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亡人逸事》優秀教學實錄
設計說明:
《亡人逸事》是“悼亡文學”中的一篇佳作。作者悼念亡妻,從對真實的生活細節的回憶著筆,融寫人、記事、抒情于一爐,樸實的筆調中飽含對亡妻的深情。學習本課,重在讓學生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認識人物,體會字里行間的真摯深情。所以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以引導學生對細節的賞析為主體,以細節描寫的片段訓練為拓展,體會深情,學會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傳神瞬間來表現人物。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反復研讀,有感情地朗誦,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真摯深情。
2、賞析細節描寫,體會人物性格,學習通過生活細節塑造人物,表現情感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誦研讀,增強對文章語言的體驗和感悟,體會作者的深情。
2、探究與交流,進一步探討文中的典型細節,增進學生對細節描寫的認識與體會。
3、思維與訓練,運用本課學習的要點,寫出熟悉的生活細節并交流改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悼亡深情,理解真愛在于奉獻。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妻子的真摯愛情和深深的悼亡之情。
2、學習選取生活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文章細節的賞析深度和細節片段訓練。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欣賞了蘇軾的一首有名的詞,是他悼念去世的妻子的,感情真摯。我讓大家背誦了,我們一起背誦一遍。
生:《江城子》 。
師:這首詞哀婉凄清,沉痛感人,可見夫妻情深。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位現代大家悼念亡妻的文章,不過,他的這篇文章回憶的都是一些“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讀來真情綿綿,很是感人。
[多媒體投影出《亡人逸事》 孫犁 ]
一、認識作者
師:這位大家就是孫犁,哪位同學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孫犁?
生:孫犁,河北安平縣人,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的作品有《荷花淀》。
生:孫犁是現代作家,有一部小說和散文的合集《白洋淀紀事》,最能體現他的創作風格。
生:孫犁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清新疏朗,有詩的美感。
師:好,同學們說得都很對,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孫犁
[多媒體投影孫犁的頭像和簡介]
師:誰來讀一下簡介?
生:孫犁(1913――2003),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文的合集。以他為代表的“白洋淀派”和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是現代文學中最有影響、各有千秋的兩個流派。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
二、明確目標,把握課文
1、解題并明確目標
師:今天要學的是《亡人逸事》,“亡人”好理解,“逸事”是什么呢?查一下。
生:逸事,世人所不知道的關于某人的事跡,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師:通過預習我們也知道,文章記的確實也是一些關于妻子的生活瑣事,肯定是不見于
正式記載的。不過,“妻子”這個形象卻是呼之欲出,感人至深,我們學這一課,重點就是體會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學習選取生活細節表現人物的技巧。[多媒體顯示學習目標]
2、總體把握課文
師: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自然分成了四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寫了妻子的“逸事”。我們先給
這四部分各加一個小標題,兩個字,前后桌四個人一組討論一下,選代表回答。[學生討論]
生:結緣、見面、持家、相別
生:結緣、初見、操勞、去世
師:“結緣”挺好,是吧!“見面”和“初見”歸納一下,用“相識”吧。“持家”很好,“去世”不太恰當,“相別”比較符合情節和情感。那么,看屏幕上的圖表,請用四個字概括每部分的“逸事”。仍然前后桌四個人一組討論一下,填到學案上,選代表回答。[學生討論]
生:天作之合、初次相遇、不肯回家、娘家訴苦、背瓜遭遇、織布糶米、撫養孩子、臨終小事
生:天作之合、臺前相遇、不肯回家、娘家訴苦、背瓜遭遇、操持家務、撫養孩子、臨終小事
師:歸納得非常好,基本上可以了,但我們還可以集兩家之長,把最恰當的選出來。“初次相遇”和“臺前相遇”哪個更好?
生:“臺前相遇”地點具體,更符合情節,“初次”的意思在小標題中已經有了。
師:很好。那么“織布糶米”和“操持家務”用哪一個呢?
生:“操持家務”太籠統,也部分包含了后面的“撫養孩子”,用“織布糶米”好。
師:分析得很好。那么,我們就填好了。
[多媒體顯示歸納結果]
結緣 天作之合
相識 臺前相遇
不肯回家
亡人逸事 持家 娘家訴苦
背瓜遭遇
織布糶米
撫養孩子
相別 臨終小事
三、欣賞細節,體味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