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溫庭筠《商山早行》賞析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學(xué)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fā)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溫庭筠《商山早行》賞析,歡迎閱讀。
溫庭筠《商山早行》原詩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名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商山早行》賞析
首聯(lián)“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xiāng)” 敘述了詩人啟程的時間和心情。“鐸”是古代用于宣傳正交法令的一種大鈴。“征鐸”是指用以示鳴出發(fā)啟程的鈴鐺。“悲”即顧念的意思。這里是說詩人因顧念家鄉(xiāng)而產(chǎn)生悲情。這一聯(lián)的意思是說, 詩人早上已經(jīng)起床,才聽到驛站催人登程的鈴聲響,漸行漸遠(yuǎn),顧念故鄉(xiāng)的情感越來越重。“晨起動征鐸”暗示著一個“早”字,與詩題中的“早”字相照應(yīng)。詩中一個“悲”字,不但描寫了詩人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也暗示了詩人不得已而離開家鄉(xiāng)產(chǎn)生的苦悶與無奈。
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承上聯(lián)而來,在律詩中屬于“景聯(lián)”寫詩人從驛站出來后所見。這一聯(lián)中,詩人列舉了六種景物(選擇了六個意象),描繪了早行圖。意思是說,殘月還懸于西天,茅店的雄雞啼鳴,走在板橋上,寒霜上已經(jīng)留下行人的腳印。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從修辭上說,是對偶,也是列錦。就對偶的修辭手法來說,根據(jù)對偶的特點,上下相對,比如,“茅店”與“板橋”相對,表現(xiàn)出不同的地點,這是空間(也包含著時間的變化)的轉(zhuǎn)換,不但增加詩歌時空感,而且詩歌審美境界得到體現(xiàn)。就列錦的修辭手法來說,名詞的排列,實際上就是地點的轉(zhuǎn)換,意象的變化,在轉(zhuǎn)換和變化中,同樣體現(xiàn)詩歌的時空感,增強出詩歌的審美境界。
頸聯(lián)“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緊接上聯(lián),寫早行一路之所見,不但突出了一個“行”字,更突出了一個“早”字。“槲葉”即槲樹葉。這種樹葉冬天存留在樹上,次年春天嫩芽發(fā)生時才脫落。“落”即脫落的意思。“枳花”即枳樹花,白色的,在春天開。這一聯(lián)的意思是說,槲樹葉落滿山路,驛墻上枳樹花映著晨曦。這里,詩人點出了“早行”的節(jié)令是在早春 。詩人一路走來,晨霜凝地,槲葉滿路,天也開始發(fā)明了,詩句中一個“明”字,不但說明此時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隱約可見,而且更表明了天由暗到明的時間變化過程,從而把“早”字更加突顯出來。
尾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尾聯(lián)繼上聯(lián)而來,寫面對早行所見之景而產(chǎn)生的夢想。“杜陵”是西漢宣帝的陵墓,在今西安,這里代之長安帝都。“杜陵夢”喻指回到家鄉(xiāng)的一種希望。因為詩人這次離開家鄉(xiāng)是迫不得已,但又無可奈何,因而只希望早日返回家鄉(xiāng)。“鳧雁”即野鴨。這一聯(lián)的意思是說,面對此情此景,觸景生情,多么希望早日回到那野鴨滿塘的家鄉(xiāng)。這里,詩人夢境結(jié)尾,在表達上做到了借景抒情,就曲避直,不但給詩歌增添了意味悠長、含蓄蘊藉的審美效果,而且更表現(xiàn)了詩人深沉的懷鄉(xiāng)思親之情。
總之,詩歌圍繞一個“早”字,把一切動作、場景、情緒等蘊含其中,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羈旅行役之人的懷鄉(xiāng)思親的情懷。
注釋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qū)交匯處 。作者曾于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⑵動征鐸(duó):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⑶槲(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dāng)?shù)靥厣?/p>
⑷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明:使……明艷。一作“照”。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思是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⑸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jīng)商山。這句意思是說: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⑹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dāng)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準(zhǔn)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lián)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jù)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fā)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當(dāng)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dāng)?shù)莱錾躺健4嗽姰?dāng)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jīng)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xiāng)。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xiāng)之情在所不免。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約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并稱“溫韋”。現(xiàn)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金奩集》等。
【溫庭筠《商山早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商山早行》古詩賞析09-08
《商山早行》詩詞賞析及譯文03-27
《商山早行》古詩詞鑒賞02-22
《商山早行》古詩詞鑒賞[優(yōu)秀]02-22
《山行》古詩賞析06-29
高中語文《商山早行》課堂實錄(精選6篇)09-16
古詩《山行》的原文及賞析10-29
古詩賞析之《山行》09-18
山行古詩譯文及賞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