戶,讓他們脫貧致富才是關鍵。”
鄧迎香告訴記者,她這兩年正和村里一些能人摸索發展鐵皮石斛產業,去年試種了好幾個塑料大棚,前景看好,麻懷村一定會變成一個有產業支撐的鄉村,“有了通車大道就有了保障和希望。”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3
鄧迎香是一位杰出的中國共產黨員和基層領導干部,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擔當,在農村基層工作中,為民辦實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鄧迎香自1982年起就在家鄉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的一個貧困山村擔任村支書。在擔任村支書的`34年間,鄧迎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帶領村民實現了從貧困到富裕的轉變。
鄧迎香積極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茶葉、果蔬等農產品,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她還組織實施了農村危房改造、飲水安全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此外,鄧迎香還十分注重農村文化建設,大力開展農村文化活動,促進了村民精神文明建設。
鄧迎香的事跡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贊譽,她多次獲得全國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鄧迎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宗旨,為全國農村基層干部樹立了榜樣。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4
鄧迎香,女,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現任祁東縣水利局局長。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鄧迎香一直奮斗在水利工作第一線,積極參與和組織實施各項水利工程,以其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出色的工作成績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
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鄧迎香曾擔任多個水利工程的主要負責人,參與組織實施了祁東縣引水入境、農田水利等多個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為當地農業生產和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鄧迎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組織工程實施,精心管理工程進度和質量,確保了工程的高效完成。
在水利管理工作方面,鄧迎香認真履行職責,不斷推進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水利管理模式,提高水利服務水平,積極推動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她在工作中注重學習和創新,勇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和優秀共產黨員。
在鄧迎香的帶領下,祁東縣水利局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水利行業先進單位,鄧迎香個人也多次獲得全國水利系統先進個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鄧迎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水利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為祁東縣的水利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5
鄧迎香是中國的一位著名醫生和教育家,她出生于1935年,于2005年去世。她的主要成就是在中國醫學和教育領域,尤其是在婦女保健和婦科醫學方面。
鄧迎香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后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擔任婦產科醫生。她是中國第一個在公立醫院開設婦產科門診的女性醫生之一。她的門診不僅僅是診斷和治療疾病,更是為婦女提供心理和生理支持的平臺。
鄧迎香是中國婦女保健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她曾多次組織義診和醫療隊伍前往貧困地區為婦女提供醫療服務,特別是為貧困地區的婦女提供免費婦科檢查和手術。她還為婦女權益發聲,并多次發表演講和文章,呼吁政府和社會重視婦女健康問題。
鄧迎香也是中國醫學教育的重要人物。她在上海醫科大學任教,為年輕的醫學生們傳授她的醫學知識和經驗。她致力于推動婦科醫學的教育和研究,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婦科醫生和研究人員。
鄧迎香因其杰出的醫學和教育貢獻,多次獲得國家和地方的榮譽和獎勵。她的成就和精神將繼續激勵著中國的醫學和教育事業。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6
鄧迎香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一位基層婦女干部,她曾任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現任漳州市薌城區婦女聯合會主席。鄧迎香一直以來致力于婦女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為廣大婦女和社會群眾做出了杰出貢獻。
一、致力于婦女工作,為廣大婦女爭取權益
鄧迎香長期致力于婦女工作,曾在擔任薌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期間,負責婦女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推動。她注重調查研究,積極探索適合薌城區實際的'婦女工作新模式,大力推進婦女創業、婦女教育和婦女健康等方面的工作,為廣大婦女爭取權益。
二、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志愿服務
鄧迎香熱心公益事業,長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她在擔任薌城區婦女聯合會主席期間,組織開展了多項公益活動,如為貧困婦女送去慰問品和資金支持,為老人和兒童送去關愛和幫助,為社區環境整治和文明創建貢獻力量等。她的愛心和奉獻精神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支持。
三、勤奮努力,勇于擔當
鄧迎香在工作中勤奮努力,勇于擔當。她在擔任薌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期間,積極協調各部門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基層治理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擔任薌城區婦女聯合會主席期間,她始終堅持為婦女服務的宗旨,帶領廣大婦女積極投身于社會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總之,鄧迎香作為一名基層婦女干部,一直致力于婦女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為廣大婦女和社會群眾做出了杰出貢獻。她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7
鄧迎香,女,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祁東縣。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祁東縣民政局工作,擔任秘書、辦公室主任等職務。1992年11月至1998年8月,在湖南省農業廳工作,先后任農業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1998年9月至今,在中國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工作,擔任副行長。
鄧迎香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以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為己任。在擔任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長期間,她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積極推動金融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她組織實施了“陽光工程”、“普惠金融”等多個重大項目,使農業銀行在湖南省金融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同時,她還注重推進信息化建設,推動了銀行業務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
鄧迎香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在生活中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她熱心公益,積極參與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還擔任了多個公益組織的顧問,為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鄧迎香以其出色的工作表現和卓越的領導才能,獲得了多項榮譽。她先后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
鄧迎香的'先進事跡,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8
鄧迎香是一位中國著名的農村女干部,她出生于1953年,是湖南省新化縣上梅鎮人。
農村經濟發展
鄧迎香曾在新化縣上梅鎮任職期間,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她積極推廣農村電商、生態旅游等新型農業經濟模式,引導當地農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鄉村振興
鄧迎香在任職期間,大力推動了新化縣鄉村振興工作。她倡導“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優美、民生幸福”的理念,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徑。她引進了多個項目,如農村電商、生態旅游、現代農業等,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公益事業
鄧迎香一直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她在任職期間曾擔任多個慈善機構的義工和代表,為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她關注貧困兒童、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倡導公益慈善,呼吁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
黨的建設
鄧迎香在擔任基層干部期間,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深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帶領基層干部群眾推動當地的發展。她還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推動黨的組織建設不斷完善。
鄧迎香先進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她被譽為“鄉村振興的領頭人”,“基層干部的楷模”,為推動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當代愚公鄧迎香同志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韋昌進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1-14
同桌鄧金茂04-25
鄧艾偷渡劍閣09-15
愚公谷09-21
愚公的作文03-14
扶貧駐村干部先進事跡材料01-17
有關鄧拓經典語錄11-04
鄧艾偷渡劍閣的故事05-08
鄧文迪經典語錄07-16
給鄧老師的信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