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征文的經歷,對征文很是熟悉吧,寫征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征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1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主席《憶秦娥·婁山關》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抒發了決心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引導中國革命走向新勝利的豪情壯志。
1934年,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它是紅軍意志、勇氣和力量的偉大史詩,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跡。長征是舉世無雙的,正如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所言: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遠征,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
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不管你對長征的描述是悲壯的還是偉大的、是艱險的還是苦難的,也不管你從理論上對長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對長征路線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沒有實地走一走,親身去感受、去體驗,那你的理解總是不全面的,你的認識總是膚淺的,你永遠感受不到紅軍長征的艱險與苦難。
重走長征路,紅色圣地游,吃一碗紅米飯,喝一碗南瓜湯,成為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參觀旅游的一大熱點。其間我也先后赴陜、渝、黔、贛等地區參觀學習,走了部分長征路,實地感受了紅軍長征所經歷的艱難困苦。透過長征路線上的遺址、標牌、陵墓、紀念館,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長征印痕。蒼莽險峻的婁山關、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瑟瑟蕭寒的瀘定橋、荒無人煙的沼澤地、白雪皚皚的大雪山……
每個難關,都是一座豐碑,銘刻著紅軍先輩們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光輝業績。
在這些紅色“豐碑”中,更有令我留連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澤東駕馭戰爭、指揮作戰的神來之筆,他滿腹韜略,沉著鎮靜,指揮紅軍時而北渡,時而南涉,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重重包圍之中,穿插迂回,猶入無人之境。令軍事專家嘆為觀止的四渡赤水之戰就神奇地發生在這里。
當我來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等渡口,站在岸邊,仰望群山,我仿佛聽見了馬達聲、馬蹄聲、腳步聲、吼叫聲和隆隆的`炮聲在山谷回蕩;俯視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濤洶涌的江水沖擊著紅軍的竹筏、木船、浮橋,凜冽的寒風吹打著濕透衣衫的紅軍戰士。我仿佛看見紅軍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滿著期待和勉勵,仿佛在告訴我們:打江山難,守江山難,建設江山更難。
戰爭年代的長征永遠地完結了,但建設現代化軍隊和建設偉大祖國的新的長征已展現在我們面前。在高科技條件下,面對著“信息化”、“太空戰”、“數字鏈”、“一體化”等深奧而又陌生的名詞,我深深地感悟到: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要走好新長征之路,打贏未來戰爭,必須像先輩們一樣付出更多的艱苦和努力。我們要很好地學習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在新長征路上記載下我們創業的足跡。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2
紅軍長征勝利已經80年了,我們要永遠保持紅軍長征時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95年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些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全黨要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國共產黨人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牢牢占據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道義制高點。
在邁向新長征的征途中,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征永遠在路上。今天我們緬懷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長征路。我們要把長征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激勵和鼓舞全國人民奮發圖強,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中繼續前進。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3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的奇跡。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 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 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創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精神永不過時!重溫長征精神,一方面是緬懷先烈不忘,走好新的長征路;同時,長征的勝利也充分表明,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今天,重溫長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長征路,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4
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時至今日,回憶這段氣勢恢宏而又極其悲壯的長征歷史,面對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長征精神,在構筑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去銘記和傳承。
80年前的紅軍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革命先烈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和克服困難。長征所鍛造的偉大長征精神,是黨和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高度凝結,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長征精神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這種精神這種魂,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應發揚光大、世代傳承。我們繼續憶長征不忘初心,走好長征路。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著,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各級黨員干部要從學習長征精神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大力弘揚和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斷振奮全民族的精氣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堅定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奮勇前進,在砥礪中開拓傳承,共追、共圓中國夢、強國夢。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5
每個人一生要走很多路,而每個人的道路卻各不相同。有時候,我們要抬頭看看別人走過的路,盡管他們所處的時間、空間與我們不同,但其經歷總能給我們以啟發和激勵。20xx年9月中下旬,我有幸參加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不忘初心再長征”報道組,與軍事中心、文藝中心、民族中心等部門的老師一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沿著紅軍前輩們的紅色足跡,了解到許多紅軍長征的傳奇故事,一下子拉近了我與中國革命史的距離。
接到采訪任務的時候,內心是喜悅的。一方面是因為可以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新聞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則是對“長征”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感到新奇和神秘。多年來,記憶中的“長征”是比較抽象的,只知道是“二萬五千里”,了解的內容也只是在教材上出現過,所以八零、九零后的我們,只能依靠腦海里的故事串聯起那段過往,在理解上難免顯得瑣碎、片面。“不忘初心再長征”給了我一個走近歷史的機會,屆時,可以到紅軍長征的第一線去,用雙眼挖掘長征的故事細節,用身心還愿那段苦難而輝煌的傳奇。
初到延安,便逢上一場大雨,讓我好好感受了一下革命圣地的.清涼,山腳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大字在夜色籠罩下更加耀眼。我們采訪的第一站,是位于延川縣的永坪鎮,那里是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會師的地方,在那里,我們聽當地黨史研究專家細致解讀永坪會師的經過和意義。我印象最深的是會師街。透過存放在永坪紀念館內的老照片可以看到,那是一條狹窄的街道,用石頭堆砌的路面顯得凹凸不平,道路兩邊是低矮的房間。當我們去探尋會師街舊址時,因時過境遷,那里已經完全看不出曾經的模樣。
它是一條街,卻不僅僅是一條街。想象一下,八十一年前,當隊伍在狹窄的街道上相向匯合,軍民的內心該有多么高興!想象終究有些許蒼白,因為脫離開那段特殊的歷史,無法換來多年之后的感同身受,然而就是這條街上的會師,拉開了紅軍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序幕。
如果沒有到達吳起鎮,我只能借助于想象了解那段歷史。但當我們站在山披上,望著遠處的一道道山嶺,聽專家細致解讀戰役的經過,仿佛眼前就是生動的戰爭場景,與歷史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僅僅是會師街和杜梨樹,在延安采訪的那幾天時間里,我們走過的每一個地方、見過的每一個人、聽過的每一句話,至今都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透過這次“不忘初心再長征”采訪活動,我深深體會到歷史的傳承與脈絡,所有的歷史都在以特有的形式相互關聯,并成為歷史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經過在永坪、吳起鎮、直羅鎮等地的走訪,我對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那段特定階段的歷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紅軍長征,對我來說已變得不再那么遙遠。
“長征”不只屬于過去,更屬于現在和將來,這是超越長征自身價值的。長征并不只屬于戰爭年代,更應被和平年代的人們銘記。長征精神是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是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是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也是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以長征精神為指引,勇敢地面對現在,無畏地走向未來!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6
我覺得長征精神就是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
彭德懷為了戰士們的生命,不惜殺掉自己的坐騎,另人敬佩的老班長為了給受傷的戰士補身子,自己甘愿吞食魚骨,還有整整一個炊事班的戰士們,為了扛起那口為戰士燒水的大鐵鍋,犧牲了全班士兵,一位身為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
戰士們的日子是苦的,但雖艱苦,卻心中仍只有堅定的信念,爬雪山,過草地,那艱苦的日子是無法用文字去描繪的,當山上空氣稀薄時,我們的戰士不曾放棄,當墜入草地時,我們的戰士不曾忘記。
長征的精神如涓涓小溪邊生長的無名的野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卻是芳香的,天然的,濃郁的,悠長的,紅軍循著雪山與草地,以鋼鐵般地毅力實現了人類歷史上一偉大的壯舉——二萬五千里長征。
槍聲已遠,馬蹄依稀,歷史漸行漸遠,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精神的那面旗幟卻巍然屹立于中華大地,飄揚在中國上空,駐扎在每個中國公民的心靈深處。長征是什么?長征是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斗爭精神;是前赴后繼、頑強拼搏的英雄主義;是舍己為人、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歷史已悄然遠去,而它留給人們最多的不是恥辱,不是落后,不是軟弱,而是回憶,使紀念,是困境中的崛起,使奮斗中的執著,使革命精神的化身。歷史是過去最好的見證,也是未來前進的`強大動力。二萬五千里的長征,二萬五千里的斗爭,那茫茫的大雪,險峻的雪山不得不向我們低頭;那泥濘的草地,恐怖的沼澤不得不在我們面前屈服。有藍天的呼吸,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喊,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波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紅軍正是因為堅持著自己的堅持,執著著自己的執著,才為歷史有書寫了輝煌的一頁。
追尋革命的足跡,追尋長征精神。“長征”這個偉大甚于響亮的詞匯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長征精神光芒萬丈的照亮了我們前方的路。不忘初心走新長征路,激勵我們前進。
21世紀的今天,中國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光榮任務就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應該發揚長征精神,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勇于創新,創新學習方法,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拘泥于課本知識,努力拓展知識面,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艱難險阻,攀登上學習和科學的高峰,報效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作貢獻。讓我們永遠銘記歷史,繼往開來,在社會主義新長征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們要憶長征,紀念長征,更要弘揚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一首歌,永唱不衰;長征精神是一杯茶,余香裊裊;長征精神是一首詩,韻味十足。我們將牢記革命前輩的遺訓,繼續發揚長征精神,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永遠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巔!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7
那是皚皚雪山,放眼之處亦是一片雪白;那是艷陽高照,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那是生死之間,無數的犧牲孕育成了血的教訓。但是,長征并沒有結束,紅軍并沒有放棄,因為,所有的一切都為一個共同的夢而苦撐著。長征途中,紅軍表現出的精神猶如一支架在弦上的利箭--神勇、機智、不畏艱險、視死如歸、團結互助,這些精神都為著那一個夢而堅定,而爆發。長征,這一切的一切為著的,都是什么?那是為了中華人民忍辱負重最終推翻國民黨統治而真正能夠站起來,真正能夠說話,真正能夠活下去!這個夢的結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一陣風吹過,它把長征的精神吹到了我的心中,難道我們這一代不要弘揚這種不畏艱險、視死如歸、團結互助的精神嗎?要,一定要,弘揚長征精神我們這一代責無旁貸!
不過,還有一個長征精神我給疏忽了,共產黨凱旋而歸,而國民黨卻土崩瓦解,這真能堪稱歷史上不可思議的傳奇。當初國民黨成立時,勢力是何等的龐大,而共產黨亦是再勇猛,再英明,再團結,頂多也只能奪得半壁江山。但如今,這里并不是蔣介石的獨裁世界,而是繁華昌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是我在不經意間想起了一幅油畫而悟出的:一名戰士,在黑夜中擎著火把為后面的傷殘隊伍開路,雖然他也是遍體鱗傷,但是他沒有露出任何痛苦之色,反之,他卻是微笑著的。其實,這才是長征最為重要的一種精神,也就是長征勝利的'關鍵--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其實有了它,結局就已經注定了,紅軍勝利只是囊中之物。
紅軍,堪稱為一支無堅不摧的"鋼鐵戰隊"。在毛主席的帶領下,他們為中國的歷史添上了燦爛輝煌的一筆。
我感覺那陣風已經離去了,我知道,它已經飄拂到很遠很遠的去了。但是,長征精神不會真的是那樣隨風飄動的,因為它只會在人們的心中,永遠,永遠......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8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跡,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蕩氣回腸,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贊歌和壯麗史詩,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1984年10月16日,紅軍長征50年之后,羅開富從江西瑞金出發,途經11個省、自治區,歷經368天,風雨無阻,以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成為按原路徒步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第一人。
“南潯文園的紅軍長征追蹤館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系統性、權威性。”提起新館,龐莉諾信心十足,這次增設的“紅軍長征追蹤館史料檔案館”,收藏了羅開富追蹤紅軍長征路的許多彌足珍貴的檔案資料,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在突出“追蹤”內容的同時館內還設置了電子觸摸屏,以方便游客査看相關資料。
長征精神更在未來。“看了這個展覽,我們覺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像紅軍戰士一樣,不怕吃苦,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參觀了追蹤館的南潯學生說。
龐莉諾說,下一步,文園將加強與南潯本地學校的對接,開展更多重溫歷史、緬懷先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地探訪中傳承紅色精神。
就像張愛萍將軍曾說的那樣:“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史冊中,從此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 篇9
在江西瑞金云石山下的豐垅村,我們找到了紅軍長征出發前中革軍委的辦公舊址。1934年10月7號,正在第五次反圍剿戰斗激烈的時候,一位衣衫襤褸的神秘來客闖到了這里。
瑞金市委黨史辦主任劉前華:他身上搞得非常臟、非常亂,所以一開始警衛人員就把他當成一個平常的叫花子把他攔住了。他意志比較堅決,一定要找周恩來。
這位神秘來客對紅軍長征出發的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就是我黨情報戰線的杰出代表項與年。1934年9月,蔣介石制訂了進一步圍剿紅軍的“鐵桶計劃”。項與年得到這份情報后,立刻化裝成教書先生前往中央蘇區報告。然而面對敵人重重封鎖,項與年根本滲透不進去。
軍史專家董保存:當時他用石頭把自己的上下門牙全部打掉,第二天臉全腫了,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臉上抹的全是灰,整個一個活脫脫的叫花子。
溫和儒雅的項與年把自己變成了傷殘乞丐,終于混過封鎖線,把這份事關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情報帶到了瑞金,親手交給了周恩來。
軍史專家董保存:項與年握著周恩來的手,說我把這個東西交給你了,實際上是把紅軍的命運交給他了。周恩來同志當時感動的幾乎流下眼淚來。
接到情報3天后,中革軍委就發布了立即進行長征的第五號命令,比原計劃提前了整整兩個月。
電影《英雄無語》中有這樣一段臺詞:八萬紅軍趕在蔣介石的鐵桶計劃沒有完成前就撤離了江西根據地,踏上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毛澤東對身邊的人說,中央紅軍能夠活著突圍出來,搞情報工作的同志是立了頭功的。
在項與年帶動下,他的愛人、弟弟和兒子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被譽為“滿門忠烈”的情報戰士。
軍史專家董保存: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共產黨人為了黨的利益、為了這支軍隊的命運,他們可以說是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我們講理想信念,就是要學習他們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這種精神正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的。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相關文章:
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作文11-14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征文10-22
重走長征路重溫紅色心征文精選04-14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征文【精華】04-11
初一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征文04-13
奮進新征程征文04-07
奮進新征程主題征文06-20
爺爺走好10-08
長征路漫漫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