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通過讀描寫人物語言的語句,體會說話人的情感,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難點
通過讀描寫人物語言的語句,體會說話人的情感,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父母對我們的愛會呈現出不同的方式。媽媽對我們的愛如春風,那么溫柔,那么溫暖;爸爸對我們的愛是秋風,能掃去我們的浮躁。爸爸媽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樣用愛引導孩子不斷成長的吧!
板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梳理課文內容。
2.標出自然段的段落序號,把不理解的句子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4.理清脈絡層次。
生總結,匯報
生認清字形,并能一字組多詞,規范書寫,理解詞語。
板書:主要內容:
作者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一首小詩,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后他從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父母的愛。
板書:脈絡層次。
第一部分(1-14):寫“我”創作的小詩得到了母親“精彩極了”的表揚和父親“糟糕透了”的批評。
第二部分(15):寫幾年之后,“我”意識到了父親的評價是對的,并繼續堅持寫作。
第三部分(16-17):寫“我”成年后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功,歸功于父愛和母愛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細讀,感悟表達。
1.品讀巴迪情感變化。
(1)在這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巴迪對父母兩種截然不同評價的認識一樣嗎?速讀1-14自然段,用橫線標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詞語。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滿懷信心緊張極了濕潤沉重失聲痛哭
板書:童年寫詩,母親表揚,父親批評
表揚與批評共存
(2)通過這些詞語,我們可以讀懂此時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巴迪對兩種不同的聲音的認識嗎?
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父母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聲音,讓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瀏覽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用直線和波浪線畫出來。
(2)找出文中對爸爸媽媽的動作描寫,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3.關注文章細節描寫。
巴迪面對母親雨點兒般的贊揚和熱烈的擁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親的贊揚,我們來看細節描寫----
整個下午……父親的位置上。
七點,七點一刻……我實在等不及了。
你讀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體會巴迪正確認識父母的評價的情感升華。
(1)默讀第15自然段,思考:幾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評價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理解“不得不承認”。
板書:長大感悟母親鼓勵,父親嚴格
慈母與嚴父同在
(3)自由朗讀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邊簡單批注自己的感受。
(4)體驗交流
①作者為什么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么幸運”?引導學生抓住“越來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對爸爸媽媽的評價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過程。
、诼撓瞪顚嶋H,理解“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喪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圩髡邽槭裁凑f“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對母親的贊揚和父親的批評都有了正確的認識,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提醒。)
板書:成年體會,精彩極了是創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這兩種愛缺一不可
評價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聯系自己的生活,體會不同的教育方式
師:確實如此,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不同的愛,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被父母、師長鼓勵、贊揚、批評、訓斥,甚至責罵的事,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你喜歡母親這種鼓勵的方式,還是父親的這種嚴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說)
五、總結全文: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學了課文,我認識了嚴父與慈母的愛,正是他們的愛讓巴迪成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地看待不同的愛。)
師:有一首詩,正說明了這一點:敵視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爭斗;嘲弄伴隨著孩子,他羞愧靦腆;
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倍增;贊美伴隨著孩子,他鑒賞有方;
認可伴隨著孩子,他愛心常存;分享伴隨著孩子,他慷慨大方;
誠實與公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
六、作業:小練筆
同學們,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巴迪后來的成功,與他童年時所受的教育分不開。在座的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受?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寫自己曾經歷過的愛的故事,以及你從中汲取了怎樣的力量。
板書設計: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寫詩:母親表揚,父親批評,表揚批評共存
長大感悟:母親鼓勵,父親嚴格,慈母嚴父同在
成年體會,精彩極了是創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這兩種愛缺一不可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2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文《口語交際習作四》
學習目標
1.圍繞“感動”這個話題,訴說故事,暢談想法,感動心靈。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習慣,做到表達時有條理、有感情;在聽他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
3.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選一件令人感動的小事記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感情要真實。
4.能把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力爭寫得具體、生動。
課前準備
1.“洗腳”公益廣告片段的課件。
2.本單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圖。
3.公益廣告片段;劉翔的圖片;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讓自己感動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電視廣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輕的媽媽打好熱騰騰的水,給年邁的老奶奶洗腳。她日復一日不變的行為,溫暖了奶奶蒼老的心靈。她不知道,無意中,她教會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這則公益廣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開拓視野,感受“感動”
像電視廣告中這樣的令人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請同學們來說說這些故事。
1.講古代感動的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2.隨機設問:你為什么而感動?
3.不僅我國古代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層出不窮。小組說說感動的故事。推選其中說得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講講。
4.不僅有許多感動的故事,我們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動的圖片或音樂。
5.配樂引出《丹頂鶴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后,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了救那只受傷的丹頂鶴,卻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音樂響起)
聽了這個故事和音樂,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劉翔的圖片。這是誰?你喜歡他嗎?說說他的故事。
再聽劉翔獲冠時響起的國歌聲。同學們,當我們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臘雅典,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你感動嗎?為什么?
7.小結:感動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為我們善良,所以我們學會了感動,學會了感恩。
三、互動交流,重溫“感動”
1.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讓自己感動的事呢?
指名說話。
一位同學說完后,請其他同學當記者,現場進行“答記者問”。引導學生說最感動的地方,說清感動的原因。
2.組織小組進行“感動20xx”比賽活動(根據上課時間自由調整),評選出最讓人感動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擬定評選條件:把感動的事件說清楚,說具體;表達時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3.開展活動。在音樂《感恩的心》中結束。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通過具體事件初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愛是那親切的話語,父母的愛是那熱情的鼓勵,父母的愛是那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表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墒,不論哪種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課,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父愛之舟
二、讀文識字。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3.交流匯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的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蠶、繭、掀、席、廟、屑”等課后生字以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以自由舉手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4.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感動的理由。
(3)讀一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帶感情朗讀課文,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推薦給大家。
三、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事。
2.從這些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生總結匯報
本文先回憶了過去:父親送“我”報考學校和上學,見“我”晚上在旅館被臭蟲咬,父親心疼的樣子。
在廟會中,父親帶“我”去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可是自己卻舍不得吃,后來還給“我”做萬花筒。
父親在雨雪天氣背“我”上學。
為了供“我”讀書,家里籌錢,為了節省路費,父親借船送“我”。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夢中出現了父母深夜喂蠶,父親帶“我”住旅店;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鵝山高小為“我”鋪床;無錫師范送考;無錫師范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2.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總結,匯報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五、布置作業
1.背寫課文的生字。
2.繼續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詞。
2.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讀感悟,體會父愛。
1.課文出現了五個場景,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場景。
板書:第一個場景
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
生總結、匯報
“心疼極了”體現出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父親動心了”說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貧苦的情況下,還打算為孩子換房間,體現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師:我們只體會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那么,這段文字里有沒有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呢?
生總結、匯報
“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不肯再加錢換房子”表現出“我”對父親艱難的體諒,也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2.品讀第二個場景。
(1)作者詳細描寫廟會盛況的目的是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生總結、匯報
詳細描寫廟會的盛況,尤其詳細描寫各種小吃,表達出當時“我”想吃的'愿望。“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做萬花筒”更能體現出父親的愛。
(3)從哪些地方看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說明“我”非常體諒父親,也非常愛父親。
板書:第二個場景
3.品讀第三個場景。
詳細閱讀“雨雪天送我去上學”,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生總結,匯報
是父愛給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是父愛讓惡劣的環境變得溫暖。
板書:第三個場景
4.品讀第四個場景。
讀“無錫師范送考”這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書:第四個場景
5.品讀第五個場景。
哪件小事體現了父愛?
生總結,匯報
送“我”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板書:第五個場景
三、感受寫法。
對文章的寫法,你有什么見解?
總結: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以小見大。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從父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深沉的父愛。從兒子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愛和感激。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寫下來吧。
五、作業布置。
1.找出文中那些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句子。
2.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父親對自己的愛。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栗、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把握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握重點詞句的含義。
3.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栗、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種小動物的特點。
2.(出示松鼠圖片)請看大屏幕,請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
板書:松鼠
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進入松鼠的世界,去認識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爭取把課文讀流利。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
(3)結合上下文理解“嬉戲”、“遮蔽”的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蘚的圖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解。
“嬉戲”你怎么理解?
(2)識記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huǎng( )huàng( )
組完詞同桌訂正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想一想:松鼠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著在括號里填上詞語。
討論:(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討論:如果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該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全班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先總寫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再分別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進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介紹松鼠的形體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從松鼠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時間兩個方面介紹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從松鼠的`行動、儲備食物過冬和搭窩寫出了松鼠聰明、警覺、乖巧的特點。
第四部分(5):介紹了松鼠的繁殖、換毛及愛干凈的生活習性。
四、細讀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讀,找一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_____”畫出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呢?試著填一填:在寫松鼠的外形時,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詳細描寫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寫得非常美麗可愛。
板書: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體——矯健
四肢——輕快
尾巴——上翹
3.讀第一段,討論:你認為這段好在哪兒?
小結:文中第一段確實寫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點,運用了恰當的形容詞、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寫具體了,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美麗可愛。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鑒。
4.指名讀,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朗讀指導:我們在朗讀過程中要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要讀出這種情感,我們首先確定描寫松鼠的重點詞語如“乖巧、漂亮、討人喜歡、面容清秀、敏捷、機警”等詞語,并通過重讀、輕讀等方式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介紹它的外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從中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聽意思寫詞語
動作迅速而靈敏。(敏捷)
小巧、靈活、精細。(玲瓏)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戲、玩耍。(嬉戲)
2.《松鼠》一課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生回答問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習性。
二、精讀課文,了解習性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說一說這部分介紹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總結,匯報
板書:性格特征---膽小(活動范圍活動時間)
2.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生活習性?默讀課文第二部分,選擇一方面來準備并在全班介紹。
3.指名介紹,隨機導學:
讀第三部分,看看這部分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特點?
生總結、匯報
板書:行動、儲備糧食搭窩(聰明警覺乖巧)
師:你們瞧,作者把松鼠搭窩的過程寫得多具體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畫出來?
(先……再……然后……)
師生對讀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學生動筆,用上“先……再……然后……”寫一段話。
寫后交流。
4.讀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
生總結、匯報
板書:生活習性(繁殖換毛愛干凈)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請2名同學分部分讀全文。
2.說一說:通過學習課文和查閱資料,你對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白鷺》。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第3題。
2.繼續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接著寫一寫它的生活習性。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5
草船借箭
教材說明
〔解題〕
《草船借箭》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分別確立國號為魏、蜀、吳。曹操剛打敗劉備,又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才干超群,引起孫權軍隊的首領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諸葛亮在10天內監造10萬支箭,企圖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萬支箭,使周瑜陰謀破產。這個故事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膽識超群,贊揚了他以大局為重、團結對敵的可貴品質。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46回的內容改寫的!度龂萘x》是我國的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小說以漢末三國歷史故事和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為基礎創作而成。全書共120回。從劉關張桃園結義起,至東吳滅亡止,描寫了漢末及三國時期的社會斗爭和廣泛的社會生活。
對本文標題不能當主謂詞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應當作偏正詞組理解。即(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這個標題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內容!安荽,扎了草人的船。
〔結構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發展順序,緊扣“借箭”展開的,共10個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寫“借箭”的準備。這部分寫了三層意思,其一,周瑜為諸葛亮造箭設置障礙,并派魯肅探聽情況;其二,諸葛亮求魯肅幫忙,為“借箭”作準備;其三,魯肅沒向周瑜如實報告情況,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寫“借箭”的過程。分三層意思,其一,寫諸葛亮“借箭”的時間;其二,寫諸葛亮“借箭”的過程;其三,寫諸葛亮“借箭”結束時戲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借箭”的結果。
〔語意理解〕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這是本文開篇的話,交代了“草船借箭”這個事件的起因。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周瑜是東吳名將,總督東吳兵馬,是蜀吳聯軍的總負責人。周瑜字公瑾,聰明過人,但心胸狹窄,忌妒心太重。多次與諸葛亮較量均失敗,后忌恨而死。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被作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來歌頌的。作者對他極盡崇敬和贊美,特別對他的`智慧,更是著力進行渲染。在民間,人們把諸葛亮說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諸葛亮的糾葛,大都是才智與氣度的較量。兩個人都有才干,但諸葛亮高周瑜一籌。諸葛亮心胸豁達,關注大局,講究團結,而周瑜則氣量太小,不能容人。
“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10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這是周瑜與諸葛亮商議軍事時說的話。表面看,客客氣氣,內心里卻暗藏殺機,他一步步引誘諸葛亮就范:讓諸葛亮自己答應短時間內完成造箭任務,再以完不成任務為借口剪除之!八辖粦稹本洌敲髦蕟,意在試探,引出“箭”的問題!斑@是公事”話,外軟內硬,以“公事”為借口,冠冕堂皇,逼迫諸葛亮接下造箭任務!安灰茀s”,口氣上緊逼不放。“軍情緊急”句的真正含義是:軍中無戲言。在周瑜看來,10萬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諸葛亮了。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是文章的結尾句。這句話照應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于諸葛亮神機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兩人的斗智;由于諸葛亮神機妙算,才挫敗周瑜的陰謀,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嘆曰“我不如他”!吧駲C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人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和利用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在本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預見到周瑜的險惡用心。在第一部分里,他是順著周瑜意思說話的。表面看,似無覺察,其實了然于胸,甚至變周瑜的10天造箭為3天造箭,出人意料。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為陰謀得逞。從下文可看出,諸葛亮是成竹在胸。這種預測周瑜之心、并迅速作出判斷與決策,確實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籌劃借箭之策。他預測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霧,足見他通曉天文。他設計在船接近曹軍水寨處擂鼓,恰好可讓船中箭,又不至于被敵人追上,足見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故求他幫助干事;周瑜聰明心狹,故不讓魯肅告訴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謹慎多疑,虛實不清時必不敢出兵追擊,故大張旗鼓,佯攻曹營;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讓魯肅取箭,做個見證。這些足見他了解諸人。他設計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數量,足見他“老謀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詭計。蜀吳是聯合抗曹的,如周瑜與諸葛亮相斗,可能壞了抗曹大計。所以,當發現周瑜耍陰謀時,諸葛亮機智地化解。他談笑風生之中輕松取勝,回避了與周瑜的正面沖突,顧全了大局,實在是妙極。
〔寫作特點〕
1.人物個個性鮮明。
本文有4個主要人物,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周瑜陰險妒嫉,諸葛亮從容鎮定,魯肅忠厚老實,曹操
謹慎多疑。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寫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語言描寫。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都鮮明地反映人物的個性和內心活動。
2.故事情節生動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節,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環環緊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開始,似乎諸葛亮“中計”了,讀者會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魯肅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再后來,諸葛亮船只近到曹寨卻大擂戰鼓,更讓人驚詫、擔心。最后,巧取10萬支箭,讀者這才恍然大悟。正因為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傳,歷久不衰。[ 內 容 結 束 ]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4個生字,會寫“商議、探聽、推卻”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解決生字詞障礙。
妒忌(jì):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周瑜: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抓住課文中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能按事情的發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清事件發展的`因果。
教學準備:
大字課文(三國演義)赤壁之戰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介紹名著,了解大勢。
1、觀看赤壁之戰影像資料,了解相關人物形象。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主的課文。
2、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二、初讀課文,審題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諸(zhū)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才干:辦事的能力。
軍令狀:接軍令后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愿依軍法處罪。
懲(chěng)罰(fá):嚴厲地處罰。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罪(zuì):作惡和犯法的行為。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帳幕。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處。翎(líng)毛:鳥翅上、尾巴上的長羽毛。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誰借箭?為什么要借箭?怎么樣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嗎?
2、師:我們把草船借箭事情發展的過程分為原因、準備、過程、結果,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設套三天趕造十萬支箭
草船借箭的準備:二十條快船草人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3、師:據此提綱給本文分段:
一)(1、2自然段)
二)(3—5自然段)
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四、熟讀課文,總結全文。
本文是寫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來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7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段,分析諸葛亮周瑜的幾輪對話,感知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
教學重、難點:
分析對話,體會文中周瑜、諸葛亮的人物特點,感知周瑜的妒忌之心。
教學準備: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2、朗讀課文,檢查課文分段情況。
(1、2自然段) (3—5自然段) (6—9自然段) (10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1)領悟“妒忌”。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觀看(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周瑜與諸葛亮對話部分影像資料。
2、齊讀第二自然段,提問: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學生分為兩組,分角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師讀旁白。
(2)、學生3人一組,分角色讀課文,并記錄共有幾輪對話,為每一輪對話編上序號。
3、周瑜和諸葛亮共有六輪對話,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
三、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諸葛亮也立下了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會怎么發展了?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8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9
教學要求:
1、理清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從而了解他的才能。
2、能簡要地根據板書概括全文內容,了解課文中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三段是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腦及教學軟件、幻燈機及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況,知道這個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諸葛亮。今天,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諸葛亮的才干具體體現在哪里?
二、新授
一學習一、二段
1、幻燈出示三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輕聲朗讀一、二段課文。
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跒槭裁匆s造十萬枝箭?
、壑T葛亮為什么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找出反映諸葛亮胸有成竹的詞語。
2、讀后討論。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說說周瑜是怎樣設計陷害諸葛亮的?
4、分角色讀周瑜與諸葛良亮的對話。
二學習第三段
諸葛亮顧全大局,答應趕造十萬枝箭。在魯肅的幫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準備。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節朗讀,并概括每段意思。(板書)
2、讀了這一段,你覺得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出示卡片)
(神機妙算、識天氣、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讀課文,劃出表現以上幾點的語句,
4、讀后交流。
教師相機出示7、8小節,劃出有關語句。
5、齊讀7、8小節
電腦顯示:船一字兒擺開受箭的情形,幫助學生理解諸葛亮計算的`準確與計謀的絕妙。
6、引讀第9小節
三學習第四段
教師讀第10節,學生齊讀周瑜的話。
1、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呢?
2、朗讀全文,體會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總結全文
這堂課我們通過討論,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諸葛亮神機妙算,根據天氣、地理、人的性格決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嘆不如,這是草船借箭的結果。同時我們還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了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個顧全大局、胸懷寬廣的人。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0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钡壬帧
教學重點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2、教師準備:
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
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耪勗挘航裉欤蠋熀痛蠹乙黄饋硇蕾p《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茖W生交流。
、菍W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請同學認真閱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嘆:“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么想的?
角色扮讀。
、坡撓嫡n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拍x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⑵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北揪渲小氨平币辉~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秘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岸取钡陌盐杖谥腔邸
三、課外延伸
1、閱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典
1、談話:
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說,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說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容,你會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后匯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抛x:有感情地朗讀。
、普f: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說一說。
、茄荩貉垘讉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⑷評:評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蓪懀焊鶕催^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⑴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并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效果。
⑵說:采用“說一說”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你準備怎樣說?
交流要點:
、僦饕那楣澓蛢热菀v清楚。
、诳梢詫适碌膬热葸M行適當的創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等。
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④說話時態度大方,要注意“聽眾”的反應,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茄荩喝绻x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
、僖幒谩皠”尽薄0颜n文內容改為“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
、谶x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
、鄹髯允煜ぁ芭_詞”。
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伙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
6、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匯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么‘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里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边@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戰勝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著眼前的船只,聽著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臺板書)
2、用關聯詞說話訓練:
提供幾組關聯詞:
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雖然……但是、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聯詞,同學們盡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聯詞,結合剛才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紹完整。
3、匯編詩歌,體味經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尋常,
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應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
通曉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
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鏈接名著,拓展文本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后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云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超市
1、接龍復述故事。
2、把文本演繹成課本劇。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1
教學目的: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人物入手,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借箭”的經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課文,理解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簡要復述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有條理地復述借箭的經過。
教學過程:
。ㄒ唬┮胝n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指導學生說出本文敘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板書:諸葛亮,神機妙算
。ǘ┓纸M學習第一段
1、組內朗讀第一段
提問: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小組匯報
2、演示對話文字,分角色朗讀,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從文字入手,了解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學生回答]
2、演示語句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這些材料!
提問:從哪個詞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緊扣“神機妙算”指導學生復述“借箭”經過。
1、默讀課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蹖W生回答]
2、再讀“借箭”經過體會“神機妙算”。
3、觀看演示。學生試著復述“借箭經過”。
。础⒅该吙囱菔具厪褪觥敖杓苯涍^。
。ㄎ澹┲笇Ю首x故事結局。
1、推薦讀結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齊讀周瑜“自嘆不如”的語句。
。┬〗Y:
諸葛亮能預測第三天的大霧,注意水流和風向的特點,了解魯肅的為人,這說明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所以諸葛亮神機妙算。
。ㄆ撸╅_放性問題引起學生讀書興趣。
提問:你們還知道《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其它故事嗎?
。ò耍┳鳂I:
搜集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2
一、教學要求:
1、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狹窄。
3、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ㄒ唬┨崾菊n題,介紹背景。
1、揭題。
2、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寫的是東漢末年的事。(幻燈演示三國演義羅貫中)
3、誰知道這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4、出示幻燈:
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孫權、劉備聯合對付曹操的時候。
(二)檢查預習。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書: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2、你知道他們分別是哪國的?什么身份?教學:都督(dū)
。ㄈ┏踝x課文。
1、草船借箭到底講的是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試著用幾句話簡單說說。
2、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文中的諸葛亮和周瑜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別用上書中的一個詞來評價嗎?)
板書:妒忌神機妙算(理解這兩個詞)
(四)細讀課文。
1、過渡:
草船借箭這件事從開始到結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現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只要我們認真讀課文,想象當時的情境,就能處處體會到他倆各自不同的個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2、講讀第一段。
。1)我們先來看故事的開頭,周瑜和諸葛亮商議與曹軍水上作戰用什么兵器最好?(板書:議)
(2)在這場討論中,周瑜有意要為難諸葛亮,默讀ξ1-2,找找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嗎?你怎么知道?教學:懲chéng罰fá
。4)小結:故事一開始,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就展開了一場智斗,一個設下陷阱,步步緊逼;一個胸有成竹,從容應對,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想象兩人對話時的神態。(男女生分角色讀)
3、講讀第二段
(1)為了達到進一步陷害諸葛亮的目的',周瑜還做了些什么?
周瑜說的話充分暴露了他的險惡用心,要置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讀)
。2)那么,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機妙算嗎?(板書:備)
(3)魯肅是周瑜的部下,諸葛亮為什么找他幫忙?(板書:忠厚守信)魯肅確實忠厚守信,從哪兒看出?哪個詞最能說明?
4、講讀第三段。
(1)魯肅照諸葛亮說的,引讀。
諸葛亮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動?為什么四更時候行動?為什么秘密地請來魯肅?為什么要請魯肅一起去取箭?(結合看插圖)(板書:取)
(2)整個取箭這一段集中地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能說明?四人討論交流。
。3)諸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識地理。
這些條件少一條行嗎?為什么?
(4)出示諸葛亮的話(出示幻燈)
凡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曉軍情,不明陳圖,乃庸才也。
。5)齊讀取箭經過,想象當時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態,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5、講讀第四段。
。1)引讀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板書:搬)
(2)真的是準備來搬箭的嗎?結果呢?
(3)你認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諸葛亮呢?
(4)總結:我們今天讀課文,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邊讀邊想象。通過體會人物的神態、心思來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閱讀寫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讀書的主要目的,這樣的做法,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將繼續練習。
。ㄎ澹┵|疑,體會課題借的好處。
1、課文基本上寫完了,還有什么問題嗎?
2、一個借字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才華。
。 引導課外閱讀。
1、假使周瑜真的認為比不上諸葛亮,會怎樣呢?真的這樣做了嗎?《三國演義》中還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
2、同學們回去再讀讀課文,讀讀有關諸葛亮的小故事,準備下節課改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3
教材分析
1、這篇課文起、經過、結果清楚,是以"借箭"為中心事件,按"接受任務——作好準備——草船借箭——按時交箭"的順序寫的,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恰當地安排材料,十分用利于我們完成單元的閱讀訓練任務。
2、本文根據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羅貫中著《三國演義》中有關章回改寫而成,是有名的歷史故事。全文按事情情發展順序分成四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周瑜心懷妒忌,借造箭暗害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接受了任務。第二段(第3—5自然段):寫周瑜派魯肅探聽情況,并有意刁難。諸葛亮主魯肅幫忙,為借箭作準備。第三段(第6—9自然段):寫諸葛亮在大霧掩護下利用草船向曹軍"借箭"。第四段(第10自然段):寫諸葛亮按時交箭,周瑜嘆服諸葛亮的才干,四個段落分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束。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知天文、懂地利、明人和。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基礎葛亮明大局、識大體、有計謀,所以成功地完成了"借箭"的任務。
三、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字詞卡片、錄音機、投影儀等。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學生本課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學習第一段。
。ǘ┙虒W過程
1、揭題談話,引入新課。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前,《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2草船借箭(板書讀題)這個故事是"赤壁之戰"的前奏。
2、自由閱讀、讀準課文。一邊讀,一邊完成三個自學要求。
(1)讀生字、讀準字音。諸(zhū)塞(zhài)丞(chéng)懲(chéng)(翹舌音,后鼻音);罪(zuì)(平舌音);援(yuán)(前鼻音)。
(2)學詞語、理解詞義。要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一些帶有生字的詞語可以先解決;一些與課文重點內容相關的詞語,可以在讀懂課文時加以解決;"讀讀寫寫"中未列入的,學生有疑難的,可以提出來,能過學生相互討論,加以解決。
。3)"草船借箭"是"誰"向"誰"借箭?(諸葛亮向曹操。其實當然不是"商借",而是"智取"。)那么這篇課文主要人物有哪幾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對學生的自學情況要加以檢查,通過評議獲得較大成效。
3、瀏覽課文后,理脈絡,分段。分兩步完成。
(1)《草船借箭》重點詞是"借箭",課文圍繞"借簡"寫了哪幾個情節(內容)呢?(接受任務——作好準備——霧中借箭——按時交箭。)
(2)想一下,這四個內容各是課文哪些片斷?課文應怎樣分段?(分四段:1、2自然段/3—5自希段/第10自然段)
4、學習第一段(1、2自然段/3—5自然段/6—9自然段/第10自然段)
。1)周瑜為什么要"委托"諸葛亮10天內造10萬支箭?[妒忌諸葛亮挺有才干,想以此暗害諸葛亮。理解"妨忌"(對才能、名譽、地位、境遇比自已好的人民懷怨恨)。]他為什么要用"造箭"來為難并暗害諸葛亮呢?(弓箭在交戰中是最好的兵器,這是諸葛亮自己說的。)
。2)諸葛亮明知周瑜的險惡用心,為什么不加揭露,不婉言拒絕,反而愿意立軍令狀,在3天內完成這項任務呢?(①諸葛亮提為了聯吳抗曹來到東吳的,為了顧全大局,他愿意這樣做;②諸葛亮知天文、地利,已知道3天后有濃霧,可利用和一機會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3)讓學生根據上述兩個問題,用筆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語句。回答問題后,教師可指名學生讀讀文中有關語句,特別是諸葛亮與周瑜的.對話,還可以分角色讀,既回答了問題,又從中了解了諸葛亮和周瑜的為人。
。4)完成填空作業:周瑜()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來()諸葛亮;諸葛亮答應了()天交箭,并立下了軍令狀。說明諸葛亮為了"聯孫抗曹"能夠()而且考慮周詳(),確是一個很有()的人。完成作業后,學生概括第一段段意。
5、作業:作業本1、2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二——四段,了解諸葛亮怎樣實現"草船借箭"。
2、通過深究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中的四個人物的特點,搞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二)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二段(2、3、4自然段),自由讀課文后,解決幾個問題:
(1)讀周瑜對魯肅說的話,從兩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樣的人?魯肅又是怎樣的人?(主要解決前半題。周瑜確實要陷害諸葛亮:"……吩咐軍匠們……不給準備齊全……到時候……定他的罪……")
。2)讀魯肅、諸葛亮的對話,說說諸葛亮為什么敢于請魯肅"幫幫我的忙",要魯肅為自己準備船只、士兵、器材?(深知魯肅是"真誠厚道、言而信"的人。)魯肅真是這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曾向周瑜說"10萬支箭3天怎么造得成呢?"對這一承諾深表憂慮,他答應為諸葛亮準備船只等物,沒有告訴財瑜。)
。3)諸葛亮為什么不準備"造箭"的材料,卻讓魯肅準備了與"造箭"不相干的"船只"等物?這說明了諸葛亮是怎樣的人?(諸葛亮已預知氣象變化,明天文、喬地利,是個知識有才能的人。)
。4)小結段意。
2、學習課文第三段(第6—9自然段)。默讀課文,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諸葛亮怎樣借箭?(劃出說是明這個過程的有關詞語,回答問題。20只船大霧天朝北岸開去靠近曹軍水寨下令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字兒擺開又叫士兵擂鼓吶喊吸引曹軍放箭又下令掉轉船頭受箭就叫船順風順水駛回南岸,可讓學生分五步同桌說說,再全班交流。)
(2)為什么諸葛亮能借到箭?[從本段中,雙可聯系前兩段,劃出有關詞語,回答:知曉天文(知道第三三四更必有大霧),懂地利(知道西北風讓長江水從西北向東南流)識人心(周瑜的"妒忌";曹操的疑心,"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魯肅的忠厚老實,"果然不提借船的事!")]邊回答,邊指點學生讀有關句子。
。3)小結第三段段意。
3、學習第四段(第10自然段)指名讀課文,讓學生聯系第1自然段,看看本文首尾兩句有什么關系?(首尾相呼應。周瑜以企圖暗害諸葛亮開始,最后以諸葛亮順利交箭告終,因而不得不嘆服。)讓學生齊讀最后一句。
小結第四段段意。
4、作業:作業本3、5題。
第3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復習鞏固,總結全文,簡要復述。
2、深入理解課文,進一步知道諸葛亮是怎么一個人。
3、完成有關作業。
。ǘ┙虒W過程
1、復習檢查。
。1)看拼寫詞語。(才干妒忌推卻懲罰探聽調度水寨吶喊虛實支援神機妙算)
(2)本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請按課后第2題(2)說說作者安排了哪些材料對"草船借箭"作了生動的記敘。
然后讓學生按事發展的順序簡要復述本文內容。(重點講"借箭"過程和成功原因)
。3)同桌說說,然后全班交流;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讀讀課文中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詞句,鼓勵學生上講臺說說。(抓住"神機妙算"說)
4、學生選擇周瑜、魯肅、曹操三個人物中的一個,談談自己的看法。
5、完成作業本第6題。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4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五課《草船借箭》。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改變的。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聽課文第三段錄音,聽時老師建議大家用線劃出寫諸葛亮究競“算”到了什么的句子。聽明白了嗎?
二、導之以思
。、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
出示:這時候大霧……
(1)齊讀。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霧漫天(板書:大霧漫天)可見諸葛亮懂得什么?(板書:懂天文)
。、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
齊讀。
比較句子: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不敢……”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課文里加上“一定”說明了什么?
讀出自信的語氣(朗讀指導)
哪些句子證明,正如諸葛亮所料,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呢?
曹操確實不敢出兵,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板書:不敢出兵),是因為他早就知道曹操這個人的——特點。(板書:知人心)
3、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還“算”到了什么
(1)出示:曹操知道上了當……
諸葛亮算到那天正好是順風順水(板書:順風順水),可見諸葛亮還懂什么?(板書:曉地理)
。础W到這里,你們佩服諸葛的'神機妙算嗎?好,現在你們能圍繞“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把上面幾方面內容連起來說說嗎?
。、學生試說,指名說,評價。
。丁⑿〗Y:由于諸葛亮神機妙算,知天知地知人,所以能順利地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枝箭。
三、導之以練
1、那么諸葛這是怎樣向曹操借箭的呢?
(1)請同學們快速讀第三段,用線劃出寫諸葛亮指揮船上軍士的句子。
。ǎ玻⿲W生匯報,教師出示有關的圖片。
師:船頭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東,不掉過來可以嗎?為什么?(用手當船操作,體會這樣安排的巧妙)
出示: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
齊讀,這句中的“謝謝”是什么意思?(感謝、嘲笑)
朗讀指導
。ǎ常├蠋熞寻淹瑢W們剛才找出的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寫出來了。(出示)
吩咐朝北岸開去
下令一字兒排開
又叫擂鼓吶喊
又下令掉轉船頭
吩咐齊聲吶喊
就叫駛向南岸
。ǎ矗┈F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假如你是魯肅,該怎樣告訴周瑜借箭的經過?
。ㄕf話練習)
四、總結。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5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W生默讀、思考)
討論交流,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為一個大都督怎么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為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復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么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狡黠”。(笑)
師:剛才,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了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為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并說說理由。
(生稍作準備,繼續討論)
生:我認為“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為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著,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復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愿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板書設計
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諸葛亮準備造箭
14 草船借箭
諸葛亮借箭
諸葛亮借箭成功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 16
【指導思想】
其一,導讀即教師引導指路,學生閱讀為主。教師的談話、講授、板書等均應著眼于更好地“導”著學生去“讀”,使其盡可能地“自求得之”。
其二,導讀必須定向。導向何方?導致學生達到何種程度的聽說讀寫學習能力?這至關重要。因此,導讀須在教學目標 (目的、要求)相當明確具體的情況下進行。
其三,教者“導”的思路應與學生“學”的思路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導讀教學過程 既體現學生學為主體,又不失教師主導作用。
其四,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是跨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兩個范疇的內容,在導讀過程中應遵循閱讀理解和識字教學的規律靈活處理。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按大綱和教材要求掌握本課一、二類生字、新字;能結合課文,說明關鍵性詞語的意思;能運用“妒忌”、“必然”、“虛實”、“私自”造句。
2.學生能簡要復述這個故事;能在老師的啟發下正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學生能口頭回答課后習題1中三個問題;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培養由表及里的邏輯思維能力。
4.學生能理解“妒忌”的危害,知道對比自己強的人,只應虛心學習,努力趕超,而不應妒忌;能聯系實際,為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寬廣胸懷所感動,并產生崇敬、向往的感情。
二、主要教法
課題導讀;復述導讀;問題導讀;談話法。
課前預習要求:1.讀通課文,說出課文大意。2.能熟練讀出一、二類生字及其在課文中的組詞。3.聯系課文結合解釋詞語:妒忌、甘受懲罰、推卻、吶喊。
第一課時
本課時教學目標 :了解故事背景和課文大意。能簡要復述故事的起因和開始部分(借船)。理解“妒忌”、“推卻”、“軍令狀”、“甘受懲罰”、“自有妙用”等關鍵性詞語。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容。
教學過程 要點:
1.抽查字詞預習情況。著重該課時目標中所列詞語和少數重要的二類生字詞的認讀。
2.導入 :引導回憶第九冊中《赤壁之戰》的時代背景及其中周瑜這個人物;聯系講授本課背景(見小黑板板書設計 );引出并板書新課課題。
3.引導就課題質疑:見此課題,可能或應該想到些什么問題?(見板書設計 )
4.帶著上述問題聽讀(或自讀)課文。著重考慮“為什么借箭”這個問題;經過和結果如答不理想,作存疑處理。
5.反饋課文大意后,著重以問題導讀,弄清“為什么借箭”的問題。
教師引導看課后習題1(1)(2),聯系課文開頭一段,默讀、思考、圈劃,然后展開討論。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由表及里地認識借箭的真正原因,注意抓住關鍵性詞語理解。這一教學過程 ,教師要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和討論。
6.引導運用板書提示,默讀課文,每人自練復述故事起因,教師巡視,輔導后進生。反饋。
7.請學生找出“諸葛亮為借箭所做準備工作”這一內容所涉及的課文段落,并用一個詞語概括主要意思(借船)。再引導學生讀書,弄清借船方式(秘密)、數量、其它要求。
8.復述“借船”這一部分內容。練習方式:個別學生示范與群體操練相結合。
9.小結:以承上啟下式終結該課時。課外作業 :練習復述故事;給課文試分段。
板書設計 :
△小黑板板書設計 :
東漢末年三國狀況:
第二課時
本課時目標:學生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復述故事中“借箭”和“結果”的主要內容。在教師啟發下,學生能正確地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更清楚地把握全文。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容。
教學過程 要點:
1.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類生字字形記憶及書寫時須注意之點,如“忌”(上聲下形),“督”(字形上寬下窄)等。當堂練習難寫易錯的幾個字3~4遍,組詞寫一遍。
2.以上課時“就課題質疑”中已解決的`問題“起因”與“借船”導入 新課。
3.以復述為手段,重點引導讀懂“借箭”這部分課文。
。1)找出這部分課文的起訖處(6~9自然段)。提出讀的要求:看誰能以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式,復述這部分內容。引導督促每個學生認真看懂課文后再練習復述。組織交流。教師巡視輔導。
。2)教師根據復述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各自然段要點(用談話法)。注意理解關鍵性詞語“虛實”、“順風順水”等。引導看課文插圖,在課文中用~畫出與圖意相應的語句;討論:這幅圖著重表現了什么意思?
。3)根據板書,再次自讀課文,練習復述,(鞏固性練習)中、優兩位學生反饋復述,組織評議。
4.默讀課文最后一節,討論“草船借箭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理解:課文結尾與開頭有無聯系?怎樣聯系起來的?)
5.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啟發性問題:
。1)課文寫了幾件事?我們該按怎樣的思路(順序)給課文分段?
。2)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段技中,比較適合這課分段的是什么?(先找出事情的經過部分,再看事情經過可分幾段)。學生分段,寫段意,交流。反饋。
6.結合分段及段意概括,練習簡要復述整個故事。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上講臺復述。
7.引導學生小結,簡要復述課文故事的方法,預告下節課內容:評論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請學生給這兩個人分別寫一段評語,就如老師給學生下評語(課外作業 )。
第三課時
本課時目標:做口頭筆頭練習,著重完成書面造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正確評價周瑜、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以完成總目標4的內容。
教學過程 要點:
1.出示書面造句詞語,先進一步引導準確理解詞義、運用范圍,后完成書面造句。教師巡回,搜集“妒忌”一詞的好造句備用。
2.以這些問題引出對諸葛亮的評價:
。1)諸葛亮約魯肅上船取箭,為什么只管飲酒取樂?(杰出才干:準確預計天氣和曹軍反應)(2)諸葛亮會不會不知道周瑜是故意刁難或陷害他?既然知道,諸葛亮為什么不氣憤、不與周瑜論爭?(胸懷寬廣,以大局為重)請學生修改給諸葛亮下的評語。
3.請學生說說對周瑜的評價。教師相機引起討論:妒忌的害處?
。1)從東漢末年的三國形勢來看,瑜妒忌亮的才干有何危害?(削弱蜀、吳聯合抗曹的力量,與己有害)。(2)推論一般:如我們對學習等方面比自己強的人采取妒忌的態度會怎樣?因此我們應當怎樣做才對?最后拿學生有關“妒忌”的造句,聯系實際進行教育。
4.布置本周內完成的小作文練習,略加指導:(1)我曾經妒忌他(她)……(記敘文);(2)妒忌——無能的表現(讀《草船借箭》的感想)。任選一題。
5.啟發、教育、鼓勵性結尾,終結該課。
【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06-12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2-19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跳水教案(精選10篇)05-12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教案【5篇】02-11
五年級語文教案《背課文》04-13
五年級語文課文莫高窟教案03-26
五年級下冊語文《修鞋姑娘》課文及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