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李白的古詩

時間:2024-05-23 18:41:03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的古詩(精)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的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的古詩(精)

李白的古詩1

  原文: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月化五白龍,翻飛凌九天。

  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

  虜箭雨宮闕,皇輿成播遷。

  英王受廟略,秉鉞清南邊。

  云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

  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

  霜臺降群彥,水國奉戎旃。

  繡服開宴語,天人借樓船。

  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

  卷身編蓬下,冥機(jī)四十年。

  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

  愿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

  齊心戴朝恩,不惜微軀捐。

  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

  譯文:

  月亮化為五條白龍,飛上了九重云天。

  范陽叛軍如胡地黃沙飛離北海,閃電一般橫掃洛陽。

  胡虜?shù)募暌话闵湎驅(qū)m闕,皇帝的車駕逃往四川。

  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謀劃,執(zhí)掌兵權(quán)靖清南邊。

  軍旗漫卷,如大海波濤;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煙。

  一人指揮百萬大軍,張弛聚散,號令森嚴(yán)。

  御史臺來了眾多英賢,在南方水國,舉起了軍旗。

  繡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給樓船。

  好似登上黃金臺,謁見紫霞中的神仙。

  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問世事四十年。

  豈知隱居草澤的人,腰里有著鋒利的龍泉;

  一劍揮去,劈開浮云,發(fā)誓要掃清幽燕。

  如今很想與諸位御史.靜心討論金匱兵書。

  大家都感謝王子的恩德,不惜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

  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亂,功成身退,追隨魯仲連。

  注釋:

  1.“月化”句:《十六國春秋·后燕錄》載,后燕慕容熙建始無年,太史丞梁延年夢月化為五白龍。夢中占之曰:“月,臣也;龍,君也。月化為龍,當(dāng)有臣為君。”比喻安祿山稱帝。

  2.皇輿:皇帝坐的車,代指唐玄宗。播遷:流亡。

  3.英王:指水王李璘。廟略:指朝廷的謀劃。

  4.秉鉞:持斧,借指執(zhí)掌兵權(quán)。

  5.霜臺:御史臺,御史職司糾彈,嚴(yán)肅如霜,故名。此處借以贊美永王幕府諸侍御。

  6.戎旃(zhān):軍旗。奉戎旃,謂參加永王軍隊(duì)。

  7.繡服:指傳御。

  8.天人:才能杰出者,謂永王璘。

  9.黃金臺:又稱金臺、燕臺,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北易水甫。戰(zhàn)國時,燕昭王筑此臺,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沦t士。

  10.編蓬:編結(jié)蓬草以為門戶,喻平民居處。

  11.冥機(jī):息機(jī),不問世事。

  12.龍泉:即龍淵,古代傳說中著名鑄工歐冶子干將所造的利劍。

  13.決:劈開。《莊子·說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jì)。”

  14.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遼寧西部一帶,是安祿山的根據(jù)地。

  15.眾匱篇:兵書名。《隋書·經(jīng)籍志》有《太公金匱》二卷。

  16.旄頭:即昂宿,胡星。旄頭滅,指平定安史之亂。

  17.魯連:即戰(zhàn)國時魯仲連。曾為趙國退秦軍,事后不受趙國賞賜,功成身退。

  賞析:

  奚祿詒日本篇:“首序祿山之亂,次入永王,次入諸侍御,次自序,末勉諸公以報國。”正道出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及其主題。

  開頭六句敘寫安史叛軍的囂張氣焰及其叛亂的主要過程。其中“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虜箭雨官闕”等句對當(dāng)時的形勢做了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皇輿播遷”四字則道出了唐王朝腐敗,不堪叛軍一擊的可悲情況。詩句間詩人的愛憎感情是很鮮明的.。

  接下六句敘寫永王承朝廷委任,率軍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兩句,是描寫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濤,武器羅列有如江煙的雄壯氣勢。“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兩句是對永王璘的熱情贊美。

  再下六句贊揚(yáng)諸侍御才華出眾,同時也表達(dá)了自己身赴宴會“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的暢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寫自己的愛國之志。表明他盡管是一個“草間人”,但是他的腰下卻有“龍泉”寶劍,意在強(qiáng)調(diào)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兩句是緊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達(dá)自己愿為國家平定叛亂的雄心壯志。這幾句寫得詞情慷慨,意氣揮放。

  最后六句勉勵四座諸公要齊心協(xié)力,不惜微軀,盡力報國。這幾句既是勉勵大家,也是激勵自己,所以最后又歸結(jié)到自身上來,表明自己平素所懷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詩共分五層,每六句一轉(zhuǎn),結(jié)構(gòu)井然,氣韻流動,有力地抒發(fā)了愛國的豪情。詩中先敘安史之亂,次述永王的率軍平亂;再次贊美諸侍御的清正嚴(yán)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為平定叛亂貢獻(xiàn)出一切力量,并勉勵大家盡力報國,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愛國思想。

李白的古詩2

  1、《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2、《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3、《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月下獨(dú)酌》

  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6、《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7、《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0、《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的古詩3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唐代·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yuǎn)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一片迷蒙,翠綠蒼碧的山色深到極致。夜色彌漫進(jìn)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dú)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杜陽雜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后來,《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jù)《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詩經(jīng)·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毛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里泛指華美潔凈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shè)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dāng)時每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連”。

  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物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物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物色彩,主物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物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的與景、主物與客物,又融闊一片。

  “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寫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樹林”;而是山丘上的樹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錯落,本不會“平”,而著一“平”字,不僅準(zhǔn)確地寫出了游子自高樓下視所見之遠(yuǎn)景,而且表現(xiàn)了闊大而高遠(yuǎn)的意境。“如織”二字,一言煙霧密度之大,一是襯托游人離愁之濃。如果說這一句僅僅是的景交融的話,那么下一句詞人便把自己的主物色彩盡的地涂抹于景物之上,似乎已把大自然人格化了。這里的“傷心中”,語義雙關(guān),一是極言寒山之中,一是說寒山似乎因傷心而中透。山猶如此,人何以堪。秋天,本是文人墨客傷感的季節(jié),又加上寒山日暮,煙鎖霧封,所以游子的思?xì)w之的已達(dá)極致。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中的“愁”字的逼出,自是水到渠闊。“暝色”,即暮色。暝色本不會動,而曰“入高樓”,不僅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夜色漸近的過程,而且似乎暗示隨著夜幕的降臨愁意也闖入了游子的心頭。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寫景,但景中有的。先寫自然之景,后寫人工建筑,最后寫樓中之人,由遠(yuǎn)及近,極有次第。

  這首詞通過描寫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歸的形象,抒發(fā)了游子思婦的兩地相思之的。此詞層次清晰,跌宕有序。移的于景,的景相生。既有鮮明的形象描寫,又有細(xì)致的心理刻另。句子簡約而不晦澀,文字質(zhì)樸而不平板,可為唐代文人詞中上乘之作。

  下片立足于主物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另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結(jié)果。主物的緒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飛的宿鳥與久立之人形闊強(qiáng)烈的對照。一方面,南宿鳥急歸反襯出人的落拓?zé)o依;另一方面,宿鳥急歸無疑地使抒的主人公的內(nèi)心騷動更加劇烈。于是,整個的緒波動起來。如果說上片的“愁”字還只是處于一種泛泛的心理感受狀態(tài),那么,現(xiàn)在那種朦朧泛泛的意識逐漸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鳥急歸導(dǎo)發(fā)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處是歸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尋求自己的歸宿,來掙脫無限的愁緒。可是歸程在何處呢?只不過是“長亭連短亭”,并沒有一個實(shí)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征途上無數(shù)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yuǎn),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yīng)。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jié)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云,“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借此移的、寓的、傳的,手法極為嫻熟,展現(xiàn)了豐富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物現(xiàn)實(shí)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歷來解說此詞,雖然有不少論者認(rèn)為它是眺遠(yuǎn)懷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卻說它是羈旅行役者的思?xì)w之辭。后一種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瑩《湘山野錄》所云“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一語的影響。以為既然題于驛樓,自然是旅人在抒思?xì)w之的。其實(shí),古代的驛站郵亭等公共場所以及廟宇名勝的墻壁上,有些詩詞不一定是即景題詠,也不一定是寫者自己的作品。

  細(xì)玩這首詞,也不是第一稱謂,而是第三稱謂。有如電影,從“平林”、“寒山”的遠(yuǎn)鏡頭,拉到“高樓”的近景,復(fù)以“暝色”做特寫鏡頭造闊氣氛,最終突出“有人樓上愁”的半身鏡頭。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場景變換。下片的歇拍兩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擬出另中人的心境。而且詞中的“高樓”、“玉階”,也不是驛舍應(yīng)有之景。驛舍郵亭,是不大會有高樓的,它的階除也決不會“雕欄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另?xiàng)澋窳骸毙稳菀粯印M瑫r,長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蒼茫中視野所能及。何況“長亭更短亭”,不知凡幾,當(dāng)然只能意想于心頭,不能呈現(xiàn)于樓頭人的眼底。

李白的古詩4

  1、一條藤徑綠,萬點(diǎn)雪峰晴.——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2、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唐·李白《北風(fēng)行》

  3、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4、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5、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6、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李白《將進(jìn)酒》

李白的古詩5

  《將進(jìn)酒》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解】:

  1、將:請。

  2、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3、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處。他也是一個學(xué)道談玄的人,李白稱之為逸人,并有吾將(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及故交深情,出處無間(《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語,可見李白和他的友好。

  4、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揮金留客坐,饌玉待鐘鳴。饌:吃喝。

  5、陳王:三國魏曹植,曾被封為陳王。

  6、平樂:平樂觀。

  【韻譯】:

  你沒看見嗎?

  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

  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

  你沒看見嗎?

  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發(fā),

  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

  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處,

  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

  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

  應(yīng)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

  岑勛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進(jìn)酒吧,杯兒不要停!

  讓我為你們唱一曲,

  請你們側(cè)耳仔細(xì)聽:

  鐘鳴鼓響飲食如玉,何足珍貴?

  我只愿長醉享樂,不愿醒來受罪!

  古來圣賢,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

  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

  斗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享樂一番。

  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

  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

  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

  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

  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評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dá)人壽幾何,及時行樂,圣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愿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fù)重返,如此,應(yīng)及時行樂,莫負(fù)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并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jié)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dá)了詩人曠達(dá)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

  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jié)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李白的古詩6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1、舉:抬。

  ①夜思:一作“靜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集·新樂府辭》,并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shí)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

  ②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3)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4)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tài)。思:思念。

  【韻義】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

  【詩文解釋】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歷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diǎn)在當(dāng)時揚(yáng)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dāng)為《靜夜思》的續(xù)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評析】

  這是寫遠(yuǎn)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李白的這首思鄉(xiāng)之作,被稱為“千古思鄉(xiāng)第一詩”,感動了古今無數(shù)他鄉(xiāng)流落之人。

  詩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謂平實(shí)樸素之極,以此清靜之景來襯出李白的寂寞孤單。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jié)合,第二句中,一個“疑”字點(diǎn)出李白的內(nèi)心深處迷離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chǎn)生錯覺。這是李白極寫思鄉(xiāng)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后兩句李白從沉思中轉(zhuǎn)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yàn)槔畎缀髞砑热灰研盐虻降厣蠎?yīng)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chǎn)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guān)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里尋找家人從遠(yuǎn)方寄送來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李白便又轉(zhuǎn)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yàn)殡m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于是,李白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xiāng),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李白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dú)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dá)了李白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dá)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李白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望”字照應(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李白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李白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shí)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rèn)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biāo)(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yuǎn)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李白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李白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

  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李白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yuǎn)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李白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李白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xì)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李白的古詩7

  1.《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jīng)。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4.《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5.《關(guān)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xì)w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6.《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7.《古風(fēng)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擴(kuò)展閱讀:李白的詩詞風(fēng)格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yùn)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體裁結(jié)構(gòu)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fēng)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xiàn)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yùn)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xiàn)實(shí)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xiàn)實(shí)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shí)。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xiàn)實(shí)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nèi)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shù)的真實(shí)。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diǎn),在生活真實(shí)的基礎(chǔ)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jié)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shí)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qiáng)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jié)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shù)反差,加強(qiáng)藝術(shù)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jié)構(gòu)。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zhuǎn)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yīng),似無跡可循,詩的結(jié)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fēng)格。如《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

李白的古詩8

  大堤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

  春風(fēng)無復(fù)情,吹我夢魂散。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漢水臨近襄陽城,襄陽城已經(jīng)有花盛開,襄陽城外的大堤也變得暖起來了。大堤下美好的春日總讓人看不盡,只是看到這樣的美景總會讓人想起家鄉(xiāng),思鄉(xiāng)的淚水彌漫在整個大堤上。總覺春風(fēng)無情,屢屢吹散我回家的夢。已經(jīng)很久沒有看到我的親人了,相隔萬里,音信難通,想起來怎不讓人傷懷?

  注釋

  ①大堤:在襄陽城外,東臨漢江,西至萬山。

  ②佳期:指美好的春日。

  ③南云:陸機(jī)的《思親賦》中有:“指南山以寄款,望歸風(fēng)而效誠。”后來,“南云”指思念家鄉(xiāng)或是懷念親人之詞。

  簡析

  作者:佚名

  《大堤曲》,屬于南朝樂府舊題,屬于《清商曲辭》。這首詩里詩人觸景傷情,抒發(fā)的`是作者久別家鄉(xiāng),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思念之情。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古詩

李白的古詩9

  《靜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望廬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汪倫》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獨(dú)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dú)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秋浦歌》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望天門山》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贈孟浩然》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送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

李白的古詩10

  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注】,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注】

  游冶郎:風(fēng)流少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采蓮女隔著荷花與人談笑風(fēng)生,給人一種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正如王昌齡所寫的“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B、頷聯(lián)勾勒了一幅清新明麗的采蓮圖,節(jié)奏輕快,活潑自然,寫出了采蓮女內(nèi)心的歡樂,讓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機(jī)。

  C、岸上的游冶郎三三五五地在垂柳下駐足,他們?yōu)榘哆厓?yōu)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不愿離去。

  D、尾聯(lián)寫詩人騎著紫騮,馬兒嘶鳴。眼前落花紛紛飛去,詩人不免搔首踟躕,愁腸空斷,一種對時光飛逝、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油然而生。

  2、后人評價本詩“彌補(bǔ)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請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塑造采蓮女的'形象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他們?yōu)榘哆厓?yōu)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理解錯誤,游冶郎實(shí)際上是愛慕采蓮女而不愿離去。

  2、詩人采用正、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塑造了活潑、大方、明艷、嬌美的采蓮女的形象。(2分)詩人直接描寫采蓮女的笑聲、新裝與香袖,表現(xiàn)出采蓮女內(nèi)心的歡樂,突出采蓮女的活潑、明艷和大方。(2分)又用岸上游冶郎的駐足,從側(cè)面襯托出采蓮女的嬌美和明艷。(2分)

李白的古詩11

  折荷有贈

  作者:李白

  原文: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yuǎn)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fēng)前。

  翻譯及賞析:

  劃船到江中去蕩漾秋天的江水,更喜愛這荷花的鮮艷。

  撥弄那荷葉上為水珠,滾動著卻總不成圓。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贈給她鮮花,又遠(yuǎn)在天際。

  苦苦相思而相見無期,惆悵遙望在凄涼的秋風(fēng)里。

  ⑴涉:本義是步行渡水,這里有泛舟游歷之意。玩:賞玩、欣賞。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⑵紅蕖(qú):荷花盛開的.樣子。蕖:芙蕖,荷花的別名。

  ⑶弄:有把玩、欣賞之意。

  ⑷蕩漾:水波微動。《夢游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⑸佳人:美女。《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⑹遠(yuǎn)天:遙遠(yuǎn)的天宇,說明空間距離之遠(yuǎn)。

  ⑺相似: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漢《留別妻》:“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無因:沒有門徑,沒有辦法。

  ⑻涼風(fēng):秋風(fēng)。《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fēng)至,白露降,寒蟬鳴。”李白《秋思》詩:“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fēng)吹。”

李白的古詩12

  1、長干行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yuǎn)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yù)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yuǎn),直至長風(fēng)沙。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fēng)色。五月南風(fēng)興,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風(fēng)起,想君發(fā)揚(yáng)子。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fēng)波。昨夜狂風(fēng)度,吹折江頭樹。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好乘浮云驄,佳期蘭渚東。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自憐十五馀,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fù)愁風(fēng)。

  ——從青梅竹馬到結(jié)縭,“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這樣不算深愛么?

  2、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閨門中婦女思念在外的丈夫,算不算寫愛情呢?難道婚外情才算?

  3、秋浦歌之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歌聲傳情。

  4、秋風(fēng)清

  秋風(fēng)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fù)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當(dāng)然友人之間也可以相思,但從“此時此夜難為情”分析,思念美人可能性更大

  5、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怨源自愛而不得。

  6、夜坐吟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滅,啼轉(zhuǎn)多。掩妾淚,聽君歌。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

  ——和《西廂》中“琴挑”的場景相似。

  7、子夜四時歌 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少婦思念遠(yuǎn)征的丈夫,無關(guān)乎愛情?

  8、子夜四時歌 冬歌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yuǎn)道,幾日到臨洮。

  ——主題同上

  9、采蓮曲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袖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野外村姑遇見公子,有詩經(jīng)“邂逅相遇,適我愿兮”之意,相思無限。

  10、久別離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至此腸斷彼心絕。云鬟綠鬢罷梳結(jié),愁如回飆亂白雪。去年寄書報陽臺,今年寄書重相催。東風(fēng)兮東風(fēng),為我吹行云

  使西來。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此乃丈夫在外,接到妻子的`家信,想起妻子的模樣。

  11、清平調(diào)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白樂山寫《長恨歌》歌詠愛情,那么這首同樣寫太真明皇,算不算愛情呢?

  12、雙燕離

  雙燕復(fù)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dú)棲,金窗繡戶長相見。柏梁失火去,因入?yún)峭鯇m。吳宮又焚蕩,雛盡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接生死相許”,由雁而寫人之愛情,太白此詩則由雙燕寫情。

  13、折楊柳

  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fēng)年。花明玉關(guān)雪,葉暖金窗煙。美人結(jié)長想,對此心凄然。攀條折春色,遠(yuǎn)寄龍庭前。

  ——美人思夫

  14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霓衣不濕雨,特異陽臺云。足下遠(yuǎn)游履,凌波生素塵。尋仙向南岳,應(yīng)見魏夫人。

  ——這個有點(diǎn)婚外情的曖昧

  15、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fēng)發(fā),落日好鳥歸。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無由共攀折,引領(lǐng)望金扉。

  ——怪叔叔對鄰家小蘿莉那點(diǎn)感覺。

  16、邯鄲南亭觀妓

  歌鼓燕趙兒,魏姝弄鳴絲。粉色艷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顧美人,請歌邯鄲詞。清箏何繚繞,度曲綠云垂。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誰。我輩不作樂,但為后代悲。

  ——雖是狎游,但逢場歡笑,處處留情。

  17、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對君君不樂。花月奈愁何。

  18、思邊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晴云。玉關(guān)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

  19、贈段七娘

  羅襪凌波生網(wǎng)塵,那能得計訪情親。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這是對風(fēng)月場所某媽咪動情了。

  20、別內(nèi)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guān)。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出門妻子強(qiáng)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xué)蘇秦不下機(jī)。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dú)宿倚門啼。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guān)西。

  ——對妻子的依依作別,“行行淚盡楚關(guān)西”,這種夫妻之愛,讓人羨慕。

  21、長相思 兩首

  (一)長相思,在長安。 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yuǎn)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長相思 ,摧心肝。

  (二)日色將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前一首,男人思美人,后一首,婦人思離家的丈夫。

李白的古詩13

  《烏夜啼》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jī)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yuǎn)人,獨(dú)宿孤房淚如雨。

  《烏夜啼》本南朝樂府,傳為宋臨川王劉義慶所作。后沿為題,多寫離別相思之情。李白這首同題詩作,熔古鑄今,別具特色。

  開頭四句,以景起情,興而兼比。日暮時分,城上黃云片片,城邊歸鴉群群,它們盤旋著,啼叫著,急切地尋覓著棲息之處。看到這種景象,聽著暮鴉歸飛的啞啞之聲,那位“機(jī)中織錦”的“秦川女”怎能不有動于衷?烏鴉至晚尚且歸巢,而自己的丈夫卻至今未歸,由物及人,感事應(yīng)心,她的所有愁怨,都化作了碧紗窗內(nèi)那如泣如訴的低微細(xì)語。窗外,昏林暮鴉,聲聲啼叫;窗內(nèi),傷心之人,機(jī)邊細(xì)語。而窗上的碧紗,則有如一層煙霧,將窗外的蒼涼與窗內(nèi)的幽寂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片迷離、朦朧的色彩和令人傷感的氣氛,從而為最后兩句女主人公的情感深化作了有力的.鋪墊。

  “停梭悵然憶遠(yuǎn)人,獨(dú)宿孤房淚如雨。”十四個字寫盡了人物內(nèi)心的悲涼。“獨(dú)宿孤房”,對久經(jīng)別離之人來說,本極易引起傷感之情,何況正值這暮色茫茫、群鴉亂啼的時分?“停梭”,說明在此之前還在織錦,機(jī)鳴之聲與鴉啼之聲交揉在一起,對人的愁思還能起到一種緩解的作用;可停梭以后,室內(nèi)一片空寂,惟聞四野啞啞之聲,此時此刻,凝神靜思,憶及遠(yuǎn)人,萬般愁緒涌上心來,這位獨(dú)宿者怎能不感到無限的凄涼?怎能不淚如雨下呢?

  這首詩,景與情達(dá)到了高度的融和。首二句看似寫景,但它已令人隱約感受到包圍著思婦的幽暗氣氛,生發(fā)出難以為懷的凄涼之意;次二句看似寫人,但從人物所處背景來看,又何嘗不是一幅絕妙的畫圖?在人物的隔窗細(xì)語中,又何嘗沒有透露出濃郁的傷感情懷?末二句正面寫“憶遠(yuǎn)人”和由之產(chǎn)生的人物外表變化,總括前四句所寫情景,雖然無一字言及怨、悲,而怨、悲之情愈增其強(qiáng)烈。

李白的古詩14

  【原文賞析】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解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

  月,適袁宏在運(yùn)租船中涌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

  談到天明。

  韻譯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藍(lán)湛藍(lán)沒有一絲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yuǎn)去,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評析

  望月懷古,抒發(fā)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lián)開門見山點(diǎn)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lián)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lǐng)略到對于文學(xué)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guān)的。頸聯(lián)是由懷古回到現(xiàn)實(shí),發(fā)出感慨,抒發(fā)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lián)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yuǎn)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dá)而不忸怩作態(tài)。

  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rèn)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

李白的古詩15

  《靜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

  《望廬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yuǎn)遠(yuǎn)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贈汪倫》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翻譯】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獨(dú)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dú)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翻譯】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yuǎn)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翻譯】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春天去古揚(yáng)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yuǎn)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翻譯】

  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jīng)到達(dá)。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李白的古詩】相關(guān)文章:

李白的古詩01-06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05-16

李白思鄉(xiāng)的古詩12-30

李白古詩鑒賞07-18

古詩大全李白08-24

李白的送別古詩08-12

李白古詩大全09-03

李白寫的古詩12-11

李白古詩欣賞09-08

李白思鄉(xiāng)的古詩03-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清纯 | 亚洲欧美中文字日韩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