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工具和材料是進行美術活動的重要條件,如何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這些引導是這一節課神奇的口袋的難點。在神奇的口袋課堂上我把它定位為美術課教學中的綜合。探索領域,目的是想結合兒童以往的(學前)繪畫經驗,進行延伸由此引發全體學生對學習美術的欲望。
【教學目標】
1、熟悉和了解美術的表現形式,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新的思維加深對美術的新認識。
2、觀察和發現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培養愛護學習用具的良好行為習慣。引發對各種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3、開闊視野,拓寬想象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教學重點: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教學準備:課件、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在課堂上找朋友,這個朋友是誰,我先不告訴您們,上完課你們就知道了。請大家想一想下列的問題,小組討論,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時要完整。
1、你在畫畫的時候用過哪些工具,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樣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嗎?
2、你見過哪些繪畫工具,請你介紹一下,你在哪里見到的?你認為它們能用來干什么?
3、你最想擁有的美術用品有哪些?為什么?
蠟筆小知識:
(1)是年幼兒童最常用的繪畫工具。
(2)同彩色鉛筆相比,蠟筆的色彩比較鮮艷、筆芯也稍軟,使用時不會因手在紙上摩擦而弄臟畫面。
(3)蠟筆即可以用來畫線條,也可用于大面積的涂色。
油畫棒小知識:
(1)小朋友最喜歡使用的工具,色彩鮮艷、濃烈。
(2)油畫棒比蠟筆要軟得多,而且因為是油性的,顏色之間容易混合,色彩的變化,層次都比較豐富。
彩色鉛筆小知識:
(1)最簡單的色彩畫工具,如同鉛筆一樣,比較適合年齡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來涂顏色,但涂色的時候不能用力過大,因為它的筆芯是硬性的,會在紙上留下痕跡。
(3)比較適合于畫輕柔、淡雅的畫面。
師小結:在繪畫過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像一個好助手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繪畫愿望。
二、引導觀察思考發現新的工具和材料課件展示:
1、 欣賞中國畫、書法作品。
2、欣賞油畫作品。
3、欣賞水粉、水彩畫作品。
4、欣賞版畫作品。
5、欣賞兒童畫作品。
師:欣賞了這些畫,大家能猜出這些畫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來完成的嗎? 生自由議論。
6、課件再次展示(結合作品進行展示),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發學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術課的課前準備能有所重視。大家現在可以猜出我們要找的朋友是誰了嗎?
7、怎樣愛護這些工具和材料。
課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識,進一步強調愛護工具、保護學習用品、正確使用學具的良好品質。
三、評價,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回答問題。
1、你能認識的美術工具和材料有( )種?
2、通過學習你又認識了那些繪畫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愛護和正確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嗎?
四、課后觀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嘗試一種你沒有用過的美術工具和材料。
2、 到美術用品店去觀察文房四寶是什么?又發現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點與線,自由表達自己想象中的畫面,體驗繪畫與創造的樂趣。
2、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的形態進行重新組合,繪制成非具象的畫面效果,產生豐富的想象空間。教材簡析:
本課是讓學生初步感受點、線、面的關系,但不要講定義,只引導學生具有用點線面造型的意識,邊畫邊說,引導學生感受點和線能組合成不同的圖形。教學重、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點線面作畫:
教學準備:
(1)師生課上要使用的:蠟筆、水筆、色彩紙。
(2)供學生欣賞的相關計算機圖像、中國畫資料。《康定斯基作品選》。教學活動過程:
1、引導階段
(1)欣賞《康定斯基作品選》、計算機圖像資料和中國畫資料中各種由點、線組成的畫面。引導學生打破常規的具象描寫思維模式,用點線自由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從中感受到繪畫與創作的樂趣。
(2)通過欣賞引導學生用比一比、說一說等方法了解線的粗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節奏以及其協調性。
(3)出示各種常見的線材料,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比一比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形狀細長。不同點: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彎、有粗有細、顏色不同。)
(4)線材料變成點材料:教師把紙條揉成團、把紙條、絨線和繩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形狀都發生了什么變化。引申:再將點材料拼擺成線材料。
2、發展階段
(1)體驗用不同的筆畫成不同的點和線;
(2)采用單線、涂色及剪貼等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
(3)鼓勵學生選擇各種點線面組成新的畫面。利用手中的各種工具試著繪制一至兩張與眾不同的畫面。
課后拓展:
嘗試在同一內容中用單線、涂色及剪貼各種不同形式表現物體形象、體會不同的畫面效果。
教學評價:
1、能否用點線大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2、能否用其中一種形式自由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
3、能否與同學交流自己畫面所表達的意圖。
札記:
本課在演示點和線的關系時我利用了一個簡單的教具:在一張藍色KT板上并排扎上三個彩色長頭圖釘,問學生:“這是什么?”“三個點”然后我在這三個圖釘之間又扎上了許多圖釘,“呀,變成一條線了。”接著我在板上隨意的扎上一些圖釘,請學生用毛線把它們連接起來,“哇,三角形!”“太陽!”“五星!”??孩子們再在歡快的游戲中了解到了“點多了可以連成線”。我又鼓勵學生用圖釘扎出各種圖形,他們在擺的過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慮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機鼓勵他們在畫畫時也要表現出疏密關系。利用了這間小小的教具,讓我少費了許多口舌,也使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性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一、課題:生活中的冷色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知道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并能運用冷色調畫一幅風景畫。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書本范畫及對于色彩工具的認識提高學生色彩感受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養成用美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培養藝術直覺。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運用冷色調畫一幅風景畫。
2、難點:以冷色為主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
五、教學準備:
課件、水粉顏料、水彩紙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1)課件展示幾幅冷色調的窗簾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2)用導入語創設情境:"夏天到了,天氣非常炎熱,請為你家選擇一幅窗簾,你會選哪種色彩的窗簾?為什么?
(3)出示色階圖:"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的暖色,知道暖色都有哪些。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冷色都有哪些色彩。"
2、新授
(1)欣賞圖片,直觀感知
教師用PPT展示藍色、綠色、紫色三種色彩,提出問題請學生聯系實際回答a.藍色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b.綠色能聯想到生活的什么?
c.紫色聯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2)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與聯想:從冷色中聯想到怎樣的畫面與場景,并用語言描繪一個冷色調的畫面情境;最后淡一談冷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3)教師總結講解:
a.冷色給人的感受--清爽、寧靜、安詳、莊重、高雅、樸素、寒冷
b.多媒體展示福田平八郎的日本畫作品《水》,并欣賞一批印象派畫家的風景畫作品,講解在繪畫作品中冷色的運用。
(4)示范講解
a.出示平涂與點染作品對比并提問:畫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
b.教師示范點染的技法:點的方向、大小、密度不一樣、染的色彩豐富,深淺有變化。
[六年級美術課件]相關文章:
1.六年級的美術課件
2.
3.美術六年級課件
10.六年級美術欣賞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