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件事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件事的作文 篇1
暑假里,媽媽帶我去爬長城,我站在長城腳下想:我一定能爬得上去。媽媽在旁邊說:“咱們開始爬吧。”我說:“好,走吧!”我和媽媽就一步一步的向上爬。大約爬了半小時,我向下一看,一片大森林。一眼望不到邊。就像給大地穿上了綠衣服。我們又爬了半小時,終于爬了上來。我和媽媽照了張像留做紀念。照完像我們就該下去了。往下一看,好像得了恐高癥似的。媽媽看見了說:"別怕你不會掉下去的"我這才敢往下走,我走的很快,幾分鐘就走到了長城的腳下了。
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義的事,因為我很高興爬上了長城。從中我也懂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
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黑龍江大慶市實驗一小三年一班袁天澤暑假里,媽媽帶我去爬長城,我站在長城腳下想:我一定能爬得上去。媽媽在旁邊說:“咱們開始爬吧。”我說:“好,走吧!”我和媽媽就一步一步的向上爬。大約爬了半小時,我向下一看,一片大森林。一眼望不到邊。就像給大地穿上了綠衣服。我們又爬了半小時,終于爬了上來。我和媽媽照了張像留做紀念。照完像我們就該下去了。往下一看,好像得了恐高癥似的。媽媽看見了說:"別怕你不會掉下去的"我這才敢往下走,我走的很快,幾分鐘就走到了長城的腳下了。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義的事,因為我很高興爬上了長城。從中我也懂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
一件事的作文 篇2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件讓你感受到成長的事。如:讓你懂得節約;讓你懂得珍惜;讓你懂得做人。在經歷過這一件件事后,你才會發現自己成長了。我就親身經歷過一件讓我感受到成長的事。我還知道,另一件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下面我就一一講給你們聽。
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媽媽燒完早飯后,發現家里的煤氣沒有了,只好打電話給送煤氣的,本以為中午他就會送來煤氣,可到了中午11:30分了還是沒有送來。家里只好用電磁爐燒,可電磁爐偏偏也壞了。無奈之下,媽媽只好拿出了之前爺爺用過的爐子燒菜。那爐子不用煤氣,要用柴來生火。家里平時用煤氣用慣了,所以為生火,就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我不禁發出感嘆,爺爺的那個時代是多么的貧窮,是多么的艱苦,不像現在這樣,燒飯只用煤氣,方便又快。我們家一般11:00就吃飯,可這一次燒菜就用了很長的時間,到了12:00才可以吃飯,這一次大家都已經餓的`不行了,吃飯時都是大口大口的吃。這件事后,讓我懂得了節約。節約每一分錢,節約每一升煤氣,節約每一滴水……還有一件事,雖然不是發生在我身上,但他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
在一條小馬路上,幾個放學后的小同學走在回家的路上。這天,下著雨,一個中年婦女騎著裝滿蘋果的三輪車在拼命的往家跑。可下著雨,路太滑,在一個轉角處不小心滑到了,一整車的蘋果掉落在地上。那些放學回家的小學生正經過此路,中年婦女見一群小學生,不斷的靠近,心想:自己的蘋果一定會被搶光的。可小學生們的舉動,讓中年婦女大吃一驚。小學生們不但沒有搶中年婦女的蘋果,而是,先用紅領巾圍成一條警戒線。然后幫中年婦女撿蘋果。這件事,讓我羞愧不已,一個個比我小的小學生都能如此好心的幫中年婦女撿蘋果,而我卻不斷地給父母添亂。
同學們,讓我們不斷地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將來好好的報效祖國吧。
一件事的作文 篇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 一首三歲小孩都能倒背如流的古詩。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這首詩所包含的意義呢? 我們碗中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的勞動成果。在烈日炎炎的中午,人們都在休息,而農民們還在田里為禾苗鋤草,滿頭大汗也顧不上休息。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被禾苗汲取了。可誰能真正體會到農民的辛勤呢? 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寬裕起來,早將先人的“勤儉節約”統統拋到了腦后。今天,我就遇到了一件令人憤怒的'事。 早晨,我走在上學的路上,一個看上去差不多三四年級的學生走在我前邊,他左手拿著一瓶酸奶,右手捧著一碗炒粉絲,書包側袋還裝著一個面包,饞得還未吃早飯的我垂涎三尺。那小同學一邊啃著面包,一邊吸著酸奶,看著他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我不禁咽了口唾沫。可不知是面包不合他口味,還是因為什么別的原因,小同學皺了皺眉頭,便將面包隨手一扔,若無其事的向前大步走去。我忽然對那小男孩充滿了鄙視,心想:你再有錢也不能浪費食物呀!既然買來了,就應該全部吃完。連小學生都如此奢侈、浪費,那這社會……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浪費是令人憎恨的,浪費是糟蹋農民的勞動成果。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