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六年級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節日六年級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節日六年級作文 篇1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這一天,我們和奶奶去登高。我們來到了圭峰山腳下,隨著人流向山頂進發。
一路上,我邊走邊問媽媽:“為什么重陽節是在九月初九,而不是在八月初八,不是六月初六呢?”媽媽笑了笑,回答我:“在中國的數字中,一、三、五、七、九為陰數,二、四、六、八為陽數。所以九月初九就是重陽,也叫重九。”“那重陽節還有沒有其它的活動呢?”我又問。媽媽說:“中國的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還會舉行各種活動,如: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之類的。”“那為什么現在只登高,卻不舉行其它活動呢?”媽媽回答我:“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為,九九重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后來,重陽節登高爬山,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放松心情、鍛煉身體的體育和旅游活動。”“媽媽,現在沒有人插茱萸了,那重陽又怎么過呢?”媽媽說:“現在沒人舉行這些活動,但是很多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登高賞菊,觀賞秋天的美景。每當佳節來臨,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祝愿老年人步步高升,健康長壽。”
這就是我們的重陽節,你的重陽節又是怎么過的呢?
節日六年級作文 篇2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游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并逐漸成為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游藝活動,以鄉、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節日六年級作文 篇3
你們問我想要什么節日,那就是不上學節,不上學是好多學生都想要的,如果有不上學節就好了。
這一天早上我開開心心地去上學,可是到了校門口的時候,我看見了幾個大字“今天是不上學節”我一看這幾個字,我開心的跳起來。我馬上跑回了家,把這個事和我媽媽說,我媽媽說:“不可能吧!我們小時候都沒有見這么一個節日,你們怎么會有?”“我們有怎么啦,我看呀你就是舊思想,我們有不上學節。”我神氣的說。
我對她說:“媽媽,今天是不上學節,所以我要在家里玩,你可不可以不說我?”媽媽點了點頭就去做飯了,媽媽一走我就馬上去把電腦打開,電腦一開機就開始玩了,我玩了一會兒發現家里還是沒有在學校學習好,也沒有在學校里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好,不上學其實也沒有什么好的,我真的好想馬上去上學呀!
就在我想回學校上學時,媽媽在微信上看見老師說:“現在同學們馬上回到學校來,不上學節只是壞人搞的。”我一看馬上背起了書包向學校跑去,這時媽媽說:“對,不可能有不上學節。”
正當我著急慌忙地往學校奔去,耳邊卻傳來媽媽的聲音:“快點起床啦,不然上學就會遲到了。”我一睜開眼,發現竟然是一個夢啊!你們可不可以對我說,有不上學日好不好?
節日六年級作文 篇4
正月十三,是客家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天里,同一個姓氏家族的人們都聚集在一起賞燈(如今已被煙花所代替)。然而,我們家也不例外。就在這天,外公外婆帶領著我與小表弟子奇全家和媽媽一起來到了外公的老家——廣東興寧賞燈。
老家在鄉下的一座村子里,我與二姨、姨爹、子奇弟弟和媽媽一起乘車前來這里。來到老屋前的魚塘邊時,早已守候在那兒的親朋好友點起鞭炮,“噼噼啪啪”的`歡迎我們的到來。走進老屋時的那一刻,屋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作為主角的小子奇也不免害羞了起來。小子奇向村民們鞠躬,拍手,他們的掌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開始進餐了,姨爹、二姨、外公、外婆都和親朋好友們敬酒干杯,致以新年最美好的祝福。
午飯后的舞龍燈最為熱鬧。一隊年輕力壯的男青年手舉一條金色大龍,跟隨著鑼鼓隊的節奏,在老屋前上下揮舞。大金龍如青龍出海般上下翻躍,昂首擺尾,蜿蜒游走。龍尾隨著龍頭時而升高,時而降低,時而搖晃,時而平歇。金龍前面有一位小伙子手持竹竿,竿頂有個紅色的大圓球。大圓球前后左右四周搖擺,龍首搶球,引得整個金龍的身體都游走飛動。金龍走進老屋后首先就要去廚房,廚房就如同家中的老大一樣。進入廚房后,手提龍燈的一位小伙子,鞠躬參拜廚神。參拜完畢,外公拿出了個大紅包給金龍。金龍要走了,紅紅的鞭炮再次唱起了歡快的歌,歡送金龍。鑼鼓的咚咚聲越來越遠,金龍的身影越來越模糊,最后,那條能讓家里紅紅火火、大吉大利的金龍消失在了彎彎曲曲的小路上……
此時已是傍晚,吃過晚飯后的我們,正在準備這賞燈的最后一項任務,那就是搬運煙花到魚塘對岸進行點放。大家跑進跑出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大約二十分鐘的努力后,煙花終于有規律的擺放在了魚塘對岸。負責燃放煙花的是兩位舅舅。
七點一刻,煙花準時點燃,隨著“嗖——”的一聲,煙花如火箭般飛快地竄到了大約200米的高空中,“砰——”金黃的煙花在空中瞬間開放,然后像斷了線的珠子落到了山上的樹林間,又似一顆顆美麗的流星竄到了屋前的魚塘里,煙花還宛如頑皮的雨點一樣落到了屋頂上。我們一家都坐在老屋前仰望星空,觀賞煙花。美麗的煙花一個個陸續綻放在空中,給深藍的夜空增添了無與倫比的美麗,同時也為我們每個人心靈里僅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小天空譜寫上了一曲新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