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9推敲》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推敲》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詞,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賈島苦苦吟詠,頗費推敲的詩人形象。
我認為《推敲》一文所承載的教學價值絕不是只讓學生“會講這個故事,認識兩個詩人,知道‘推敲’一詞的由來”這些東西,而應該真正用這篇教材來教,讓這篇教材發揮它的全部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方法的設計力求一個“簡”字,著力一個“讀”字,即簡簡單單一條線,以學生的讀書活動為主線,貫穿初讀感知、精讀感悟、熟讀內化、再讀拓展的整個流程,“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基于以上的考慮,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推敲”的含義。學習詩人嚴謹的創作精神,練習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詞準確,使語言文字增強色彩,從而達到表情達意的效果。
2、精讀課文,感悟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能把學習這種精神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
三、說學習重難點:
教學如果不掌握重點,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學質量。本篇課文是篇典故,結尾處明確提出了“推敲”的含義“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文中多處寫到了賈島在“斟酌文字”,讓學生仔細品讀相關的句段,感悟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在教學中就緊緊抓住了“斟酌文字”這個重點,牽一發而動全身,舉一綱而百目張。
四、說教法學法:
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誦讀法(學生自讀自悟,讀中體驗、讀中悟情)、表演法、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的學習方法、遷移訓練等教學形式,使學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積累學生知識,豐富學生情感,發展學生思維的目的。
五、設計理念:
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這是新舊課程的最大區別。傳統課程往往習慣于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利用課堂這個有限的時空,把課文出現的知識點一個不丟地教給學生。所謂“用教材教”,不是把教材純粹看成學習的對象,而是當做交流、研究、甚至批判的對象;不是把它當做經典去崇拜,而是視為學習的中介去運用,F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先進教學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在設計《推敲》這一課的教學方案時,竭力摒棄傳統的對課文內容進行繁瑣分析和講解,僅抓住能體現賈島專心認真創作及賈島與韓愈對話的兩段話,讓學生自讀感悟,而其余內容,只是以讀代講。這樣,就把有限的空間作了合理安排,留出時間,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如果按傳統教學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也就是教教材,這堂課未必顯得單薄,但那樣做只能始終在知識的層面上平鋪罷了。用教材教,通過教材完成課程目標,憑借教材培養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以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六、說教學過程:
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應該放在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要用大語文觀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體現主體性、發展性、自主性、創造性等教學原則,依據以上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溫故授新。
1、板書課題,用響亮的聲音讀課題。言為心聲,我們所發出的每句話,所讀出的每個字眼,都能抒發出自己的獨特情感,響亮地讀讀課題,意在讓學生讀出推敲之意,初步感悟推敲之苦。
2、復習: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讓孩子們完成“推敲”故事內容的填空。
這是基于課文的特點提出的,《推敲》本身就是一個情節曲折的故事,課后也要求學生講講這個故事。用這樣一個填空,引導學生略讀課文,把得到的信息匯總成文章的主要內容,且適當降低了孩子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同時又使之落腳在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上,從而給學生一個內化、記憶的拐杖,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大意,為下面讓學生講述故事鋪平道路。
(二)圖文對照,感悟人物精神。
抓“斟酌”,讀中感悟,以讀促思。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讓孩子看圖說話,接著讓他們仔細默讀課文,畫出能反映賈島在‘斟酌文字’的句子,圈出重點字詞,說說你的感受。”這樣既明確了思考的方向,又激發了閱讀的興趣。教師不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啟發,引導學生認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詞句,從語言文字中感悟賈島創作態度的認真專注,感悟“推敲”的含義。
以下是我的.課前預設:
◆第二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詩歌創作折靈感來自于生活的體驗。
◆第三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賈島創作的認真與專注,同時體會通過街上行人的描寫,襯托賈島改詩入迷的情態。
◆第四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比比劃劃”、“不知不覺”、“闖進”等詞語,感悟賈島創作的態度極為認真。
以上內容為精讀內容,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朗讀訓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應擁有學習和發展的自由。因此,老師必須把閱讀的自由、學習的快樂還給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自主探索,真正實現個性的發展。學生按“閱讀要求”充分、自主地讀課文,自讀自悟,有目的地、個性化地搜尋感悟點、篩選信息點。然后,讓學生圍繞要求,讀讀議議,交流閱讀感受。老師引導學生對交流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進行梳理、概括,并對難點進行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三)表演故事,加深故事印象。
1、指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語氣。
課前預設:韓愈建議把“推”改用“敲”的內容,以讀代講,弄清幾點理由即可,教師適當點撥為什么用“敲”讀著響亮。
2、分角色朗讀,加深故事印象。
3、個性展示,演故事。
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是不容我們忽視的,于是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能使學生更深入的領悟賈島對語言文字的研究及其嚴謹的態度,同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再次得以提高。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葉圣陶老先生在《略談學習國文》中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的,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聯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 這是每一個學習語文的人應該記住的。
所以,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兩處練習,課內一處,課外一處,讓學生不僅通對文本的學習體會到推敲的涵義,更通過詞句訓練真正感受到推敲的樂趣,實現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課后將“推敲”故事講給家長或朋友聽,并在以后寫作文時向“苦吟詩人”賈島學習,學會斟酌文字,使文章更加生動、傳神。
七、說板書:
9、推敲
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認真嚴肅、鍥而不舍
這樣板書,簡潔、明了,讓孩子很清晰地知道故事梗概,以及文章的表情達意。
【五年級上冊《9推敲》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9、推敲》說課稿范文05-18
《推敲》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27
五年級語文上冊《推敲》ppt08-16
五年級上冊《推敲》教學設計及反思06-28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推敲》的語文教學設計04-18
推敲02-12
推敲10-12
推敲教學設計(通用9篇)11-25
推敲的典故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