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九年級下《音樂之聲(節選)》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6 11:43:25 九年級下冊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級下《音樂之聲(節選)》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級下《音樂之聲(節選)》教學設計

  1.學唱《雪絨花》

  2.表演《哆來咪》

  3.欣賞《孤獨的牧羊人》

  二、教材分析? 1、歌曲背景?《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寄托了主人公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三、教學目標? 1、 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雪絨花》?能以滿懷深情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德育目標:通過欣賞《音樂之聲》中的三部插曲,讓學生明白:只有和睦相處,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班級、校園。2、通過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達到能感知音樂要求。

  四、重點與難點?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律動感?并能在歌曲中很好地表現出來。 2、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具?吉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演唱一段旋律讓學生聽辨,引起學生探知的興趣并導入課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符合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很快的集中到課堂上進入教學氛圍,由此引入教學內容,學生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很高,也很開心,雖然不能夠一次猜準,但是學生們都能積極動腦思考,師生間的互動很好,課堂氣氛活躍。

  2、介紹《音樂之聲》的創作背景和故事情節。

  師:同學們對《音樂之聲》中的歌曲印象深刻的有哪幾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實踐。

  生:《哆來咪》。

  二、展開課題

  1、把學生分成七小組,每一組演唱音階中的一個基本音級,并組織學生用和諧統一的聲音練習一遍:Do-re-mi-fa-so-la-ti-do 。師生配合共同演唱《哆來咪》。

  2、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是這個家庭教師為了改變上校的教育方式,而舉行了一次家庭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中,他們創編了一場木偶劇《孤獨的牧羊人》,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歌曲。

  三、拓展實踐

  1、師:同學們在孩子們生動活潑的表演中一同感受了音樂帶來的歡樂和溫暖。假如我們在欣賞這幕木偶劇時沒有電影配樂,大家試想下會是什么感受?(引導學生創新思維)下面由同學們和老師一同合作來給消聲的木偶劇配樂。

  由老師和學生合作給電影配樂,讓學生直觀感受電影音樂的作用和須要。在師生合作中促進學生的感知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范崔普上校被瑪利亞和他的孩子們的表演所打動,他抱著吉它和他的孩子們一起演唱了我們所熟知的歌曲《雪絨花》。

  四、學習新授

  1、師抱吉他用中英文示范演唱一遍《雪絨花》,請學生說說上校在電影中第一次演唱《雪絨花》的情境和情感表達。引導學生理解故事主人公第一次演唱的感情,為后面的內容作鋪墊。

  2、請學生模唱一遍英文歌詞,注意Edelweiss 、 greet、Blossom 、bloom、Bless 等英文發音。師:雪絨花有名雪絨草,是奧地利國花,雪絨花象征勇敢,因為它生長在環境艱苦的高山上,上校唱了這首歌,表達了贊美和熱愛祖國之情。

  3、歌曲處理:(學生討論如何來演唱)

  體會三拍子的節奏韻律,認識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弱。學生發言比較積極,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歌曲表達感情、演唱時的情緒等)對樂曲加以分析,雖然語言不是很專業,但是說的都比較正確。

  4、重點指導

  播放電影片段:A(父親在家中為孩子們演唱)

  師:同學們請你們跟隨上校一起演唱,那么通過觀看和演唱,你覺得父親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

  生:隨電影音樂一起演唱。

  生:a:我感覺當時的心情很高興,因為他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為他唱了那么好聽的歌曲

  b:上校他很幸福,他的歌聲也很優美,看他的表情好象看著什么美好的東西似的很慈祥。

  電影片段B(逃離家鄉,在薩爾茨堡演出時)

  師:同學們下面請你再次和父親演唱這首《雪絨花》仔細想想和第一次演唱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隨音樂演唱

  生:a:我感覺父親這次演唱不象剛才那么高興了,而且好象很悲傷。

  b:這次爸爸演唱時我看到有一個地方他都唱不下去了,好像特別的激動……

  師:這時候歌曲演唱的'情緒比第一次在上校家中演唱有什么不一樣??

  生:更加激動?更加愛國?

  師:讓我們再次用激動飽滿的情緒唱一次。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體驗了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感受了歡樂有趣的《哆來咪》,欣賞了幽默風情的《孤獨的牧羊人》,通過這三首曲子,我想讓同學們明白,只有和睦相處,才能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和諧的班級,和諧的校園。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愿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

  一、設計思想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本節音樂課以學習演唱《雪絨花》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感受音樂、演唱音樂、體會情景、分析人物等方面來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從而使學生理解音樂深層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的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堅強的品格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2、以音樂特點為中心,重視學科綜合

  鑒賞和演唱優秀歌曲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學生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通過多學科的整合功能達到和諧統一的教育目的。

  3、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能力,重視音樂實踐

  本節課從音響出發,以音樂為本,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倡導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為終身學習和享受傳統音樂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音樂創作相結合的統一,將腦海中的音樂想象通過各種形式與音樂傳導的音樂語言相輔相承。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來表現音樂場景,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聲音、體驗音樂,并在相互的合作配合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設計思路:

  (一)分析教材

  本節課選自義務教育標準音樂實驗教材《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第13冊第六單元《雪絨花》。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有很多十分著名的插曲,《雪絨花》就是其中之一,該音樂劇在1965年被改編成為同名電影,同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歌曲為C大調、3/4拍,歌曲旋律優美、曲調樸實感人,帶有濃厚的奧地利民歌風格,和深切的愛國情懷。

  (二)分析學生

  通過對學生年齡特點、掌握的音樂知識情況、及他們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分析,為教學設計作好準備,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2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還處于少兒階段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充滿好奇心,對于各種問題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歌曲《雪絨花》的學習內容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比較廣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各種方式(如:游戲、律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雪絨花》的旋律特點比較受到女同學的認可,為了使男同學對學習內容同樣感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充分挖掘了教學內容中男同學的興趣點(如:雪絨花特殊的高原生長的環境,以及特拉普上校軍人的高尚品格等)。

【九年級下《音樂之聲(節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10-14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匯編04-10

《音樂之聲》課文教學設計04-24

《音樂之聲》導學案設計04-24

《音樂之聲》教學實錄04-24

九年級下《音樂之聲》教學案例04-24

《音樂之聲》練習題設計05-02

音樂之聲11-23

組歌節選教學設計04-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喷液视频jizz | 日韩综合国产欧美一区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