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的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的作文1
我搬到這遠離城中心的地方,是的,沒有喧囂,心情不錯,整理桌上的書,偶爾看到小學時買的作文書,心感懷念,翻開看,赫然一個題目吸引住了我
——《酒窩》。
父親在客廳叫我,說讓我去外面找一個收廢品的人,把家里的廢品清理掉。我答應,隨手合上這本作文書便準備出門了。
這是臨近郊區的地方,路人很少,對面是大排檔,這邊是公園。我便沿著路一邊熟悉周圍的環境一邊找收廢品的人。不一會兒,聽到一個老人吆喝著收廢品,我上前跟他談了幾句他便答應去我家收。
一路上,我們是三個人:我、老人還有他的孫子。或許是互不相識,也或許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一路上我們都默不作聲。天空昏昏沉沉,似乎孕育著一場大雨,老人拉著他孫子的手,一路走著。
到家了,父親早已經將廢品整理好了,他便于老人談起價錢,于是我走進房間,準備洗個澡然后去學校上課,這時外面已經下起了傾盆大雨,父親則把老人與他的孫子留了下來,老人一再推遲不過,便也只好在我家與父親閑聊起來。
原來,他孫子的父母離異,都不管孩子,他只好靠收費品來維持他與孫子組成的無力又不堪風雨的“家”。父親問:“你孫子都這么大了,不上學怎么辦啊?”老人:“沒辦法呀,我只有收廢品的這點收入,能讓我們也倆吃上飽飯就不錯了。”父親無奈的嘆氣:“他父母難道忍心不管嗎?”“他們啊,他們也要生活,都說養不活自己,怎么養小孩,把孩子丟給我這衣服老骨頭呀!”……
我穿好衣物,準備走時,才發現手表不見了,雖說手表丟了也不足以著急,可把握好時間對一個中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的事啊!不經意間,老人的口袋閃過一下,這是金屬物質才發現發出的光,我不由的懷疑起這個老人。我不是瞧不起這樣的人,而是我當時實在很急,才會這么想。那時,著急的我竟然硬著頭皮走過去跟老人說:“把手表還給我。”老人沒說話,一臉困惑。我指了下他的口袋,老人拿出來,竟然是一把金屬小勺子。我頓時無地自容。父親隨即責備我,并說:“早上手表不走了,是我拿去修了。”老人竟是微笑著說:“沒事,沒事。”看到她的笑容,我慚愧不已。
《酒窩》這篇文章我還沒有看,但我從老人的臉上找到了最好的詮釋。
高一語文的作文2
從前有位父親和他的兒子一起在樹林里漫步。忽然,兒子發現土地上有著馬車駛過的痕跡,他便問父親這輛馬車現在將會去往何處。父親沒有回答,只是讓兒子自己靜下心來聆聽。在一片寂靜中,貨物翻動的聲音顯得格外清晰。
馬車因為沒有裝滿,讓人猜出了它的行駛軌跡。同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人也是如這輛馬車一般,嘴里說出來的永遠是滔滔不絕的'大道理。但實際上,他們的肚子里卻無半點墨水。
姜子牙七十多歲才得到周文王的賞識,他有著滿身的才華,但卻并沒有急于展現,只是靜靜地等待著明君的到來。得到周文王的重視后,他才開始一展自己的抱負,終使周朝成為當時最鼎盛的王朝。試想,如果姜子牙逢人便說自己有多大的才能的話,那他還會被文王重用嗎?答案是當然不會,因為人們都會認為他言過其實。當他施展自己的才干,付諸行動時,他才得到了世人的敬佩。由此可見,賢者不在于能言,在于能行。
陶弘景被后人稱為“山中宰相”。他志在歸隱,便請職離開。但這并不表示皇帝就忘記了他。每當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時,皇上就會差人去向陶弘景請教。而陶弘景也會適當地提出些合適的建議。就在這一來一回下,當時可謂是政通人和。陶弘景并沒有說過太多的話,也并沒有怎樣的長篇大論,只是抓住細節適時地提了些建議。而這,也足以留下美名。由此可見,賢者并不在于能言,而在于能一語道破問題所在的關鍵。
魏征可以說是一個能言的人,但他更是一個敢言的人。同時代的人不乏有一些像他一樣有才華的人,但大部分人看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錯誤行為時,只是在心里訴說一翻,并不敢直接告訴太宗。而魏征就不一樣,他每次都會當面指出唐太宗的錯誤,并不管當時所處的地點和時間。甚至有很多次,太宗都怒極,想要殺了他,但最終卻沒有動手。于是,君臣一心,唐朝出現了空前的繁盛。由此可見,賢者并不在于能言,更在于敢言。
賢者并不在于能言,而在于能行,巧言與敢言。所以說,賢才大都不喜張揚。我們不能憑借他說的一翻似乎深奧的話就把他當作賢者,因為賢者不在于能言。
高一語文的作文3
千百年來,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教育的重要性古往今來都是那么顯著,在當今這個信息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里,如何搞好教育是一個難題,而在于我看來,核心的重點就在于準確地牢記教育的靈魂。
眾所周知,老師被稱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是因為教育塑造了一個人的靈魂也形成了一個人的心靈。教育可不只是傳遞知識,更是培養道德素質,人格品行。否則,飽讀讀書經典的人不過是硬塞滿文墨的集裝箱,看似“肚子里有貨”,實則毫無意義。因此教育理應偏向于讓學生獲取知識,讓我們從身邊的世界獲取經驗教訓,而不是這個“知識橫流”的世界將一切硬塞給學生。教而學,這才是教育的靈魂。
而教育的靈魂又分布于兩點,一是手中的經典名著,二是腳下的未走過的路。
古時先賢的名著,那可不是侃侃而談的。之所以以名著存世,是有它的道理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古書中的“忠孝悌廉仁義禮智信”那可都是精華,現代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教育家們紛紛重視起來,將“經典誦讀”列入學生的必修行列中。
品經典,誦名著;在詩書的海洋里暢游愈來愈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大熱潮。“三人行,必有我師。”那是儒雅人士間多出的一份謙遜與好學;“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這是理想家超脫世俗的眼光;古文確實是好,它太深了,深到非真正的大師難以揣測其心境,深到后世無數代人難以解開它的文化密碼;深到現在膚淺愚昧的人們太需要去品一品,去用先賢的靈魂洗濯自己污濁不堪的塵心了。這亦是當今教育所急需的,教育的奧妙靈魂。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研究學問始終是要以實踐為基礎的,虛誕無實的空學問理應被淘汰,務實的教育尤為重要。這就體現了研學旅行的作用。讓學習隨著腳步前行,讓思維隨著距離放縮。我們會發現,世界太大了,讀書根本不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走過一遭,你發現書是這么念的,事是這么做的,而人又是那樣去交流的。不斷的適應,其實學習就是改變自己,適應世界的過程。固守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那叫束縛。遠行,帶著思考,去往天涯海角,那才是教育的靈魂。
以先賢的經驗為基點,輔之以自己腳踏實地的思考與探索,才能做好一個靈魂的學者。
這個時代需要,教育的靈魂。
高一語文的作文4
年,是三百六十五天的最后一天,是一個新的周期的開始。它承載著祝福與回憶迎接下一個年。而年味兒是甜的,是令人懷念的。
小時候,還在咿呀學語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年,更不知道什么是年味兒,那個時候的年味兒是朦朧的,是天真的。慢慢長大了,年對上幼兒園的我來說,僅限于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吃的吃,那個時候的年味兒是美味可口的。一年又一年,對上小學、上初中的我來說,年是可以領許多壓歲錢,是可以不用上學,開開心心玩耍的日子,那個時候的年味兒是歡呼雀躍的。現在,對上高中的我來說是一家人的團聚,親情的聚集,這個時候的年味兒是溫馨的。
每年春節,爸媽都會帶我去鄉下爺爺奶奶家里過年,記得小時候最不喜歡到鄉下去,因為沒有網也沒有玩伴。而如今,我向往著鄉下清新的空氣,向往那蔚藍的天。來到爺爺奶奶家,鄰里們一路上的問候與祝福溫暖了我在冬天里的心。在車里向外張望,門前有兩位骨瘦如柴的老人焦急的等待著,寒風吹過,他們的銀發也隨之舞動,看到我們,奶奶會親切的迎上來牽著我的手,轉身,我看到奶奶單薄的身軀,心也跟著抽動。
年的這一天,大清早起來貼對聯,對聯是爺爺親自揮毫,帶著一股子墨香,貼在大門兩側,期待著下一個年。豐盛的年夜飯在親情的烘襯下更顯得可口,嘗一口,嗯,是奶奶的味道,伴隨著鞭炮聲,年夜飯開始了,歡快的話語,祝福的話語都迎耳而來,這是一種風俗,吃完年夜飯便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這時眾人臉上洋溢著笑容,在春晚節目的歡聲笑語中一家人漫溢著親情,很濃很濃。而這一夜注定是睡不了的,因為炮聲會響一晚,這是一種對來年的祈禱,對親人的祝福。今年的年,我過得仍是歡快,但總有種失落感。
是啊,爺爺奶奶過一個年就少一個年,而以后將要上大學的我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也更是少之又少,年的團聚終究是會散。離開時,爺爺奶奶的話語一串串打在我心上,他們眼角下的淚一滴滴滴在我心口。今年的年味兒,仍是美味仍是歡快,仍是令我懷念。
城市的煙花絢麗比不上鄉村的樸素,而在我心里,那所謂的年味兒是一家人在一起的親情,我希望,這樣的團聚能遍布世界每一處角落,讓親情不散。情不散,人亦不散。
閉上眼,聽——那是爆竹聲,嗅一嗅,那是年味兒啊,親情的味道。
【高一語文的作文】相關文章:
1.高一語文作文
2.高一語文敘事作文
3.高一語文寫景作文
4.高一語文優秀作文
6.高一語文期中作文
7.高一語文期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