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電腦前的恐慌

時間:2009-07-25 高二 我要投稿

電腦前的恐慌

作為科幻愛好者,拜讀了長長短短幾百篇科幻小說,總覺得科幻作品被籠罩在了悲觀的天空底下,擺脫不了由于對未來的盲目而造成的局促和手足無措。

電腦前的恐慌

在這個電腦與網絡大行其道的年代,有人擔心一次全球性的短路沖擊會將電腦內儲存的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毀于一旦;有人惶恐一臺“只需5分鐘就能得到--部具有大仲馬風格的長篇小說、10秒鐘就能模寫拉封丹的十四行詩”的寫作機器,會使創作過程變得模糊、失去個性,缺乏思考的痕跡;還有人推測,在智能或體能上超過我們的科技產物,會成為我們可怕的`敵人。

的確,就像我們永遠無法否認事物的兩面性一樣,我們常常會坐享新技術新發明的成果,同時也飽嘗因此而帶來的苦楚。電腦在一方面取代了令文人和收藏家感興趣的記錄人類文明和智慧的“手稿”,但另一方面,它卻把人類帶進了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新紀元。站在這一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層面上,誰又能說萊布尼茨改進的加法器取代了人類的大腦計算功能,沈括的印刷術掩蓋了中國文人“手抄”的文學個性?

電腦把人類引向了一個網絡化的社會。這一過于迅疾的跨越,使大多數人在物質上被動地適應于這一生存環境,而在精神上依然皈依于過去。由此而產生的無奈和恐慌,引入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往往演繹出的是一場可怕的夢魘。但科學并沒有因此而放慢腳步,它以其越來越快的發展慣性,帶著科學家的創造欲望,帶著人類對更舒適更輕松生活的向往飛速前行。所以這種擔憂,在一定程度上只不過是細雨夢回時的幾許迷茫罷了。

話題最終還是歸結在了生存原則上。對于新事物,如果它能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服務于社會,那么我們又何苦一廂情愿地拖住它所要取代的舊事物而牽制住它發展的腳步?對于人,如果能不斷地適應新環境,進而把握住其生存環境的趨向,又何必對我們的未來杞人憂天?該淘汰的終究要成為過去,過分的眷戀只會使自己陷入困境。拿得起放得下,是面對新事物最明智的選擇。

【電腦前的恐慌】相關文章:

1.電腦前的恐慌

2.我的喜事兒之電腦前的笑聲

3.孤獨的恐慌

4.成長是一種恐慌

5.畢業前的打算

6.門前的樹

7.小區前的公園

8.畢業前的感想

9.窗前的太陽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不卡DvD | 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