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作文 篇1
老師如同黑夜里的星星,給我們帶來光明;如同寒冬里的爐火,給我帶來溫暖。他們為了我們的成長,傾注了自己的心血。我愛老師,在我小小的心靈里,除了父母便是您;在我小小的世界里,最了不起的便是您;將來我也要做老師,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理想。
小草,把春天的門打開;鮮花,把夏天的.門打開;碩果,把秋天的門打開;寒雪,把冬天的門打開;老師把智慧的門打開。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濃濃的師愛一直隨伴左右。
當絞盡腦汁不知道隨筆該寫什么時,當忐忑不安不敢上臺演講時,當難得長假卻要去讀枯燥的名著時,當練字無果只是浪費光陰時,我們對老師的作業有不解,更多的是抱怨,不明白為什么去做這些考試根本就用不上的無用功。然而,當作文一篇篇在報刊上發表時,當我們在眾人面前演講已落落大方時,當我們的字跡日漸俊秀時,當我們的語文成績都有很大的提高時,我們不由得想到不辭勞苦,默默付出的老師們。我就要當一名有如此奉獻精神的老師,將來讓我的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祖國的棟梁。
當老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應該具有扎實的知識結構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懂得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以及獨特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授課條例清晰,簡介而富有哲理。語言生動幽默;手勢表情配合恰當,趣味盎然;板書工整,簡明扼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培育的種子才能灑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此時,我的眼前出現的不是石灰,而是飄飄灑灑的粉筆屑,是勤勤懇懇不惜把汗水灑在三尺講臺上的老師啊!“泉水挑不干,知識學不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好老師而不懈奮斗。
八年級作文 篇2
親近,這個看似簡短的詞語,卻包含著人類的一種很重要的情感——喜愛。只有喜愛了,你才會去親近。
也許有的人親近自然,有的人親近生活,而我,親近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
在我剛上學時,我對書籍并沒有什么興趣。只因為有一次隨手拿了一本書來看,就被里邊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從此,我開始喜歡起書來,親近起書來。我看的書越來越多,現在,我已經有了滿柜的書,如海里的波濤一般連綿不絕。以至于有朋友頭一次看到這滿柜的書籍時都會因為它而嚇一跳。
一天,我們到一個景點游玩。當我們一行人在那兒的池塘邊小憩、喂魚時,我就拿起隨身攜帶的書看起來。我一邊看書一邊往嘴里塞著零食,好不愜意。正當我看得津津有味時,突然發覺自己嘴里進了一個的惡心的東西。我“哇”地一聲吐了,一看,嗬,我剛才竟然吃的是準備喂魚的魚食!真好笑呀!至此,你知道我與書的親近程度了嗎?
因為十分親近書籍,我知道了不少課外的知識。這不僅擴展了我的知識面,讓我的眼界更廣,而且凡是考到這類題目,我可以信手拈來地把答案填上去,從而提高了我的分數,不像有些同學愁眉苦臉地坐在那兒答不出來。
因為十分親近書籍,我不斷提升我的'作文水準。我從各類書籍中汲取方法和技巧,吮吸作家們的文筆與風格。正是如此,在以往的幾次大考中,我得過好幾篇滿分作文呢!這有很多都是書籍的功勞呀!
因為十分親近書籍,我領悟到了許多人生哲理。從書籍里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文章、一則則引人深省的故事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自然讓我的人生受益匪淺,使我越來越聰穎,越來越成熟。
因為親近書籍,所以美好!
八年級作文 篇3
1972年的除夕夜,她,出生于清豐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知識分子,卻常年在四川從事核事業,姊妹四個都是由母親一手帶大的。家境的特殊,生活的艱辛,造就了她倔強卻堅強的性格。
“她真的很倔”,母親說她。
曾有一次,是她5歲的時候,因為莫名的原因,執意要把褲子使勁向上提,直到提不動了,還是在努力地提。
“媽,快來幫我!”,她大聲哭喊著,母親見狀,哭笑不得,看著5歲的女兒如此調皮,也沒什么辦法。
“那咋辦,剪了?”,母親略顯怒氣。話音剛落,她不哭了,卻點點頭。母親順手拿出剪子,“咔咔”兩下,真把褲襠剪了,她一提便提了上來,“哈哈哈”,頓時破涕為笑。
雖然家里不算有錢,但一家人也和和睦睦,童年生活也算無憂無慮。
但是,一切在她9歲時發生了改變。
父親去世了。
長年累月的放射線最終壓垮了這個家庭的脊梁,也斷絕了全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因為常年見不到父親,年幼的她甚至對父親的記憶都是模糊的,母親卻泣不成聲。
那年的春節,小院沒有了往日的笑聲,全家沉浸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因為父親的祭日和她的生日在同一天。
那個除夕夜,她的第9個生日,沒有見到父親,她似乎也長大了。
以后的生活該怎么辦?這是全家人都要面對的挑戰,而家里只有三畝薄田,還得交稅,剩下的全家都還不夠吃,但也沒有辦法,一家的重擔全落在了母親身上。
從那時起,看著母親日益增多的白發,她變得懂事了。冬天,她得幫家里挑水,她瘦弱的身軀卻騎著二八大自行車,在寒冷的北風里搖搖晃晃,那時,因為營養不良,她只有50斤,而身后兩個水桶里裝的足足有60斤的水。
“孩子們真的很懂事”母親說。
她的妹妹曾經去一個親戚家串門,親戚給了她兩個白面饅頭,這在當時都算好東西了,她想到母親終日勞作,卻腸胃不好,就揣著兩個饅頭從親戚家跑了回來,送給母親吃。
夏天農忙時,學校放假,姊妹四個都得下地干活。一天的勞累后,她借著傍晚的光線仍在努力讀書。因為她深知,想要改變命運,只能靠知識,靠刻苦的學習。
初中時,她就是鄉初中的年級第一,而她的求學之路卻異常艱辛。
初二,她15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那年地里收成不好,連學校里8塊錢的午餐費也交不起,她就早上背上一個涼窩窩頭,再夾幾塊咸菜,騎車去20里外的學校上學。吃著這樣的午餐,一個學期后,她的身體就出現了危機。
她患上了腎炎,全身浮腫。
這一病,就是三個月。而在這三個月間,她并沒有放棄學業,在家里打著點滴也要堅持讀書。三個月后的.期末考試,她仍是年級第一!
初三,她的人生又發生了巨變。
她的二姨是個干部,二姨看到她如此努力,決定帶她到市里念書。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她沒有放過,她就讀于十一中,但只能寄住在二姨家。
滿懷憧憬的她帶著好奇走進了城市,走進了新的學校,卻沒想到迎接她的是重重的困難。
“我當時長得確實不咋樣,就像丑小鴨。”她說。
剛進班,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這個不太漂亮的農村妮兒,她也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她甚至連別人說的話都聽不懂,一個朋友也沒有,她開始變得自卑,直到一個月后……
漸漸,她能聽懂老師講課了,聰明的她學習成績還是那么好,一次公開課,老師講的題,別人都不會,只有她高高的舉起了手。之后,同學們對她的態度改變了許多,但還是不理不睬。
不論月考,還是期末,她都是班里第一。而羨慕嫉妒恨也隨之而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接連而至。
“她怎么考那么好?”
“誰知道,可能是復讀的。”
“對對,肯定是復讀的。”
這些風涼話絲毫沒有影響到她,她知道,在這一個朋友也沒有,爭辯也沒什么用,就一心用在功課上。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她這樣說。
初三一年,她都在二姨家生活,每天放學回家不僅要做作業,還要幫二姨看孩子,做飯,洗碗,樣樣都干。一年的寄人籬下的生活,她變得更成熟了。
中招考試,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
她以十一中第一名,超出一中分數線50分的驚人成績考入了師范,戶口也從農村調到了城市,她是她的村里唯一一個“農轉非”。
三年師范生活,輕松而快樂,她可以盡情去放松了。
跟幾個好姐妹騎車去野外,帶點吃的,就能玩上一整天。中午坐在飛機場上飛機的機翼下,享受著午餐,享受著生活,享受著青春。
三年里,她由原先的“丑小鴨”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
師范畢業,她參加了工作,直接被國家分配到梅東路小學,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那時,她只有18歲。
她工作時認真負責,師德高尚,經過幾年的努力工作,各種評優評先中也出現了她的名字,最終,她成功評選上“小學高級教師”的職稱,成為學校中最年輕的高級教師。在工作之余,她還努力學習,又自學考上了河南大學中文系。
23歲時,她迎來了愛情與事業的雙豐收。經人介紹,她認識了文質彬彬的王彥軍,并一見鐘情,之后兩人便墜入愛河,并于1996年喜結姻緣。在此同時,她的工作也從梅東路小學調至新建的殷都實驗小學,工作條件與收入都有不小的提升。
在她從事教育事業這22年中,她只是千千萬萬人民教師中的一員,并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偉大事跡,但她對學生的關愛無微不至,她無私與高尚,讓人敬重,受到每個學生的愛戴。每一屆學生,無論學習優秀與否,提起們的語文老師,每個人都懷著敬意。
曾有個學生在學校閱覽室中偷拿了一本雜志,讓她發現,她只是略加“提醒”,事后并沒有大肆批評,而是和學生耐心談話,教導學生如何做人,讓學生不失臉面。正是由于師生關系的和諧,還有她高超的教學技巧,每次她帶班,語文成績都是年極第一名,她因為成績的優秀也成為了教研組長。
她的母親如今在老家還守著那3畝地,不過現在只是種地玩玩,頤養天年。她的三個姊妹們也都成家立業,如今的她,已是不惑之年,她仍堅守在教育事業的第一線。
她就是我的母親,她叫李麗錦。
八年級作文 篇4
在福建古街小巷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完全是清明時期的情景,福建無愧是清明文化保持最好的地方。
淅淅瀝瀝的小雨為古街添了一份神韻,此時的古街如同一副水墨畫,和諧美麗。古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我突然想起那個男孩。
哪天本是陽光明媚,卻突然暴雨來襲,我撐著傘,在古街上行走。路上的行人匆匆離去,一個瘦小的老人艱難的`用手轉動輪椅。他枯瘦的臉頰上滿是雨水,手臂上青筋暴起,雨水打濕了他的衣服。
他艱難的向前,卻不料被前方的一塊石子絆倒。他和輪椅一起摔了下來,這是一副多么動人心弦的一幕啊!可是在雨簾中,行人依舊匆匆的行走,沒有人上去扶老人一把。
老人費力的爬起來,不料又摔了下去,我正要上前。一個帶著鮮艷的紅領巾的小男孩,走到老人的面前,稚嫩的小手挽住老人枯黃的手臂,用力攙扶老人。
一大一小兩人的堅持下,老人終于重新坐在輪椅上。小男孩稚嫩的小手扶起了老人和老人的輪椅,鮮艷的紅領巾是那么的明媚。我羞愧的無從自容,從始至終我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完所有的一切。行人們也是羞愧難當吧!一個小男孩比在場的所有人做的都更正確。此時一個青年男人走上來,把自己的傘遞給小男孩,小男孩又把傘遞給了老人。如此和諧的一幕也牽動了眾人的心。
“來,小弟弟,哥哥皮厚不怕雨,這把傘給你。”一個體型肥胖的男生對小孩說。周邊的人都哈哈笑起,紛紛爭著送小男孩和老人回家。
那一刻我看到老人眼里噙著淚花,那一刻我看到行人們為小男孩的義舉而感動,那一刻,我感到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回憶,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什么是無私,時時刻刻勉勵著我要懂得回報社會,時時刻刻告誡著我冷漠不屬于我。我想不止是我,在場的那些人也是如此吧!
八年級作文 篇5
不高的個子,圓圓的臉,眨巴著大眼睛,一個稚氣未脫、笑容燦爛的小姑娘,這就是我——一個來自風景秀麗的南河山區的女孩,樂藝璇。
因為我們家住山區,所以家家戶戶基本沒什么田地,父母們也都沒有工作,只能名副其實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生活就很困難了。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很多父母出于生活所迫,遠離家鄉,開始出去靠打工養家糊口。像我這樣,父母都常年不在家的孩子,被稱為“留守孩子”。
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少父母的關愛,我們在成功時得不到表揚,失敗時得不到鼓勵,彷徨是得不到指點,難過時得不到安慰。這使我們很多“留守孩子”,在心理上,乃至行為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雖然我只有14歲,卻有過灰色的童年。我的母親常年患有腸胃病,記得小時候,經常母親犯病時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父親在礦山上打工時,又被石頭砸傷了腿。在小學時,記得老師說過“病了就一定得吃藥”,但我從沒見父母吃過藥。我知道,他們是怕花錢,是想把錢省下來供我讀書。每當我想起遠離家鄉、勞苦的父母的時候,每當我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每當我想起自己那個家簡陋的家時候,眼淚就止都止不住的往外流。同學們都說我是個愛哭的孩子。其實我知道,并不是我愛哭,而是我心里,真的好難受。
但是現在,我不愛哭了,因為全社會都來關愛我們這些“留守孩子”了。我們,也有“愛”了!
一、鄉親們的愛
這兩年過年的時候,總會有村委會和周圍的叔叔、阿姨們,給爺爺、奶奶和我送去年貨和棉衣,我們也能過個祥和年了。給我們“留守孩子”打造了一個溫暖的家,給出門打工,不能回家過年的父母吃了一顆“定心丸”。
二、老師的愛
學校為了關愛我們“留守孩子”,建立了“留守孩子”檔案。我們班的每一名“留守孩子”,老師都有一份資料,上邊詳細記載了這個孩子的住址、家庭經濟情況、父母的去向和父母的聯系方式。如果我們有什么問題,老師總能很及時的為我們送來陽光般的溫暖。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睡到半夜的我,突然肚子痛的厲害。我在床上眼淚不住的流,又不敢出聲,怕吵醒了其他同學。后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在床上滾了起來,睡在我下鋪的周小敏被驚醒了。老師聽說后,趕緊到寢室來了解我的病情,看我實在痛的厲害,就先打了120,又把我扶到他家喝開水,并烤火取暖,以減輕痛楚,最后又給我遠在山西的父母打了電話。當我清楚的在旁邊聽到父母那焦急的聲音時,我的眼淚流的更快了,但是老師一直安慰我父母,說:“沒事的,你們別擔心,有我在,我一定照顧好孩子!”那一刻,我清楚的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因為我們是山區,足足等了大半個小時,救護車才到,等到了縣醫院時,已經半夜2點了。老師幫我代繳了費用,又扶著我到處做檢查、打吊瓶,那一夜,老師坐在我的床前,沒有合眼。第二天早上,醫生和護士們集體來查房時,老師又緊跟著詢問病情。當那些醫生和護士們得知這個焦急的人不是我的父親,而是我的老師時,他們臉上驚訝的表情,我自今都記得很清楚,他們都說:“還有這么關心孩子的老師!?”,當聽說我是“留守孩子”需要幫助時,都說隨時給我和老師提供最及時幫助。我鼻子一酸,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在班上,因為是“留守孩子”,心里邊有許多負擔,所以做什么,都沒有太大積極性。老師為了調動我們“留守孩子”的積極性,激發我們生命的力量,在班級內,認定我們每一個“留守孩子”都是一個“紅旗手”。然后,結合實際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具體量化,分為禮儀、守紀、學習、衛生等諸方面,每日讀報一小結,誰在哪一方面表現好,就記一面紅旗;每周一大結,在全班表揚得紅旗的同學;每月一獎勵,給評選出來的優勝學生發獎狀。這一舉措,激發了我們“留守孩子”的上進心,增強了我們的集體榮譽感,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并鞭策我們在競爭中主動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強化了“自我教育”意識,這樣,我們心里有了班級,個個胸中有了集體,班內氣氛和諧,積極向上,同時,為我們“留守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強化了我們“留守孩子”個性的雕塑,讓我們每一個“留守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在成功中讓我們的.星光更加閃爍。
正是在老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下,我在上次月考才取得了年級前十名的好成績。
三、社會的愛
社會上好多好心的叔叔、阿姨都為我們“留守孩子”奉獻出了他們的一片愛心。襄樊市“臺基辦”的吳叔叔,去年下學期給我送來了學費,后來還帶我到襄樊過了一天城里人的生活,讓我嘗到了我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肯德基”,還給我買了新棉襖和新書包,這個學期又來看我了,給我帶了好多從沒吃過的東西。
人們都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山水延續了生命。但那生命是脆弱的,蒼白的。那么,是誰給了生命以力量,又是誰給了生命以色彩?——是愛,是關愛“留守孩子”的純真的愛。這種愛,似水的靈秀給我以聰慧;這種愛,如山的沉穩給我以敦厚;這種愛,雖然樸素不善言語,卻默默地在我們靈魂深處撐起一片綠洲;這種愛,用真誠的心開啟了我幼小的心門,解開了我一個又一個心結,使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漫漫人生路,只要有“愛”與我們同行,我們“留守孩子”的路就不會艱難,也不會孤單。在同一片藍天下,在“愛”的陽光的照耀下,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代表所有像我這樣的“留守孩子”,向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叔叔、阿姨們,說出我們最想說的話:“謝謝!”
【八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八年級作文09-10
八年級作文09-10
八年級作文09-11
八年級作文09-11
八年級作文09-11
八年級作文09-12
八年級作文09-12
八年級作文09-12
八年級作文09-12
八年級作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