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故事(合集15篇)
寓言的故事1
牛和青蛙
兩只小青蛙在水池邊玩,有只大牛來喝水。牛一不小心就把一只小青蛙踩死了。剩下的一只小青蛙逃回家,對母親說:
“媽媽!糟了呀!哥哥被一只有腳的大動物給踩死了!”
青蛙媽媽還不曾見過牛。
“很大,是這樣的嗎?”
青蛙媽媽把肚皮吹大給孩子看。
“不,更大!”
“那么,是這樣嗎?”青蛙媽媽再把肚皮吹的`更大些。
“還要大,還要更大些呀!”
青蛙媽媽拼命的吸器,將肚皮吹的像氣球,圓鼓鼓的。
“哦!就是這樣吧?”
青蛙媽媽正說著話,肚皮卻啪一聲裂開了。
寓言的故事2
伏爾泰 (1694~1778) , 法國作家、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他的文學作品和哲學著作充滿了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 對18 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有積極影響.他的原名為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 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他出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 父親是法律公證人.
伏爾泰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對文學很感興趣, 小小的伏爾泰受到父親嗜好的潛移默化影響, 自孩提時就深深地愛上了文學.
伏爾泰的記憶力極強, 3 歲時就能背誦拉·封登的《寓言》.一天, 父親從外面回來, 小伏爾泰站在床上自言自語地講故事, 還手舞足蹈.時而洋洋得意, 時而板著面孔, 表情豐富多變.父親見了, 又覺得好奇, 又感到可愛.於是就忍住笑躲在他背后偷偷地看他表演.孩子講的故事好像是拉·封登的《寓言》上的.父親悄悄地拿來這本書, 經過核對, 他驚異地發現, 原來兒子講的故事與《寓言》中的故事居然一字不差.這簡直太令人不可思議了.等兒子講完故事后, 父親情不自禁地把他抱了起來, 高興地把他舉過頭頂, 連連稱贊道: "我的乖孩子, 你太聰明了! "
伏爾泰才思敏捷, 多才多藝.他12 歲時便開始寫詩, 16 歲時, 他的諷刺詩和即景詩已寫得很出色.20 歲時, 他隨父親出使荷蘭, 任文官, 其才能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譏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 "笑, 可以戰勝一切, 這是最有力的武器."當時人們說他思想之快捷和語言之熾熱, 有如閃電和天火.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制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1書, 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
寓言的故事3
一只老貓叼起念佛珠來玩弄著,這給墻角里的兩只老鼠看見了,他們的腦袋里不禁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是怎樣回事呢
老大說:“我們還是警惕一點好,不明白他這葫蘆里賣得什么藥,說不定是故意引我們上鉤呢!”
老二說:“這怎樣可能聽人類說,只要念佛就要心存善意,改吃素食。”
“那可說不定呢!”老大還不服氣。
“那我們出去看看吧!”老二想了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他得意洋洋的`說。
說著他們走出了洞,離貓有一段距離
只聽貓嘴里不停地念叨著:“善哉善哉
。”說著睜開眼睛掃了一眼老鼠兄弟,又合上眼睛說:“出家人不吃葷,只吃素食。”
老大聽了,放松了警惕,說:“我相信:佛是絕對不會騙我們的,因為妄語(亂說不實在的話騙人)是佛門大戒,佛也是因為不妄語,才能夠修成佛的。所以古人說:‘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我們走過去和貓交個朋友吧!說不定以后偷東西,能夠幫我們開門,拿東西呢!”
老二贊同了老大的說法,大步流星的走到貓身邊說:“貓大哥,咱們交個朋友吧!”
貓說:“好啊!”他停了停,問:“朋友有難應當互相幫忙,對嗎”
“是呀!”
“我此刻需要你幫忙,我的肚子餓了!”
話說著,就把老鼠按住了,老鼠兄弟悲傷地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要時刻提高警惕性,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認清本質!”
貓奸笑著說:你們天天呆在洞里,今日總算把你們引出來了。
寓言的故事4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并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里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所以,蘇軾吩咐書童去捉老鼠。
書童端著燭臺往床下一照,發現咕唧咕唧的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系住了口的嚴實袋子里發出的.,于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里面了,它還能往哪兒跑呢”書童細心翼翼地解開系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它。可是書童等呀等呀,不僅僅沒有等到老鼠出來,并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所以,他感到十分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童打開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里面照了個通亮。他發現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只死老鼠。書童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東西的活老鼠,它怎樣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只老鼠剛才就是一只死老鼠,那么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童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里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只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
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童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所以心里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只老鼠有這么狡猾!它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它的時候,它卻裝死蒙騙你放松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寓言啟示:一只老鼠,其體能和智能遠不是人類的對手,可是這不等于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我的短處。書童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本事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這一故事告訴我們,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僅僅是一個人取得節節長進的關鍵,并且是排除各種困難、克敵制勝的法寶。
寓言的故事5
從前,有一只小狗,名叫花花,有一只小貓,名叫喵喵。它們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伙伴。
有一天,花花興高采烈的來到喵喵家,對它說:“我們今日去游泳,怎樣樣”喵喵一聽到這個游戲,下了一大跳。它想:我不會游泳,怎樣辦呢正當它躊躇不前、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耳邊傳來了花花不耐煩的聲音:“你到底會不會游泳呀不會可不要浪費我的時間喲!快點!要不然我去找嘎嘎!(嘎嘎是一只可愛的.小鴨)”雖然喵喵很害怕游泳,但它是一只經不起激勵、愛說大話、虛榮心極強、并且顧及自我面子的小貓,所以它強擺著笑臉說道:“太好了!你明白嗎我最喜歡游泳了,并且此刻,我游泳可好了,不僅僅十分快,并且還能救人呢!”
于是,兩個小伙伴牽著手、唱著歌走向河邊。到了河邊,花花說:“你先下去吧!我待會兒再來!”
過了一會兒,從河里傳來了“撲通”聲,緊之后,又傳來喵喵虛弱的聲音:“救命!救命!救命!”花花一聽,立刻跳進河里,把喵喵救了上來。
從此以后,喵喵再也不敢說大話了。
寓言的故事6
【原文出處】: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出自《淮南子·人間訓》
【白話譯文】:
靠近邊塞一帶的百姓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領地上。人們都來安慰他。這個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
經過了幾個月,他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來祝賀他。這個人說:“這怎么就不是壞事呢?”他家中有許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掉下來摔折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這人說:“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邊塞一帶的壯年男子十分之九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了。這個人的兒子因為瘸腿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倆得以保全性命。
【寓意解釋】:比喻事物的'禍與福都是具有轉換性的,即:禍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寓言的故事7
韓信誠實守信的故事
韓信小時候家境特別貧苦,有一天他餓的實在不行了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媽施舍給他飯吃,韓信吃完飯以后發誓將來一定要報答這位大媽。后來韓信跟隨劉邦打天下立下曠世功勛被封淮陰侯,韓信發達以后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親自給施舍飯的大媽100兩黃金。
烽火戲諸候
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失信于人的歷史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西周最后一個天子周幽王,周幽王為了讓自己的愛妃褒姒一笑,竟然屢屢點燃召集諸侯集合的烽火,久而久之諸侯就不在聽周幽王的號令了。這個故事和狼來了的故事非常相似,寓意失信于人后果是很嚴重的,弄不好會把自己的性命送掉。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鹿、狼和羊
鹿跑去向羊借一千麥,并說狼可以為他擔保。羊懷疑他是存心欺詐,便說:“狼常常搶奪他所要的東西,而你跑得比我快得多。到了償還時,我怎么能找到你們呢?”
這故事說明:不要相信那些不值得相信的人,不要借錢或物給那些根本不打算償還的人。
山鷹與狐貍
山鷹與狐貍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間的友誼更加牢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于是山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筑起巢來孵育后代,狐貍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有一天,狐貍出去覓食,山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貍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貍回來后,知道這是山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感到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山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山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里。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干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郁被燒死丁,并從樹上掉了下來。狐貍便跑了過去,在山鷹的面前,把那些小鷹全部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于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愚蠢的鷺鷥
一天,狼吃東西的時候太心急了,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里,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里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么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寓言的故事8
五個亞洲人和一個美國人漂流到了一座荒島上。
迫于生計,他們決定分工協作:亞洲人負責打獵、捕魚并烹飪成食物;美國人占據了沙灘,他負責吃飯并將剩下的殘羹冷炙分給亞洲人。當亞洲人每天辛苦勞碌的時候,美國人則在自己的沙灘上享受著悠閑生活和食物。
后來有一天,亞洲人決定不再無償提供食物,于是美國人就開出了一張欠條給亞洲人,并承諾亞洲人今后可以用這些欠條,去兌換享受舒適生活的權利 ,比如在他的沙灘上散散步。亞洲人接受了這一交換條件,并且為了賺取欠條而繼續工作。
又過了一段時間,亞洲人手中的欠條越積越多,于是來了一位銀行家,專門幫助亞洲人收集和管理美國人的欠條。銀行家不斷地暗示亞洲人:當這些欠條累積起來之后,亞洲人早晚有一天能夠過上比美國人更幸福的生活。
這似乎產生了強大的激勵作用:亞洲人為了今后的幸福而更加拼命地賺取欠條;而美國人除了不得不更多地讓亞洲人來自己的沙灘上散步,還發明了一些有趣的把戲賣給亞洲人去玩耍,以此來收回原先的老欠條。美國人告訴亞洲人,這些把戲今后會讓他們得到更多欠條。
就這樣年復一年,美國人、亞洲人和銀行家之間的游戲越玩越大:亞洲人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供給美國人;美國人也發明了更加復雜的把戲教給亞洲人;亞洲人彼此之間也開始用欠條進行交易;而銀行家呢,他得到了更多的欠條業務并因此忙得不亦樂乎。
兩年前,華爾街的預言家彼得希夫寫下這個荒島故事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像那座荒島一樣處處繁榮、人人樂觀。可是兩年之后的今天,次貸危機已經爆發、金融風暴彌漫全球,沒人說得清這座荒島的明天會變成何種面貌。
美國人說這事兒不能怨他,當初要不是他開出欠條,亞洲人哪兒來的動力建設荒島?
但是毫無疑問,如今是那五個亞洲人正在任勞任怨地為這場災難埋單。
寓言的故事9
偉大的思想家紀德說過:“所謂千古不朽的藝術作品,其特點就在于無論時尚如何改變,它總是有辦法滿足任何時尚的任何人。”
《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文體的開山鼻祖,也是古希臘文學中一塊閃光的.瑰寶。它經過兩千年的時間錘煉,其智慧和藝術魅力像顆鉆石,在歷史洪流的沖刷下,熠熠生輝。它雖然篇幅短小,但作為人們生活智慧的結晶,它通過故事背后的哲理,給人們啟示
一次,媽媽叫我下樓幫她買菜我正看書看到興頭上,隨口答了一句:“你不能下去買嗎?”“我不正忙嗎,幫下忙。”媽媽勸道。書實在太好看了,過了幾分鐘我仍沒有下去。媽媽火了:“你怎么還沒有下去啊!叫你干些事也不可以嗎?”我不耐煩了:“每次你都叫我干這兒干那兒,現在我想做些自己的事都不行嗎?”媽媽吼道:“你還有我忙啊,天天吃的﹑用的﹑穿的不都是我弄啊。現在叫你干些事都不行,養你這么大干什么”說完門哐當一聲關上了——媽媽自己出去買菜了。我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房門關起來。我一低頭,正好看到一篇寓言:一頭公牛拉著一輛沉重的貨車行走,累得全身是汗車軸因被重物壓得吱吱響:“太重了,太重了!”它越吵越兇。這時,默不作聲的公牛說:“請你看看,我們無聲無息負擔著全部重量,你叫喚什么?”寓言的主旨是:那些叫得特別響的人,往往干活少;而那些不作聲的人,往往承擔著全部責任,完成最重要的任務。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到羞愧。我多像那吱吱叫的車軸啊,還沒干多少事就叫喚了。而媽媽做了幾十年,也沒抱怨什么,我是不是該做些什么?
從那時起,父母叫我我幾乎是隨叫隨到,經常和他們談談心,有時閑下來也會幫他們做些家務。
《伊索寓言》源于生活指導生活,使人們從中得到教益。正因如此,我才愛上了這小小的《伊索寓言》。
寓言的故事10
《狐貍和葡萄》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它說的是,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自我解嘲說:“這葡萄是酸的,還沒有成熟”。
一天,柏拉圖拿著《伊索寓言》對蘇格拉底說:“老師,伊索老先生的《狐貍和葡萄》,立意好是好,但卻嚴重失真。狐貍是吃肉的,它哪會吃葡萄啊?”
蘇格拉底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拍拍了柏拉圖的肩頭,稱贊說:“孩子,你這個問題提的好。”
隨后,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名人也會犯錯誤的。狐貍是食肉動物,可伊索在寓言中卻寫狐貍想吃葡萄。這就未免有點可笑了。”他還再次對柏拉底敢于質疑名人的勇氣給予了肯定。
事情過了不久。蘇格拉底應一位種植葡萄的朋友的邀請,到那里去做客。飯后,他們在葡萄園里散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只狐貍在大口大口地偷吃葡萄。狐貍好像對這種水果非常感興趣,一口一串,葡萄汁順著嘴丫直往下流。蘇格拉底和朋友的到來驚動了它,它慌忙從藤上又扯下一串葡萄,戀戀不舍地轉身逃走了。這個場景讓蘇格拉底驚詫不已。
“狐貍不是食肉動物嗎?它怎么會吃葡萄?”蘇格拉底問他的`朋友。
他的朋友笑了:“狐貍可喜歡吃葡萄哩!在我這個葡萄園里,經常都會有狐貍來偷吃,一次能損失好幾斤。”
蘇格拉底不語了。他從朋友那里回去后,把他看到的情景講給學生們聽,然后問學生:“當一個人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時候,就輕易地肯定一個質疑。這人是不是顯得很可笑?”
學生們說:“是。”
蘇格拉底真誠地說:“看來,我就是這樣一個可笑的人了。”
寓言的故事11
聰明伶俐的小羊
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了。
小羊雖然嚇得發抖,但是他很聰明。小羊說:
“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以前,你能否吹個笛子給我聽呢?”
“什么?吹笛子做什么呢?”
“我想在死之前,配合著笛聲,跳一下我最喜歡的舞。”
“該不會打算邊跳舞邊溜走吧!”
“不會、不會,我絕不會逃走!”
“好吧!我就吹一曲吧!”
狼吹起笛子,小羊配著調子跳舞,跳得很可愛。
牧羊人聽到笛聲,跑了過來。
“啊!是狼!”
牧羊人憤怒的'將狼抓住,救了小羊。
狼非常的懊悔。
“上當啦!那是小羊向牧羊人求救的信號啊!”
寓言的故事12
我以前只喜歡看動漫類的書,譬如說《奧特曼》、《喜羊羊與灰太狼》、《走迷宮》等等。不太喜歡看一些故事類的書,認為這些沒有什么好看的,我現在還小肯定看不懂,對我的'學習沒什么幫助。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大潤發買東西,我在買碟片的地方偶然的發現了一本從來沒見過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這句話深深吸引了我,這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帶著好奇我就讓爸爸給我買下了。
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認真地看起這本書來,這本書的名字叫《伊索寓言》,是世界兒童文學經典,它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它的內容是由很多小故事組成的,每個小故事都講了一個道理。
以后我每天都讀了一個小故事,《龜兔賽跑》的道理是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狼來了》的道理是不能撒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老鼠開會》的道理是做事要切合實際,不能只說不做。等等......
《寓所寓言》這本書使我喜歡上了看書,每個小故事都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使我每天都有收獲,每天都有進步。
寓言的故事13
一
古代有則寓言,叫做“疑人竊斧”,說的是有個人丟了把斧頭,他想來想去,認定是鄰居家的兒子偷走的。于是,他看那小子走路的姿勢,就像是偷了斧子;臉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說話的腔調,更像是偷了斧子。看來看去,越看越像,一言而蔽之,那小子從頭到腳全身上下都離不開個“偷”字,活脫脫一副賊相。此地無銀三百兩,那何處有呢?
是寓言,結尾總是不落窠臼、發人深省。不久,這人在山溝中掘地時無意中挖出了他那把斧子。從此,再見到那小子時,便覺得言談舉止中沒有一點像偷斧子的跡象,忠厚老實得很。
現今翻出這則寓言,一是學習,二是用于自我解嘲。有時,我覺得自己與寓言中的那位丟斧子的人挺相像的,尤其是在買nax彩票這一事情上。
有一回,從一研究彩票的資深人士口中探得一號碼,又有一親戚親口告訴我他夢到的號碼,與該號碼一模一樣。買nax彩票時,無意中瞄見旁邊的'一輛摩托車牌上有這一號碼,分毫不差。買獎回來的路上,一路上看到的中巴車車號都有這四位數字,在一高大的廣告牌上,這一號碼赫赫鮮目,催人振奮,真是應了張學友欲死欲活唱的“一路上有你”那句歌詞。所有這一切,無不在暗示著財神爺將要送錢上門給我。雖說據國外專家研究,中大獎的概率只相當于被雷擊的概率,但我仍深信必中無疑,這號碼真是越看越像,越想越像是中獎的。眼看財源就要滾滾而來,盡入彀中,我心花怒放,心潮洶涌,整個人像只氫氣球似的在征兆中獎的氣氛中徜徉。直到,電話里那位小姐口齒清晰報出了另一號碼,我這個氣球被狠狠扎了個洞,嗒然若喪。痛定思痛,回過頭來冷靜一想,我到底中了哪門子的邪,令我神魂顛倒,我那號碼怎么會如此讓我深信不疑,我那號碼怎么能中獎呢,根本就不沾邊,大相徑庭,真是張著眼睛說瞎話!看來,我也是染上了那古人一樣的自以為是、想當然的惡習。
二
葉公好龍這一寓言很多人都熟知,每每要嘲諷某人是口頭革命派時,葉公總是會派上用場,葉公已成了鐵打的典型。對葉公,以前我也是嗤之以鼻,鄙視、厭惡、批判他,可能是吃的鹽多了,過的橋多了,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強了,對葉公倒是一反常態,報之以同情和寬容,在此就個人看法為他翻案洗冤。
其實,不問理由,,不分青紅皂白,硬是給葉公扣上“口頭革命派”是有失公允的。或許,葉公只是萬萬沒有想到,現實中的龍和他所想象的龍真是相去甚遠,云泥之別。葉公家雕著的龍、刻著的龍、畫著的龍都是依著他喜愛的模樣,那龍飄飄逸逸,美侖美奐。哪里,真龍一出場竟是青面獠牙,似笑非笑,似哭非哭,鬼模鬼樣。不要說葉公,就是我輩看到都要嚇得魂飛魄散,毛骨悚然,逃之夭夭。這真龍也太唐突、莽撞了,它就沒有意識到“距離產生美”這一藝術規則。葉公從心底里是喜歡龍,但他只是喜歡想象中的、藝術中的龍,如同霧里看花,朦朦朧朧,留有一份想象力發揮,純粹是一位唯美主義者。人就是這么怪,有時,我們不也如此?沒到過風景點前,總是把它想象成“此景只應天上有”,沒想到乘興而去,看到的卻與想象中的不可同日而語,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失望、失落,還有種上當受騙的委屈感,長吁短嘆,懊悔!
寓言的故事14
鴿子與烏鴉
有只鴿子被人飼養在舒適的鴿舍里,他到處吹噓自己生了很多小鴿子。
烏鴉聽后,說:“喂,朋友,你別驕傲了,你生得越多,你就越為你就越為他們的生活操心。”
這故事是說,多一個孩子多操一份心。
鳥類、獸類和蝙蝠
很早很早以前,鳥類和獸類發生過一場大戰。
戰爭持續了好久,勝負難分。蝙蝠始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是站在一邊觀望。又過了好長時間,獸類好像快要取勝了,蝙蝠連忙加入到他們的陣營中。然而,鳥類卻頑強地重整旗鼓,打敗了獸類。就在他們的慶功會上,他們發現蝙蝠也混在其中。雙方停戰后,蝙蝠的這一行為遭到了一致的譴責,雙方都拒絕接納他作為自己的成員。
慚愧的蝙蝠自覺無臉見人,從此便躲藏在山洞或角落里,只在昏暗的傍晚、漆黑的深夜才敢露面。
大智慧:兩面討好,最終在兩面都不會得到好處。
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于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蒼蠅與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舍不得走。
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后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對于許多人來說,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熊與狐貍
有一頭熊大肆吹噓,說他很愛人類,因為他從不吃死人。
一只狐貍對他說:“但愿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著的人。”
這故事適用于生活中那些假裝善良的惡人。
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所約,去鄉下赴宴。他一邊吃著大麥與谷子,一邊對田鼠說:“朋友,你知道,你這是過著螞蟻一般的生活,我那里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一起享受吧!”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里,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谷子,還有紅棗、干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贊不已,并悲嘆自己的命運。他們正要開始吃,有人打開了門,膽小的家鼠一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鉆進了鼠洞。當家鼠再想拿干酪時,有人又進屋里拿什么東西。他一見到有人,立刻又鉆回了洞里。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饑餓,顫顫驚驚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你自己盡情地去吃,擔驚受怕地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和谷子,平平安安地去過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這故事說明,人們寧愿過簡單平穩的生活,而不愿享受那充滿恐怖的歡樂生活。
寓言的故事15
狐貍和樵夫
狐貍為躲避獵人們追趕而逃竄,恰巧遇見了一個樵夫,便請求讓他躲藏起來,樵夫叫狐 貍去他的小屋里躲著。一會兒,許多獵人趕來,向樵夫打聽狐貍的下落,他嘴里一邊大聲說 不知道,又一邊做手勢,告訴他們狐貍躲藏的地方。獵人們相信了他的話,并沒留意他的手 勢。狐貍見獵人們都走遠了,便從小屋出來,什么都沒說就走。樵夫責備狐貍,說自己救了 他一命,一點謝意都不表示。狐貍回答說:“如果你的'手勢與你的語言是一致的,我就該好 好地感謝你了。”
這故事適用于那些嘴里說要做好事,而行為上卻作惡的人。
說謊的放牛娃
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 聲向村里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擊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里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 嘲笑后,沒趣地走了回去。后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 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 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烏龜與兔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于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 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 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 獎品。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老太婆與酒瓶
一個老太婆找到一個不久前曾裝過最好陳酒的空酒瓶。這酒瓶仍帶著濃濃的酒香,她多 次把酒瓶放在鼻尖下,不斷搖晃,貪婪地吮吸酒香,并說:“啊,多么甜美!裝過酒的`空瓶 都留下這樣甘美難忘的香味,那酒真不知有多么美味芬香。” 這是說美好的事物留下深遠的影響,使人們永遠難以忘記。
月亮與她媽媽
有一次,月亮要媽媽給她做一件斗篷。媽媽回答說:“我怎么能給你做一件合身的斗篷 呢?你現在是新月,然后又是滿月;再接著既不是新月,又不是滿月了。”
這是說,事物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一勞永逸。
【寓言的故事】相關文章:
寓言的故事11-07
關于寓言的故事02-02
《伊索寓言》故事05-16
寓言故事05-17
寓言小故事05-24
經典寓言故事06-24
經典寓言小故事08-27
優秀寓言的故事12-14
經典寓言故事02-16
經典寓言故事睡前故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