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

時間:2023-11-22 08:27:35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1

  我們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是在紅色精神的熏陶中長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換來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的社會我們秉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紅色精神。

  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簡稱紅軍,全國紅軍發展最多時達到約三十萬人,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的戰略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的圍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離中國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長征歷時兩年,縱橫15個省份,攻戰700多座縣城,進行了380余次戰斗,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犧牲了無數的紅軍戰士。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時,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了,到了山腰,小董看隊員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許坐下去,一滾一百多丈,終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小董才比我大兩歲,她是多么勇敢多么堅強,因為有一個堅定的內心在支撐著,這就是長征精神。對于我們新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揣摩。當然,在新世紀中,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2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趁著好天氣,我們來到了徂徠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極了!忽然,一座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展現在我們面前,走近一看,原來是徂徠山起義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它是1987年為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紀念碑,徐向前題寫“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武中奇題寫隸書碑文。

  看著這座碑,讓我心潮澎湃,想起當年的徂徠山起義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組織發動泰安、新泰、萊蕪、泗水等地群眾和平津淪陷區的流亡學生,在此誓師,宣布抗日武裝起義,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洪濤任隊長,趙杰任副隊長,黎玉任政治委員。隊伍以徂徠山為根據地,轉戰于魯中南地區,經過短期訓練后,_月中旬,部隊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莊向新泰進發。途中,得知敵人要從大汶口去新泰便決定伏擊敵人以打擊敵人、鍛煉部隊。部隊從二、三中隊中挑選了部分精干人員和武器,由趙杰、封振武率領,_日拂曉隱蔽進入設伏陣地寺嶺村。下午15時,日軍的一支馬車運輸隊由大汶口方向進入了伏擊圈。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戰士們向敵人猛烈開火,排子槍、手榴彈,打得敵人人仰馬翻,打響了四支隊抗日的第一槍。但是戰斗中,三中隊班長楊桂芳在抽出大刀要沖上去砍鬼子機槍時不幸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胸口兒壯烈犧牲,成為四支隊創建以來的第一位烈士。

  徂徠山起義是山東省委直接發動領導的`一次起義,發揮了山東抗戰的源頭作用、山東抗日隊伍的種子作用,在山東首次打出了八路軍的旗號,打響了山東省委獨立領導山東抗戰的第一槍,揭開了山東省黨組織獨立自主領導抗戰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間,全省共爆發了十余起較有影響力的抗日武裝起義,而泰安地區這兩場起義為今后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著長埋在大山里的這些英雄,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一些真的是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為國捐軀,不怕犧牲,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為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3

  記得偉大領袖毛澤東曾經說過“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革命烈士用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熱血、他們的生命為我們創造了現在的幸福生活!而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也令人贊嘆。

  那時部隊進入草地,由于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隊友就此長眠。

  眼看犧牲的同志越來越來多,朱總司令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尋出一些無毒的可食用的野草,以度過饑餓的難關。而張思德在嘗百草的活動中,總搶在他人之前。

  有一回,一個小戰士在水塘邊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拔起一根就往嘴里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嘴里,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頭昏腦漲,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昏了過去。半個多小時以后,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生命的危險讓給自己。

  這種精神讓我們敬佩,讓我們回憶當年紅軍那種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精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當念到這句格言時,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紅軍長征,我會想到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于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讓我不禁想起毛澤東主席曾就長征作過的精辟總結"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隊",_多年過去了,長征精神依然鼓舞著我們華夏兒女。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史雖已過去,但在國際形式日益緊張、天下尚未太平的現狀下,我們依舊更需要虔誠的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勛,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長征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道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寧說過:慶祝偉大革命的紀念日,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上。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學生就應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在學校我們應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孜孜不倦的學好每一科知識,用科技來強國,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強林之列。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4

  我們在這個和平時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聽爺爺奶奶講他們以前的艱苦歲月。野菜、玉米、紅薯是他們的主食,玉米粥是他們的飲料,大白菜則是他們的佳肴。聽起來確實艱苦,但他們的上一代卻更讓我們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輩老紅軍。順著歷史的大潮,我們尋找這紅色的足跡。在我們山東有這么一個革命老區。今天我們懷著敬佩的心情走進沂蒙山區,追尋紅嫂的足跡,聆聽那感人的故事。

  走進常山莊村的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一尊年輕婦女一手攙扶著傷員,一手掀開衣角用乳汁救護的銅像,深深的震撼著我們。這兒保留了沂蒙山區的抗戰古村風貌,房子和墻都是用石頭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歷史了。館內以紅色為主,以文字、圖片、熒屏、雕塑和實物相結合,詳細了介紹發生在這里的革命故事。看著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聽著她們的故事卻讓我們肅然起敬。她們除了有明德英、王換于、李桂芳、胡玉萍4個代表外,還有一大批紅嫂典型。有智闖虎穴的劉玉梅、有賣女擁軍的方蘭亭等等。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送軍糧、舍生忘死救傷員,不遺余力撫養革命后代。她們的那幾句,“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衣。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聽著就讓我們潸然淚下。

  她們雖然平凡普通,卻干了出一件偉大的事情,盡管她們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們心中有個信念,那就是為革命出一把力,讓全中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有這么一群紅嫂的支持,才讓我們的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的不屈不撓的和敵人廝殺。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才有了我們的今天。

  我們現在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是革命前輩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

  我們的國家也慢慢的強盛起來了。我們作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在當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跡也是紅色精神。我們小學生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將來能夠肩負起建設新中國的重任。讓我們的祖國更繁榮富強,不辜負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

【以追尋先烈足跡為主題征文】相關文章:

追尋先烈足跡傳承紅色精神主題征文09-04

追尋先烈足跡主題心得體會08-30

追尋先烈足跡學習心得07-12

清明節緬懷先烈主題征文11-08

清明節緬懷先烈主題征文04-02

緬懷先烈征文11-11

追尋你愛我的足跡散文(精選23篇)05-11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06-24

以追尋為話題的作文06-24

以追尋為話題作文06-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 | 一级激情AV在线播放 | 思思96热在线|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 自拍中文本土欧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