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上大學前,以為大學是天堂,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后,發(fā)現(xiàn)大學其實并不那么美好,下面是給大一學生的勵志文章,歡迎欣賞。

給大一學生的勵志文章篇一:大學的獎學金重要嗎
就我作為校園招聘面試官的體會而言,對于本科生,本身就無法對其專業(yè)實踐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基本就是學好基礎課程、做好課程編程作業(yè)。如果學生在面試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都尚可的情況下,學業(yè)成績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千萬別說“成績不說明問題”。本科階段,基礎的數學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計算機基礎課(數據結構、操作系統(tǒng)原理、編譯原理,程序設計等)如果成績不錯,有獎學金,至少說明學生是抓緊時間認真學習的,基礎是扎實的。
簡言之,至少在我的評判中,本科生的基礎課程成績、獎學金的情況是重要的參考。
如果把大學比作是超級瑪麗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那么獎學金就好比于在過關的路上會有的可以頂出金幣的金磚。如果你不頂磚,不要那些金幣,只要你躲過游戲中類如螃蟹鉗子一樣的陷阱,你慢慢走也可以安穩(wěn)過關。如果你在路上的時候很高興,興致高昂,不停的勤奮頂磚,一路蹦蹦跳跳,你會在把磚頂破的同時得到很多金幣,它不會為你安穩(wěn)過關增加更多機率,只是告訴你,鑒于你一路勤奮,拿些金幣給你做為活躍分子的表彰。
所以,獎學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從個人來看,你的大學生活是由你自己決定,是平淡走過還是精彩紛呈,都由自己的主觀思想去決定和控制。獎學金對自己而言,只不過是在這一路上附加的外在褒揚而已。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你一些外在的支持和鼓勵。
第二,從外界而言,最終的結果是你畢業(yè)了。而不管是工作還是繼續(xù)求學的路上,在面試環(huán)節(jié),勢必你的個人品質和個人能力,會成為去留的關鍵點。而獎學金是一個附加消息,也許別人看,也許不看,看了最多也是告訴別人你的大學生活不算平淡。
大學生活,不由獎學金決定,別讓自己跟著獎學金的步伐走,要有一種你走到哪就讓獎學金就跟到哪的霸氣。
編者說:當然獎學金在大部分情況下的確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其他過硬的特殊本領的話,比如什么國家專利、研究課題、做過項目……這些東西,當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否則我會說你是一人渣。如果有這方面天賦的學生,當然你可以說獎學金不重要,你也也大可不必把全部時間去用來獲得獎學金了,好好發(fā)展自己的天賦。
給大一學生的勵志文章篇二:大學,珍惜時間,請不要抱怨
如果你已經畢業(yè),請先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如何度過的,如果你正在上大學,請繼續(xù)看看吧!
回想我的大學,基本上等于是游戲大學,在網游中度過,最后兩年倒是稍微好了點,起碼交到了女朋友,現(xiàn)在已然快成為媳婦兒了。似乎普通大學里多數人都是以網游為生,考試以及格為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活法。等到就業(yè)的時候,往往力不從心,抱怨這,抱怨那的,由此,我想以一個畢業(yè)生的身份來談談以下兩個問題,希望對學弟學妹們有一些幫助。
一、學習與學校
很多人喜歡抱怨自己的學校,都怪老師不管,都怪學校不管,就像“根叔”說的那樣:什么是母校,就是那個你每天罵它八百遍,卻不允許別人罵一下的地方。
其實,大學的本質并不一定是你專業(yè)技能有多少成就,更多的是你是否“上過”這個大學,是否有過這個經歷,大學的真正目的,也不是像高中一樣拼命的為了為期三天或者兩天的高考,而是為了你將來的幾十年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大學,是學習如何學、怎么學,而不是學什么的問題。
大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時間充裕,每屆畢業(yè)生,都會有幾個很受到企業(yè)的親睞,因為他們把握住了這段時間,即使專業(yè)知識可能不如頂尖的同學,但是他們利用別人不會用到的時間,學習其他知識、參加社會實踐,潛在地提升自己。
大學起碼有6個寒暑假,如果你用其中的兩個出去打打工,那么,你可能在起跑線上就會比別人多出20米。在網游的日子減去50%,換成看看其他方面知識的書(小說之類的也可以,當然是比較好的啦!!),或者在網上學習一些軟件工具什么的,同樣你也可以領跑50米。這樣,即使你的學校不如別人,你也能夠比其他人成功的機會要大得多。
可能有些工作經歷的人會告訴你學校學的和企業(yè)需要的差太遠,確實,這是一個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現(xiàn)在如此發(fā)達的網絡,有什么最新的技術、最新的信息不能獲取到呢?
是人才的話,自學都能發(fā)光。從現(xiàn)在開始,請你不要抱怨學校、抱怨體制、抱怨專業(yè)、抱怨社會,大學就是來淘汰一些人渣的,不是把每個人都培養(yǎng)成才的,我們校長曾經就說過,沒有淘汰的大學不是好大學。一起的同事包括我,在談到大學時光的時候,都會后悔當時那么閑暇的日子就那么浪費了,可惜可惜啊。如果從那時開始,多多接觸社會,也許能夠更早確定方向,更早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接下來,談談專業(yè)問題。
二、專業(yè)與就業(yè)
說實話,我不僅大學等于沒有上,而且我還是學文科的,現(xiàn)在卻干起了程序,純粹的理科。呵呵,畢業(yè)后為了先就業(yè)而選擇不對口的專業(yè)的同學很多,包括我身邊很多朋友。
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即使再熱門的專業(yè),四年后的市場估計誰也不敢定論。其實專業(yè)這個問題,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評論,有的是自愿報的專業(yè),有的是家里參考的,我相信可能很多人到填志愿的時候都不知道哪些專業(yè)是干嘛的。如果,你喜歡這個專業(yè),那么在校的學習可能會很好,出來后找到本專業(yè)工作的幾率也不低,但是萬一找不到的話,做其他工作是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專業(yè),出來后,或許對于專業(yè)是否對口就沒有什么要求了,可能在工作中,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興趣點所在。
當我決定去學計算機的時候,家里人并沒有阻攔,也沒有抱怨大學學費白交了。的確,我的大學學費基本上是屬于白交了。在畢業(yè)后的一兩年,你會發(fā)現(xiàn)你知道了自己很多的不知道,有一段話就是描述四個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對于知識的積累正是這四個境界從左到右的過程。也有人用來形容大學的四年,但是,我覺得更多的人,大學四年往往都在第一個境界里面,而工作后的半年到一年就會進入到第二個境界。至于第三、第四可能還比較遙遠。既然知道了自己的不知道,那么首先還是確定好自己的方向。
如果說大學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因為沒有閱歷的話,都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了,就應該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何向這個領域靠近。我相信,這個時候的專業(yè)選擇,才會是影響你一生的決策。如果你真的能夠在大學時期確定下來,你將收獲更多。
給大一學生的勵志文章篇三:上大學為了什么?
上大學前,以為大學是天堂,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后,發(fā)現(xiàn)大學其實并不那么美好,每天就是睡覺、上課、上網、談戀愛,整天渾渾噩噩的。大學到底是個什么地方?我們上大學,到底是為了什么?
下學期就大三了,感覺前途一片渺茫。
已經兩年了,我在大學里學到什么知識?我不知道…
上課么?真正學懂的又有多少,將來能用到的又有多少?
每天,同學們之間的話題:哪個女的長的漂亮;誰誰誰很有錢,誰誰誰很帥,各種八卦……
好吧,在這里,我簡述下我兩年多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早上,心情好的話就上課去,心情一般或者懶得去的時候,報道下或者直接不去讓同學幫答到。然后呢,找個網游玩,花多半的生活費去投資游戲,只要學校不斷網,我不下線。沒辦法,玩網游只是麻木自己,讓自己麻木在虛擬游戲中。
當然,還吃飯睡覺,拿著爸媽的辛苦錢去買所謂的名牌,為了什么?同學面前的虛榮吧。
大學,確實是一個小社會,其他學校我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我很后悔我上了現(xiàn)在的大學!
我們每天腦子里想的不是學習,不是為了將來,不是為了爸媽!
我們每天想的是如何在網游里稱霸;
如何騙家里錢然后買名牌買奢侈品;
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比小姐都風情;
如何在同學面前很有面子;
如何泡到哪個美女;
如何找個又帥又有錢的男生;
…
就如高中老師說的,到了大學你們就輕松了,真的輕松得連到大學到底是干什么了的我都不知道了…
我們上大學到底是為了什么?
經過暑假這一個月的反思,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們從小就開始隨波逐流,心里已經形成堼一種思想: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結婚、生子......大家干嘛我干嘛,我認為這種思想是很要不得的。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活法,也許大學就是提供了一個讓我們的生活與別人不同的舞臺,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而不像高中,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考一個好的學校。
在大學,至少有下面四種不同的選擇:
1:紅道,就是考公務員啊做官之類的,在大學我們就可以加入學生會、社團、黨支部等
2:黃道,就是創(chuàng)業(yè)經商之類,這是很困難的,當然也是很考驗人的,我們就可以擺地攤、做一些小買賣、和同學一起做一些創(chuàng)業(yè)項目、參加創(chuàng)業(yè)比賽之類的。
3:黑道,繼續(xù)深造,考個研究生,搞搞科研,做做教授啊,可以選擇天天呆圖書館、實驗室之類的。
4:白道,畢業(yè)直接工作,在大學,我們可以選擇當學霸,學好專業(yè)知識,多去社會實踐,了解本專業(yè)對本科生的要求之類的。
除了這幾種大眾化的選擇,還有人選擇出國、也有人選擇為了愛好而努力……
總之,上大學,應該就是為了讓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吧。希望我們都抓住剩下的時光一起努力,不再虛度光陰了,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