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初三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作文 篇1
看時光飛逝,我回首從前。有歡笑,有悲傷,不時也有點小幸福。我懷念過去的點點滴滴,懷念過去所擁有的,可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朋友你們可曾記得你們的生命中有過我的身影?
不知不覺我已經度過了十五的春秋,這么多年來,我認識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可到頭來,都是同樣的結局。
小時候我有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都是同班同學,一個叫李青青,她比我大,我一直把她當成姐姐看,她很漂亮,還有一個叫蔣天瑤,成績是我們當中最好的,每天放學我們三個都一起回家,有時會在一起談談以后的生活,談談各自的理想,至今那一幕一幕的畫面都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可是畢業了,我們也各奔東西,沒有在同一個學校了,從此失去了聯系,我很想念她們,不知道她們還記得我嗎?
初中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認識了一個叫廖欽胤的男孩子,我們是同班同學,當初我們素不相識,我還記得他就坐在我的左邊,他是一個很可愛的男孩子,個子不是很高,所以我喜歡叫他小弟弟,我有什么困難他都會幫助我,他很淘氣,特別喜歡和我開玩笑,可是我從來不生氣,我們的關系一直很好。最后我離開了那所學校連和他正式的告別都沒有,從此我們再也沒有聯絡。我很想念這位久違的朋友,于是到處打聽他的QQ,就在前不久我得知了他的QQ,你不知道我當時有多高興。他一開始問我是誰,我便告訴了他,我以為他會很意外,很高興,肯定會有很多話想對我說,有很多在學校發生的新鮮事要對我講,可意想不到的是,他只是若無其事的回答了一個“哦”字,便再也沒有和我聊過,我無法形容此刻的心情。失落?難過?呵呵、這些往往不夠用來詮釋我悲痛的心。本來我有好多的話相對他講,可是話到嘴邊又不得不咽下。對呀,我該明白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已經有了更要好的朋友,而我又算什么?只是過客罷了。
現在我又有了很多的朋友,最好的就是周武麗,她有什么困難我會盡全力幫助她,每天我們都在一起,可以說是形影不離,每天晚上誰在同一張床上,有時就各述心事,和她在一起很開心,有時我們也會鬧別扭,可是不久就會和好,現在短暫的離別,會想她,不知道她會嗎?
我有過如此多的朋友,為什么結局都一樣?到最后的最后都只剩我一個人去懷念,而他們卻早已忘懷。是我太重感情,還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永遠的朋友?出了學校,沒有在一起生活,沒有機會利用你的時候,你們便什么也不是。
初三作文 篇2
大千世界,我們期待些什么?茫茫人海,我們等待著什么?滄海桑田,人世輪回,歲月變遷。而我們卻在這變化的時刻用目光,期待一些人;用心期待一些事;用時光,期待青春。
總有一種期待,如今我們總是期待高考的臨近,期待自己邁入理想的大學,期待未來的藍圖得以實現……可是,若只坐在那里期待,而不付出行動,我想這樣的期待是一種壓迫,精神的壓迫,等到夢碎的時刻,也是精神破碎的那一刻。總有一種期待,作為母親,她總是期待港口出現孩子的身影;作為商人,她總是期待店口的商人絡繹不絕;作為警察,她總是期待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學生,他總是希望登上知識的高峰……人生總有一種期待,一種期待一種動力,人生在世,若無期待又何苦來這人世走一遭,經歷種種困難,有何意義。
在莊子眼中,宋榮子,列子都是有所待之人,因此發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之嘆!世人都稱贊莊子乃是圣人,以達到忘我的境界,無所待的境界。若真如此,他又為何留下一篇篇千古佳作,遺傳萬世,為何要去評判他人的對錯呢?顯然他的內心并非真正的無待。不管他如何掩飾,也無法掩飾最內心真實的一種期待的信念。
在世人眼中,李白醉于千杯下,瀟灑人間無歧路。而他的內心世界卻是孤獨寂寞又惆悵。他總是在期待,期待無拘無束的生活,豪華奢侈的享受。
在這嘈雜的世間,我別無所求,唯有期待在在夜深寧靜之時為心靈尋求一處安靜之地,與內心交流。
總有一種期待,是內心真實的期待。
初三作文 篇3
好久不見,你在那邊,還好嗎?
現在是三月,放風箏的季節。天上好多好多的風箏,像一只只蝴蝶,漫天飛舞,真好看。望著這些風箏,我總感覺你沒有離我而去,總感覺,你還在我身邊。你那邊,是不是一樣也有滿天的風箏,而你,是不是一樣也在想我呢?你放心,我很好,一切順利,我相信,你也一定都知道了吧。
我站在微風中,想你。道不出的思念,籠罩了我。而你,離開了我,向遠方飛去,我只能停留在原地,掙扎,吶喊,卻無濟于事。再回頭,陽光依舊,樹影重重,人來人往。而那個你曾在那里給過我風箏的院子,如今也變成了一條小路。在回憶邊緣的我,恍惚中走向了那里,閉上眼,貪婪地呼吸著,你殘留在人世的味道。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你曾給過我很多風箏,細細的風箏線,像你脆弱的生命,那么容易,那么容易,就消失在了放風箏的人的視線,只留下那蝴蝶似的風箏在空中盤旋。我總是弄壞你給的風箏,你卻總是微笑著,微笑著給我另一個嶄新的,每一次的樣式都不同。記憶里的你是那樣高大,幼小的我總要仰起頭才能看到你的臉。你可以輕松地拿下被掛在樹上的風箏,微笑著遞給我。現在想想,那是多么美好的畫面,老人,小孩,藍天,白云,風箏,像一幅精致的鉛筆畫。在我的記憶里,最清晰的畫面就是你微笑著遞給我風箏,那也是我對你最后的回憶。你給過我很多很多風箏,現在我卻一個也找不到了,就像你還在的那些日子。
時間飛快地跑著,它從不為誰而停留。是的,八年了,好像一切都發生在昨天。我一直都不敢面對現實,而現實就像是陽光,我站在烈日下,卻只是閉上了眼,拒絕去正視它。一晃八年,像你那樣擁有與世無爭的性格和開朗的`笑容的人我再也不曾見過。而你看,在記憶一片混亂的日子里,誰都不認識了,卻還只記得我,你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我,聲音是那樣的微弱,好像不是從你嘴里發出的,像是從一個美好的地方傳來的。我記得,我記得,我知道你也一定記得。我還固執地站在時間長廊的邊緣,懷著滿心的希望,希望奇跡會發生。但,當黃昏褪去,黑夜來襲的時候,我才醒了過來,我才發現你已經不在了。于是,驚慌失措,四處尋覓。你不在了。你是真的不在了。心口瑟瑟,翻來覆去地痛,最后號啕大哭,一夜無眠。
媽媽說,你去了一個美好的地方,你在那里等著我們。而年幼的我,不知死亡為何物,卻也懂了你再也不會回來。我哭得天昏地暗,我不記得那天的我是怎樣睡去的,我只記得,我仿佛從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那個拿著風箏的老人,微笑著向我走來。
外公,好久不見,你在那邊,還好嗎?
初三作文 篇4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這么一些話:聽著好聽,但實際上不是這樣,聽著不好聽,但卻都是為我們好;有時候,好朋友發的短信足以讓我們感動好久,但有時候,也會讓我們心寒……這些話為什么會帶來這樣的效果呢?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溫度。
也許你可能會疑問:話,又不像水,有熱水、溫水、冷水,它怎么可能有溫度?是啊!它們是不像水那樣,但卻總能給我們的心靈以溫暖。
有那么一句有溫度的話,它深深地打動著我,是它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它是我人生中的方向標,指引著我前進。
早上
現在,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我都會笑著對自己說:“Yes!”每當我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我都會笑著對自己說:“Yes!”每當我的心覺得累了的時候,我都會笑著對自己說:“Yes!”每當我的眼淚快要掉下來的時候,我都會笑著對自己說:“Yes!”……
我相信,你們肯定有跟我相同的經歷吧!肯定有那么一兩句有溫度的話,是你人生的方向標,一直激勵著你前行。
是有溫度的話,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溫暖;是有溫度的話,給我們以前進的動力;是有溫度的話,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所以,朋友們,多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生活中那些有溫度的話,多用你們的嘴巴去說一些有溫度的話給他人,多用你們的行動去見證這些有溫度的話!相信有了它們,你們的生活會更加精彩!
初三作文 篇5
剛才忍不住又拿韓寒的書出來看。忽然在《零下一度》后面發現一篇后記,卻不是出自韓寒的筆。題目就令我有點不滿意,《韓寒三思》。
在此就不透露作者姓名了。寫得很有權威的感覺,但韓寒也真是悲慘,因為一個人的書,后記卻是另一個人在罵他,簡直是世界奇觀。不知韓寒本人對此“后記”作何感想。
大概的文義,就是關于韓寒的高中輟學事件,表示自己過來人的“間接批評”。“間接批評”是我很不喜歡的方式,倒不是因為我喜歡韓寒的書。要罵,就干脆一點,把什么“應試教育有好處,韓寒被大人們沖昏了頭腦攪在里面,我同情韓寒的遭遇……”,看似在說韓寒很可憐,做了“叛逆”一詞的先例,而事實上,就是說韓寒不該輟學,應該接受應試教育,做個文理平衡的好孩子。此文最后的話更是有點讓人莫名其妙:“韓寒三思,和韓寒情況類似的同學三思,以韓寒為榜樣的同學更要三思”。
三思之后,我還是不覺得此人的話有什么對。
曾經聽說韓寒輟學的時候,我也考慮過高中輟學是否正確。后來才明白,應當考慮的不是“輟學”這個問題對不對,而是早定目標早行動對不對。韓寒的輟學是引起一定轟動的,一時間社會上都在說該不該輟學,是不是太叛逆了,還是玩個性。我一時間也很搞不懂,早點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什么問題。我不知道,多關在學校幾年里學一點所謂“為踏上社會打基礎”的“綜合知識”,和直接讓他們實踐社會哪一個對呢?多考幾年“恨死了”的試不就是準備著拿到文憑之后的逐日忘卻么。學校里再三強調的重點公式,即使得了默寫第一名,在幾年之后還記得起幾條。這就是應試教育嗎?那么早一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自己的目標,就叫做“叛逆”了嗎?我不明白。
我還沒有上高中,沒有什么權利去談論大學的問題,只是用膚淺的意識,去看待這個或許可以簡單化的問題。有些事,實在讓我覺得無何值得“三思”,卻成了“重大社會問題”,好像定期的指標,就是要出兩三個社會問題似的。
文憑不等于知識,也不等于素質,更不用說會等于“社會發展”等等等等。但文憑,在應試教育中卻比什么都重要。有文憑沒素養的,也不少吧。
我想,韓寒的輟學和“叛逆”,和“個性”沒有什么關系,也并非一個問題。
初三作文 篇6
它,一只又矮又瘦的狗,沒有華麗的外表,它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狗。每天上學是它在門口送我,放學也是它在門口等我。
然而,20xx年的第七天,當我放學回家,它沒有出來迎接我。聽到的只是它被人下毒害死了,我呆掉了,罵了幾句害死它的人就直沖到了房間。我害怕,真的好怕,我不要它離開我。耳邊好像想起了它的求救聲。
從前的一切在我眼前展開:第一次見到它時,它沒怎么理我只是用鼻子嗅了嗅。后來,我們漸漸熟了。我吃著冰淇凌,它在我腳邊,我給了它一點,它舔了舔,雙腳搭在我的腿上,好像在向我表示感謝。我們總是這樣,我有的吃,它也就有的吃,無論吃什么它總是用雙腳向我表示感謝。
它不像其他的狗見到陌生人就叫或者躲,它總是熱心地迎上去,沖著那人又蹦又跳。回憶中最多的還是它蹦蹦跳跳的模樣。它從不挑食,我們給它什么,它就吃什么,哪怕一碗白米飯它也會吃得津津有味。
它是那樣的乖,我們從來也沒有想過會分開,我們的未來還很久。可是它走了,它永遠離開了我,20xx年才過了七天,新年還沒到來,它卻走了。
這幾天,天天聽著“狗狗一路順風”這首歌,一遍遍的聽著,早已忘記聽了幾遍,淚水灌滿了我的眼睛。真的好想它啊,我的狗狗,原來我是那么那么愛它。
初三作文 篇7
在田野中又見到了那種小花,我再次止步了。
轉過茂密的樹叢,踏過濕潤的青苔,挨著盛開的花兒,看到了一片綠。是的,仔細看時,便發現了那草叢中有著星星點點的藍,像星光在銀河中點綴著,像金絲在絲綢中穿過。這種小花閃入了我的心中,漾起水波,有絲顫動。
這種小花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婆婆納。它寓意著幸福健康與長壽。
細看這小花,它很樸素。藍中透紫的花瓣,一圈一圈地蕩入花蕊。鵝黃色的花蕊透著一絲純凈與活潑。我低頭細聞,沒有牡丹的花香的濃烈,也沒有像梔子花香的淡雅,聞起來像白開水,幾乎沒有味道,像它整個花一樣,純潔而樸素,不需要給它“淡妝濃抹”也能“總相宜”。微風輕輕地拍著它的臉頰,它不語;陽光刺向它的肌膚,它不動;大雨敲著它的身軀,它不怨。只在路旁作為一道華麗的風景線,點綴著整個世界。
撫著那些美麗的花兒,是多么平凡、無私啊!正像那些勞動人民,用自己的一份沉默去裝飾著整個社會。或許他們平平無奇,或許他們并沒有存在感,或許他們樸實無華,但是,因為他們,整個社會才更加地美麗,更加地動人。
春有滴滴露水相伴,夏有絲絲涼風相依,秋有累累碩果相陪,冬有朵朵梅花相攜。四季的變化,日新月異;年季的變化,滄海桑田。我愿取一株小花,如它一般默默無私地奉獻著,保存那永生芳華,續走那精彩人生。
初三作文 篇8
上下五千年,悠悠千古事。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中,曾有那么一些人,傳承著中華精神,推動著社會進步,他們就像一顆顆閃耀著璀璨光芒的星星,點亮了人們的心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孔子——圣人之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在晚年的時候喜歡讀《易經》。在他讀《易經》的那段時間,竟然使用來編聯竹簡的牛皮繩斷了許多次。由此可見,孔子讀書是多么勤奮啊!這就是《韋編三絕》的來歷。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兩位弟子顏回、子路談志向。子路愿把車馬、衣服拿出來同朋友們一塊兒享用,就是用壞穿破他也不會在意,因為他認為朋友之間就應該有福同享。顏回希望做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而孔子說出了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他希望所有人在晚年的時候都可以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朋友之間都能夠相互信任,年輕的子弟們都能夠懷有遠大的理想。知道了孔子的志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不愧被人們稱為“圣人”啊!
孔子,你是一顆星,為我點亮了前方黑暗的路,讓我知道了,人應該胸懷大志!
陳勝——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的時候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勞作中的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悵恨了很久,然后對伙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可別忘了彼此啊!”周圍耕作的伙伴們都嘲笑他說:“你是被雇來耕田的,哪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是啊!小麻雀又怎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后來,他不甘壓迫,和吳廣揭竿而起,發動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陳勝,你像一顆星,為我點亮了前方黑暗的路,告訴我們,人應該不甘平庸,才能奮起拼搏,有所作為!
蘇武——愛國之君
相信《蘇武牧羊北海上》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單于想讓蘇武投降,就讓衛律去說服他,可蘇武怎么也不肯投降。于是,單于把他囚禁了起來,放在大地窖中,不給他吃喝。下雪了,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下咽。過了幾天,他竟然沒死。匈奴以為他是神,讓他到北海邊無人的地方放公羊,等公羊生了小羊才能讓他回國。公羊能生出小羊嗎?不可能。匈奴決心要讓蘇武死在這里。蘇武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他只能掘取野鼠儲藏的野果充饑。他拄著代表漢廷的節杖牧羊,睡著,醒著都拿著,以至于系在節上的牦牛尾都脫盡了。就這樣,蘇武在這兒生活了十九年,才得以回到祖國。
是什么支撐著他呢?是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民族大義支撐了他。
蘇武,你似一顆星,為我點亮了前方黑暗的路,讓我們時刻記著,做一個有愛國心、報國志,時刻胸懷祖國的中華少年!
還有范仲淹胸懷天下,班超投筆從戎,岳飛精忠報國,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個個人、一件件事影響著一代代人,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此時,我的耳邊又想起了這段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國……”是啊,讓我們在這些星燈的指引下,一起去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精華】初三作文8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