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金山畫王里各種各樣的畫筆工具。
2. 使用畫筆工具,寫字或畫畫。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按鈕設置,對畫筆進行調整。
三、教學過程:
(一)問答引入
1. 通過前兩節課,大家對金山畫王大致有了一個了解,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操作。
2. 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
3. 金山畫王里的工具區有幾個?
4. 金山畫王里的圖庫區分為哪幾類素材?
5. 金山畫王里有哪些畫筆工具?
(二)自由探索
1. 金山畫王里面的畫筆有很多種。每種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而且經過細微的調整,同一種畫筆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哦。
2. 大家自由嘗試10分鐘。
(三)練習
1. 出示范畫:窗臺上的`花
2. 你會嗎?你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
3. 生自由談。
4. 老師示范操作:設置筆觸、顏色,繪制《窗臺上的花》
5. 學生練習,時間20分鐘。
(四)全班共享。
第2課時 為古詩配畫
1.出示范例《詠鵝》,請學生分析運用畫板中什么畫筆進行創作。
2.教師示范繪制技巧
3.學生練習
4.展示學生作品,點評作品。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制作課程表》一課是根據省編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下冊第九課內容,結合教學實際改編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通過在Word中制作課程表,讓學生掌握簡單表格的制作方法。這一課是根據《綱要》提出的“掌握在文字處理軟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據需求進行編輯”的要求編排的。教材共分為六個知識點:插入表格、合并單元格、添加斜線、在單元格中輸入內容、調整列寬和行高及美化表格六個部分。(后兩部分在第二課時進行)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認識了Word軟件,學會了在Word中輸入、修改文字和修飾文章以及圖片藝術字的插入,對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本課從實際出發,從制作課程表開始,對Word中表格相關的知識進行闡述,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熟練掌握Word軟件打下基礎。本課教材強調的不僅僅是制作課程表知識點本身,更強調知識的遷移及對知識整合創造的能力。
三、教學理念與設計思路
利用網絡教室的優勢,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形式,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意識,養成勤于探索、學以致用的習慣。
本課教學,先創設情境,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表格的優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向學生出示不同種類的表格,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從而認識表格的基本組成部分:行、列、單元格;然后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探究、嘗試制作本班的課程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再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突破教材的重難點,促使全體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最后,通過自我評價、課堂延伸,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表格行、列、單元格的概念
(2)學會制作簡單的課程表。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學會制作課程表,并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能夠舉一反三,熟練掌握表格的編輯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用信息技術知識服務于日常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
(2)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
4、行為與創新:
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協作學習的意識,養成勤于動腦、敢于探索、善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表格的插入與簡單的編輯。
難點:合理的調整表格的行、列和單元格。
六、教學課時:
1課時
七、教學準備:
PPT課件:顯示一些常見的表格,表格的單元格、行、列的概念的概述,本課知識點。
網絡教室環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導語:星期天,小明去外公家做客。根據外公的要求,小明要介紹自己每天在學校的學習課程。為此,小明準備了兩份不同形式的資料(幻燈片出示:一份是課程表,一份是文字敘述)。請比較一下,小明的外公更喜歡看哪一份資料?
2、引導討論:課程表有什么優點?
(運用表格來查找信息,方便快捷,簡單明了)。
3、揭示課題
師:這張課程表可是小明的得意之作,因為他剛剛掌握了一項本領,運用電腦制作表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制作課程表》
(二)、觀察交流、認識表格
1、觀察表格
師:我們以課程表為例,學習用Word 20xx制作簡單的表格。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表格,請你們仔細觀察,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幻燈片展示不同表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他們的基本組成部分)
2、教師演示并講解概念:表格的行、列、單元格。
3、出示一個課程表,讓學生數一數是幾行幾列。
(三)、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1、布置任務,明確要求。
師:小明的這張電子課程表,制作起來也并不難。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大家也可以順利地制作出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35-37,然后動手操作,在Word中試著制作出我們班的電子課程表。
2、學生開始閱讀教材,嘗試制作課程表。
(四)、小組合作、集體交流
1、小組交流,相互協作。
提出要求:兩人一小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課程表。
2、匯報交流,突破重難點。
師:在剛才制作課程表的過程中,你已經學會了哪些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機展示與知識點相對應的幻燈片,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幾個知識點,)
(1)插入表格的方法:(挑學生完成)
a、你是如何在Word文檔中插入表格?
b、學生利用電子網絡教學系統演示:制作一張7行6列的表格。
C、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插入表格的方法?
(常用的三種方法:自動表格按鈕插入、表格菜單插入、手動繪制)
d、教師小結:根據不同的表格選擇合適的插入方法。
(2)合并單元格:
a、合并單元格時,首先要做什么?(選定需要合并的單元格)
b、還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合并單元格的。
C、學生演示不同的合并單元格的方法。
(3)添加斜線:
指導學生演示:單擊“繪制表格”按鈕,在第一單元格中從左上角向右下角畫一斜線。
(4)輸入文字
a、提問:如何在單元格中進行文字調整?
b、學生演示交流。
(5)調整行列:
a、交流匯報:如何調整行高和列寬
b、學生演示。
3、根據以上交流,補充修改,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電子課程表。
(五)、有效評價,提高認識
(六)、拓展總結
1、教師進行課堂學習總結。
2、拓展延伸:
備課與教學改進過程:
為了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師生互動,我在課前多次調試了電子教室軟件,利用極域電子教室的學生演示和廣播教學更好地把知識點突出來,并制作了簡單實用的課件。(因為目前使用的極域電子教室V20xx是我在網上下的,還存在著很多的不穩定因素,)因此作課前我在五年級的一個班進行了試講,主要是測試電子教室軟件的運行情況,并對課件進行了多次修改和教學環節的調整,力求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的動手空間。從選課內容來說,我結合實際,把原來教材內容中的制作環保宣傳表改為教授學生非常熟悉的課程表,為的是更貼近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更有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6-06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05-30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教學設計05-26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06-07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10-23
掌聲教學設計06-11
《春》教學設計06-11
童話教學設計11-04
教學設計的評語04-25
《蟬》教學設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