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1
假期中,我讀了許多書,我最喜歡的要數《中國成語故事》了。書中通過一個個常見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個深刻的道理,《愚公移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愚公是不是很愚蠢?他能不能把大山給移走呢?讀完這個成語故事,我思考了很久。經過媽媽的點撥,我恍然大悟,原來光靠愚公一個人是移不走大山的,但他的子孫們如果一直堅持下去,就能實現愚公的`夢想。我明白了遠大的理想是需要堅持不懈才能實現的,學習也是這樣,需要日積月累,每天學習一點,等我們小學畢業時就能學到很多知識。正如荀子在勸學篇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蔽乙刻旆e累幾個成語故事,到時候我也能出口成章。
成語故事,真是小故事大啟發呀!我要學習滴水穿石的精神,長大后才不會做一只井底之蛙。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2
讀完《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后,我深深體會到了如何尊重老師,也體會到了主人公虛心好學的精神。它主要講的是古代有一個叫楊時的人,雖然他已經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但他還是不斷學習,請教別人。一天,當他遇到問題時,他去問老師,外面下著鵝毛雪,老師也在休息。他在門外等了兩三個小時。當老師發現他腳下的雪有一英尺多深時,他的手和腳已經凍僵了。楊時虛心好學、尊師重道的精神怎能不值得學習呢?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改變錯誤的精神值得我學習。他可以跪下來,背著荊條真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呢?做錯事不僅不承認錯誤,還說別人先錯了,死都要承認自己是對的。與廉頗相比,我就像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F在,我明白了改正錯誤的真相,做錯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能承認,是否愿意改正。
這本書不僅給我帶來了無數的精神財富,也成為我德、智、體、美、勞發展的動力。它就像一條河流,不斷流入我的知識海洋。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3
今年寒假,我用心地讀完了《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我特別喜歡《囫圇吞棗》這個成語故事。故事的內容很精彩,講的`是一位年輕人一邊走路一邊大口吃梨和棗時,一位老人迎面走來說:“年輕人,梨和棗都不能吃的太多呀,雖然梨對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對脾胃不好。棗倒是有補脾的作用,但吃多了會傷害牙齒的,你一定要注意呀!”年輕人聽了,想了一會兒說:“我想到了一個好的辦法,就是不把梨肉咽到肚子里,吃棗時不用牙齒咬,把整顆棗吞下去,這樣不就可以既不傷脾胃,又不壞牙齒了。”說完,他把棗放進嘴里,一口吞了下去,結果立刻就被噎住了。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為這位吃棗的人擔憂起來,也想告訴大家:學習的時候,沒有經過思考就直接回答出來是學不好知識的。在學習知識時首先要把學的知識理解清楚,再反復地琢磨,才能有真才實學。
《中國成語故事》真是一本好書呀!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4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語言瑰寶,也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的結晶。讀了一個個精彩的成語故事,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再現了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是“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人名叫孫敬,他勤奮好學,特別愛讀書。每天太陽一升起他就起來讀書,一直讀到深更半夜還舍不得休息。家里人都勸他:“早點休息吧,這樣下去身體吃不消的'。”可孫敬不停,仍然堅持讀書,時間久了,就累得打起瞌睡來。為了不讓自己睡過去,孫敬想了一個辦法:在房梁上栓了一根繩子,把頭發系在繩子上,只要他一打瞌睡,頭就會低下去,而繩子就會猛地扯住他的頭發,把他扯痛了,這樣他會頓時清醒過來,繼續看書。
還有一個叫蘇秦的人也很喜歡看書。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他準備了一把錐子,每次讀書的時候都抓在手里。只要稍微有點困的感覺,蘇秦就會拿錐子狠狠地刺自己的大腿,讓自己清醒過來,然后繼續讀書。
看看故事中的孫敬和蘇秦,再看看我們自己,每次都是迫不及待地寫完作業,然后風風火火地去玩了。有的同學甚至養成了拖拉作業的壞習慣。
我們要像故事中的孫敬和蘇秦學習,勤奮刻苦,努力奮斗!
【中國成語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5-29
中國成語故事12-17
中國成語故事:曲突徙薪08-03
中國成語故事15篇01-31
中國成語故事(15篇)02-25
古代中國成語故事:攀龍附鳳01-26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5-22
經典中國古代成語故事06-13
中國成語故事精品[15篇]08-04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倒持泰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