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精選1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shè)計編寫工作,教學設(shè)計是連接基礎(chǔ)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shè)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
課時目標:
1.理解文章寓意,體會托物言志的妙處。
2.通過分析文本,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脫俗的情懷。
重點:
理解文章寓意,體會托物言志的妙處。
難點:
通過分析文本,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脫俗的情懷。
項目過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陋室的(作業(yè)本任務(wù)一)?
描寫角度具體句子特點表現(xiàn)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結(jié)尾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為什么將“君子居之”略去(作業(yè)本任務(wù)四⑴)?
板書設(shè)計
小結(jié):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對象是“室”,表現(xiàn)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志趣。
4.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將個人理想寄托于“蓮花”(作業(yè)本任務(wù)三)。
知識卡片
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抒發(fā)謙遜的情懷;“蠟燭”常頌揚奉獻精神。將“蓮”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榮利富貴、潔身自好的操守。
“蓮”之特點“蓮”象征君子寫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為世俗所沾染,獨善其身(潔身自好)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5.本文的題目是《愛蓮說》,為什么還要提到其他兩種花呢?作者對這三種花持什么態(tài)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質(zhì)感情作用
蓮花(周敦頤)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淵明)花之隱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貴者
“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怎樣理解“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的(作業(yè)本任務(wù)四⑵)?
板書設(shè)計
小結(jié):《愛蓮說》描寫蓮,意在借花喻人,通過對蓮的贊美,歌頌堅貞的氣節(jié),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委婉地批判了社會上追求功名利祿、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
二、比較閱讀
1.朗讀課文,說說這兩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認為周敦頤與陶淵明的處世態(tài)度不同之處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劉禹錫是唐代頗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詩人,以“清麗豪健”的詩歌風格被后世尊奉為“詩豪”。請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務(wù)(作業(yè)本任務(wù)二)。
四、課后拓展
各種版本的教材都將劉禹錫的《陋室銘》和周敦頤的《愛蓮說》組合在一起,請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2
課時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背誦并默寫這兩篇短文。
2.了解“銘”與“說”兩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重難點:
了解“銘”與“說”兩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項目過程:
一、了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有“詩豪”之稱。唐順宗時,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不久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著有詩作《竹枝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等。
周敦頤yí(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人稱他為濂溪先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二、預學檢測
1.讀準字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鴻儒()案牘()西蜀()
晉()蕃()淤泥()不蔓不枝()
濯()清lián()xiè()玩鮮有聞()
2.解釋劃線字。
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何陋之有()()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宜乎眾矣()()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僬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
②何陋之有?
、塾瑾殣凵徶鲇倌喽蝗尽
、芡ね糁,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文體知識
1.“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字句兩兩相對,句式對仗工整而且用韻(偶句末字押韻)。
、僬堈页觥堵毅憽分醒喉嵉捻嵞_(預學二)。
、诟鶕(jù)文章的押韻規(guī)律,邊朗讀下面的`課文邊為它斷句(預學三⑴)。
2.“說”:古代一種用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類似于現(xiàn)代雜文,是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形式自由活潑,或側(cè)重記敘,或側(cè)重議論。
“說”多借助比喻、傳說、寓言、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愛蓮說》的作者就是借寫蓮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這種寫法是“托物言志”。
“說”是一種兼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文體,請試著將《愛蓮說》按照表達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離,抄錄在下面(作業(yè)本預學三⑵)。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這兩篇短文。
2.辨析“之”的用法(積累拓展五)。
3.文言詞語解釋(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3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多種論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賞析本文流暢凝練的語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內(nèi)涵,樹立對自己、他人、社會的責任感。
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多種論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賞析本文流暢凝練的語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內(nèi)涵,樹立對自己、他人、社會的責任感。
項目過程:
一、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學者。
1885年和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提倡維新運動,主張“變法”“育人才”“開學!薄白兛婆e”等。1898年和康有為等人參與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著有《飲冰室合集》《李鴻章傳》等。
二、文體知識
知識卡片
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論據(jù)的類型: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常見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三、賞析語言
1.本文語言既莊重又輕靈,既流暢又簡潔,既平實又有書卷氣,請選擇一個方面(修辭、語句、句式)進行品讀。
小結(jié):本文的語言莊重而不失靈動,流暢卻不冗雜,平易親切,如話家常,具有精彩的語言之美。這與作者的遠見卓識,深厚學養(yǎng),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熱烈情懷是分不開的。
2.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引用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3.標題“最苦與最樂”有什么特點?“最”能否刪除?“最苦”與“最樂”能否交換位置?這樣為標題好在哪里?
板書設(shè)計
四、拓展延伸
1.在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人物身上背著責任呢?又有哪些人享受到了盡責任的快樂呢?同學們可以回憶一下。
2.你還知道哪些人也是以擔當責任為樂的?
五、作業(yè)設(shè)計
比較《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和《最苦與最樂》的語言特點。
篇目語言特點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最苦與最樂》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4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侯、脾氣、供養(yǎng)、鄰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前準備
1、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
2、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3、生字詞卡片及白鵝的掛圖(或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教師激趣導入,營造學習氛圍,引入課文學習
2.板書課題,說寫“鵝”字。
3.齊讀課題,提出閱讀思考。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3.檢查讀書情況。根據(jù)學生情況,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識字,學詞,讀句,并滲透學法指導,以達到讀通課文的目的。
三、再讀課文,披文入情。
1.學生默讀課文,師生交流讀書體會。
2.引出“高傲”并板書。
3.明確“高傲”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讀書交流。
4.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讀中感悟。
四、內(nèi)化感受,運用語言。
五、簡介作者,課外延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導入新課。
2.簡述課文從幾個方面寫白鵝的高傲。
3.過渡,體會鵝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讀“吃相”,體會“高傲”、“有趣”。
1.指名讀課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鵝的吃飯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絲不茍”,體會鵝吃飯方式的刻板、不會變通,引人發(fā)笑。
3.指導感情讀書,讀出情趣。
三、品讀“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鵝吃飯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讀課文,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
3.指導讀書,體會白鵝的“高傲”、“有趣”。
4.指導情感朗讀,讀出情趣。
四、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1.作者寫鵝為什么還要寫其他小動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小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jié)。
4.這只白鵝的確高傲,作者為什么還不厭其煩地侍候它?
5.指導說話,再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積累語言,背誦喜愛的內(nèi)容。
1.自由摘錄喜歡的詞、句。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內(nèi)容多讀讀,鼓勵背誦。
六、遷移運用,布置作業(yè)。
1.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2.課外觀察一種小動物,動筆寫一寫。
板書設(shè)計:
白鵝
高傲有趣
札記:
《白鵝》作者:豐子愷
1)“鵝的高傲,更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鵝高傲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文章的過渡句,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局促不安:拘謹、不自然、不安寧的樣子,課文指鴨子的不太急速,很不自然。
大模大樣:形容驕傲、滿不在乎的樣子。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條理。課文指鵝的吃法固定,從不改變。
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課文里指鵝的吃法每天都一個樣,一點兒也不馬虎。
從容不迫:非常鎮(zhèn)定,不慌不忙的樣子。
架子十足:形容鵝自高自大的樣子。
3)寫鵝的步態(tài)的一段話中,概括這一段主要內(nèi)容的句子是“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圍繞這個句子,作者從以下兩個方面具體介紹鵝的傲慢:1是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2是傲然地站著。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xiāng)秀麗的風光和水鄉(xiāng)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感受水鄉(xiāng)秀麗的風光和水鄉(xiāng)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水鄉(xiāng)》。
誰愿意說一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水鄉(xiāng)哪些特有的景色?(學生匯報)
水鄉(xiāng)有這么多我們生活在內(nèi)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鄉(xiāng)游玩,眼睛一定會看不過來的,所以作者說——“這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學生齊讀)
二、感悟課文
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四十一頁,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xiāng)景色,畫下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用筆在書上做好批注。
(學生讀——找——畫)
你們一定很想把自己心儀的水鄉(xiāng)景色和同學分享吧?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現(xiàn)在就在小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畫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細雨像蠶絲那么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指名讀三人)
導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苯系募氂杲o了我們?nèi)绱嗣篮玫母杏X,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風景。
2、窗口開得很別致,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蒙,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xiàn),似真似幻。(指名讀——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導語: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水鄉(xiāng)的窗口是別致的,風景一定愈加別致。
3、綠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機。(指名讀一人——指導想象讀——指名讀兩人——想讀的一起讀)
導語:“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边@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們訴說著江南人民的勤勞與質(zhì)樸。
4、一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里穿出來。一個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兒,正牽著兩條水牛在橋上經(jīng)過。(指名讀一人——教師范讀——自由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
導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座石拱橋,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佳話。
5、那拖輪拖著一條、兩條、三條……一共十八條駁船,在煙雨迷蒙中,像一條穿云破霧的長龍。
三、總結(jié)品評
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后的躍入作者的眼簾,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發(fā)出贊嘆——“這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鄉(xiāng)才能見到的別致風景伴著細雨點點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懷,作者不由得發(fā)出贊美——“這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順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風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癡如醉的贊譽——“這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學習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的你想說些什么呢?
(相機補充完板書)
板書設(shè)計:
水鄉(xiāng)
細雨柔和潤江南
窗口別致嵌畫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橋如月渡風情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6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shè)計旨在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領(lǐng)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guān)“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二)匯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三)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zhì)疑。(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guān)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
、龠^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xiàn)“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谠俳灰姲桌朔瓭L,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傥绾笠稽c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么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占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劾顺痹絹碓浇q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蹦阌X得怎么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nèi)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jié):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通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diào)做“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教師在網(wǎng)上查看學生練習情況)
7.調(diào)一學生的練習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么順序?qū)懗彼兓?(教師指屏幕啟發(fā)學生說出由遠而近)(板書:遠 近)
(2)師小結(jié):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qū)懗彼兓,使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yōu)樵谧鎳蟮厣嫌腥绱藟延^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著無限贊嘆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余下的內(nèi)容)
(5)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通過學習了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么“潮來前”、“潮過后”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余下的幾段。
(五)學生質(zhì)疑。
(六)學生通過網(wǎng)上查閱,自己解疑。
(七)學生通過網(wǎng)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diào)作鵬博士軟件中《觀潮》一課的練習,據(jù)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wǎng)上查看,個別輔導)。
(八)課堂總結(jié)。
(九)放錄像(讓學生整體領(lǐng)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布置作業(yè)。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借助批讀語,讀懂課文內(nèi)容,從中了解白鯨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鯨”字導入,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看,認識這種動物嗎?師板書“鯨”,并強調(diào)學生觀察老師的板書。強調(diào)它是后鼻韻,糾正讀音。
你了解“鯨”這種動物嗎?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學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資料。
過渡:今天,我們一道走近“鯨”這個大家族中的“白鯨”,仔細地觀察觀察它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批注,自讀課文。
2、說說課文圍繞“白鯨”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三、引導自讀,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一段。
借助批注,朗讀第一段,談出自己感受。
2、學習第二至四段。
。1)自讀二至四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重點學習,借助旁批,自讀自悟。
①第二段。
A、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知道的。
請學生朗讀課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體會省略號表示的意思。補充想象鯨還可能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在讀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能夠聆聽白鯨的歌喉,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B、讀課文,質(zhì)疑。
一邊讀,一邊想:你對白鯨的口技表演有什么想法?
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
C、朗讀課文。
將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一邊讀,一邊想象白鯨展示口技的`場面。
、诘谌。
A、自由讀第三段,為白鯨的表演取個名字。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說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幫助理解課文,指導讀好課文。
(身材秀、雜技表演、玩具總動員……)
B、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白鯨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或者白鯨有怎樣的特點?
C、自由讀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鄣谒亩。
A、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談?wù)勀阒懒耸裁矗惺裁床幻靼椎牡胤健?/p>
B、通過理解“煥然一新”,并結(jié)合學生搜集的資料體會白鯨愛干凈的特點。
C、指導朗讀。
四、品讀全文,體會本文運用擬人化手法介紹白鯨的好處
整體感知,品讀全文。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體會: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動物,會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這樣的例子。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8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成、對”等6個字,學習“又字旁、絞絲旁、門字框”。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讀中感悟“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和樹梢,搖紅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樹和小鳥說的話,識字,培養(yǎng)想象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小樹在風中點頭,小鳥在樹上嬉戲,讓學生仔細觀察,問:你看到了什么?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2、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再整體感知。
1、借音自讀課文,一節(jié)一節(jié)地讀,再連起來讀。
2、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小節(jié),并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然后自己反復拼讀,把生字讀準。
3、同桌互相認讀生字,并糾正讀音。開火車選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全班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組合作,輪讀課文。再指名讀、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選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反復讀,想想:讀了這節(jié),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
3、檢查,你最喜歡讀哪小節(jié),你讀懂了什么?
4、讀了第一小節(jié),你明白了什么?讀了第二小節(jié),你懂得了什么?讀了第三小節(jié),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師再指導朗讀
四、總結(jié)全文,回歸整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貞浾n文內(nèi)容
二、背誦,誦中感悟
1、誰能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一讀?
2、練習背誦,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書寫,學會生字
1、認讀帶拼音的生詞,再認讀沒拼音的生詞,然后用“會認字”與“會寫字”組詞、說話。
2、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邊書空邊說說筆順。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交流,互相說說。教師指導書寫,再獨立書寫。
四、識詞、積累運用。
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你從這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把你最喜歡的選幾個填在花籃里。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再小結(jié)全文。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9
教材簡析
《貓》這篇講讀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大花貓性情古怪和它剛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我緊扣本單元的讀寫重點,引導學生有層次地、反復地朗讀課文,從讀中理解、讀中品析、讀中感悟。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貓的可愛和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增強了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侯的可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2、理解文中寫得具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細致觀察和真實、具體地記敘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們家有貓嗎?你們家的貓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老舍家也有一只貓,他家的貓又是怎樣的呢?大家有興趣去看看嗎?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5課,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老舍家的貓?
板書課題:貓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這只貓有什么特點?
板書:古怪
課文中哪句話概括說出了它的特點?(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過渡:大花貓到底有多古怪呢?課文分三個自然段給我們作了介紹。
2、精讀第一自然段:
⑴默讀這段,思考:這段寫了大花貓的哪些古怪性格?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⑵再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這段:用不同的線段畫出描寫貓老實、貪玩、盡職的句子。
、瞧鋵嵷埦褪秦垼滋焖X,晚上抓老鼠,沒事就東奔西跑的,根本談不上什么老實呀、盡職呀的,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因為他很喜歡這只貓)
那怎樣才能把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呢?
⑷大花貓真逗!你最喜歡它的哪種性格?為什么?
學生1:我喜歡它老實,因為我覺得他很乖,睡覺的樣子像小孩,很可愛。
學生2:我喜歡它貪玩的性格,因為我家的貓也是這樣的,很淘氣。
學生3:我喜歡它的.盡職,它多負責任,多認真!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愛的地方讀出來,注意要讀得生動。
【學法指導】多種形式進行練讀、讓讀得好的學生領(lǐng)讀、表演讀。
、衫蠋熞x,感情升華。
。场⑿〗M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趴偨Y(jié)方法,出示提綱,小組學習:
、俪踝x:了解貓的古怪性格。
、诩氉x:畫出貓的各種動靜。
③品讀:朗讀理解你喜愛的動靜。
、苜p讀:讀出喜愛之情。
、茩z查自學效果:讓學生讀出體會最深的句子,從讀中理解、感悟。
⑶比較句子:
①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幾朵小梅花。
②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幾個腳印。
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這樣的例子。
、茸x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這只貓很淘氣;很可愛;作者很喜歡他的貓……
好,讓我們一起朗讀這個自然段,再次體會一下貓的可愛和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同樣方法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導這段朗讀時,要注意讀出貓的勇猛、讀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結(jié)
1、讀了這部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還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貓這么可愛,我們寫首小詩送給它好嗎?
板書設(shè)計
貓
說它-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1、學會自主閱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維也納的音樂之美。
3、體會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對音樂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5、感受維也納的美,激發(fā)對音樂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學會自主閱讀。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或教學掛圖。
學生:搜集一些有關(guān)維也納的資料、圖片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感受維也納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音樂,看你是否能說出這些名曲的名字或創(chuàng)作者。
(出示:《命運交響曲》、《月光曲》……)
二、自讀提示,自主閱讀
1、出示“自讀提示”:
(1)畫出生字多讀兩遍,遇到長句子、難讀的詞再多讀兩遍。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試著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學過的符號畫出來。嘗試邊讀邊批注,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
(4)勾畫下你認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樂之鄉(xiāng)》一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自由讀文。
3、小組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4、全班交流,評價朗讀。
三、學習詞語,積累好詞
1、出示本課的詞語,指名學生朗讀。
恬靜而神秘動人的旋律悠揚的樂聲
郁郁蔥蔥的森林蜿蜒多姿的多瑙河
2、勾畫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詞佳句,小組交流。
3、將收集到的好詞佳句摘錄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問題,自主學習
1、討論:維也納為什么被稱為“音樂之鄉(xiāng)”?
(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情趣。
(2)小組討論,自主解決。
(3)小組反饋:讀讀認為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同學互相評價、補充。
(4)齊讀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賽讀。
2、小組交流: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小組交流反饋,同學互相補充、解決。
五、記憶背誦,感悟積累
1、再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與同桌、好友交流學習。
2、背背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誦。
六、拓展遷移,熱情獻藝
1、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由介紹自己的音樂特長,并推薦一人上臺表演。
2、想對“音樂之鄉(xiāng)”說點什么?
七、總結(jié)
師:真是太棒了!相信你們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這音樂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們的精彩!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1
教學目標
1、學會十二個生字,正確理解“呼風喚雨”“洞察”“依賴”“奧秘”“改觀”“探索”“聯(lián)系”“哲學”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shù)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fā)熱愛科學的情感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shù)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解題
1、同學們,聽過“呼風喚雨”這個成語嗎?你從這個成語最先想到誰?
(神仙)
2、呼風喚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風下雨,現(xiàn)在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的一種巨大力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
出示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讀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讀準,把語句讀正確,讀流利。在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次。
2、讀完的同學請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簡單歸納2~5自然段意)?
3、學生交流。
(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不斷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和古代人類生活對比,舉例說明科學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及引用英國數(shù)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的名言來說明科學技術(sh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
三、細讀理解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耪n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剖钦l在呼風喚雨呢?怎樣呼風喚雨的呢?請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⑶板書:
發(fā)明、發(fā)現(xiàn)
理解“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原本就存在但沒有被人們了解的事物或規(guī)律。
發(fā)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扔谩鞍l(fā)現(xiàn),發(fā)明”練習說話。
2、學習第三自然段:
、拍菦]有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以前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讀第三自然段。
⑵學生回答。
、钦f說“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今天指什么?說明了什么?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課件出示望遠鏡、程控電話,手機、錄音機、高速火車、飛機、載人航天飛船的圖片。
、热祟愡\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改變了自身的生活,變化速度之快,范圍之大,內(nèi)容之多書上用了哪句話來形容?
(出示詩句)
、衫斫狻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敝笇Ю首x這句話。并把這句詩背下來,體會語言,積累語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趴茖W使人類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除了剛才的發(fā)明,你還知道哪些現(xiàn)代科技新成就?請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出示收集的相關(guān)現(xiàn)代科技新成就的`圖片
⑶人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們的生活怎樣呢?讀句子: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茖W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
⑷與同桌說說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變化?
⑸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齊讀第5段,師總結(jié)板書:
科學創(chuàng)造神話科學創(chuàng)造奇跡
第二課時
一、聯(lián)系實際討論感受
1、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無處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zhì)生活有了極大改善,聯(lián)系實際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產(chǎn)品?科學技術(shù)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舒適和方便?與小組同學討論。
2、交流。
二、暢談收獲
1、齊讀全文,感受“呼風喚雨的世紀”。
2、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二十一世紀,在新的世紀里,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必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設(shè)計師,請你展開想象,描繪一下美好的未來是怎樣的。
三、學習生字,積累詞句
1、自學生字,點撥讀準“賴、耕、潛、舶、哲”的字音。
2、寫字注意“賴、耕、幻、核”的筆畫。
3、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2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寫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4.領(lǐng)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蠶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lǐng)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領(lǐng)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以及在說明中表達情感的方法。
2.感悟蠶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閱讀材料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學習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其中,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征,人們把中國稱為“絲國”。同學們,中國能有這樣的美譽,你們知道誰是其中的大功臣嗎?(蠶)對,蠶就是首當其沖的大功臣。今天,我們就來增加一些對蠶的了解,一起來學習第8課《春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課文。
2.指名讀生字,糾正錯誤讀音。
3.齊讀生字。
三、細讀理解
1.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能從課文中了解蠶的哪些知識?
2.匯報交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歷史悠久、生長發(fā)育、生理特點、贊美)
3.從老師的`板書你對課文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4.小結(jié)。
四、再讀課文,賞讀語言
1.默讀課文,劃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這個句子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請你在課文中劃出來,并把你想到的在旁邊做出批注。
2.學生交流。
3.重點探究。
(1)為什么說蠶絲是用“蠶的生命化成的”?蠶為了吐絲,耗盡了所有的生命,你覺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2)“春蠶到死絲方盡”是什么意思?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春蠶這樣的人,你覺得“春蠶到死絲方盡”還可以用來贊美哪些人?
4.把你喜歡的語句再一次讀出來。
五、拓展閱讀
1.教師朗讀《春蠶的歌》選段
2.談話小結(jié)。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3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guān)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yōu)樗麄儬I造了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
。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復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
。1)讀流利,知內(nèi)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luò)。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shè),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朱紅色校門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里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xiàn)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lián)系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里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chuàng)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裝著鈴鐺,滾動時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當當?shù)穆曇,指引著他們投入地奔跑!?/p>
聯(lián)系學生踢足球的經(jīng)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于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chǎn)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zhì)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zhì)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愿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他們相信,無法驅(qū)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guān)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wù),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zhì),受到思想的熏陶。)
師:帶著對他們的崇敬贊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
“長廊”指什么?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么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xiàn)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么,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zhuǎn)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jīng)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zhuǎn)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
他們“曾經(jīng)想過”什么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跡……
2.總結(jié):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并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后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guān)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4
教學目標:
通過“散讀——朗讀——齊讀”等形式的讀,理解“天下事,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們思考問題,決不能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的道理。
語文基礎(chǔ)知識積累目標:
“募”與“墓”“幕” “慕”的字形;“聊齋”“姑妄”“鐵耙”“坑穴” “無奈”的注音;多音字“漲” “!;理解“頗負盛名”、“邏輯推理”、“屹立不動”的含義。
口語交際的訓練設(shè)計目標:
簡要概述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并根據(jù)簡易圖說說河中石獸是如何向上游“走”的。
閱讀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目標:
怎樣理解:“天下事,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們思考問題,決不能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這句話的含義。
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運用舉例子的方法從不同角度說明事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導入,請同學們講講紀曉嵐這一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nèi)容。
學生概述文章內(nèi)容:
文章通過對《河中石獸》一文的解說和運用現(xiàn)今的例子,告訴我們:天下事,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們思考問題,決不能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文中教書先生和老水手講述尋找石獸的理由。
重點品味的段落:第四段、第五段、第七段和第十段。
分析課文過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問題;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
2、為什么人們和教書先生找不到石獸?
3、用自己的話說說老水手是怎樣具體分析尋找石獸的原理?
4、課文為什么還要舉“西雙版納”的事例?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請你畫一幅連環(huán)示意圖,表示出水中石獸向上游“走”的過程。
突破口;
正確理解天下事,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們思考問題,決不能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
四、口語訓練
簡要概述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并根據(jù)簡易圖說說河中石獸是如何向上游“走”的。
五、延伸體味
請2——3個同學交流生活中“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現(xiàn)象。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了解故事內(nèi)容,并懂得成語背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鷸蚌的圖片。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匯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小組內(nèi)輪流讀課文,并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擺脫趙國燕國罷兵懶洋洋勸說夾住
鷸蚌相爭毫不示弱魚翁占便宜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7、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8、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同桌說詞,看誰說的多。
。3)、學生識記生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寫這些字才好看呢?
。4)、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5)、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范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書寫評價。我在教學此環(huán)節(jié)時只要求學生會讀并理解意思即可。
第二課時、
一、預習探究
1、聽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讀課文,看看通過讀你又有什么收獲。
二、合作交流
提出你心中的疑問,全班交流。
三、品讀體驗
1、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出示插圖: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
(3)找一找,課文的哪一自
然段寫了這副圖的情景呢?指名讀一讀。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動詞,畫上“—”。
。5)出示小黑板:
河灘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殼……結(jié)果把鷸的長嘴()了。
。6)哪一個詞寫出了蚌收攏蚌殼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連忙”說一句話嗎?
。7)指導朗讀。
(8)學生自由讀4、5自然段,想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的讀呢?
。9)同桌間互相朗讀,讀后全班匯報朗讀,分男女比賽讀課文。
(10)鷸蚌相爭誰輸誰贏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魚翁十分輕松的抓住它們倆呢?
(毫不費力)
分組討論:魚翁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鷸蚌它們聽后又會說些什么呢?
全班反饋。
。11)齊讀課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3、分組說說故事。
4、指名說故事。
5、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呢?
6、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講解。
7、學習課文1、2、7、8自然段。
8、默讀這一部分,從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饋。
四、鞏固延伸
1、你現(xiàn)在明白了“鷸蚌相爭,魚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學生自由回答。
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同桌互相交流說出受到的啟示。
齊讀課文。
2、把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教學反思:整體感知語言意思。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去派出古今詞義不同的障礙,在反復閱讀課文,達到字通句順的基礎(chǔ)上,整體感知語言的含義。感悟寓言語言簡練、含蓄、幽默的特點。
板書設(shè)計:鷸蚌相爭
起因:蚌方出曝鬻啄其肉
經(jīng)過:兩者不肯相舍
結(jié)果:漁者得而并禽之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喜歡的詩句。
2.理解兩首詩的內(nèi)容,明白兩首詩中描寫的狐貍的不同之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在讀中感悟,交流體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的內(nèi)容。
突破方法:反復朗讀,比較感悟。
難點: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們對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比較閱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探究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關(guān)于狐貍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交流對狐貍的印象,或講述有關(guān)狐貍的故事)
2.看來你們對狐貍的看法有些片面,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關(guān)于狐貍的詩,你的看法一定會有變化的。
3.出示課題《詩二首》。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詩二首》,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準節(jié)奏,感知詩的主要內(nèi)容。
2.小組交流。
3.班內(nèi)匯報。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2)感知詩的內(nèi)容。
《狐貍的清白》中的狐貍是虛偽、貪婪、奸詐的。
《可愛的狐貍》中的.狐貍是聰明、樂于助人、拼搏不息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自讀、思考:《狐貍的清白》中,你從哪此詩句中感知到狐貍的虛偽、貪婪、奸詐?《可愛的狐貍》中,你從哪此詩句中感知到狐貍的可愛?
2.學生自讀,在書上圈點批注。
3.小組討論。
4.班內(nèi)匯報。
。1)《狐貍的清白》通過土撥鼠的詢問、狐貍的自述、土撥鼠的`回擊,辛辣地諷刺了一只自陳清白的狐貍。
狐貍自陳“冤枉”,“犧牲了安寧的健康”、別人“造謠中傷”、自己“清白”,一只虛偽、奸詐的狐貍鮮活地暴露在我們的面前。
土撥鼠說“……你滿嘴里都是雞毛!边@是最好的見證,揭穿狐貍虛偽、貪婪、奸詐的真面目。
《可愛的狐貍》圍繞“可愛”展開,通過詩人為小狐貍鳴冤昭雪,歌頌了一位聰明、樂于助人、拼搏不息的小狐貍。
從偏見誤解入手,然后將誤解一一解除,來表現(xiàn)小狐貍的可愛。
“指責你騙取烏鴉的奶酪……誰讓它喜歡奉迎貪圖小便宜?”來歌頌小狐貍的聰明。
“你在農(nóng)家偷過雞……那些危害人類的東西”表現(xiàn)小狐貍的樂于助人。
“你在白天奮力捕鼠……為生存你拼搏不息”表現(xiàn)小狐貍的拼搏不息。
5.有感情地朗讀,感悟作者的感情。
6.學生再讀兩首詩,思考:同寫狐貍,作者的感情不同:一個贊美,一個批判、揭露。我們有何看法,受到什么啟示呢?
。1)自讀、感悟。
。2)交流探討。
作者不同的感情來自作者不同的觀察、不同角度的認識,因而讓我們對同一事物可從不同低度去觀察認識,這樣才能真正地認識、了解事物。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生自己總結(jié)這節(jié)課的收獲。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7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現(xiàn)象上發(fā)現(xiàn)了超聲波,進而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在教學中,我抓住“好奇”“奇怪”“猜想”這些關(guān)鍵詞句,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飛行現(xiàn)象上發(fā)現(xiàn)超聲波的,并從中學習科學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類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都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都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播放運用超聲波來為飛機、輪船導航,超聲波治病,超聲波勘探的幾組CAI課件,讓學生體會超聲波的廣泛用途。
2.你們知道超聲波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嗎?它緣于一位科學家的`夜間實驗。
3.出示課題《夜晚的實驗》
二、扣題生疑,走近文本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2.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我們要善于從這眼里發(fā)現(xiàn)問題,再帶著這些問題讀書,才是有目的的讀,才會提高讀的效率。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
三、掃除障礙,走進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檢查認讀,讀準后再描一描。
3.輪讀課文,檢查自讀。
4.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的問題。
5.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問題?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據(jù)讀一讀。
(通過交流,讓學生解決“誰做實驗”“做了什么實驗”“為何在夜間實驗”等幾個淺顯的問題,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四、讀中探疑,深入文本
(一)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再讀讀讀課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瀏覽課文,將寫斯帕拉捷實驗過程的幾段標出來。
2.指名讀2---3節(jié),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實驗。
(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
(2)抓住“總認為”“完全”“不由得驚叫”等詞語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變化。
(3)抓住“敏捷”、“敏銳”、“靈巧”、“靈活”來體會蝙蝠不是依靠眼睛來探路的。
(4)小結(jié):斯帕拉捷蒙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飛行,證明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4-6節(jié),完成表格。
4、比較4次實驗,討論:斯帕拉捷為何對第一次實驗的結(jié)果感到如此驚訝。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為在我們的思維定勢里總是認為眼睛是來看清東西,辨別方向的,只有多細心觀察,多動腦分析,勤于實驗,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秘密。
5、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何啟發(fā)?
(二)“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聽’到?jīng)]有聲音的物體呢?”讓我們讀讀第7-8節(jié),細細探明究竟。
指名讀第8節(jié),用手電筒配合一面鏡子幫助學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聲波探路的。
(三)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終于被揭開了,人們也因此發(fā)現(xiàn)了超聲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超聲波的巨大作用。齊讀第9節(jié)。
五、設(shè)疑生疑,感悟文本。
1、是呀,“超聲波”的作用真不小,超聲波是斯帕拉捷發(fā)現(xiàn)的嗎?為什么課文末尾寫道“斯帕拉捷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實驗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大的恩惠呢?”
(再次讓學生潛心會文,理解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后的無限意蘊,真正領(lǐng)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維目標。)
2、再讀課文,說不定你會找到更多的疑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你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又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文本。)
六、自選作業(yè),拓展文本。
1、將自己的疑問列出來,與同學討論交流解決。
2、查閱并收集有關(guān)發(fā)現(xiàn)或?qū)嶒灥男」适拢k一期手抄小報。
3、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有趣的實驗或發(fā)現(xiàn)?寫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18
教學內(nèi)容:
課文《礁盤》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感知戰(zhàn)士們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受到思想熏陶。
4、通過閱讀,想象情境,探究課文內(nèi)容。
5、品讀、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體會其對祖國的情感。
6、感悟海防戰(zhàn)士的愛島愛國之情,激發(fā)我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難點:體會將軍心中的深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礁盤的有關(guān)資料、
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母親;駐扎在海島上的邊防戰(zhàn)士,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對海島的愛。我們一起來閱讀《礁盤》,感受邊防戰(zhàn)士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生字的字音,辨別字形。
2)理解詞義,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
2.小組交流討論。
3.班內(nèi)交流討論。
1)讀準生字的字音,辨別字形。
馱(tuo)蔬(shu)熬(ao)罐(guan)秧(yang)筷(kuai)構(gòu)(gou)
2)理解詞語。
凝視:聚精會神的看。
沉吟:低聲吟詠(文辭、詩句等);(遇到復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聲自語。
3)文章的內(nèi)容
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相關(guān)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將士們在礁盤上借助大棚種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將士們共享勞動成果。
第三部分(26)將軍向“地圖”,行了一個軍禮。
三、再讀課文,學生質(zhì)疑問難
1、學生自讀,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歸納疑難問題。
四、課堂小結(jié):請同學們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聽寫詞語。
2.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二、品讀課文
1.讀課文(1~10)
1)有感情的朗讀,思考:小島是一個怎樣的島?礁盤南邊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種從哪兒來?你從什么中得到體會呢?
2)小組討論。
3)班內(nèi)交流。
島上條件艱苦,戰(zhàn)士們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建設(shè)海島。他們愛海島就如愛自己的家。
2.讀第11~25自然段。
1)小組交流討論:將軍為什么變了臉色?將軍看到了什么?隊長說了什么?將軍又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戰(zhàn)士們有什么行動?從這些情節(ji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2)班內(nèi)交流。
a)菜地竟構(gòu)成了一幅中國地圖,表達了將士們對祖國、對海島的熱愛之情。
b)將蔬菜給首長吃,表達了戰(zhàn)士們對首長的愛戴。
c)首長將菜倒進湯里,哽咽著說“我謝謝你們”,表達了將軍對戰(zhàn)士們的關(guān)愛。
d)“戰(zhàn)士們自覺的圍了過來,讓將軍把一勺一勺的菜湯舀到碗里”。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理解將軍,更用行動表達對將軍的理解、愛戴。
e)感受將士們?yōu)榱俗鎳暮u同甘共苦的品質(zhì)。
1.感情朗讀,體會將士們的愛島之情,也表達對將士們的崇敬之情。
2.給駐守邊關(guān)、海防前哨的解放軍叔叔寫一封慰問信。
三、課堂小結(jié)
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
4、礁盤
小島(礁盤)沒水、沒樹、沒草、沒土
戰(zhàn)士綠色菜地(中國地圖)
將軍行軍禮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09-03
【精】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09-03
【熱】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11-02
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15篇【通用】09-03
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01-09
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精選18篇)12-13
語文單元教學設(shè)計[精選]01-12
《單元導讀》教學設(shè)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