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春》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29 14:44:0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春》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2、體會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3、學習本文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達成目標策略】

  突出文章“細”和“美”的特點。初進中學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時常比較粗疏,課文中的細筆細繪可作為范例,給學生以啟發。適當地點撥、引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形象美、語言美、結構美、情味美。教師重點講讀一兩段作為示范,幫助學生理解描寫的對象、描寫的順序、描寫的方法、描寫的語言,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獨立分析,鍛煉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表n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那么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范讀、疏通字詞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

  2、學生齊讀。

  3、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薄(bó)煙 應和(hè) 醞釀(yùn niàng) 黃暈(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四、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結合課后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2、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擬人句。

  五、布置作業

  要求課后反復朗讀,達到熟練程度。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二、講讀示范

  1、講讀第一部分:盼春

 、 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近”(擬人)

 、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復)

 、 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講讀第二部分(第2、3、4、5節):繪春

  (齊讀第2、3、4、5節,分析討論按順序說明描寫的對象;說說描寫的角度與方法;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力?)

 、 總括輪廓: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后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

  ⑵ 春草圖:

  春草圖,著力描寫春草勃發的景色。這里有草的動態:“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質地:“嫩嫩的”;色澤:“綠綠的”;旺盛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從不同的角度刻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與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黃形成鮮明的對比。接著寫人在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從側面揭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⑶ 春花圖:

  春花圖,著力描寫春花競放。作者選擇開花時節相仿而花色各異的桃、杏、梨作為描寫對象,先用擬人寫出它們的爭相盛開,再通過三個比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嬌艷;它們爭春比美,互不相讓。接著,作者由群花的爭芳吐艷展開聯想,聯想到秋天的果實累累,同時又由花香引出蜂鬧蝶飛,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響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飛舞稱托春花的萬紫千紅、香味濃郁,進一步渲染出百花爭春的氣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從樹上的花寫到無數的散在草叢里的野花,它們雖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樣如火如霞如雪,卻也明艷照人,別有一番情趣。

  ⑷ 春風圖:

  春風圖,著力描寫春風的和暖與清新!按得娌缓薄跋衲赣H的手”,通過觸覺寫它的和煦、輕柔;微微潤濕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和“各種花的香”,通過嗅覺寫出了春風帶給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著嘹亮的短笛,通過視覺和聽覺繪出了一副明快優美、賞心悅目的美好畫面。在這幅圖中,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方面,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課時

  一、齊讀課文

  齊讀課文,回顧上節課所講內容:

  二、獨立分析,教師點撥:

  1、講讀第二部分(第6、7節):繪春

  ⑴ 春雨圖:

  春雨圖,著力描寫春雨的細密輕柔、潤澤萬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細。先說雨多、雨細,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三個比喻非常貼切,不僅展示了雨的特點,而且能喚起讀者對春雨的喜愛。然后順著春雨寫雨中的樹葉兒和小草,“綠的發亮”的樹葉,“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無一不帶著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著又把視線轉移到人間,先寫“傍晚時候”的景象,用“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氣氛;接著寫行人,寫農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撐起傘慢慢走著”,安寧、悠閑,或“披著蓑戴著笠”,帶有濃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寫“在雨里靜默著”的房屋,與傍晚的寧靜氣氛互相照應。這一段寫出了春雨的特征,寫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細雨綿綿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溫馨的景色,那一種和平安靜的氛圍,都描繪得出神入化。

  ⑵ 迎春圖:

  迎春圖,著力寫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風箏”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進而帶出“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一片歡騰的景象,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然后作者巧妙地點出寓意:“‘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鼻八姆嬅嬷饕獙懘禾斓淖匀幻,這一幅由景及人,頌揚了像春那樣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講讀第三部分:贊春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一遍。)

  結尾三個句子,不僅比喻巧,意義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因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為她非!皨擅馈;把春天比作“健壯的青年”,因為她有“無窮活力”。這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點明春天成長進程。最后說“領著我們向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在盼春中到來,最后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三、齊讀課文

  (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菊Z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

  四、歸納寫作特點

  1、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

  2、詩情畫意相融合;

  3、文章語言樸實清新,準確生動。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三(當堂做完,當堂討論);

  2、完成課后練習四;

  3、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一切……欣欣然張開了眼

  總括輪廓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鉆、嫩、綠、滿──草

  春草圖(草報春)

  坐、躺、滾、踢、跑、捉──人

  態:趕趟兒

  春花圖(花爭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實)

  二、繪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觸:撫摸

  春風圖(風唱春)

  味:泥土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 笛聲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春雨圖(雨潤春)

  狀:斜織、薄煙

  景:樹葉兒綠、小草兒青、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抖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贊春

  三個比喻句:“新”“美”“力”

《春》教學設計2

  1、有節奏的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這首詩。

  2、品讀杜甫,感受杜甫憂國憂民之情。

  教學重點:

  1、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2、體會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本詩意境的理解。

  教學方法:整體感知深入體味拓展延伸教學準備:PPT、圖片、音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俯拾皆是。

  相信同學們經過了五年多的學習,已經儲備了很多古詩了,那么老師今天就要考考大家了!

  看圖猜古詩。(PPT展示圖片,請學生回答。)圖片展示的是古詩《絕句》。

  請問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生答:唐代詩人杜甫 (板書詩人) (展示:詩人簡介)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杜甫所寫的另一首流傳較廣的詩《春夜喜雨》。(板書課題)

  二、對本詩的.整體主觀感知

  1、研讀新課,感受律詩的韻味美。

 、、一讀:自由朗讀,指導學生閱讀《春夜喜雨》,糾正錯誤讀音。

 、凇⒎磸妥x: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味,注意韻腳的誦讀,劃分節奏,并讀出來。明確:五言律詩,確認節奏劃分。(PPT展示)

 、、全班齊讀,體味節奏韻味。

  2、指導欣賞,感受詩的畫面美。

  讀詩要學會想象,一句詩就是一幅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讀了古詩,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

 。ㄐ〗M合作) 小組合作要求:輕輕地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本注釋再讀把畫面關鍵字找出來請想好你怎樣向同學說明你想到的畫面。

  時間:5分鐘

  學生匯報XXXXX:教師點評:(PPT展示畫面)畫面想象出來了,你能讀出這些畫面感嗎?分組朗讀。

  三、互動質疑、深入體味

  想象著眼前的畫面,詩人寫作的感情又是什么呢?詩情你懂了嗎?

  1、題目《春夜喜雨》這四個字中哪一個字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喜”就是高興,愉快,歡樂,喜悅。春夜喜雨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場雨,詩人的心里很高興!跋病笔亲髡咄ㄘ炄牡囊环N內心感情。(板書:喜)

  2、對于“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處處都體現著詩人的喜悅之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哪個字、哪個詞能體會到詩人的喜悅之情?(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要求:找出對應的字、詞,分別表現了作者是因什么而喜悅?請用一個詞語歸納。

  時間:5分鐘

  學生匯報XXXXX:

  教師總結:一喜:應時而生 二喜:潤物有功 三喜:雨意濃厚 四喜:滿城春色 (板書“四喜”)讓我們帶著喜歡之情把這首詩讀出來。(男、女生分別讀)

  四、拓展延伸

  1、學唱古詩讀完后我們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呢?此時我們是否想要高歌一曲呢?那么就配上音樂讓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吧。≒PT放映,學唱古詩)

  2、背誦古詩,思維導圖。

  3、學以致用。說一說,寫一寫:

 、、有沒有什么讓你高興的事情,你是怎么表達高興的?

 、、有沒有什么讓你不高興的事,怎樣把它變成讓人高興的事?

 、、你經歷過這樣的雨么?默默支持,潤物細無聲。

 、堋⑦呉髟,邊回憶,邊感激,回憶美好,讓我們過得更好。小組討論,并記錄到匯報紙上。

  五、結束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是通過詩歌本身的語言來體味詩歌的意境,并作了初步的賞析,同學們回去以后,對本組課文中的其他古詩進行自主學習。多查資料,并能借助聯想和想

《春》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春來了》

  2、聽賞管弦樂曲《杜鵑圓舞曲》

  3、演唱歌曲《兩只老虎》

  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春來了》

  2、聽賞管弦樂曲《杜鵑圓舞曲》

  3、唱演歌曲《兩只老虎》

  教學重難:聽賞管弦樂曲《杜鵑圓舞曲》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12 34 | 5 - | 10 50 | 10 50 | 54 32 | 1— |

  X老師 您 好 您 好!

  注意聲音和諧優美,體現出對老師的尊敬!

  二、復習唱歌曲《春來了》

  1、比一比,看哪位同學的聲音最接近春天?

  學生跟老師的琴聲唱歌曲,要體現出春天的美景!

  2、分組表演唱《春來了》

  用最美的動作表現春天

  三、欣賞管弦樂曲《杜鵑圓舞曲》

  1、春天的美景中少不了杜鵑的加入

  2、讓我們請出杜鵑,喲!,它已經在優美的歌聲中翩翩起舞了!

  3、播放音樂《杜鵑圓舞曲》

  4、學生仔細聽音樂,并且一邊聽一邊思考:音樂主要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5、引導學生再次欣賞音樂,并且完成繪畫作業

  四、學唱《兩只老虎》

  1、教師彈琴,學生聆聽

  2、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3、輕聲哼唱旋律,識讀唱名。

  4、再唱歌詞

  5、進行輪流演唱

  6、口琴演奏,表現輪唱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布置

  七、板書設計:

  兩只老虎

  1、 2、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 |

  課后反思:

  器樂教學有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 。從二年級開始我就教學這個年級的口琴課,通過兩年的學習,有部分學生因為喜歡的.原因,能夠吹奏簡單的歌曲,能夠認識簡單的曲譜,有一定的音高概念。所以在教學《兩只老虎》時,學生在會唱歌曲的基礎上,簡譜視唱就顯得非常的簡單,簡譜輪唱使學生的興趣盎然,再用口琴采用輪唱的方式來吹奏,更讓學生的興趣高漲,輪唱效果很好。

《春》教學設計4

  一、設計指導思想

  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點,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在課堂上,不僅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應當使用現代教學技術。在《春》一課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啟發、鼓勵、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盡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進行愉快的課堂教學。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鄂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洞骸凡坏谶x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清新優美的特點。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贊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僦笇W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谄肺段恼聝灻赖恼Z言,學習作者抓住重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使學生學會審查自己的閱讀成果、思維成果,提高閱讀質量,提高理解的準確性、全面性、生動性。

  3、情感目標:

  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谠鰪妼W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和信心,體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用筆頭將自己的閱讀成果、思維成果清晰化,并總結閱讀方法和思路。

  五、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對散文已有一定的閱讀和感悟能力,但用筆頭將自己的閱讀成果、思維成果清晰化,還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隨機指導學生審查他們的閱讀成果、思維成果,總結歸納閱讀的方法和思路。

  六.教法:

  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主要采用成果展示法、交流討論法、點撥法和讀寫結合法進行教學。

  1.成果展示法

  七年級學生閱讀這樣的散文應有一定的閱讀體驗,那么怎樣使學生的思維成果變得清晰化呢?這就要求學生能用筆頭展示出自己的閱讀成果,這樣才有利于抓住學生閱讀思維中的弱點。

  2、交流討論法

  每個學生的閱讀體驗是不同的,要讓閱讀成果顯得更豐厚,還得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廣泛地閱讀交流,這樣,學生的閱讀思維空間才會顯得更為廣闊。

  3、點撥法

  學生的閱讀能力畢竟有限,作為教師,應及時有效地進行點撥指導,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得更清晰,提高學生理解的準確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同時也能及時地總結出閱讀方法和思路。

  4、讀寫結合法:

  新課程明確要求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仿寫題,以加深學生對描寫景物方法的理解。

  七、媒體選擇

  利用課件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復雜的問題簡約化。在《春》一課中,運用了Powerpoint技術,并將從網絡上下載的視頻、圖片應用于課件中,使人身臨春之中,體味春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春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天的文章。(出示課題《春》)

  2、了解作者(課件展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綠》等。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3.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僭诶首x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②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寫景的成功之處。

 、蹐F結合作,審查自己的閱讀成果,提高閱讀質量。

  二、聽讀課文,掃清障礙,體會讀法

  1、你弄清下列字詞了嗎?完成學案一。

  醞釀(yùnniàng)婉轉(wǎnzhuǎn)應和(yìnghè)

  薄煙(báo)黃暈(yùn)抖擻(sǒu)

  2、歸納朗讀技巧:

  本課在朗讀方面應用舒緩、輕快的聲調來朗讀,重點讀出對春來臨的喜悅之感,同時應注意重音處理,比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中的“偷偷”和“鉆”就應該處理為重音,這樣可以表達出作者對春草長出的驚喜和喜愛之情。

  3、指名幾名同學讀讀自己喜歡的片斷,注意運用朗讀技巧。

  三、自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1、思考討論:文章圍繞“春”寫了哪幾幅圖景,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請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結構思路。

  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完成學案二。

  3、展示閱讀成果,共同交流修正。

  4、師生共同歸納明確:

 。ㄒ唬┡未海1)(總領全文,引起下文)

  (2)總繪春天

 。3)春草圖

 。ǘ├L春(2---7)(4)春花圖

 。5)春風圖

 。6)春雨圖

 。7)迎春圖

  (三)贊春(8---10)

  四、品讀課文,感悟美點

  同學們,讀完了課文,相信你們一定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同時也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請同學們品味本文的語言,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品味,把你的想法在課本相應段落與句子旁邊作上圈點批注。

  1、我認為最佳的段落。

  2、我認為最美的句子。

  3、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4、我認為最好的詞語。

  5、我認為最細致的觀察。

  6、我認為最清晰的層次。

  教師準備:

  第2段: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情態。用擬人手法勾畫大自然“剛睡醒的樣子”,為下文具體的春景描繪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陽最能向人顯示春天氣息,作者選用“朗潤”、“漲”和“紅”,分別描繪山、水、太陽睡過一冬而醒來的情態,非常傳神。

  第3段:春草圖。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后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第4段:春花圖。首先,這一段寫得很有層次:樹上──花下──遍地;其次,這一段文字注意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從“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說到“花里帶著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由花味甜聯想到果實,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艷的花兒相映襯;再次,巧用擬人、排比、比喻,寫春花競相開放?傊,畫面五彩繽紛,富有立體感。

  第5段:春風圖。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第6段:春雨圖。引出春雨后,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接下來引導讀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處:細密、閃爍、綿長,親吻著“樹葉兒”、“小草兒”,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夜”,滋潤著鄉間的行人與農民,這一切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7段:迎春圖!帮L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為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五.學習習作

  剛才我們的同學在語言的花園里盡情地耕耘著,品味著,品出了很多精美的詞語,感受到了作者筆下優美的春天。那么,我想問問,朱自清先生把春天描繪得這么美,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他為什么能寫得這么好呢?(討論,回答。)

  老師準備:

  1、作者熱愛春天,對春天有著深厚的感情。

  2、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春天描寫得形象生動。

  3、作者對春天的景物觀察得特別細致,動用了多種感官,抓住了景物最主要的特點。

  六.作業:相信你也能寫!

 。ㄈ缛粽n堂時間不夠,可隨機調整為課外作業。)

  仿照《春》的寫法,在“夏”、“秋”、“冬”三個季節中任選一個季節進行某一類景物的片斷描寫,注意可以用到多種修辭手法,調動各種感官。

  七、課外作業:

  1、完成好片斷仿寫訓練,并在課余時間交流。

  2、背誦本文,進行語言積累。

  3、課外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感受其語言魅力。

《春》教學設計5

  一、導入

 、睍好坊銈円娺^梅花嗎?你感覺梅花怎么樣?

 、矔捍旱缴

  師述:春天到了,位于中山門外的東郊風景區的梅花山是幅什么樣的景色呢?

  想不想知道?邊看圖邊聽老師給大家介紹下。

 、撤蹲x課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四課,板書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你們想不想自己也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生字詞語,生字娃娃認識了,詞語娃娃也都認識了嗎?

  4、讀課文,讀通句子你覺得那個句子長,難讀,需要大家注意的呢?

  5、指名分節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過渡:春到梅花山了,讓我們隨著春姑娘的腳步,走進這梅花山細細的賞賞梅吧。

 、迨镜谝痪

  早春,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

  1、讀了這句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梅花什么時候開放嗎?早春是什么時候,天氣怎樣?

  春天剛剛來臨,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梅花開的可早啊!指名讀

  3、就再這春寒料峭的時候,梅花就開了,是一朵嗎?是一株嗎?是什么?

  滿山不管是山腳,還是山腰,山頂,到處都開滿了梅花,梅花開的`可真多啊!指名讀

  4、你覺得梅花怎么樣?在這么冷的的早春凝寒獨自開,這么不怕冷的勇敢梅花你能出來嗎?

  5、指名讀第一句

  評價朗讀早春(一聽就知道是早春開放的)滿山(聽出來了,梅花開的可多啦)

 、婺鞘㈤_的梅花是什么樣的呢?示第二句

  1、指名讀

  2、看到這些完全開放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從這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演一演,花開的多,密,比美心里快樂眼里也是快樂)

  3、你看,這么多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競相開放,

  那你站在梅花山的腳下,遠遠看山上的梅花,那梅花就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

  4、看圖,梅花彩云在哪里呢?生指圖

  噢,這么多的梅花連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還有嗎?

  這兒還有一片,這兒,這兒,都是的!可真多!

  這片片彩云在藍天的映襯下,美麗極了,真惹人喜愛!誰來讀這句?齊讀

 、鐒偛盼覀冋驹谶h處看梅花,現在讓我們走進梅花樹,看看近處的梅花吧

  示第三句

  ⒈指名讀

 、残∨笥褌,你們看到了什么?晶瑩透亮,你見過什么也是這樣的?

  有露水的梅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美麗!

  2、小朋友們,你們聞到了什么?

  3、你最想做什么?

  4、淡淡的清香讓人聞了很舒服,心曠神怡,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小結這么美麗的梅花,怎么美麗的梅花山,怎能不讓人喜愛!

 、鑼W習第三節

 、睆哪睦锟梢钥闯觥叭藗兿矏蹐蟠旱拿坊ā?理解“人流”“涌動”,看梅花的人多。

 、蚕胂笳f話。人們來到梅花山,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梅花,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郴ǘ,人多匯成了海洋。賞梅的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歡呼聲、贊嘆聲不絕于耳,此刻的梅花山真的成了“歡樂的海洋”。

  四、學習生字

  左右結構的字,你怎么記住休挨歡

《春》教學設計6

  星期一早自修前,我班34名學生應班委會“每人為教室獻盆花”的倡議,帶來了34盆鮮花。頓時,教室里春意盎然,美如花圃。同學們坐在位子上,環顧四周,高興得如鳥兒般“嘰嘰喳喳”說個不休。忽然,劉梅芬說:“啊!我們把春天搬進教室了!

  我聽了,腦海里如電光一閃,覺得這是個訓練學生作文的良機。我說:“同學們,劉梅芬同學說得多好!覀儼汛禾彀徇M教室了’這句話多有詩意。她簡直是一位才女,大家說是不是”

  周培娣同學說:“梅芬這話確實好,好像用了擬人手法!

  我說:“差不多,這叫擬物!

  章夢丹說:“那可不可說‘把春天請進教室了’用‘請’字客氣一點。”

  我說:“有道理。其實,還有許許多多話都可以表達這個意思!

  沈雅琳說:“‘春天和我們一同學習’,好不好”

  “好呀!”我說。

  于是同學們紛紛議論:

  “春姑娘飛到我們身邊!

  “春滿教室。”

  我隨即將這些話寫在黑板上,然后說:“你們的話都很美,都富有詩意,每一句話都是一首詩,都可以做一篇好文章。老師現在很想寫一篇文章,把這美麗的景色描繪出來,把心頭的喜悅表達出來。你們想不想寫啊”

  “我們也想寫。”

  “好!那么就用我們手中的筆,一起來贊美這春滿教室的秀麗景色,抒發胸中的歡愉之情。大家自由地寫,等會兒一起來朗讀,一起來欣賞,好嗎”

  同學們情緒激昂,個個欣然命筆。

  二十分鐘后,同學們都寫好了。我讓他們把自己寫的朗讀出來。大家寫道:

  “我們買來了鮮花,把春天也買來了……”

  “春姐姐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她是花妹妹邀來的……”

  “……風姑娘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把花香送到田野,引來了幾只小蜜蜂。小蜜蜂在花枝上跳起了舞,唱起了歌……”

  “……鮮花是春天的兒女,兒女走進了我們的教室,春媽媽也跟了進來,她們是來照管自己的孩子的……”

  不少文句比較美麗,有的還有一些深意。我挑好的按一定順序筆錄在黑板上,又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寫得太好了,有不少新鮮的句子,聯想也非常豐富。這說明大家都富有才華,但東一句,西一句總令人不大滿意,如果我們把集體的智慧集中起來,組成一篇條理清楚的文章,那么這必定是一篇佳作。大家愿意試試嗎

  同學們歡呼雀躍。

  星期二早自修時,同學們把寫好的文章交給了我。其中周云同學的《春滿教室》這樣寫道:

  “今天早晨,我們班34個同學拿來了34盆鮮花,放在窗臺上和教室四周的墻腳下。頓時,教室里變成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那花的名兒我都叫不出來,只覺得它們各色各樣,有紅的.、藍的、紫的、黃的……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開怒放,有的還是花骨朵……美麗極了。

  看,那幾盆紫白相間的鮮花,搖著腦袋,擺著手臂,在翩翩起舞。

  瞧,那幾盆玫瑰紅的花兒,咧開甜甜的小嘴,輕輕地笑著,吐著淡淡的清香。風姐姐跑過來,又跑過去,把花香送到田野,領來了幾只小蜜蜂。小蜜蜂在花枝上輕歌曼舞,和花兒一同跳起了芭蕾舞。

  花兒是春天的兒女,兒女來到我們的教室,春天媽媽也跟了進來,她們是來照管自己的孩子的。

  忽然,我覺得教室里的鮮花不止34盆,而是68盆了。此時此刻,我已分不清我是鮮花呢還是我自己。我只覺得,我也是春天的女兒。”

  作文的良機就是學生情緒最激動的時候,這種良機的出現,一般都是偶然的。教師如能及時將它捉住,指導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春》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 認讀:蓑、漲、醞釀、薄煙、黃暈、迷藏。

  2、 辨字組詞(練習三)。

  3、 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4、 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恰當運用。

  5、 學習抓住景物特征按一定順序寫景狀物的寫法。

  6、 熟讀成誦,有感情、流暢的朗讀全文。

  7、 寓情于景,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懷,提高感受和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并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

  2、 學習簡練而生動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恰當運用。

  [教學難點]

  文章結尾的三個比喻的運用及意義。

  [教學策略]

  朗讀教學法。語文整和法。競賽法。繪畫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時安排]

  三課時

  [課前任務]

  朗讀全文,完成目標1、2,把自己認為寫的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語言的瑰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曾經有個盲人乞丐,胸前掛塊寫有“自幼雙目失明”字樣的牌子,沿街乞討,可很少有人肯施舍與他。一次,他遇到一個窮困的詩人,詩人稱自己身無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話。奇怪的是,自從詩人在那塊牌子上添了一句話后,人們變得樂善好施,紛紛慷慨解囊了。請同學們猜猜,詩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樣的話……詩人贈送的`話是:春天來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見!

  同學們,這道理其實很簡單:誰都認為春天是最美好的,這個人居然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見,自然是最可憐最值得同情的,F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朱自清的《春》,具體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二、 美讀

  1。 好美的春天啊!多好的文章!讓我們進入五彩繽紛,姹紫嫣紅的春天,去感受一下春的氣息(聽朗讀,學生畫生字,畫欣賞的句子)

  2。 試著用一句話,一首詩,一段歌來形容你說聽到的感受。

  3。 處理生字詞。

《春》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了解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和游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認讀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通過上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春姑娘來到太湖邊,她給太湖帶來了小草、鮮花、細雨,她給人們送來了歡樂。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來到了梅花山。她給梅花山帶來了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篇課文。

  2、板書課題:4 春到梅花山

  二、 引導看圖

  1、出示幻燈圖片。(課文插圖)

  2、引導觀察。

  要求學生由近及遠觀察畫面,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么樣。3、討論。

 。1)圖上的花兒開得怎么樣?

 。2)人們到山上來干什么?

  三、 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讀第一遍。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讀第二遍。要求:學生圈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3)讀第三遍。要求學生畫出難讀的句子,練習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①出示小黑板。

  還 沒有 片片 報春 休息 晶瑩 涌動 人流

 、谥该醋x生字詞。

  相機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昔。

  晶瑩兩個字都是后鼻音。

  流(liú)是邊音。

 、廴サ羝匆,指名讀詞。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①指名讀兩個長句子。(第一段的第二句,第三段的第二句)

 、谥该囎x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宇音。

  3、范讀課文。

  學生邊聽邊思考:春天來到了梅花山,梅花山上怎么樣?

  四、作業

  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了解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和游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板演:在正確的讀音下面面上橫線。

  晶(jīn jīng) 瑩(yíng yín) 流(niú liú)

  細讀課文

  1、自學課文內容。

 。1)出示思考題。

  ①梅花花什么時候開放?

 、谠谶h處看,盛開的梅花是什么樣的?

 、鄣浇幙,一朵一朵的梅花有什么特點?

 、軓哪膬嚎闯鋈藗兿矚g報春的梅花?

  (2)四人小組邊讀邊討論答案,并在書上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回答第①個問題。

  回答后齊讀第1自然段第一句。

  (2)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討論②、③兩個問題。

  相機理解有關詞句并指導朗讀。

 、"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梅花開得多而密,而且是爭相開放)

  引導看圖,進一步體會詞語的意思。

  ②"像藍大下的片片彩云"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導學生遠看圖上的梅花,體會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一朵一朵。說明了什么?(數量多)

  你見過哪些東西是"晶瑩透亮"的?

  梅花"晶瑩透亮"說明什么?(顏色鮮)

  ④指導朗讀。

  梅花山的梅花開得這么多,這么美,小朋友喜歡嗎?

  二、 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讀?(用喜愛、贊賞的語氣讀)

 。3)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討論第④個問題。

  相機理解有關問句并指導朗讀。

 、"便"可以換成什么詞?(就)

 、谠诓鍒D上抽拉活動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人流"、"涌動"。

 、劭磮D想象一撥一撥的人流涌到梅花山,他們會看到什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幫助學生理解"歡樂的海洋"。

 、"報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報春的梅花?(引導談第1自然段,說說從哪兒看出梅花開得早)

 、葜笇Ю首x。(要用高昂的語氣讀)

  三、 指導背誦

  四、 1、問答或引背。

  滿山的梅花什么時候開放?

  盛開的梅花是什么樣子的?

  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怎樣的.?

  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同桌練習背誦。

  3、指名背誦、全體齊背。

  五、 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直線把可以搭配的詞連接起來。

  寒氣 開放 散發 人流

  梅花 退盡 涌動 清香

  3、用"……像……"練習口頭造句。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齊讀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3、練習口頭擴詞。 片 流 休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還: 半包圍結構的字,引導學生用熟字"不"來記。書寫時,"不" 偏左些。

  片:第一筆是"豎撇",不是"豎",筆順是: 片,要居中寫。

  報:左右結構的字,右邊的筆順是: 左窄右寬。

  投:右上是變了形的"幾"(無鉤),右下是"又",不是"口"。書寫時左窄右寬。

  休:用會意字的特點記憶,一個人靠在一棵大樹上休息。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息:引導用熟字記憶。教學"心字底"。要寫得扁,二"點"要橫向齊平。

  三、課堂練習

  1、練習在書上按書寫筆順描紅。

  2、、說說下列生字的偏旁是什么。 還 沒 報 休 息

  4、組詞。

  不( ) 木( ) 自( )

  還( ) 休( ) 息( )

  四、板書

  2 春到梅花山

  梅花 盛開的 挨著 片片彩云

  一朵一朵的 透亮 清香

  喜歡 人們 涌動 人流 歡樂的海洋

《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難點:

  1、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2、作者作詩的背景或心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杜甫詩之沉郁,無不令我們愛不釋手,浮想聯翩,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詩。

  二、整體感知

  1、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抵,值,相當;

  渾,簡直;

  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書肅宗紀》載:這年正月,“安慶緒將伊子奇寇睢陽郡,張巡敗之”。二月,“李光粥及安慶緒之眾戰于太原,敗之”,“關西節度兵馬使郭英X()及安慶緒戰于武功,敗縷。慶緒陷馮翊郡,太守蕭賁死亡”,“慶緒將蔡希德寇太原”,“郭子儀及安慶緒戰于永豐倉,敗之”!顿Y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載,這年三月,“尹子奇復引大兵攻睢陽”,”安守忠將騎二萬寇河東,郭子儀擊走之”。整個春季三個月,戰爭不息。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詩人觸景生情,抒寫了傷亂的感

  三、出示目標

  1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一)自主學習,獨立完成以下問題

  1、這首詩寫于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這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是什么?為什么?

  提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驗楦袝r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盀R”“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暗秩f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嗤礋o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2、詩歌的首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3、頷聯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滿頭白發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五、合作提升

  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時間8分鐘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注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昂迍e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六、當堂檢測

  1、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內容?

  2、這首詩抒發的情感?

  七、抽查清

《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致。

  2、學會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的語句描寫事物,以及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抓住具體的句子感悟春的美。

  教學方法:

  討論法。學生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春景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保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應和hè醞釀yùn niàng暈yùn

  第1節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講讀體會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第二段: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叭弧,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倢懘夯卮蟮睾螅确謩e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山、水、太陽的臉。朗潤:明朗,潤澤!袄蕽櫋笔窃鯓右环榫澳?出示月歷上山景彩色照片!袄蕽櫋薄皾q”“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背誦第2節。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鉆,寫生命力。嫩,寫質地。綠,寫顏色……滿是的,寫范圍。軟綿綿,寫姿態!般@”,用得非常好,寫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著春天,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盼望春天。草好,人歡樂。朗讀、背誦。

 。4)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樹,花,蜜蜂,蝴蝶,野花。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ㄏ率窃鯓拥那榫澳?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鬧”“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朗讀背誦。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篇。怎么寫的呢?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蓬,杖黎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睂戯L的“撫摸”,風的芬芳醒郁,鳥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嘹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朗讀。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凹殹焙汀懊堋。兩個比喻形象生動。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朗讀第6節,開展想象!熬G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氨啤笔裁匆馑寄兀靠梢栽谕醢彩摹稌飨壬凇吩娭姓乙痪湓拋硇稳荨!皟缮脚抨Y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7)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時間。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8)小結: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動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3、第三段: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五、作業

  1、誦讀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去公園春游,仔細觀察春景,領略大好春光,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

《春》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深入理解本詩,擴展了解杜甫其他相關詩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經歷和思想。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用品味詞語、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來欣賞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

  首聯和頷聯的賞析。

  引領學生感受杜甫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頷聯的理解和玩味。

  頸聯和尾聯的深度開掘。

  教學過程:

  導入: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動。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詩人在都城長安寫下了一首不朽的五律——《春望》。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它,用更細膩的視角,更深厚的感情來觸摸詩歌所表達的精神世界。

  首先,請同學們一起朗誦本詩。

  賞析詩歌

  詩題“春望”,那么詩人站在春天的長安城都望到了什么?(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交流)

  賞析首聯

  眼前的長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國已政權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殘破不堪。

  重點賞析“深”:

  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這深就是《黍離》中的彼黍離離,就是《揚州慢》中的廢池喬木、橋邊紅藥,就是《烏衣巷》中的朱雀橋邊野草花……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貴胄名門的郊游喧鬧不見了,市井黎民百姓的勞作平淡不見了,再沒有那摩肩接踵、冠蓋如云的盛況,再沒有那商鋪林立、行旅如織的富盛,只見枝繁草盛滿眼綠意,墻倒城壞千門閉鎖。瘡痍遍布,滿目凄然。一個“深”字,草木深深,意味深長。“草木深”實意是說只剩下了山河依舊,虛意是草茂人稀,物是人非。

  賞析頷聯

  問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歷來有兩種翻譯的版本,誰來試著給大家翻譯一下?

  第一種:人濺淚驚心。第二種:花鳥濺淚驚心。(借景抒情賞析法落實點)

  問2:那么你認為哪一種好呢?

  第一種,花鳥本為娛人之物,詩人們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錦,百鳥齊鳴來襯托心情的愉悅和歡暢,可是在這里,詩人卻因感時恨別見之而泣,聞之而恐,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

  第二種,以花鳥擬人,花好似在落淚,鳥仿佛受驚駭。感時恨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樂。

  兩說雖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前者觸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沉郁之情。

  小結: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到此所望結束了,詩人后兩聯由悲痛國事轉為想望親人。

  賞析頸聯和尾聯

  介紹背景:

  杜甫是前年八月為叛軍所俘的,被困于長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兒女,因此說“家書抵萬金”。

  引詩拓展:

  杜甫在寫《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長安就寫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北憩F了詩人對家人的眷眷之懷。

  問1:“家書抵萬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憂慮,焦急。

  問2:詩人寫這首詩年僅45歲,卻已“白發”,而且稀到“不勝簪”的地步,這可能嗎?是什么使詩人如此?

  是“感時”,“恨別”所致。是“國與家”共同的打擊所致。是因為“艱難苦恨繁霜鬢”。

  詩的最后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位愁緒滿懷的白發老人的形象。作者望春,并沒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卻為“感時”、“恨別”所困,心情沉郁痛苦。盡管詩人這時才四十五歲,但因終日愁情熬煎,頻頻搔發,頭發愈來愈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作者選用搔發這一下意識動作把滿腔的愁情變成了可見可感的生動形象,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很自然地引導讀者進入詩的意境,產生共鳴。

  古往今來的其他憂國憂民的詩句拓展: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結課朗讀:

  杜甫就是這樣,憂國憂民的.思想已經溶入了他的血液!他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總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廣大黎民的苦痛,他總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總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總在苦難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巔峰!讓我們帶著對古往今來所有憂國憂民之士的景仰,來一起朗讀《春望》。

  結課語:

  十三年后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不繼續漂泊,59歲那年,他在一葉小舟中悄然離世。他的生命是那樣坎坷脆弱,而他的精神卻那樣不朽永恒。他的厚重與偉大,不是我們這個年齡能完全理解的,因為杜甫是一首要用一生來解讀的詩,杜甫是一曲要用靈魂來傾聽的歌!

  板書:

  主板書:

  春望

  ——沉郁的家國凝望

  己——家——國

  老——離——破

  副板書1:感時、恨別

  副板書2:抒情方法:借景抒情;借助煉字;借助形象。

《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了解漢樂府的.一般知識

  2、掌握古文中的一些主要字詞

  3、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畫方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語:

  由采茶導入

  二、介紹“樂府”(結合閱讀提示)

  三、朗讀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一學生個別讀,其余學生聽好,指出錯誤。

  3、集體朗讀。

  四、理解內容

  1、結合注解了解文意,找出關鍵字詞及不懂之處,可同桌討論。

  2、學生回答每段關鍵詞并提問。

  3、一個同學復述內容。

  五、分析人物形象

  第1段:采用圖畫法和表演法欣賞羅敷的容貌美。

  第2~3段:分角色朗讀,欣賞羅敷的人格美。

  六、課堂鞏固練習。

  七、作業

  把詩歌改成散文。

  附:《陌上!氛n堂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東南隅為籠系倭墮髻捋髭須著帩頭

  千余騎共載不誰家姝踟躕紫綺

  二、解釋下列加點字:

  東南隅著帩頭

  誰家姝夫婿殊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坐:觀:寧:

  四、圈出下列句中名詞活用為動詞的字或詞:

  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十五府小吏

  五、填空:

  ?陌上!愤x自,是一首言樂府詩,從表達方式看,是一首詩。

  六、找出第三節后兩句中側面描寫羅敷丈夫的一句話:

  看過“陌上桑教學設計優秀案例”的還看了:

《春》教學設計13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朗讀并背誦詩歌,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能力目標,體味各首詩歌中作者所創設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課時

  1.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3.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難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是哪種文學體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2.寫作背景。

  《觀滄!愤x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4.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容無關。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

  目標導學二: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2.寫作背景。

  詩人王昌齡于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托對朋友的牽掛。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4.理解大意。

  (學生概述,老師補充指正)楊樹花已落盡,杜鵑鳥在不停地啼鳴,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它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邊。

  (三)合作探究

  1.詩中融情于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哪兩句?

  明確: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聯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么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明確: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三、板書設計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2課時

  1.學習《次北固山下》,體會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2.學習《天凈沙·秋思》,理解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鄉之情。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寫鄉愁的詩,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于天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

  2.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3.文章體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詩。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每句有五個字,叫五言。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聽讀,把握五言律詩的誦讀節奏。

  2.教師正音解詞,學生自讀。(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或音頻文件)

  3.理解大意。

  翻譯:我要走的道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水上的風吹拂著,一葉白帆高高懸掛。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暖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天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做簡要分析。

  明確:(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2.文體簡介。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疤靸羯场笔乔泼喈斢诳梢蕴钤~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緒。

  馬致遠的散曲,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鄉愁。

  (二)朗讀指導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奏。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大意。

  翻譯: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三)合作探究

  1.《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可以作為點睛之筆?

  明確:斷腸人在天涯。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4.根據詩歌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明確:深秋,夕陽西下。古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獨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馬。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將要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看到溪水流經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充滿幸福溫馨,而他此刻卻有家難歸,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處呢?獨自承受漫漫長夜,怎能不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四)比較閱讀

  《次北固山下》與《天凈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異同?

  明確:《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秋思》都抒發了游子的鄉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緒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寫詩人在船上的所見所思,表達了他在異地他鄉熱切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淪落異鄉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三、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可取之處,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古詩的寫作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能夠結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分械暮肋~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強調;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不足之處,課容量安排太大,課堂各環節之間時間安排不科學、不精確,導致授課時間緊張。今后在教學中應該增加學生的課中自由探討時間,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京劇、倘若、侍侯、脾氣、鄰近”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懂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猜個謎語好嗎?多媒體課件出示。

  猜謎語

  頭戴紅頂帽,身穿白布襖。

  走路像搖船,說話像驢叫。

  打一動物( )

  師: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鄉下,看看真正的白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把鵝請出來吧!(播放鄉下白鵝的視頻)

  你能用哪些詞語或句子形容視頻中的這些白鵝?(生交流,老師相機點評、引導)

  2.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描述得真好!作家豐子愷把自己家的鵝畫了下來,出示課件白鵝圖片。豐老先生筆下的白鵝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走進豐子愷先生的《白鵝》。

  板書課題:白鵝。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豐子愷老先生吧。

  簡介作者豐子愷。(出示課件3)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范讀,注意預習時難讀的字音。(課件出示范文朗讀)

  2.再讀文,把畫住的詞語多讀幾遍。

  3.課件出示詞語,讀生字、新詞。

  4.學生自由讀、開火車領讀。

  強調讀準“頸、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凈角、譬如、窺伺、侍候、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養不周”等詞語,注意翹舌音、多音字的讀音。

  5.知道什么是“凈角”嗎?(出示課件5 “凈角”臉譜圖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讀“jué”,而不是“jiǎo”。

  6.自由大聲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白鵝?

  7.開火車讀文。

  三、整體感知,自讀自悟

  1.交流。

  (出示課件6)

  提問:文章寫白鵝哪些方面的內容?

  (明確:從鵝的形狀、叫聲、步態、吃飯、貢獻等方面來寫。)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用課文中的詞概括。

  2.填空: 這是一只XXXXXXXXX 的白鵝。

  (高傲、傲慢、從容不迫、一絲不茍、架子十足、有著老爺脾氣、需要人侍侯……)

  3.你從哪里知道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引導學生找相關段落,并完成如下板書

  姿態:左顧右盼

  叫聲:引吭大叫

  步態:從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表情朗讀: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自讀自悟

  1.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把自己畫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把感受和體會批注在旁邊。

  六、寫字

  課件出示本課兩難寫字:蹲、餐。

  1. 認讀、組詞并說話。

  2. 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觀察字形、占格。

  3. 看范寫,學生書空。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同學們,從上節課我們知道豐老先生養過一直白鵝,這只白鵝是一只一位即將遠行的朋友送給他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齊讀課題:白鵝

  2.一提到豐老先生的白鵝,你的腦海里會出現一一只怎樣的白鵝?

  預設:高傲、從容不迫、架子十足。

  3.圍繞文中哪句話寫的?

  課件:好一個高傲的白鵝!

  理解:高傲。

  二、精讀感悟

  師:作者把這個詞用在它身上是討厭它嗎?恰恰相反,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鵝的高傲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打開課文,首先告訴老師表現在哪些方面?

  板書:叫聲 步態 吃相

  2.通過上節課的自讀自悟,你感興趣的是哪些方面的句子,把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引導抓住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體會鵝的高傲,厲害;這幾個詞都表示白鵝叫聲很嚴厲,這么多,不重復嗎?預設:不重復,因為它們精確表達了不同情境下鵝的叫聲)

  理解得如此透徹,帶著理解來讀一下。

  指讀---說體會---練讀

  師:同學們,白鵝不是人,它的語言中沒有詞語和句子,但它卻能通過各種音調來表情達意。讓我們一起理解白鵝的語言。

  出示課件擴展:如果鵝會說漢語,你說它會說什么?

  指名說。

  4.過渡:原來白鵝在看門時會有不同的叫法,可見作者的觀察是多么的仔細,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鵝?

  預設生答

  好一個(個性實足、高傲、盡職盡責……)的白鵝,齊讀這一段。

  從你們豐富的想象中我們感受到了鵝的高傲盡職,那么鵝的高傲還表現在哪兒?

  相機出示課件:鵝的步調XXXXXX的,頗像XXXXX出場。指讀—說體會(理解凈角)相機看凈角出場的視頻(試著用幾個詞來形容一下凈角出場:大模大樣、從容不迫、威風……)

  把鴨子請出來與鵝的走路作對比

  (引導抓住大模大樣、從容體會)學生表演鴨子和鵝走路的不同樣子。

  指導朗讀

  同學們讓我們昂首挺胸地齊讀鵝走路的樣子

  5.過渡:它的吃飯更有趣,怎么吃呢?先讀第五自然段,一會兒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鵝到底是怎么吃飯的?

  請一位同學來讀這一自然段(多媒體播放《新學堂歌·詠鵝》伴奏)

  師:這么個吃法有趣在哪里呢?為什么作者說“常常使我們發笑?”

  相機出示課件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引導抓住先 - 再- 然后,體會鵝吃飯三眼一板、一絲不茍。

  理解三眼一板(眼,板:戲曲音樂的節拍。三眼一板指先擊一下檀板,后敲三下鼓,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估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和一絲不茍的意思。

  指導朗讀 指讀——練讀-指讀

  6.過渡:你覺得有趣嗎?這種順序可以打亂碼?我們的鵝老爺是絕對不會打亂順序的,因此在這位鵝老爺的身上經常上演這一幕情節。

  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指讀,找錯鵝老爺可以換成白鵝嗎?

  再讀一讀,說說上演了哪一出呀?有趣嗎?

  指名說

  指導朗讀

  指讀-師范讀—指讀

  三、 擴展

  難怪這位作者像堂倌一樣不勝其煩的侍候這位鵝老爺,你覺得作者對白鵝有什么的感情?

  預設:喜愛

  師:如此愛著這只鵝,帶著自己的理解你怎么再讀這句話?

  課件出示:好一個高傲的白鵝!

  仿照填,好一個-------的白鵝!

  總結:這么令人喜愛、如此有趣的家伙,誰能把它忘了呢?仿佛這只白鵝就站在我們眼前,就是放到課前短片中成群結隊的鵝群中,我們也能一眼就認出它來。好一只高傲的白鵝!好一個細心的豐子愷!希望同學們也能學會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用心思考,那樣你也會寫下令人難忘的文字。

  四、總結延伸

  1.豐子愷老先生風趣幽默的語言使我們看到一位趣味十足的鵝老爺,通過學習本課,你能總結一下本課的想寫作方法嗎(對比,反語,擬人)

  2.結合他的寫作方法,老師給你們留了一個小練筆,只要你們用心,你的文章一定會和豐老先生的文章一樣精彩。

  板書設計:

  13、白鵝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叫聲 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厲聲叫囂 引吭大叫

  步態 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 三眼一板 一絲不茍

  喜愛之情

《春》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ǘ┠芰ε囵B點:

  1.學會調動多種感官細致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語言特點。

 。ㄈ┣楦畜w驗點:

  1.培養學生關注生存空間、保護環境的習慣。

  2.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高貴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揣摩詞語,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賹W生課前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解釋(查字典或詞典)。

 、趯W生課外搜集、摘抄有關春的古詩文句(備用)。

 、劾蠋煖蕚滗浺魴C、錄音帶、投影儀等。

  【第一課時】

 。ㄒ唬┙虒W內容:

  1.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他春景圖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

 。1)注意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邊聽邊思考:

 、僦饕獙懥耸裁磧热?

 、谖闹芯唧w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凼惆l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④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3)聽讀之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4)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上面的問題。

  3、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后理清寫作的思路: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啟發學生歸納)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4、研讀與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課文第1-3段的內容,思考:

 、俚1、2段總寫了哪些景物?

 、诘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鄣3段寫出了春草的什么特點?用了哪些形象生動的'詞語進行描寫的?有什么好處?

 、艽翰輬D中為什么還要寫人的活動?

  (3)全班交流后小結。

  5、布置作業:

  (1)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說出理由來。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等,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拓展延伸。

  (二)教學過程:

  1、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全班齊聲朗讀課文。

  (2)鼓勵學生背誦1-3段。

  2、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學第4—7段,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僬f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并說明原因。

 、诒容^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ǹ蓮奶卣、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塾簣D與其他四幅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④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二”賞析好詞佳句)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交流,明確上述問題。

  (2)略讀第8—10段,體會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給予肯定。)

  (3)課堂小結:

 、僮プ√攸c寫景。

  名稱特征

  春草圖(草報春):嫩綠、多、軟

  春花圖(花爭春):繁茂、艷麗、芳香

  春風圖(風唱春):溫暖、柔和

  春雨圖(雨潤春):多、輕盈、細密

 、诜謱哟螌懗龃壕皥D。

  名稱角度(順序)寫法修辭

  春草圖:由物到人正面與側面結合擬人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虛實結合排比、比喻、擬人

  春風圖: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擬人、比喻

  春雨圖:由物到人由近到遠動靜結合排比、比喻

 。4)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意境和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

  (5)學生質疑交流:

 、匍喿x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诿鎸χ@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勰氵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3、拓展延伸:

  學生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古詩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積累。

  4、布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春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教學設計09-09

《春》教學設計06-11

春的教學設計06-07

武陵春教學設計12-05

《春望》 教學設計05-31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07-18

春望教學設計10-16

《春望》教學設計09-24

《春的消息》教學設計11-05

春教學設計(精選12篇)03-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日本 | 最新国产资源网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不卡AV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