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文素材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起作文,大家都很頭疼吧?那么,你需要積累一些可用的作文素材!那么,都要積累哪些作文素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作文素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中華文化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公元后的頭13個世紀中國傳出許許多多的技術(shù)發(fā)明,整個化學中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地地道道從中國傳出的,中國的發(fā)明發(fā)現(xiàn)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在人類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國人的貢獻是偉大的。(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序言)
2、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揚棄
胡同文化的“處街坊”、“知足”、“忍”等,對于和諧社會建設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揚。但“易于滿足”、“不愛管閑事”,“安分守已,逆來順受”等,不利于改革進取,不是現(xiàn)代公民應有的素質(zhì),應當揚棄。(汪曾祺《胡同文化》)
3、音樂美化人生
音樂是心靈之聲——喚醒記憶,匯聚憂傷,匯編快樂,化淚作笑;音樂是人生的力量——戰(zhàn)斗的引領,孤獨的驅(qū)趕,旅者的馱轎;音樂是心靈的伴隨——生時為你歡迎,婚時為你見證,死時為你送殯。所以歌德說:“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紀伯倫《音樂短章》)
4、文字傳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園,文字的離去實質(zhì)上是人文精神的喪失,是人格的喪失。“中國人拋棄漢字之始,就是拋棄民族文化之時。”(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所說)(鄧海南《如果優(yōu)美的文字離我們而去》)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tài),中國歷代書法各有魅力,是中華文化的一絕,弘揚書法藝術(shù)是我們的責任。(陳燮君《百代法書》)
5、審美彰顯民族
中國的語言文學講究的是意蘊審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于景,無生命的物被賦之以人的情味,于是景物活了,有了動人的魅力。西方語言文學側(cè)重心里解剖,突出的是意識的流動,凸顯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潛《你為什么會感到美感》)
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中國畫著意寫虛,給人意趣與品味(重藝術(shù)),西洋域著力于寫實,給人實體感而少意趣(重科學)。東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補更蔚為大觀。(豐子愷《中國畫與西洋畫》)
民族審美特點是,大中取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講究開放(連通、融合)務虛;西方審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閉),求實。(宗白華《空間的美感》)
6、習慣的作用——人格研究因子之一的理解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于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虎曾經(jīng)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于習慣(他已經(jīng)習慣于他的老虎不吃人)。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個體的習慣應該是研究人格的一個參考因子吧。習慣的養(yǎng)成,固然有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和作用,也應該是個體不斷嘗試著適應環(huán)境,嘗試讓自己接受現(xiàn)狀的過程吧。
7、環(huán)境的作用——人格研究的場所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么?”“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于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于披頭散發(fā)。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一個人要發(fā)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huán)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huán)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
人格的研究主體是人。因此對人格的研究應該放到人所生存的環(huán)境中去吧,它應該包含個人存在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以及客觀存在給個體影射的精神環(huán)境吧?
8、瘋子和呆子——誰在研究人格心理學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cè)嗽簠⒂^,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tài)。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干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里唱著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fā)現(xiàn)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教授懶得理他,但出于禮貌還是告訴了他。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教授驚奇感激之余,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寫這篇論文時候,查閱了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在今天的人格心理研究中,各大心理學流派如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理論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學的園地中爭奇斗妍,如今卻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險。而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研究中,無非通過自我報告的形式來展現(xiàn)人格研究的方法,集中在過程上而非內(nèi)容上,只涉及意識的或認知的變量。很多研究者在大量分散研究的基礎上醉心于提出一個新途徑。在研究人格心理學的群落里,名利的誘惑依然如日中天。
很多人在研究人格心理學,卻缺乏能跳出人格心理學那個框架,來整合、指導人格心理學研究方向的理論者。甚至連那個能提煉精華的“瘋子”都很少。教授卻有很多。
9、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fā)現(xiàn)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
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于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準備關(guān)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guān)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guī)筛鶃硭湍恪!?/p>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相關(guān)名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chǎn)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zhì)。——周恩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蕭伯納
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此。——魯迅
有如語言之于批評家,望遠鏡之于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邱吉爾
【文化作文素材】相關(guān)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素材07-02
手抄報素材保護文化遺產(chǎn)04-09
皮影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素材07-27
作文素材02-07
作文的素材04-30
弘揚傳統(tǒng)文化黑板報素材資料02-14
史鐵生作文素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