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
1、文學常識
2、注意詩人借以表達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思考并理解詩人選擇這些形象的深意。
2、品味并積累詩中的名句,仔細揣摩其中的滋味。
3、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1.《詩歌兩首》我愛這土地
鄉愁
第一課時:
1.字詞:嘶啞、洶涌、激怒、矮矮、窄窄
2.文學常識:艾青,原名蔣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3.詩歌情感:對多災多難祖國的哀痛,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決心。
4.象征手法:
土地:多災多難的祖國;
暴風雨:日寇的欺凌;
洶涌的風: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溫柔的黎明: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
5.鳥的形象:
動態描寫,近景刻畫,它是一只飽經磨難,拼盡全力用生命歌唱的形象。
6.詩歌語言的內涵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二課時:
1.文學常識:
余光中:臺灣詩人,詩歌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的精神,抒情細膩,描寫細微深刻,被譽為“臺灣詩壇祭酒”。
2詩歌意象:
郵票——思兒的母親
船票——思夫的新娘
墳墓——已故的母親
海峽——祖國大陸
3、詩歌情感:
思念親人,盼望海峽兩岸早日和平統一
4、詩歌語言:
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
數量詞:一枚、一張、一方、一灣
5、詩歌結構
每節四行,節節對應;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
《我用殘損的手掌》
第一課時:
1.字詞:
錦幛zhànɡ 荇xìnɡ藻zǎo 蘸zhàn 憔悴(qiáocuì) 螻蟻(lóuyǐ)
2.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詩集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集》等,為中國現代象征派詩歌的.代表。無論理論還是創作實踐,都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3.詩歌的內容:
詩人以“殘損的手掌”撫過祖國大地,在想象中再現了他的家鄉、長白山、黃河、嶺南、以及他沒有親身體驗過的解放區景象。
4.詩歌的情感
詩人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心情感的變化: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5.朗讀:
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壓韻的靈活錯綜運用,讀起來有一種沉郁頓挫的音樂感。例如: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第二課時:
1.重點語句含義
“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在敵人的黑牢里,詩人由“殘損的手掌”展開想象,讓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國形象。“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又表明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意志。要注意詩歌中比喻、象征的內涵。其次要設身處地地聯系詩人所處的時代環境、人生遭遇等特定因素去找出隱藏在詩句背后的深層意蘊去理解詩歌。
2.藝術手法
①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消極的、冷色調的前半部分與積極的、暖色調的后半部分形成鮮明對比,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
②多種修辭的綜合運用
A比喻的運用
春天,堤上繁華如錦幛;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B擬人的運用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4.語言特點:
口語化,押韻錯綜復雜,富于音樂美。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第一課時:
1.文學常識:
作者舒婷簡介:當代詩人朦朧詩的代表善用意象。代表作《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2.字詞:
干癟淤灘駁船簇新胚芽
3.本詩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