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學問和智慧》鞏固練習題

時間:2021-08-13 14:30:22 九年級上冊 我要投稿

《學問和智慧》鞏固練習題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并在下面的橫線抄寫兩遍。

  ① 陶 ye ( ) ② 寸積zhu( )累 ③ jiang ( )域 ④ yuan( )博

  ⑤ 融( )( )通 ⑥ 舉一( )三 ⑦ 無關hong( )旨 ⑧ 探驪得( )

  ⑨ 物jin( )天擇 ⑩ xi( )銳 (11) 勞而無( ) (12) 鞭( )入里

  (13)豁然( )通 (14)浮光( )影 (15) 一觸( )破 (16)推( )出新

  二、閱讀《學問和智慧》片段,按要求完成習題。

  學問固然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有學問的人,雖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學問一樣,但是智慧卻必須以學問做基礎,才靠得住。無學問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滅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樣,盡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觸即破。惟有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燈,可以透過云層,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從學問中鍛煉出來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滅的肥皂泡;他永遠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斷地從水底上涌。也惟有這種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為精澈,最可寶貴。

  若把學問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師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鋼骨,決不能成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學、結構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決不能造成莊嚴壯麗的羅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這種絕代的美術作品,是要靠藝術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應手,匠心愈能發揮;構造的原理愈進步,藝術家愈能推陳出新。材料與技術對于作風的影響,整個美術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證明。所以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1.也惟有這種有根底的智慧指的是什么?

  答:

  2.如何理解文中“肥皂泡”“浮光”“探照燈”“珍珠泉的泉水”的含義?作者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呢?

  答:

  3.“學問是建筑材料,智慧是建筑師的匠心”。請你也仿照一句,寫出你對學問和智慧關系的理解。

  答: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對學問與智慧的關系的觀點?

  答:

  三、閱讀《學問和智慧》(節選),按要求完成習題。

  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書。我們可以把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智慧的,一類是無智慧的。有智慧的書,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瑩,斧鑿般的犀銳,可以啟發人的心靈,開辟人的思想,有時可以引申成一篇論文,或成一本專書。這就是英文中所謂“燦爛的書”(brilliant book)。無智慧的書,往往材料堆積得和蟻丘一樣,議論雖多,見解毫無。縱然可以從他得報導,卻不可以從他得啟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約”,在讀者是“勞而無功”。這就是英文中所謂“晦塞的書”(dull book)。然而這類的書多極了,讀者要不浪費時間,就不能不精為選擇。須知著書固要智慧,讀書也要智慧。“讀書得間”,就是智慧的表現。“鞭辟入里”“豁然貫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諷誦高頭講章的讀法,則雖“讀破五車”,有何用處?

  1.這里提到“有智慧的書”和“無智慧的書”,二者的主要區別在哪里?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出來,寫在橫線上。

  答:

  2.選文中說“著書固要智慧,讀書也要智慧。”其中“著書的智慧”是指什么?“讀書的智慧”是什么?

  答:

  3.作者說“有智慧的書”“可以啟發人的.心靈,開辟人的思想,有時可以引申成一篇論文,或成一本專書。”回憶你的讀書生涯,你一定也曾有過類似的美好體驗吧,把你的體會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答:

  4.作者認為讀書“若是像諷誦高頭講章的讀法,則雖‘讀破五車’也是沒有用的”,這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觀點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

  四、古人讀書做學問特別強調勤奮、多讀書。有人對這些話持不同的見解,請閱讀下面相關鏈接材料后,結合本文談一點你的看法。

  材料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讀書,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實踐中運用的人,結果也一事無成。例如:南宋的“碩學”陸澄年輕時博覽群書,寫宋書時就一字寫不出,人稱“二腳書櫥”;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點文章寫不出,人稱“書麓”。

  材料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在過去對我們的學習確實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在今天,隨著快樂教學和成功賞識教育的普及與開展,這話就帶有明顯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問是一切做學問的人必經的途徑,“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華羅庚);思是讀書做學問的基礎,“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視讀萬卷書與行千里路的辯證關系。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主張“出戶”,又主張“讀書”。他認為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顧炎武把家鄉的書讀遍之后,用四匹馬馱著書,十謁明陵,遍游華北、西北,訪俗問民,最后寫成了有名的《日知錄》《肇域志》。

  答:

【《學問和智慧》鞏固練習題】相關文章:

《學問和智慧》訓練閱讀04-22

《學問和智慧》的閱讀題題目04-21

學問和智慧的語文閱讀題04-19

《學問和智慧》教學反思三篇05-26

初三語文《學問和智慧》說課稿05-18

蘇教版九上《學問和智慧》教學實錄06-02

《學問和智慧》選段閱讀練習(有答案)06-14

蘇教版九上《11、學問和智慧》課文全文04-03

《學問與智慧》短文閱讀訓練04-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二区婷婷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亚洲欧美五码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橙子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