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往事依依》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通過選詞、選句、選段,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文章的方法;
2、通過文章的學習和聯讀,尋找于漪老師成長的源頭;
3、培養、激發學生的愛家鄉、愛祖國、愛中華民族、愛中華文化、愛生活、愛學習、愛老師……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文章的方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導入。
師:9月10日是第27個教師節,說到教師,大家接觸認識的一定不少。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了不起的老師!(出示ppt1)師讀。
她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代表論著有《語文教學耕耘錄》、《學海探珠》、《語文教學談藝錄》等。榮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著名生物學家談家禎(zhēn)評價她是“人民教師的楷模”;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評價她“足為楷模”;《文匯報》原社長石俊升贊她為“教書育人杰出的實踐者”!
師:她是誰?于漪!
這樣一位杰出的人民教師是怎樣成長的呢?這節課我們學習她的一篇文章——《往事依依》。(出示ppt2課題、作者)
二、出示本課任務。
本課的學習任務是:選一組詞語讀一讀;選幾個句子說一說;選一個美段品一品。(出示ppt3)
三、選詞——增加積累。
師:我們先選幾個詞語讀一讀。這篇文章的語言太優美了,用詞用語很雅致,詞匯很豐富。拿起筆,自由圈讀幾個詞作為這節課的積累。(出示ppt4)要求你圈畫的詞語是你自己精選的、非要掌握的。
(生活動,師巡視指點)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精選的自己覺得非要掌握不可的幾個詞語?
(預計:四字詞語、短語、成語、雅詞。)
師:看老師也給大家選了些詞,讀詞語。(出示ppt5)
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
記憶猶新: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像剛才發生的一樣。
津津有味: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的樣子。
眼花繚亂:形容眼前的景象復雜紛繁,使人感到迷亂不清。
心曠神怡:心情開闊舒暢,精神愉快。
五彩紛呈:指各種各樣的顏色都呈現出來了,形容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油然而生:自然地、發自內心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
師:這些都是成語。還給大家選了些詞,讀詞語。(出示ppt6)
依依:形容依戀不舍的.樣子和樹枝輕柔隨風搖動的樣子。
徜徉: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浩淼:水面廣闊。
嬋娟:姿態美好。
芳菲:花草芳香而艷麗。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戀某種事物,沉浸在某種境界里。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處于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雕鏤:雕刻。
鐫刻:把銘文刻或畫在某種堅硬物質上或石頭上。
銘刻:鑄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的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現在理解為銘記。
師:黑體字都是頁下注釋里的詞語。剩下的是兩組近義詞。大家看,這“雕鏤”“鐫刻”和“雕刻”一比,那種工匠干活的味道少了,多了一種雅致的色彩,有一種創作的味道。
再讀詞語!
(生讀)
四、選句——提取信息。
師:我們學習文章要善于精選對自己生活和寫作有用的詞。這是簡單的學習任務。下面學習任務稍微難一些:選幾個句子說一說。(出示ppt7)
師:要求從文章7段各精選一句話,這些話連起來看就是文章的縮寫,也就是文章的信息被你概括提取出來了。先請同學說說概括提取文章信息的方法。
(生說)
師:主要兩種。(出示ppt8)一是引用原文的句子加以概括,或者把原文進行一點改動;二是用自己的話概括。記敘性的文章或語段怎么提取呢?要注意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
示例:看第2段。小時候看山水畫和《水滸傳》插圖,自己仿佛進入畫中,猶如身歷其境。(出示ppt9)
好,開始選句。
(生活動,師巡視指點)
(生發言,師點撥引導)
師:還有嗎?我說說我的看法。你們真不錯,已能夠從課文中提取重要的信息了,只要把它們組合起來就能把全文的內容概括提取出來了。(出示ppt10)
參考:小時候看山水畫和《水滸傳》插圖,自己仿佛進入畫中,猶如身歷其境;學生時代讀石印本《千家詩》,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兩位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朗誦詩歌的情狀,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老師的諄諄教導銘刻在心,一生受用。
這幾件往事至今記憶猶新,催我奮進。
五、選段——精讀欣賞。
師:下面是更難的學習任務,選一個美段品一品。(出示ppt11)我們把目光放在第5段,看從中感受到什么?這一段值得精讀欣賞的地方很多,可以從兩個層次考慮,一是品味哪些字、詞、句用得好,可說理由,也可不說,可以感覺,可以理性表達;二是深究句子的深刻含義,找出文字背后的意思。開始。
(生發言,師點撥引導)
師:咱們歸納一下這一段值得品味的地方。(出示ppt12)
美在用詞雅致優美。如:雕鏤、鐫刻、凝注、情思等。
美在虛詞的情感表達。如:每次、總是、至今、如今、稍、仿佛、也。
美在贊嘆詞語的運用。
美在層次的表達。結構上總——分——總。還有時間的層次。記得一次——也是初中——此后——如今,寫出了老師當年的講課對自己一生的益處。
美在精巧的概括。“入情入理”,老師投入感情,教會了我們愛家鄉、愛國家、愛文學、愛老師……的做人之道理。
師:以上就是這段文章值得品味的一些地方,所以說這段話意味無窮。這就是精讀。精讀就是把文章的表面含義、深層含義都品味出來。
再讀此段。
六、聯讀——感悟成長。
師:讀了文章,你有沒有發現于漪老師的成長源頭呢?(出示ppt13)
再看于漪的一段自我介紹。(出示ppt14)
我1929年出生于歷史名城鎮江。長江水哺育我成長,金山、焦山秀麗的景色給我以良好的熏陶,滿眼風光的北固樓在我心中播下了憂國憂民的種子,中華文化的熏陶使我在少年時代就有了美好的憧憬:做一個對國家真正有用的人。
在中小學讀書是認真而努力的。十分幸運我碰到了好老師,……語文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對中外著名文學作品的著迷,給我以深深的感染。“做一名深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好老師”,在許多優秀教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我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1951年夏,我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從此。在基礎教育這塊園地里辛勤耕耘,至今已60個春秋。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深厚燦爛的文化使我激動不已,我常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更始終認識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終身進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師:從這兩段文字我們可以找尋到于漪老師的成長源頭嗎?
(生發言,師點撥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真好,于漪愛家鄉、愛祖國、愛中華民族、愛中華文化、愛生活、愛學習、愛老師……我們在聯讀的同時,也尋找到一代名師的成才源頭,相信對任何一個立志成才的中國人來說,對在坐的每位同學來說,這都是必經之路!
七、小結本課內容。
師:同學們,這節課即將結束,你學到了些什么?
(生發言,師點撥引導)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讀了她的一篇優美的文章;完成了3個重要任務,這其實就是一種讀書的方法。我們還探尋了于漪老師的成長源頭,相信大家在本節課都有自己的收獲。
我作為基礎教育的普通一員,將以于漪為前進的榜樣,正如她的一句話所說: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出示ppt15)
下課,同學們再見!
八、作業。
師:結合本課所學方法,再讀冰心的《憶讀書》,作為本周的摘抄練習。
【七年級上冊《往事依依》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往事依依》 教學案例03-30
七年級上冊《往事依依》教學反思匯編05-27
《往事依依》教學設計04-17
往事依依的教學設計01-15
往事依依04-09
往事依依12-20
往事依依12-20
往事依依04-09
往事依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