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文化傳統,體會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品德課件,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2.通過對家鄉文化、風俗的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3.了解家鄉的文化、習俗以及家鄉最著名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文化傳統,體會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有關家鄉風俗的資料、圖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引入課題
同學們,老師聽說我們班學生的課外知識特別豐富。今天老師特意準備了一個小測試來考考大家,你們敢試一試嗎?(課件出示)從剛才的小測試中,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體會不同地區人們飲食習慣的不同。)
從這個小測試中,我們初步感受到了我國多樣的飲食習慣,其實,這只是我國眾多風俗里一個小小的側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更多地了解生活中多樣的風俗。
板書:多樣的風俗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閱讀課文內容。了解一下課文給我們介紹了些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說一說:你從課文中都了解到了些什么?
4.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吳橋雜技、唐山皮影等。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對我們家鄉的民間文化、民間工藝、飲食習慣、地方特產等進行了調查了解,誰能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向我們介紹一下?
三、了解家鄉的風俗文化
1.介紹家鄉的風俗
A.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以不同形式簡要地介紹家鄉的風俗。
a.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在學生介紹中,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加深學生對山西風俗的了解。)
b.學生展示圖片或物品,并配以解說。(將學生作品展示或擺放在適當位置。)
在學生介紹時,教師相機板書相關內容,并根據學生介紹及時作出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調查了解方法以及情感價值。
B.看到大家收集了這么多的圖片和物品,老師也忍不住想把自己搜集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請看大屏幕。
a.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資料的補充。(課件出示)
b.課件出示有關圖片:剪紙、刺繡、面食。
c.播放民歌和戲曲片斷,讓學生猜一猜民歌的歌名、戲曲的劇種。
C.說一說:通過剛才的學習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家鄉多樣的風俗。)
看來,通過剛才的學習交流,同學們對我們家鄉多樣的風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請大家模擬這些風俗文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一次簡單的創作。
2.模擬創作
A.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模擬創作,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實踐情況。
B.學生展示創作結果。
3.交流體會,升華情感
今天,通過學習交流,我們了解到了家鄉豐富多彩的風俗文化,看到了勤勞樸實的家鄉人民所創作出的一件件動人作品。在我們贊嘆、佩服之余,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的感受。誰能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談感受)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說的實在是太好了!從大家的發言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我們家鄉風俗的熱愛。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繼承和發揚我們家鄉的優良傳統,共同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
[小學四年級品德課件]相關文章:
1.小學四年級課件
10.小學四年級家長會課件