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如何在語文教學滲透環境教育?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6-02-16

  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語文學科與環境教育有著諸多聯系,完全可以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滲透環境教育.

  其一,從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看,它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特點,決定語文學科在環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

  其二,國家教育部為將素質教育的實施落實到實處,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課程改革.刪減部分教材內容,降低部分教學要求,以保證實施素質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改革趨勢也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提供了現實的條件.

  其三,語文是語言文學形式和思想感情內容的整合,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要學習語言文學形式,如詞語、句子、文章結構等,而且要了解語言文學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內容之間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或練習各種口語及書面語技能時,總不免接觸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種思想感情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關于道德行為和修養的,也可以是關于環境知識或觀念的.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在環境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首先必須充分掌握現行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并根據這些教材的特點,將語文教學和環境教育適當結合.在實行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和體會.

  第一,抓住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閱讀單元,并以此為主陣地,進行較為完整地系統的環境教育.在環境教育方面的目標主要是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一些環境科學術語,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有關的環境科學知識,形成正確的環境觀,了解利用環境和有效保護環境的科學方法,如八年級語文上冊(江蘇教育出版社,下同)第五單元的主題就是“人與環境”.其主題詞為“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異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和諧的自然組合,構成了人類生存的最佳環境.本單元的課文,為你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你將傾聽大自然的呼聲,譴責愚氓的惡行,慨嘆智者的無奈,從而作出明智的抉擇----善待自然,優化生存環境.鑒于這樣的安排,確定本單元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鎖定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觀上,從而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和意義.

  教學本單元課文《蘇州園林》時,我安排這樣的探究題,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為了創造人與周圍環境的諧調美,是怎樣刻意追求自然之趣的?結合課文中的例子說說你的感受.本題涉及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體現了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思想,教學《都市精靈》時,我也設計這樣的反思題:文章中說:“由于人類的霸道和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鳥、魚、獸漸漸退避三合或漸漸滅絕”,人類怎樣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為”,保護好“生存環境”,與鳥、魚、獸友好相處?聯系平時所了解的一些情況,說說你的看法.本題就要求學生關注和了解現實,知道該怎樣保護生存環境,了解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方法,教學《幽徑悲劇》時,我布置了這樣的思考題:課文中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怎樣看待“愚昧滅美”的事實?從中可悟出什么道理來?通過對本題的思考,學生認識到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國民思想文化和審美素質的重要.教學《明天不封陽臺》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延伸題.怎樣“愛護所有的自然造化,愛護一切有益的生命”呢?你有什么想法,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說給大家聽聽,本題要求關心現實,多方面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并能提出自己的創造性的見解和方法.

  第二,利用內容涉及風景名勝、動物、植物等的課文,不失時機地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和欣賞大自然及人文景觀的美麗和偉大,體驗人類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想像人類和生物和諧相處的浪漫情懷.學習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時,首先感情朗誦主題詞:你一定很喜歡動物吧?動物和人類一樣,是地球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本單元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憨態可掬、溫厚活潑的大熊貓,龐大而技窮的黔之驢,多么神奇的動物世界啊!閱讀這些課文,了解這些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將喚起我們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激發我們關愛動物,愛護動物的熱情.在學習每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感受動物世界的情感和美妙,培養愛護動物、愛護自然的情懷,知道保護動物的方法.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學習《阿里山紀行》、《美麗的西雙版納》和《藍藍的威尼斯》這一組文章時,引導學生挖掘“美”的教學活動中,重點探究“環境美(景色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從而使學生樹立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生存環境的理念.

  第三,開展與環境教育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七~九年級的語文教科書,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構建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編排了“語文實踐活動”,這是通向課外生活和平行學科的聯系點、擴展點.語文老師每學期可安排1-2次的與環境教育有關的語文實踐活動,七年級(上冊)安排了“走進圖書館”的實踐活動,可以收集或閱讀有關“環境教育”的文章,做做《讀書文摘卡》.既提高了動手能力,拓展了視野,又了解了有關環境的知識和動態.七年級(下冊)就安排了與環境教育密切聯系的實踐活動.內容是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比如開展一次關于保護野生動物的調查,班級開展一次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等.八年級(上冊)的語文實踐活動:一次有意義的集體視聽活動.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環保的影視,然后表述出來,一箭雙雕.八年級(下冊)的語文實踐活動是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可以圍繞“環境問題”這一熱點問題,請老師或專家作一次專題講座.聽完后各抒已見,并按所持觀點劃分小組,分別準備舉辦一次研討會.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有效地促進了對環境問題的科學認識.

  第四,重視每周一次的作文訓練課,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語文學科中的“半壁江山”.語文老師每學期也可安排1-2次的與“環境教育”有關的作文訓練,讓學生進行環境方面的自我教育.比如,可以要求學生以“環保”為話題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可以寫一寫有關環境保護的“倡議書”或其它應用文等.2003年黑龍江省某地就設計了這樣的中考題: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多少年來,它給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豐厚的資源,珍愛它,它將會對我們報以溫馨的饋贈;踐踏它,它將會對我們施以嚴酷的懲罰.以“自然”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又使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環境,增長環境方面的知識,提高環境保護的水平.

  環境教育是關系到我國及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大事、要事、急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責無旁貸.


擴展資料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周圍的環境也 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逐漸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麗的首都北京近年來屢遭沙塵暴襲擊;中華民族之“搖籃”黃河再也無力給予兒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無力瀟灑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細流,干旱的高原阻斷了豐沛的水源,斷流問題日益嚴峻,對全流域生態環境、民眾生活和政府決策有著重大影響;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雄偉壯觀,但在人類恣意的破壞下逐漸生命垂危,直至枯竭;野生動物濫遭殺戮,不少珍貴動物已經瀕臨滅絕或即將滅絕;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漸擴大……環境問題一次又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為了我們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最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人提出了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①土壤遭受嚴重破壞,肥沃程度降低,剝蝕情況嚴重,年流失量大增。②能源的浪費引起氣溫升高,對農業和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③自然區域越來越小,導致數以千計物種滅絕。④森林面積嚴重減少,引起一系列環境問題。⑤淡水資源受到威脅,1/4的地方長期缺水。⑥化學污染威脅動植物健康,引發癌癥,導致土壤肥力減弱。⑦城市無序擴大,嚴重破壞環境。⑨過度開發海洋,漁業資源銳減。⑨空氣污染威脅人們的健康。⑩極地臭氧洞擴大,北極的臭氧層損失50%以上。作為小學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應該從小愛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大到關心全球環境問題,小至節約一滴水、不亂扔一張廢紙、愛護一棵草…… 下面是我在這方面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學習課文,巧妙滲透。

  結合課文,自然滲透現行語文教材,經過專家多次論證修改,又以嶄新的面目呈現出特有的生機和活力,書中洋溢著綠色情結,學科知識領域中融入了環保知識。語文教材最具有權威性,科學性、思想性,符合當今教育的主流,極富說服力,每篇課文都是精心編選的,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材料。教師科學有序地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課文,全方位地思索環境因素,努力挖掘、捕捉教材中環保素材,并著手尋找相關的環保內容,正面誘導學生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如《斑羚飛渡》《華南虎》《珍珠鳥》等都不失為好的環保素材。教師以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知識去教育和感染學生,發揮課文的環保教育功能,為取得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第四冊有孫犁的《荷花淀》一文,有對白洋淀的精彩描寫:白洋淀的葦子———“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也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

  白洋淀的荷花———“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來,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如今的白洋淀還有這么美嗎?據《人民政協報》2003年7月15日“白洋淀又一次陷入困境”一文中說,由于50年代盲目地圍湖造田和上游多處水庫的建立,白洋淀淤積嚴重,來水不暢,自1984年以來,已多次出現干涸現象,“昔日滔滔大淀,如今只余經脈”,“不光魚蹤難覓,隨著水的減少,白洋淀像一位供血不足的老人一樣,身體的各種機能都在退化,或者我們叫它生物多樣性的減退。從前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鳥和水生植物現在更是難得一見”。孫犁筆下的葦子呢?“王家寨村從前人均有1畝多葦子地,自從旅游等項目占地后,目前,人均只有3分葦子地。因為水少,葦子的長勢也大不如前,葦子的收入人均只有一二百元”。想一想,當年多少抗日英雄為了保衛家鄉白洋淀而浴血奮戰,甚至不惜犧牲了生命。如今這塊養育了一代代人的魚米之鄉,正面臨著“水鄉干涸,魚鄉無魚”的困境,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從環保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嗎? 又如在教學《食物從何處來》一文時,可以讓學生明白自然界存在著一個食物鏈,破壞了這個食物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將使整個生物界遭到滅頂之災。又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死海不死》等課文時,課前讓學生先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我國沙漠、湖泊的狀況,課堂上讓學生討論思考:①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湖泊面積的銳減?②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能有效地預防我國北方的沙塵暴天氣,改善我國湖泊的水質?③我們中學生能為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做些什么切實可行的工作?針對上述問題,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紛紛談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積極參與植樹造林,不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護好我們周圍的環境。可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認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性,體會到人類生存環境遭破壞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其實,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的課文還很多,比如寫杭州的西湖、濟南的泉水、非洲的原始森林等內容的課文,都可以把它們從書本上的描寫聯系到現實的狀況,只要這種聯系是自然的,對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一定大有益處。

  精心保護好我們周圍的環境。可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認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性,體會到人類生存環境遭破壞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結合朗讀,自然滲透。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強朗讀,能使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學《春》、《濟南的冬天》、《阿里山紀行》、《美麗的西雙版納》、《都市精靈》、《幽徑悲劇》、《詠柳》、《望廬山瀑布》等這類課文時,要指導學生欣賞描寫自然美麗景致的語句,并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

  三、組織活動,正確滲透。

  熱愛大自然的老師不僅將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貫穿在所教的課程中,而且應該經常帶孩子參加實踐活動。采用接觸式、對比式、實驗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學生的參與和滲透力度。通過親自體驗、現實參與來激發他們對美好環境的'渴求,對日益嚴重、近在咫尺的環境污染的深惡痛絕,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增強環保的自覺性。活動形式可以有:資料查詢和閱讀;實地考察和調查;宣傳和設計,如節約水、電、紙的宣傳口號的設計、小區綠化環境設計等;環保活動,如收集廢紙、鏟除城市“牛皮癬”等。在自然的懷抱中,還可以讓孩子們學著種樹種花甚至種莊稼,以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賜。在這些開放活動中,學生通過親身實踐、親身體驗,不僅增強了環保意識,而且培養了接觸社會、獲取信息、與人合作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寫作訓練,有機滲透。

  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境教育滲透于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境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師可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環保記事本,讓學生隨時記下自己為保護環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節約用紙,分類傾倒垃圾,種植一棵樹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里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并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一種可貴的環保意識,進而又漸漸培養和形成種種更為可貴的環保習慣。

  其次,每當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或游覽一個地方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把活動內容記下來。倘在活動之前,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環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組織春游、秋游時向學生布置任務:每到一個地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隨手寫下來,通過對祖國河山的真實描寫,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環境,抒發你心中的真情實感。

  學生所寫的作文中,往往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的,也有對所見景致有所欠缺之處深深憂慮的,更有對改善環境提出自己見解的。通過有目的地觀察自己周圍的環境,引起學生對自己生存環境的關注,從而提高環保意識。這是作文訓練中進行環境教育,同時也是環境教育豐富作文教育的一個成功范例。

  如此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既增強了學生環境問題的憂患意識,又培養了他們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如能堅持長期有效的滲透,必將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网站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视频 | 女同精品久久国产字幕 | 日韩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尤物亚洲入口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