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風家訓征文(共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為了讓您在寫征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教家風家訓征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
長輩不拿筷子,孩子更不能拿;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主動給長輩讓座位,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傳下來的不同的家風,他們都在代代相傳。我的家也不例外,那就是勤儉節約!勤儉節約這四個詞話中包括勤奮和節儉,我突然想起了發生在我家里的事來:
那還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爺爺迎著刺骨的寒風從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書——《莫言全集》。回到家后,爺爺連外衣都沒有脫下來,就走進了自己的書房,一頁一頁地,認認真真地閱讀起了那本書來。我偷偷地站在一旁看看爺爺,隱約聽到爺爺還能讀出聲音來,可想是多么地認真呀!其實,爺爺是非常的敬佩莫言的,就像他的粉絲一樣!只要是莫言寫的書,爺爺都會看上好幾遍。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電腦或字典上面查找,查到后,就寫在一張紙上保存了起來。
又一次我放學回家后,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一進屋,我又看到爺爺手握《莫言全集》,一動不動的坐在沙發上小聲閱讀著,都快成了一個老書呆子了!后來,我又發現了一張寫滿文字的紙,那文字黑漆漆的一片,就像無數只螞蟻在紙上亂爬一樣。我離近一看,哦!原來是爺爺寫的筆記呀!可我有些納悶,紙已經寫滿了,他為什么不在重新換一張紙呢?于是我問了問爺爺,爺爺告訴我:“這叫節儉!”
過了一周后,爺爺終于看完了這本書,那一張寫滿筆記的紙爺爺依然還在留著,好像又多了很多文字,爺爺把我叫到他的身邊,對我說:“孩子,你知道么?咱們家有一個家風,是從很久以前就傳下來的!現在我告訴你;那就是——勤儉持家!寢室勤奮,儉是節儉。我之所以這么做,是以前你的太爺爺也這樣教育過我!你要學會這四個字,并告訴你的'下一代,讓他們也知道咱們家有這樣一個家風,讓他們也懂得勤儉節約和節儉!”從今往后,我也找爺爺說的做,直到現在,幾乎也成為了習慣。
“善美青春,出彩人生”——曬家風。我把我的家風介紹給大家!那你們的家風呢?
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一個家族的傳統風尚。每家每戶都有家風,我家也不例外,爺爺告訴我,我家的家風就是:熱愛知識﹑真誠待人﹑尊老愛幼。我們不僅要把家風銘記在心間,更要用實際行動來展現家風。
爺爺就很愛學習。爺爺每天都喜歡上網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爺爺還在每天吃飯時與我們分享今天的收獲,每次爺爺都講得津津有味。爺爺不光喜歡看新聞,還喜歡看書,家里的大書柜里擺滿了書,爺爺每天都手不釋卷,一有時間就坐在椅子上戴上老花鏡捧著一本書看,好像一天離了書就不行似的。爺爺真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
一到過年﹑過節,奶奶就會幫鄰居打掃樓道﹑擦窗戶,自己就累得滿頭大汗。我問奶奶為什么,奶奶說“我們要真誠待人,多多幫助別人,俗話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一點都不假。在你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到一股快樂涌上心頭。”奶奶的一席話讓我感到了濃濃的溫情,感到了人與人之間那份深深的友情。每到那個時候,我也自覺地加入到助人的行列里。
我的太姥姥已是88歲高齡,遠在山東老家,爺爺奶奶也已經是年過花甲,但每年仍然不遠千里跑回老家照顧太姥姥,給她做飯,洗衣服,照顧太姥姥的生活起居。爺爺奶奶每年都要去一次,一去就是好幾個月。雖然爺爺奶奶也年事已高,但是仍然堅持著。他們這種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高尚品格,已記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熱愛知識﹑真誠待人﹑尊老愛幼”,我家這十二個字的家風已牢牢刻在我心底。這十二個字的家風就像是一盞燈,為我照亮前進的路,激勵著我前進。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2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氣氛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氣。
聞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言行品行,都是融入成長過程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影響,除有形仿照以外,更重要是無形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風氣。在我們家,表達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么事兒盡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里,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承受方式靜靜告知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表達。長輩們說話,我們小孩子肯定要聽,讓我們做什么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我們家家風還表達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假如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肯定不能先吃。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才開頭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固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固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懇啦!這個家風也非常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根本品質就是誠懇。所以,我認為,我家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方,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3
家風是指家里的風俗習慣,而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才能成就更好的家庭。在中秋節的是候要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春節的'時候要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然后一起去樓下放煙花;端午節要做龍舟標本......我的家風很精彩而我的家風故事更加精彩。
一次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逛完廟會往家走,在一個十字路口看見了一個清潔工在清理街邊的垃圾,當時我們都沒有注意,直到我妹妹喊了一聲“姐姐你看,垃圾車上有一個小妹妹!”我順著妹妹手指的地方看過去,真的有一個小女孩!
我拉著媽媽走過去,小女孩看我們走過去蜷縮了一下,偷偷的用她那水靈靈的大眼睛看著我們。媽媽伸手摸了摸她的頭“別怕,我們不是壞人,你媽媽呢?”小女孩猶豫了一下伸出手指了指正在掃地的清潔工。
我和媽媽走到她的旁邊,媽媽跟她聊了兩句才得知今天本來不該她工作,但是因為今天是大年三十有人會放鞭炮,所以她自愿來值班,只是把孩子自己放在家里她不放心所以就帶來一起工作了。聽完這些我的心里酸酸的,如果我們減少放炮竹是不是這些工人們就不用加班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們好好做一個團圓年了。
“阿姨,今天您放假,您帶著您女兒跟我們一起去我們家過年吧。”我脫口而出的話讓阿姨臉上有些吃驚,而在一旁的媽媽臉上也有了欣慰的笑容。
那個大年三十我們家打破了每年都要放爆竹的習俗,但我們結識了一個好朋友,也收獲了兩個原本不認識的陌生人那燦爛的笑容。有的時候幫助一下別人可能會讓別人得到一個幸福,那又何嘗不去做呢? 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4
在我心里,家是菜園,我是菜苗,是一棵健壯成長的小苗,而陪伴了我十一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急躁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健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氣——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懇守信,助人為樂,品質方面嚴格把關。時間不緊不慢的消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干什么都干不好。瞧瞧,讓你給阿姨倒杯水,干嘛倒那么滿,灑的處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著桌上的水,一邊又開頭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牽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日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似乎觸電了一樣,不當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當心,不過我不是有意的。阿姨走后,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頭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以后給別人倒水是不能倒滿的,水倒滿了是對別人的不敬重,我悄悄的記在心里。
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對我挑毛病了。我怎么這么倒霉,“那么大了,連點法規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你千萬記住了,“要學會敬重別人,別人才會敬重你,得有禮貌。”從今以后,家里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趕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里學到懂禮貌,敬重他人,做事用心……伴隨著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松懈。告知我:“這些事情雖然微缺乏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對你將來在社會上做人處事有特別大的幫忙。”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育出來,從小開頭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有錯,好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后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有家風好了,國風才會好。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法規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盼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表達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教育!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5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一個良好的家風家教關系著一個孩子健康的成長,更關系著整個家庭,塑造一個良好的家風就等于塑造了整個家庭的教養。
爸爸媽媽從小就告訴我要尊重長輩,孝敬師長,就僅僅在這八個字中,卻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在我的家風家教中擁有著這么幾個故事。
那時我年僅九歲,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哪一天家里來了幾個客人,媽媽對我說:“你爸爸請同事吃飯呢!不要去客廳亂跑,會讓長輩們覺得你很不懂事哦,要尊重長輩。”我心里就憤憤不平:憑什么呢?反正是我自己的`家,我就去!我就在客廳里轉來轉去,之后就越來越過分,又玩小汽車的又玩溜溜球。爸爸皺著眉扭過頭來說:“先去一邊兒玩兒。”我納悶地來到自己的臥室。過了一大會,爸爸把同事送走了,板著臉向我走來:“以前沒有告訴你要尊重長輩么?尊重長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要發揚光大!”自從那以后,我就重新的認識了尊重長輩這個意味深長的詞。
還有一次是我和爸爸媽媽回姥姥家。媽媽給姥姥買了好多營養品和一些餅干啊!面包,我就想著:給姥姥買這么多東西干嘛呀?那時我就童言無忌的問姥姥:“姥姥,你能吃完嗎?”姥姥尷尬地說:“要不你們再提走一些吧!”我說:“好哇,好哇我喜歡吃那個面包,還有那個餅干!”媽媽拍了我一下說:“這是孝敬你姥姥的,你怎么可以吃啊!”回到家后媽媽語氣心長的告訴我:“你姥姥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了,一定要多孝敬孝敬你姥姥,你一直看電視,沒有見過那個廣告嗎?百善孝為先,一定要孝敬自己的長輩不讓自己后悔。”那以后我更徹底的明白了孝敬長輩的意義。
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家庭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我們應該把優秀的家風淵遠流長的傳承下去。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延續下去!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6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覺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廳里,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里總是有所感悟。外公說要把這句話牢記于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步入初中后,學習壓力像個巨大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到了初三以后這樣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們不再像小學時候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呆在暖和的被窩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嘗早餐。初三的我們更怕冬天的降臨,寒風像個怨婦一樣在我們的耳旁嘶吼著、咆哮著,它告知我們你只能前進,盡管這樣的學習很艱難,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由于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勝利,為明天鋪上一條美妙的路。
我漸漸的閉上眼睛,腦海里像電影一樣倒帶重放,記得前一段時間我的英語成績下降的很快,教師問我緣由,我也答不上來,自己單獨去好好思索。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外公問了我狀況,我便照實的答復了。外公聽完慈愛的笑了。外公說:“最根本的`緣由是你最近沒有仔細,對吧?”我看著外公點了點頭。“怎么回事,你能告知外公么?”我低著頭說:“其實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勝利課很晚。”外公聽完后,便指向大廳上那幾個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許久,外公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把這幅毛筆字掛在這里么?”我搖了搖頭。外公說:“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聽外公講里面的含義。
外公說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他小的時候,老外公就告知過他,假如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過蜂林,一味的退縮你就永久達不到。假如你想勝利,不吃苦拿什么積存閱歷,去體會生活的美妙呢。聽外公講到他們過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立刻茅塞頓開,我開頭拿起英語書,仔細地拼寫單詞,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回味外公說的每一句話。學習的動力也就回來了,似乎渾身布滿了力氣。這次模擬考之后,英語成績也提升到以前的樣子了。
家風伴我成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吃苦是我們的美德,由于全部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它會賜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報。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著我始終傳承下去。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7
假如一個家庭,沒有規章,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萬一。他突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武,母親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懊悔了,懊惱了,惋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接近過年時,電視上消失了一種許久未聽過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一樣。
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忱,爽快和執著,由于家中的每個成員都非常熱忱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養,是深是淺。家人假如不學習,將得不到學問,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仔細做事,知錯就改。現在教師教育我們分清黑白,仔細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學問,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假如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蔽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锏了。假如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章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肯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行缺。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8
央視開展的“家風”大爭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鬧反響。在我看來,家風是指家長的言傳身教而養成的家庭良好作風,家風總體上是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的,家風在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風氣。家風屬于社會文明的范疇,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家風與家訓、家規、家教一樣,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承。
在上世紀相當一段時間里,是特別注意家訓、家規、家教和家風的,而這四者之中,家教使用的頻率最高。比方評價某一個人的品德,多以這個人“有家教”或“沒家教”來形容,現如今被用爛的“素養”一詞,在當時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風和家規也是常常使用的,比方贊揚某個人家,總是說“這個人家的家規重、家風好”等等,至于家訓,尋常人家是比擬少見的,究竟寫得《朱子家訓》之類傳世佳作的,多為學富五車之人。
話又說回來,寫不了家訓的尋常人家,也不乏各種各樣的治家格言。象我家里,父親是行行伍出身、母親是一般工人,但“清清白白做人,老狡猾實做事”是他們三天兩頭用來敲打我們兄妹三人的`。在小時候,記得我家的家規特殊多,什么“笑不露齒、食不出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積善積德,尊老愛幼”云云,記得大妹妹一次吃飯時咀嚼出聲,臉頰上馬上挨了老爸的一筷子,立刻就熱淚盈眶,我們更是抿緊了嘴咀嚼。
家規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記得那時還沒有空調,連電扇都是希奇之物,夏天炎熱難耐之時,我們都習慣在門前空地邊乘涼邊吃晚飯,我和兩個妹妹負責搬桌椅、端飯菜,然后坐在小椅子上等大人們下樓,只有等外婆端起飯碗或老爸端起酒杯后,我們兄妹三人才端碗開吃。那時候很多鄰居也在空地上吃晚飯,孩子多的家庭有時哄搶得厲害,就無形中有了比照,時常聽到鄰居們夸獎我家小孩法規好、有家教。每次聽到鄰居夸獎,我們發覺父母親都是暗自欣喜。
走上社會后,從實踐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覺到家教匱乏對人生的妨害。記得八十年月中期,我們公司召開職代會,在代表上食堂就餐時,時任公司行政(后勤)科長的Z君,仗倚自己分管食堂而闖進分餐間,給自己選擇看得中的(抑或是大一點的)份菜,眾目睽睽之下的伸手,氣得公司總經理臉色鐵青,加上此君吃相不佳,咀嚼時青筋直露,聲音巨響,遂成同事間一段笑談;九十年月中期的一個晚上,公司黨政班子商討提任后備干部事宜,年近升職極限的他,或許是可怕趕不上最終一班車,竟躲在會場門外學埋伏。因女書記突然開門上洗手間而躲避不及,連人帶畚箕一起跌倒(在假裝掃地),弄出巨響震動全場,淪為笑柄的同時,更是斷了前程,很多同事得知后搖頭,連稱“家門不幸啊”!
中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是以很多家庭的優良家風為根底的,在注意素養的當代,家訓、家規、家教、家風又重新被喚醒,這是件好事情。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9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風?”這些問題,特別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憂,今日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育優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鄰居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特別快就沒人情愿與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特別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連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富強興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打算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敬重師長。父母始終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當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牢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根底,踏出堅決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0
家風,是一個家庭賴以生存的法則。好的家風能讓一個家庭受人敬重,壞的家風便會遭人唾棄。所以,沒有好的家風,縱然你有多榮華富貴,世人也都會瞧不起你!
我們家的家風特別的嚴格。那是我奶奶為了給家人制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所訂制的。我的家風,第一條便是要守誠信,誠信是一個人的根本,沒了誠信,再怎么聰慧過人,也不會有人喜愛你。所以,做人要做一個誠懇守信、實實在在的人。其次條是要有孝心。百善孝為先,我們必需要孝順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假如沒有了他們,你將不會看到如此漂亮的世界,聽到如此奇妙的聲音。
我們一家人的學問都不是很高,爸爸高中學歷,媽媽初中學歷,爺爺奶奶都沒讀過書。盡管我們不是書香門第,盡管我的家庭不富有,爸爸媽媽為了生存得不停勞作,可我們的精神卻是那么富有,由于優良的家風教會了讓我終生受益的道理。
還記得那一次考試,我的數學滑坡了,只考到了78分,我悄悄地躲在被窩里哭。但我突然之間閃起了一個念頭:要不要把考試分數告知媽媽呢?這個問題使我躊躇不前,媽媽觀察了,過來跟我說:“珍寶,你怎么了?跟媽媽說說。”“沒.....沒事......”我開頭語無倫次。媽媽知道我從小進沙就要流眼淚,于是就不管我了。
過了不久之后,媽媽突然從玩具箱里翻出了我那張不堪入目的試卷,生氣地對我說:“羅雅鍶,你什么時候考那么低的分,你怎么都不告知我呢?”看來瞞不住媽媽了,只好告知媽媽真相了。
媽媽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雅鍶,你知道嗎?誠信,是多么重要啊!一個人只要活得誠懇、有信用,就等于擁有了一大筆財寶!”
媽媽說:“誠懇守信,為人之本。誠信的人,受人歡送;沒有誠信的人,受人鄙視。”
她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買東西,孩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由于路途遙遠,曾子的妻子就騙孩子說“回來給他殺豬吃。”孩子才停頓了哭泣。
而等曾子的`妻子回來以后,發覺曾子正在預備殺豬,她趕忙阻擋曾子殺豬。曾子嚴厲地說:“孩子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學問的,你現在騙他,長大之后他也會騙別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信任媽媽的話,這決不會把孩子教好的!”曾子的妻子拗不過他,只好讓他將豬給殺了。
誠信是人最漂亮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誠信,多么重要!
不守信用的人只會失去做人的底線,讓你失去家人的信任,朋友的信任,像這樣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我們肯定不能做。我們要做一個人誠懇守信的人!
我受了這個故事的熏陶,也受了媽媽的教育,我立志做一個誠懇守信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的人。
有一次,我撿到了別人的一支精致的鋼筆,看到這只鋼筆,我雖然怦然心動,這正是自己想要買的那支鋼筆呀!但,我還是毫不遲疑地把那支精致的鋼筆交給了教師。
我用開心的語言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告知了媽媽,媽媽伸出大拇指夸獎我:“我家的孩子,就應當是這個樣子——誠懇守信!”
由于我誠懇守信,是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的人,大家都情愿和我玩耍,我們成了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無私幫忙的好朋友,由于誠信是交友之基,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到達“朋友信之”。
我的父母從來不把我管得特殊嚴,讓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過只要觸犯了家規,那就有你好受的了,首先要寫保證書,然后假如以后還要犯錯的話懲處就會翻倍。所以我始終都是一個遵守家規的好孩子。
我覺得,光我一個人這微缺乏道的力氣可不夠毀滅社會上全部的謊話,我要用文字來呼吁大家,讓誠信這一股甘甜的泉水滋潤我們,滋潤社會。讓誠信這一朵斑斕的鮮花綻放出最漂亮的顏色!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法規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為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剛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日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面包吃吧。”我接過錢,什么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預備去買一些面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巧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遲疑不決:面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假如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挨餓了,究竟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媽媽觀察,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里。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覺了書包里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么了?”我既緊急又可怕,臉立刻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厲,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為什么要撒謊!假如你狡猾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為什么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假如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么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后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久的傳承下去。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2
家是我們的第一個學校,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我們才能健康成長,才能出類拔萃。在我的家風家規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誠信”兩個字。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沒有讓他們失望,每次考試都是班級前幾名。記得我在讀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因為身體不舒服我考試考砸了,心里特備忐忑,想到爸爸他的嚴厲與期盼,我即害怕又不忍心讓他們失望,幼稚的我回家面對媽媽詢問成績的時候,我支支吾吾說:“還…還沒知道成績……”,媽媽二話不說,給了我一巴掌,我一個釀蹌,捂著嘴巴,眼眶紅紅的。“干嘛打我!”,媽媽用食指指著我鼻子,很氣憤的說:“你撒謊!我為什么不能打你?”我犟嘴道:“我說不知道就不知道!”媽媽又給了我一巴掌:“你數學老師已經打過電話給我了,說你考的很不好,試卷已經發下去了,叫你好好訂正!你怎么解釋!”我見過媽媽發火,但沒見過她發怒,就算我考的再不好,她也不會這樣發怒。我不說話,我害怕。只是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畢竟錯在我,沒敢大聲嚎哭。媽媽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嘆了口氣,又把我拉到她身邊:“媽媽不怪你考的差,只怪你撒謊,難道不記得媽媽和你說過,永遠要誠實,不要撒謊,明白了么?”我點了點頭。“走吧,我給你看看試卷錯哪兒了,臉疼不疼了?媽媽下手重了,對不起啊。”媽媽又給我看了看臉。我這時才大聲的哭出來,“媽媽…我錯了。”媽媽摸了摸我頭然后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曾子的妻子帶兒子到集市上去買豬,可孩子哭鬧不停,妻子只好答應兒子說:“等我們回來,殺豬給你吃,別哭了。”回家后,曾子拿起刀準備殺豬,妻子叫住他說:“你還真殺啊,我逗孩子的…”曾子打斷妻子說:“做人貴在講誠信,你這么做不是在教孩子騙人嗎?我們身為父母,應為孩子做好榜樣啊,凡事說到做到。”妻子聽了這話,點了點頭。聽完這則故事我知道了媽媽為什么會發這么大的火,她這是要讓我從骨子里記住做人要講誠信。
這是媽媽第一次,我相信也是最后一次打我。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我覺得當時媽媽打得太好啦!它讓我永遠記住了以誠待人之道!
“誠信”是我的一筆巨大財富!有了它,生命才會開出燦爛的鮮花。我愛我家,我愛我的“信用社”!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3
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曾說過:“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閱讀傳統的家風。一個家庭里面,如果人人都喜歡看書,喜歡思考,那么,善良、誠信、孝順……這些良好品質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書,在我們家里占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我,我們都喜歡書,我們都喜歡閱讀。
媽媽是一位老師。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給我買了很多的書,有拼圖書、畫畫書、識字書、立體書……每天睡前,她都會給我講故事。
爸爸是一個書迷。從我懂事起,他就常常告訴我:要多讀書,讀有用的書,要靜下心來讀。在家里,只要一有空,他就會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看著看著,有時他會突然邊拍手邊哈哈大笑;有時會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么;有時又會用贊許的目光盯著書并拿著筆在書上圈圈畫畫。爸爸還經常和我“聊”書。每次他一看到有趣的故事,就會把它們講給我聽。四年級暑假,對于歷史故事并不是特別感興趣的我在閱讀《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時,他就陪我一起看。每天他都會抽空和我一起聊一會兒書中的內容和人物,有時還告訴我一些這部書里面沒有涉及的人物、歷史故事。在和爸爸的“聊”書中,我喜歡上了這部名著。
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漸漸也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迷。我為我們家有熱愛讀書的好家風感到自豪,我相信有書的陪伴我的成長之路會更加完美、更加精彩。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4
家,是一個平凡的字眼,卻是人一生都離不開的牽絆。家中有愛,如春風細雨滋潤著我,讓我感到溫暖,家中也有規矩,如一盞明燈,時刻照亮著我,指引著我向正確的方向前行。這個規矩就是一個家里所傳承下來的家風家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爸爸從小就教育我:善,即使很小,也必須去做;惡,即使是很小的一個小惡,也絕不能去做,進德修善,才會有所作為,小善積多了,便形成了大善,小惡做多了,便擾亂了社會。
爸爸的家訓我銘記于心,因此我下定決心,要日行一善。從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如在人行道上撿起一根香蕉皮,讓路過的'老人、孩子和盲人都免于摔倒的。危險;如路過垃圾桶,撿起散落在地面上零零碎碎的紙片、果皮和包裝盒等,使地面更加整潔,周邊的環境更加優美;如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老人、孩子、孕婦讓個座,尊老愛幼也是我們傳統的美德;如幫助同學,僅僅就是一支筆或一把尺子的出借,那都是體現對同學的互幫互助,以身作則起到榜樣作用。
又如在家幫助父母做家務,洗個碗、擦個桌子、拖個地等,都是對父母的一種孝義和感恩。一件件小事,疊加成一件大事,正如爸爸所說,天底下沒有做不完的好事,用心留意身邊的小事,只要你肯去做。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更加能顯示出整個社會的和諧與溫馨,一件小事只是一個舉手之勞,卻是一份善念,如果每人都持那份善念,世界將更加美好!
這個家風家訓將會伴隨著我的一生,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爸爸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給我和妹妹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我和妹妹也要學會持家的本領。
我希望我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希望我們兄妹以及我們的子孫后代能牢記家訓并能靈活運用,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15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后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著,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假如不研究,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訓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緊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工具,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假如每個人都官官相護,躲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锏了。假如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分,一定不能部下留情,不該時萬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相關文章:
家教家風家訓征文08-26
家風家訓家教征文07-05
家教家風家訓優秀征文05-15
家風家訓家教優秀征文12-31
家風家訓家教優秀的征文12-31
我的家風家教家訓征文范文11-06
家風家訓家教小故事征文(精選46篇)04-18
家風家訓征文12-07
家風家訓的征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