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釣魚勵志文章
釣魚勵志文章1
說起釣魚,兒時的夢里水鄉曾經釣過,但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此次又喚起我的釣魚情趣,應該感謝妻子和朋友老龍。
半年前的一天,我坐老龍的車和妻子去市醫院看病,從醫院出來后,老龍說要去漁具店購買些魚食。這是我第一次去漁具店,品種繁多的.各類釣魚裝備,讓我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和妻子在漁具店里胡亂地轉悠,而老龍則和店老板聊著釣魚的趣事。這時,又來了幾個購買釣魚裝備的人,也許是釣友,一下子聊個不停,而句句都是如何釣魚及其中的趣事。
回來的路上,我問老龍,釣魚好玩嗎?老龍高興地說道:“不僅好玩,而且休閑、靜心,不然怎么會有那么人喜歡釣魚,街市有那么多的漁具店?你知道嗎,一個上等的好魚竿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呢。”老龍驕傲地告訴我,他的釣魚裝備已經快過萬了,而且已有了十幾年的垂釣史。
恰這時,我的肩膀及腰部疼痛了起來,便用手去捶,老龍知道我的這些病痛緣于文案工作,他說:“老哥,不妨也學著釣魚去,那種等著魚上釣的感覺和快樂實在是太妙了,不到半年,你的這些‘文案病’保證會自動消除。”“釣魚的過程中還可以構思文章。”妻子也在一旁鼓動。
一個禮拜六的晚上,由于天氣炎熱,外面蚊蠅多,我準備上網寫作,忽然電話響了,是多日沒聯系的老龍打來的,說他馬上開車去五公里外的水庫釣魚,問我去不去。我當即答應了。來到水庫,我發現有一溜人在釣魚,“哪有晚上釣魚的?”我問老龍。老龍一笑:“白天氣溫三十七八度,晚上涼快,再說了,白天溫度太高,魚也要乘涼,晚上它就跑出來了,其實夏天晚上釣魚收獲非常大。”和老龍說話間,旁邊的一個釣魚者就釣到了一條大魚,而這晚,老龍則釣到了十幾條半斤以上的魚,還分給我幾條。臨回家時,老龍問我:“老哥,想釣吧?初學者釣魚裝備簡單些,我幫你選購。”
釣魚勵志文章2
[感悟]成功的秘密是這樣的:不要只是想著采取行動,而是要“采取正確的行動!”
羅杰走下碼頭,看見一些人在釣魚。
出于好奇,他走近去看當地有什么魚,好家伙,看到的是滿滿一桶魚。
那只桶是一位老頭兒的,他無表情地從水中拉起線,摘下魚,丟到桶里,又把線拋回水里。他的動作更像一個工廠里的工人,而不像是一個垂釣者在揣摩釣鉤周圍是否有魚。
他知道魚會來的,無疑。
羅杰發現,不遠的地方還有七個人在釣魚,老頭兒每從水中拉上一條魚,他們就大聲抱怨一陣,抱怨自己仍然舉著一根空桿。
這樣持續了半小時:老頭兒猛地拉線、收線,七個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魚,又把線拋回去。這段時間其他人沒有一個釣上過魚,盡管他們只處在距老頭兒十幾米遠的地方。真太有意思了!
這是怎么回事兒?
羅杰走近一步想看個究竟。
原來那些人都在甩錨鉤兒(甩錨鉤兒是指人們用一套帶墜兒的鉤兒沉到水里猛地拉起,希望湊巧掛住一群游過去的小魚當中的某一條)。這七個人都拼命地在棧橋下面揮舞著胳臂,試圖釣起一群群游過的小魚中的'某條魚。而那位老頭兒只是把鉤沉下去,等一會兒,感到線往下一拖,然后猛拉線,當然,他有魚釣上來了。
老頭兒收獲了魚,而他百發百中的秘密在于:只在鉤子上方用一點誘餌而已!他一把線放下去,魚就會開始咬餌食,他會感覺線動,然后再把魚鉤從厚厚的一群魚當中一拉,有啦!
完全使羅杰吃驚的不是那位老頭兒簡單的智慧,而是這樣一種事實:那一群嘟嘟囔囔的人看得很清楚老頭在干什么,他是怎樣使用最簡單的方法獲得超級效果的,但他們卻不愿學習,因此,他們沒有收獲!
許多人完全知道要成功他們必須做什么,但他們遲遲不愿采取正確的行動。
釣魚勵志文章3
源出《史記·齊太公世家》:子牙“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意思是說,姜子牙隱居于渭濱溪垂釣,被出獵的周文王碰上,二人談得非常投機,就請他主政,拜他為師。傳說姜子牙釣魚用的是直鉤,故圍繞他的行為,釣魚地點和工具等形成了不少同類的說法,如“太公釣”、“子牙垂鉤”、“渭濱垂釣”、“溪直釣”、“大釣無鉤”、“直鉤釣國”等,用以形容隱居的賢才待用及被用后大展宏圖的情況。杜甫“說落磴溪釣,操持郢匠斤”、劉禹錫“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蘇軾“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等詩作中,都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典故。
顯而易見,姜子牙釣魚釣的是政治,其中奧秘甚多,究之無益。作為常人,釣魚則大多釣的是情趣,且與人的健康長壽有關,倒有必要在這上面作點文章。
日本人將釣魚與結婚聯系在一起,在小豆島,要結婚的新娘、新郎要在公證人的監督下到海邊釣魚,每人必須釣到一條5公斤以上的魚才能進入洞房花燭的程序,否則必須推遲婚期。美國人將釣魚與行善聯系在一起,在舊金山,一個慈善組織要求釣魚愛好者一次要繳40美元的釣魚費,然后登上兩條專門的釣魚艇出海。他們每都能釣到約500公斤的魚,出售后的收入全部捐獻給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足夠4000人美美的飽餐一頓。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的非洲人也有他們的釣法,在茫茫的沙漠里挖個大坑,找到暗河,運氣好的時候還能釣到一條沒有眼睛的盲魚。這可是需要毅力的,有時連續等待一兩天時間還一無所得。釣魚與中國人的原始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據考,在上古時代的農牧時期之前,釣魚就是人們最基本的求生存方式之一。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漁獵時期”,已足以說明了釣魚與人類的關系了。所以,中國有“垂釣古國”之譽,釣魚之興更是出了名的,皇帝中不乏垂釣愛好者,舜少時曾釣魚充饑,周穆王西征途中還不忘在黃河中釣一陣。漢昭帝白天釣興未盡,夜里還掌燈而釣。孫權曾發明乘船順長江而下的“游釣”,宋真宗、宋仁宗垂釣之外還要舉辦專門的釣魚賦詩宴會。朱元璋雖然經常空手而歸,還從不釋手。乾隆皇帝一根魚桿走天下,從北京一直釣到江南。文人墨客中喜愛釣魚者更多,莊子、孔子、屈原、韓愈、柳宗元、坡、陸游、歐陽修等不僅有過垂釣的歷史,而且還都留下過華章。東漢的嚴子陵連皇帝給的高官都不要,硬是躲到桐廬垂釣去了。范仲淹寫詩稱贊他:“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詩人李白的釣趣也不小,釣了魚還要釣更大的玩意兒,史料上對他有“海上釣鱉客”的稱呼。稚子中也有樂于垂釣之人,唐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詩可證:“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小年紀,垂釣就如此專注,看來已初步掌握了釣魚的.要領。老人中的垂釣者更癡迷,清代文人王士禎為《秋江獨釣圖》的題詩寫得形象:“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短短四句詩中用了9個“一”字,把垂釣環境的寧寂、蕭瑟,老人釣魚的恬靜、灑脫表現得淋漓盡致。
釣魚對人身心健康的益處,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日從體力上受益,自家庭到釣魚地,步行也好,騎車也罷,對身體是一種鍛煉,既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又有延年益壽之功。二日從環境中受益,感受風和日麗之時,愉悅山青水秀之間,享受的是日光浴,呼吸的是負粒子,在寧靜中調整情緒,在磨蹭中消除煩惱,這是其它活動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三日從靜態中受益,釣魚的靜坐功,是一種靜養,全身肌肉放松,有助于心腦功能的平衡和全身血液的通暢,許多與之有關的疾病,如煩躁、焦慮、多動、狂妄、心悸、健忘、疲勞、失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調理。釣魚的專注功,對眼睛有調節和保護作用,對近視眼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四日從精神上受益,釣魚能糾正精神不集中的毛病,使人克服三心二意的情緒。美國印第安納州的護理專家,對60名阿茨耳海默氏癥(老年性癡呆癥)患者進行長期觀察后發現,有目的地讓他們觀察游魚的活動時,其精神恍惚、踱步及自我行為等相關癥狀明顯減少,且食量增加。在瑞典的波的尼亞海濱,有人專門創辦了以治病康復為目的的“釣魚診所”,讓形形的精神病患者前來垂釣,許多人在這里獲得了健康,起到了藥物無法收效的特殊作用。
民間有句俗話說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垂釣之行不在魚。”釣魚之事不能在釣的數量多少上論英雄,而在于參與、消遣,在于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在于增添生活樂趣、享受人生。
【釣魚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勵志文章05-24
經典勵志文章12-05
勵志的文章12-15
心念勵志文章08-19
英語勵志文章04-07
大學勵志文章(經典)08-25
關于勵志的文章02-17
勵志文章范文02-18
優秀勵志文章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