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1
教材解讀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于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
先來做個小測試:
師:肥沃的、貧瘠的、松軟的土地,使我們對土地的認識,而有些人卻認為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神圣”是什么意思?引導:我們可以用近義詞或把兩個字分開組詞的方法理解“神圣”。
師:把大家的理解綜合起來,就是“神圣”的意思,那就是極其莊嚴、圣潔,不可侵犯。誰認為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呢?(印第安人)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讀書,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開始。
二、整體感知,認識字詞
學生讀書。
學習字詞。
第一組:潺潺、嗡嗡。
生讀,注意糾正“嗡嗡”的讀音。讀了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象?
第二組:松脂、麋鹿、駿馬、雄鷹。
誰來讀第二行?讀了這四個詞,你又仿佛聞到了?看到了什么?
師引導:
嗡嗡鳴叫的昆蟲,正潺潺流淌的小溪,這松脂、麋鹿、駿馬、雄鷹,這美好的一切,都在哪里呀?這片神圣的土地上。他們是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部分,在印第安人看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印第安人松脂、青草、花朵看作是自己的──姐妹,把他們──(指麋鹿)看作自己的──兄弟,這些動物植物和山巒河流和人列共同屬于一個家園,那就是──這片神圣的土地。
第三組:嬰兒、眷戀:
看到嬰兒、眷戀,你會立刻想到那個詞?(板書母親)你能說說“眷戀”的意思嗎?傭近義詞的方法,在書中找到這個句子讀一讀,一起讀,印第安人把誰比作母親?(板書:在“母親”前寫“大地”),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生: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之情。
師:母親是神圣的,把土地比作母親,說明在印第安人眼里,土地也是神圣的。
三、看圖片,入情境
師:大家想看看這片神圣的土地嗎?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來到19世紀50年代,共同來欣賞這片土地的神圣與壯美吧!
師解說:
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即擁有古老的冰川,又擁有活躍的火山,更擁有終年積雪的山峰,原始森林郁郁蔥蔥,遼闊的草原綠草如蔭,繁花似錦,河流在大地上蜿蜒,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如寶石般鑲嵌在青山綠草之間。
可是這片神圣的土地要被華盛頓白人買走了,如果你就是印第安人,此時此刻,你想對購買這片土地的白人囑托些什么?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要保護好、要熱愛這片土地,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印第安人的首領西雅圖對白人具體的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4至8自然段,找到這三條,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交流:
第一個要求:要善待我們的河水?哪兩個自然段是寫“善待河水的?
第二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
西雅圖不僅提出了三個要求,還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說明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現在你們就是西雅圖,我就白人,你們發揮集體的力量,每人選擇一部分進行朗讀,先用心體會這段話的意思,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書上,然后再把你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用你的深情的朗讀來說服我,打動我,好嗎?開始練習吧!
學生練讀:
1、善待河水:
生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你要善待河水,為什么?還有呢?
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話表達,也可以朗讀相關片斷,學生發言后,大屏幕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經歷一個朗讀、理解、朗讀的過程。
師引導:從你的朗讀中,我仿佛看到了祖輩們在河邊繁衍生息,看到了祖輩們對河水的呵護,看到了河水伴著我們人類走到今天,更會伴著我們走向希望,走向未來!讓我們集體朗讀這一段。
我的心被你們有情有理的朗讀打動了,西雅圖們,說出你們的囑托吧!
我記住了,要善待河水。板書:善待。
2、善待空氣:
這兩段比較淺顯移動,沒有什么難理解的句子,因此我把朗讀重點設計在第六自然段,讀出空氣給人類帶來的美好的感受。
師引導:我知道了,空氣給我們生命,也會帶給我們美的感受,你知道哪一句寫了空氣帶給我們美的感受嗎?美的事物最讓人心動,如果你把這種清鮮甜美讀出來,我就答應你們的囑托。
學生朗讀時,教師重點指導“幽香”的讀法。
讓學生想出保護空氣的辦法。
3、善待動物:
第三個囑托,我們一起讀好嗎?
出示: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這句話,我不明白,你們給我解釋一下吧?
⑴ 動物都死了,我們吃什么?
⑵ 從食物鏈的角度講,缺少了一鏈,整個食物鏈就無法繼續。
⑶ 人類也是動物,如果動物因環境的惡劣死亡,人類也會死亡。
⑷ 如果說小蜜蜂死了,就無法植物傳粉,我們就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
師:這真是一句意義深刻,震耳發聵的話呀,讓我再讀這句話,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意義深刻的句子,你能找出一句嗎?
學生默讀尋找后交流。
⑸ 你們對我還有什么囑托嗎?
⑹ 總結:
善待河水,照管好空氣,照顧好動物植物,就能保護好這片神圣的土地,就是熱愛神圣的土地母親。對嗎?有一句話,你反復對我說了三次,哪句話,出示投影:讀,那你現在能告訴我這片土地為什么是神圣的嗎?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讓我們來共同記住這句話: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五、總結升華
西雅圖的演講感動的白人,他們決定把這片土地命名為“西雅圖”,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牢記著西雅圖的這句話:為了子孫后代,我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西雅圖的演講也感動了世界上眾多有責任感的人,他們也時刻告訴自己:──
同學們,難道只有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神圣的,而我們的土地就不神圣的嗎?可是,我們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只知道從土地上一味的索取,卻把垃圾隨意扔向大地,放投影片解說:我們把污水直接排進河流,致使河水污染,一群群的魚兒中毒死亡;我們把廢氣排向天空,讓孩子們再也看不到藍天白云,再也享受不到夏夜數星星的樂趣。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說出我們的心聲:為了子孫后代,我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因為我們深知: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希望同學們這么說,也能這么做,把我們威海的藍天白云、碧海青山完完全全的交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2
教材簡析:
在西雅圖的土地上,回蕩著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知識目標:
1、學寫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標:
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情感目標:
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課前配樂欣賞西雅圖的美麗風光圖,從而引出“西雅圖”這個城市。
2、教師:西雅圖是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原來,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對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7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齊讀課題。
5、理解“神圣”,帶著神圣的感覺再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認讀。
圣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回蕩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 眷戀 閃閃發光
2、理解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熱愛土地)
三、精讀課文“神圣”部分。
(一)“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過渡語:印第安人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土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體現他們與土地的關系,是哪句話?
1、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體會“出生的嬰兒”與“母親的懷抱”的關系,從而引導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系。
3、理解“眷戀”的意思,體會感情,指導讀出“深深地眷戀”之情。
(二)“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1、過渡語:正因為他們熱愛大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所以他們才說: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會“家園”、“兄弟”、“姐妹”說明了什么。
(三)“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只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過渡語:同學們,就是這樣美好的家園,就是這樣的兄弟姐妹。他們印第安人卻永遠就要與之分別了。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資料。(課件出示背景資料)
1、同學們,離別之際,他們想再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請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讀一讀,并說說他們留戀的是什么。
3、對比閱讀:文中連續用了好幾個“每一”,什么意思?把他們去掉,好不好?自己對比著讀讀這兩個句子。
4、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練習讀出感情。
6、教師引讀: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難忘的。沙灘美不美?嗡嗡鳴叫的昆蟲美嗎?他們永遠都看不到了。離別之際,他們心中有萬分的不舍,讓我們把這種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讀一讀。
7、齊讀。
8、想象:在他們眼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四、精讀“善待”部分。
1、過渡語:西雅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氣、動物)。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邊讀邊想,西雅圖要求他們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句話,作者反復三次說了一句話,大家把它找出來,好好讀一讀。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平時也輕言放棄嗎?在什么情況下才放棄?你放棄一件事時,是什么心情?
5、引讀,是呀!這是深深的無奈呀,指名讀__________;這是萬分的不舍呀,指名讀___________;這是不放心的'叮囑呀,指名讀____________。
6、他們僅僅是要求善待這三種嗎?還有什么?
7、教師小結:他們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樂朗讀:讓我們帶著深深的無奈,帶著萬分的不舍,帶著真誠的叮囑,配上音樂,再去讀讀西雅圖的話,齊讀——————————。
五、結尾部分。
1、過渡語: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發出了怎樣的呼吁呢?
(一)“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二)“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話的含義,并好好讀讀,體會感情。
3、教師補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們被西雅圖對土地的熱愛所感動,就把這座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現在,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華。
1、過渡語:大地為人類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一切,我們真應該熱愛這片熱土。
2、不少的作家、詩人,也寫出了不少熱愛土地的詩歌,下面我們共同欣賞艾青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朗誦《我愛這土地》。
3、小練筆:同學們,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有許多的話要對我們腳下的土地說,請拿出你的筆,用上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表達你對土地的熱愛。
4、交流,讀一讀。
七、激情總結。
1、同學們,西雅圖說土地是神圣的,僅僅指的是他們腳下的土地嗎?(不是)齊說: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學們,為了自己的幸福,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讓我們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護大地吧!
八、作業。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3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投影儀,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 )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內容,了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3、 圍繞“神圣”,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圣”講了哪些內容?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圣”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并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圣潔。
4、引讀2、3自然段。
四、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圣”
1、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 留住這片圣潔呢?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圣”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圣”的相關語句,并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們”是誰?(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并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2)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景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誰?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5)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6)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⑵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并交流。
四、課后練習,積累語言
練習:前3題為必做,第4題為選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并摘抄。
3、閱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
4、小練筆:聯系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4
教學目標:
1、自學“嗡、鹿、駿、鷹、潺、脂、嬰、眷”這八個生字,并正確讀寫“潺潺、嗡嗡、松脂、麋鹿、駿馬、雄鷹、嬰兒、眷戀”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理解“神圣”,體會人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人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背景簡介
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
在1854年之前,這座城市是屬于崇敬自然地印第安人的,他們世代居住在這里,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抱著敬畏的態度。到了19世紀50年代,美國的州政府想用15萬美元買下這200萬英畝原本屬于印第安部落的土地。
此時此刻,作為印第安人的一份子,你想對購買這塊土地的白人說些什么? 當時的印第安酋長西雅圖,他在離開這塊與他共同生活的土地前,發表了一場著名的動人心弦的演說!
二、揭示課題
1、西雅圖演說的題目是——《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請同學齊讀課題
西雅圖酋長在描繪他所居住的土地時用了一個詞——“神圣”,神圣的意思是什么?(極為崇高、莊嚴)我們把這個詞的意思代入課題中,課題就變成了 以你的經驗,你會用什么詞來形容土地?(肥沃、美麗、壯觀)
我們一般會用肥沃、美麗等詞語來修飾,西雅圖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土地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三、檢查字詞
1、學習字詞
第一組:潺潺、嗡嗡。
生讀,注意糾正“嗡嗡”的讀音。讀了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象? 第二組:松脂、麋鹿、駿馬、雄鷹。
生讀。讀了這四個詞,你仿佛又聞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第三組:嬰兒、眷戀。
你能說說“眷戀”的意思嗎?“嬰兒“通常會“眷戀”誰? 在文中找到這句話,一起讀。
印第安人把誰比作母親?(大地,板書)
印第安人熱愛土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都是出自一種本能。 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之情,板書)
(印第安人對這片神圣,板書的土地是如此熱愛,下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圍繞“神圣”,寫了哪些內容?)
2、默讀課文,圍繞“神圣”,你了解到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土地是圣潔的—大地和人的關系—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板書)
(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一切是怎么樣的呢?)
四、研讀語句,理解“神圣”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自由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想,你覺得這里的一切是怎么樣的?) 這里的沙灘:海岸線優美,海水澄澈潔凈
這里的耕地:縱橫交錯,植物吮吸著土地的營養,快速地成長,遠遠望去,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這里的山脈:連綿起伏、群山環繞,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寶庫
這里的河流:清澈見底、映出藍天的影子、映出白云的影子、還映出了山上樹木的影子,好像一面五彩的鏡子。
這里還有閃閃發光的松針、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藍天上悠悠的白云,這里的一切是那么新鮮、那么純潔,沒有被污染、沒有被破壞,仿佛置身于仙境。) (讓我們帶著這種理解一起朗讀這段話)
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只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同學們,我們來觀察這段話,它采用了什么修辭?——我們帶著這種強烈而又優美的語氣再讀這段話)
(然而,這美麗柔軟的沙灘、這高聳的山脈、這綠油油的耕地、這閃閃的松針,這印第安土地上一切的一切,都將不再屬于我們,同學們,此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我們傷心,我們難過,我們戀戀不舍,都是我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啊,讓我們帶著這種眷戀之情再讀課文)
(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熱愛土地的這種本能,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這種本能,但是印第安人卻不一樣,他們把青草、綠葉、花朵當做--?,把麋鹿、駿馬、雄鷹當做---?) (兄弟姐妹之間產生的感情叫---?)
(是親情讓印第安人與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 (聽到家園這個詞?你心中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溫馨、幸福、和諧的感覺) (多么溫馨、幸福的場面啊!這片神圣的土地對印第安民族來說真是太珍貴、太重要了,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節,從這段中找出句子來回答,這片神圣的土地,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為什么如此珍貴、如此重要?)
2、讀課文第三節,說說這片神圣的土地,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為什么如此珍貴、如此重要?
理解: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同屬于一個家園 (同學們,讓我們用誦讀來贊美一下這片神圣的土地吧)
五、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5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局部。
3、揣測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維護環境、保護家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安排預習內容:
掌握課后方格中的生字,會讀、會寫、理解文中組成的詞在語境中的意思。
結合課后題預習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聯系生活,導入“神圣”:
說說在周圍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來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齊讀課題。
2、介紹時代背景(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請同學把自身收集的文章時代背景的資料與同學共享。
教師可補充,參照《教學用書》128頁資料。
自由默讀文章,把自身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認真讀一讀,談談你的感想和收獲。
交流大家的收獲。
三、梳理內容,定位“神圣”
1、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小組交流,集體匯報
第二課時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文章,同學談談自身的感悟。
同學練習感情朗讀,教師組織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一、品讀文章,讀“神圣”,回想畫面
引讀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第2、3自然段。
二、悟“神圣”,探究段落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干保管這份神圣,留住這片圣潔呢?
1、自由讀文章第3至7自然段,從文章里找一找相關的語句。多讀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身感受和體會。
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句子: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身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地善待河水?讀第4自然段,找到相關的句子談談自身的感受。
2、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經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交流說說自身的感受。(空氣對生命很重要)
說說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體味到這種獨特的味道?(讀第5自然段)
為什么說要照管好它?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因為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3、有感情地朗讀第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聯系上下文談談自身的理解。(因為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
重點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因為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同屬于一個家園。)
4、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維護大地。
交流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我們非常熱愛自身的土地)
說說我們是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土地?
重點理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小朋友身上。”
(假如家園受到破壞,我們不能和時彌補,那么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假如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5、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
三、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為我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因此為了子孫后代,你們需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維護大地。
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四、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局部。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6
教案背景: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15課,這個單元是圍繞“珍愛我們的家園”這個主題,訓練重點是注意把握主要內容,聯系實際,深入思考。讓學生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系,懂得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鼓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稿。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無比的眷顧和真摯的情感。
文章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他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反復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深化主題,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
批注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西雅圖的資料(圖片、文字背景)
2、收集并實地查看當地的土地資源、植被利用情況。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質疑課題。
1、揭示課題
2、提示“神圣”一詞的讀音。
3、揭題:“神圣”什么意思?
4、帶著感情讀課文。
5、提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從中讓我們感受到印第安人對土地懷著一種怎樣的情感?
二、默讀課文,直奔主題。
1、自由讀課文,請同學們畫出最能表達印第安人熱愛這世世代代土地的句子。
2、交流
3、出示句子:我們熱愛土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
4、這句中那個詞最能體現這種熱愛?(眷戀)
5、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青草、綠葉、花朵是他們的什么?麋鹿、駿馬、雄鷹是什么?親情讓印第安人和大地上的河流、動植物共屬于一個家園。這個幸福、和諧、溫馨的家園,可此時此刻為什么成為了深深的留戀呢?
6、出示印第安人的資料和寫作背景。
7、如果你是印第安人,在這個最后的時刻,你最想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什么?
三、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然段
2、學生朗讀
3、理解“圣潔”一詞。
4、播放課件,欣賞這片土地的圣潔。
5、學生談體會
6、讓你想起了那些往事呢?
7、此時此刻的心情怎樣?
8、帶著感情讀課文。
9、提出問題:作為印第安人的酋長,你最想對收購這片土地的白人說什么呢?
四、品析文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土地的神圣。
1、自由讀文章第4~8自然段,思考: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要求白人應該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從文章里找一找相關的語句,多讀讀這些句子,并在旁邊寫上自己感受和體會。
2、學生自讀自悟,獨立動筆在文中做批注。
3、分板塊交流歸納:
(1)善待河水
理解句子:①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聯系實際,說說河水對人類的貢獻。
想象:如果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么生活?(出示有關資料)
②溪流河川閃閃發光的不僅僅是水,也是我們祖先的血液。(體會印第安人對河流的熱愛與感恩。)練習感情朗讀這兩個句子。
(2)照管空氣
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聯系生活感受空氣對人類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學生暢談對其他句的理解,體會印第安人對空氣的熱愛與感恩。指導朗讀第
6、7自然段,讀出長者教誨的語氣。
(3)照顧動物
理解:如果所有的動物都將死去,人類也會滅亡。
討論:動物與人類是什么關系?是人類主宰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休戚相關?動物的災難怎么會成為人類的災難?
聯系實際舉出有關事例,出示收集的資料,深入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
4、感情朗讀第8自然段。
5、僅僅是善待這些嗎?
6、出示小練筆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7、如果我們不善待這些會怎樣呢?
重點理解
①“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體會人類的生存與大地的保護聯系起來,指出兩者興則興,滅則同滅的密切關系。)
②“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人類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善惡來對待神圣的大地,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
五、小結:
這就是印第安人美麗的家園,這就是印第安人神圣的土地!人與大地、人與自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他們對土地的深情熱愛包含在字里行間,讓我們為之動容。
六、作業: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2、了解自己家鄉的土地及身邊的資源,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六、板書設計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熱愛
放棄
↓ ↓
眷戀
善待
↖
↗珍愛大地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7
教學目標:
1、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理慶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印第安人對于土地深深的熱愛與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配樂詩朗誦,渲染氣氛
1、播放艾青的詩《我愛的土地》,學生用心聆聽。
2、交流:從剛才的朗誦當中,你聽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老師這兒有一段關于它的介紹: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峰。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溫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著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著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著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著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蔥郁,草地青蔥,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著青綠的顏色。
就是這樣的一片土地,印第安人都深愛著它,而此時這片土地即將要轉讓給華盛頓的白人,他們將成為這片土地新的主人。如果你是一個印第安人,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最想說什么?(對土地的眷戀)
二、學習課文(6—9自然段)
師:那么一個深愛著這片土地的印第安人的首領,西雅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他會對土地新的主人說些什么呢?
1、潛心閱讀課文6—9自然段,看看哪些文字深深打動了你?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課文片斷:
●“善待河水”
(1)“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
(預設1:通常情況下,只有人與人之間才會互稱兄弟,而這里印第安人將水視為兄弟,體會到了什么?)(和親人一樣重要)
(預設2:在前面的課文中作者有沒有寫到河水?)(第5自然段)
自讀第5自然段,想一想,印第安人對于河水懷有怎樣的感情?
(2)著重理解:
“溪流河川中閃閃發光的……也是我們祖先的血液。”(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歷史長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純凈的本性,離不開世世代代人的努力,他們保護家園,捍衛純潔的精神,將在時間的長河中熠熠閃光。)
(3)“河水為我們……滿載著我們的希望。”(對河水的感激,崇敬)
(4)練習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對河水的感激,崇敬。
●“善待空氣”
(1)“空氣與她滋養的生命……甜美味道。”
(預設:空氣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過的,但在西雅圖和印第安的心中,空氣是怎樣的?)(寶貴的,因為它給萬物以生命)
(2)引讀課文:空氣與——,清風給了—,也送走了—。同樣,空氣也會—。
(3)練習朗讀課文7—8自然段。
師生評價(讀第7小節哪個詞最能表達西雅圖的`心情——喜愛)。
●“善待動物”
(1)“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降臨到人類身上。”
預設: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這是印第人對人類的忠告、警示)他在告誡人們什么?(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
(2)在善良樸實的印第安人的眼中,動物是他們的兄弟,花草是他們的姐妹。在前文中也寫到了。(第4自然段)
(3)重點理解:
“我們是大地……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感受到大地與人類的關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
“我們和大地上……屬于一個家園。”(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有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4)練習感情朗讀。
●三處“如果我們放棄這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預設:為什么同樣的一句話,作者要說三次?如果將后面的兩次去掉,可不可以?)
(1)學生自讀感悟,并作交流。
(2)學生仿寫一段話;自由交流。
●回到課文第3自然段
師:正如同學所描述的那樣,在印第安人的心中,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格外珍貴的,都是值得眷戀的。
(1)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劃一劃最能表達人們心中的那份眷戀與珍惜的語句。
(2)出示:“每一處沙灘……都是圣潔的。”
(預設1:課文中所描述的這些,你平時看到過嗎?在你的眼中是怎樣的?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而在他們的眼里: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圣潔的。)
(3)練習朗讀課文。(注意這段話中紅顏色的詞語。)
三、學習課文(10—12自然段)
師:學到這兒,老師想問一問同學們:你們將怎樣對待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1、學生自由交流。引導說話:我們熱愛大地,就像 一樣。
2、教師小結:因此在文中作者說,引讀課文:我們熱愛大地,就像——。
3、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發出深情的呼喚: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4、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如果家園受到破壞,任何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誰也沒有權力來破壞,損傷大地的完整和莊嚴,相反,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不斷得以繁衍、延續。)
5、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8
【教學目標】
1、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神圣”,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感受人類與生存的這片土地息息相關。
2、研讀課文,品味語言,讓學生讀中感悟。充分地閱讀,不同層次地讀,在讀中讓學生不知不覺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
3、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能聯系實際對土地與人類關系進行較深入地思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首先問學生看了題目想到什么問題,弄明白這個地方是哪里,“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第二步,針對“面對這片神圣的土地,西雅圖告誡白人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神圣。第三步,我抓住“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讓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課,感知“神圣”。
1、讀課題。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
教師陳述:是啊,這片土地是指美國北部印第安人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美國的西雅圖。
2、注意讀好“神圣”這個詞。再讓學生讀。什么是神圣?帶著這種感覺再讀課題。
3、“神圣”這個詞讓你想起了哪些場面?
是啊,升旗幟的時候是莊嚴神圣的,信徒在膜拜的時候面對自己的膜拜的神佛是神圣的,而印第安人對自己的這篇土地是神圣的,是不可褻瀆的。
4、再一次神圣地讀課題。
二、讀中感悟熱愛,理解“神圣”,知道這片土地上的哪些事物是神圣的。
1、理解土地是圣潔的。
過渡引入:
(1)同學們,迅速默讀課文,看看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這塊土地上的哪些事物是神圣的?把這些事物勾畫出來。自己再神圣的讀一讀吧。
(2)朗讀體會圣潔。
①當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只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云,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
②指名讀。(讓學生注意前面的“每一”請注意,在沙灘,在耕地、山脈等的前面有一個數量的修飾詞,我們去掉前面這個修飾詞,行嗎?為什么?所以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③再齊讀。
④師讀表數量的詞語,生讀其余的部分。
⑤一切都是那樣新鮮、那樣純潔,沒有污染,沒有破壞,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是——圣潔的。
2、理解“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①過渡語:西雅圖說得多好啊,所有的一切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圣潔的。那么,土地上的事物和我們人類是怎樣的關系呢?我們繼續讀第三段的文字。
(生默讀課文后)
②讓學生議論。
【師總結】植物如同印第安人的姐妹,動物如同他們的兄弟,樹汁是他們身體里的血液,他們還認為,山巒是他們的父親,河流是他們的母親……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齒唇相依,這種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關系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可以說是我們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③讀最后一句話。“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讀完后總結:你看,印第安人就是這樣看待土地的,看待土地上的動物和植物,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和大地已經水乳交融了。這就是他們吧大地當做神一樣看待,這就是神圣!
3、理解河流是神圣的。
①過渡語:我們繼續讀文,在西雅圖的眼里,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
②學生默讀思考、匯報。
③這是從幾個方面來寫河流的`,你仔細讀一讀。(問:你從第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讀出幾層意思呢?這里要知道學生理解出三個層次,分別是河流延續著我們的生命,從祖先到我們;河流對我們的直接作用;河流滿載我們的希望)
(讀這三個層次,男女各讀一個層次,共同讀一個層次。)
4、理解空氣是神圣的。
①過渡語:下面繼續探討,這片土地上還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
②學生回答空氣后,提出:仔細讀文,看他們怎樣看待空氣的?結合實際想:如果沒有空氣,對人類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③讀出空氣在西雅圖心目中的重要性。
5、理解動物是神圣的。
①過渡語:下面繼續探討,這片土地上還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
②結合實際想:如果沒動物,對人類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③讀出“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總結:你看,土地上的山川、河流、空氣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這些事物在我們眼里都是司空見慣的,這些我們覺得微不足道的事物,可是在印第安人的眼里,那可是——神圣的。(最后三個字讓學生說)
三、理解西雅圖對白人的諄諄告誡。
1、領會主旨,感悟土地的神圣。
①出示體現主旨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過渡語】所以,印第安人在即將離開這片他們所熱愛的土地的時候,作為酋長的西雅圖只好反復的叮囑來表達他的心聲,他反復叮囑的是什么?
②可是,同學們,你們平時輕言放棄嗎?那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放棄呢?(無法挽回、無可奈何)
讀:
一讀:是啊,無可奈何,沒有辦法,請大家一起無可奈何地讀。(齊讀)
讀后陳述:當年的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就是這樣諄諄告誡白人的。
二讀:“你們一定要記住”這是西雅圖對白人的什么?(叮囑)是啊,這是刻骨銘心的叮囑,讓我們帶著這份叮囑一起讀吧。(齊讀)
三讀:假如我就是那位白人首領,你們就是西雅圖,你準備怎樣對我說?(男生齊)
四讀:女西雅圖們,假如你面對著來開發的白人首領,你準備怎么說?(女生讀)
五讀:假如你面對的是全體的美國人,你又將怎樣大聲疾呼呢?(齊讀)
小結:當年,西雅圖就這樣一遍遍地呼吁。
四、應該怎樣對待這片神圣土地上的事物。
1、領悟西雅圖對白人的諄諄教導。
①引:雖然對于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如此崇敬,但是,現在他們不得不即將被迫背井離鄉了,盡管心中懷著萬千的不舍與留戀,此刻,西雅圖僅僅是讓白人知道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就行了嗎?他告誡白人應該分別怎么對待這片神圣土地上的事物呢?
預設: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板書)
②課文的哪些句子是西雅圖明確對白人提出的希望?
生提出后,引導讀出告誡的語氣。
學生回答后總結:這就是西雅圖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對白人提出的希望啊!
4、小結,以讀升華感情。(男同學讀原因,女同學讀善待的句子)
①讀出善待河流、空氣、動物的語句。
【過渡語】是啊,善待河流、照管好空氣、照顧好動物,因為這一切都是神圣的。讓我們結合前面的理解一起來讀出西雅圖對白人的告誡吧!(出示課件),下面女同學讀出河流、空氣、動物的神圣,男同學讀出西雅圖對白人的告誡。
出示課件:
這因為“溪流河川中……載著我們的希望。”所以“河水是我們的兄弟……善待我們的河水”
又因為“印第安人喜歡……”,所以“你們要照管好它……”
此外,因為“如果所有的動物死去了……”,所以“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②再讀主旨句
過渡語:你瞧,河流、空氣、動物與人密不可分,所以西雅圖一邊告誡,一邊反復叮囑
(再讀)出示課件“如果我們放棄……”
五、前后聯系,升華主題。
過渡語:同學們,西雅圖除了這樣真誠地告誡白人,他還希望讓他們的孩子知道什么?
自由交流。
重點理解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談。
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①讀。
②交流理解。誰也沒有權利去控制大地,相反,大地擁有人類生命的物資,才使人類不斷繁衍生息。
③再讀。讓我們深情的讀。
六、拓展,小練筆。
【過渡語】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最動人心弦的環境保護演說。”同學們,熱愛保護我們腳下的每一寸神圣的土地,這是我們地球家園六十多億居民的共識!孩子們,此時此刻,你們的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話想對我們腳下的這片神圣的土地訴說。請將你們心中最真切的話語神圣的寫下來。
出示課件: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深深地愛著你!
七、總結,結束新課。
土地是神圣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自己,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讓我們行動保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因為,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讀課題——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9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大意;認識8個生字,并正確讀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大意。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會寫生字及相關詞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組織學生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2、學生準備:了解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的狀況。
【教學策略】
1、教師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現在學生中間,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注意傾聽學生真實的反應,寬容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不同層次、不同方法的朗讀中學會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大意。
【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1、出示題目:同學們,對于“土地”你能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它嗎?出示:( )的土地
2、對,我們常用“廣闊、肥沃”等詞語老形容土地,可是有人卻說:“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請把題目齊讀一遍。(同學們通過預習,也懂得用“神圣”來形容土地。“神圣”的意思什么呢?(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侵犯)
3、“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誰說的呢?(印第安人西雅圖)
(設計說明: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學生詞語積累,啟發談話)
二、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印第安人西雅圖為什么反復強調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大約在150年前,美國白人強行用15萬美元買下了印第安人世代居住的200萬英畝土地。為了留下這片土地,印第安人想盡一切辦法,他們奮戰過,他們躲避過,但是只有兩條路供他們選擇:或者死,或者到保留區去。最終,他們只能無奈地離開了那片養育了他們祖祖輩輩的土地。本文是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
(設計說明:從背景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學生對西雅圖已有的了解,啟發談話,豐富學生的認知。實現向課文內容的自然過渡。)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和新詞
西雅圖的演說被譽為有史以來在保護環境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出示PPT)
2、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出示生字,帶拼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的生字詞。誰來讀一讀?(指名一生讀)
3、把拼音去掉,你們會讀嗎?請同桌互相讀一讀。誰會讀?(指名2生讀)
4、同學們把生字詞讀得很準確。要想把這些生字寫得既準確又漂亮,要注意什么呢?
(1)指名說。
(2)老師板書:鷹、潺、眷(對,“鷹”字要注意是半包圍結構,里面有四橫,“鳥”字的'“豎折”要長一點。“潺”字是左右結構,里面是三個“子”。“眷”字要注意“撇捺要展開,遮住下面的“目”字。)
(3)你們有信心寫好這些字嗎?(有)開始寫。邊巡視邊說:“要想寫好這些字,必須要看得準,注意三個一,認真寫。
(4)學生練習寫字
(5)小結,評論:你覺得這位同學的字寫得好看嗎?表現在哪里?
(設計說明: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扎實的獨立識字、寫字能力。在把生字讀好的基礎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寫字,在寫字的過程中記憶生字,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提高寫字過程的效率,最后用做書寫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加深印象,鞏固教學效果。)
四、讀通順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大意
1、西雅圖的演說被譽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下面我們進行一次讀書比賽,看誰讀得最動人心弦。有信心嗎?
先請同學們自己訓練一下(讀-停)現在請同學們一段一段讀課文,誰想讀?(指名逐段讀)
2、小結:你認為讀得最打動人心的同學是——( )指幾名學生。
這次讀書比賽的冠軍是( ),掌聲祝賀。
3、讀難讀的句子
(1)同學們都讀得很好。文中有些句子較難讀,你能讀好它嗎?
(2)出示第一個句子指1名學生讀。(我發現這位同學把“、”讀得很好,對“、”的停頓比逗號短一點,請一起把這個句子讀一遍。)
(3)指導讀2、3、4句。(讀得很好,誰能比他讀得更好?)
4、齊讀課文
5、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6、同學們真會讀書,對課文的內容已掌握了很多。那么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1)請同學小組討論一下,出示練習。
(2)指名回答。
(設計說明:本文是演講詞,語言優美,文字流暢,感染力強。在學習完生字,掃清了閱讀障礙后。出示課文中比較難讀、重點的句子,通過范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讀出恰當的停頓,讀出輕重緩急,表達出應有的感情。)
五、質疑
1、對于這篇課文,你還想知道什么?請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你還想知道什么?
2、學生質疑(5、6名學生回答)(學生提問,讓其他學生回答,重要的問題留到下一節課)
同學們很會提問題,剛剛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有些我們已經解決了,沒有解決的留到下節課學習。
(設計說明:讓學生讀后交流收獲,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課文的原認知,看看學生通過自讀能獲得哪些信息,能夠讀懂什么,為教師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作業
1、家聽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收集有關印第安人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保護環境
演說
最動人心弦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嗡嗡、麋鹿、駿馬、雄鷹、潺潺、松脂、嬰兒、眷戀”9個詞語,并理解“神圣、眷戀”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人類與自然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
2、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如果現在你的好朋友希望你能送他一件心愛的禮物,你愿意嗎?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西雅圖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他送了什么禮物?(生:土地)這是一件怎樣的禮物?(生:神圣的)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部的印第安人領地,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本文就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他的回信旨在告訴白人: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生齊讀課題,師相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朗讀課文,掌握主要內容。
(1)出示課件,學習生字詞語。
(2)掌握特殊字。后鼻音“嗡、嬰、鷹”,翹舌音“脂”,形近字“眷、卷、券”及“俊、峻”。
2、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文章脈絡。
三、配樂欣賞,直觀“神圣”。
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圣來贊美。
1、“神圣”的含義是什么?
2、那么西雅圖為什么這樣用“神圣”來形容土地呢?介紹印第安人。
3、配樂欣賞西雅圖風光,直觀感受常青城。
4、找出全文情感基調:眷戀。
四、研讀語句,感悟“神圣”。
1、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1)抓住“圣潔”,理解內容。(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任何東西,不會破壞、傷害它們)
(2)師范讀課文,帶領學生感悟西雅圖的深情。
(3)生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悟。
(4)發揮想象,拓展延伸。還有哪些部分是神圣的?用“每一……”的句式展開交流。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對于我們來說,對于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為什么顯得如此珍貴,如此重要?讀第3自然段,從字里行間去感受。
(1)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大地和我們的'關系。(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等)
(2)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共同屬于哪一個家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兄弟姐妹般的深情。
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重要,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這片美麗的家園。
五、情感代入,激發共鳴。
1、聯系家鄉實際,感知家鄉美,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融入對家鄉的深情讀文,體會印第安人對這片神圣的土地強烈的熱愛與深切的眷戀。
【六年級上冊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這片土地是神圣的03-02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語文教學反思05-08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通用13篇)12-17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設計05-31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設計[經典]01-22
六年級語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課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